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总结
2025-09-27 16:08:42 责编:小OO
文档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

1、弹力:  ①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

(被动力) ②塑性:变形后部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③产生: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④施力物体: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⑤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分子表面张力,都属于弹力

2、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⑴所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⑵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⑶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⑸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才可以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二、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

   符号:G    单位:牛顿  N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 重心

   大小: G=mg     g=9.8N/kg (g的值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2、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①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②符号  重力 G   单位  重力 N   方向 重力:竖直向下(矢量)

           质量 m         质量 kg       质量:无方向(标量)

   ③大小与地理位置关系  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发生变化

                         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④测量工具  重力:弹簧测力计

               质量:天平 (秤)

⑤计算公式  重力:G=mg    

               质量:m=ρv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自身上)

下坠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方法。

 4、重力只与质量和地理位置有关。

三 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种类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 摩 擦: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②接触面粗糙

   ③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压力

   ④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发生相对运动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物体运动起来后摩擦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5、摩擦力概念包含的内容:

   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接触的物体

   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6、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拉力就等于摩擦力。

原理:二力平衡  f=F

7、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同时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同时减小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④用滚动代替滑动⑤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7、摩擦力的三要素:

①摩擦力的大小  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②摩擦力的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③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车 ①主动轮摩擦力方向向前,从动轮摩擦力方向向后。

       ②车启动时摩擦是有意摩擦,行进时摩擦是有害摩擦。

四   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支点在杠杆上,且不随杠杆一起运动。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F1”表示

           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F2”表示

           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2”表示

 力臂的一端在支点上另一端在力的作用线上并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注:①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

②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

③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则该力的力臂为0

④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在杠杆力的示意图中,用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力臂的画法:

   ①先找点,后定线,从点向线做垂线。

   (点:支点)   (线:力的作用线 ) ( 垂线段:力臂)

   ②力的延长线要用虚线

   ③力臂的表示形式:

                          L1

               (1)

                         L1

               (2)

                           L1

               (3)

4、杠杆的平衡条件:

   平衡:①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条件: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一次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使杠杆重心在支点上(调的是平衡螺母)

第二次(挂重物后)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在杠杆上直接读(测)出力臂(调的是钩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绝对禁止调平衡螺母)

注:无论调平衡螺母还是调钩码位置都是向杠杆偏高的一侧调

一次实验得出结论:一次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6、滑轮实质及特点:                        

   定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动滑轮

          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杠杆的变形

滑轮组    特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情况: F= G物  或  F=(G物+G动)

 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段绳子吊着,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段数查法:吊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承担重物绳子段数为偶数,系在动滑轮上为奇数。

7、典型题:

①                       

         G1             G2

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不同的实心铁块,杠杆平衡后,将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则:杠杆仍然平衡。若挂的时铝块和铁块,杠杆平衡后再将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则:挂铁块端下沉(密度大的下沉)

②一根两端粗细不均匀的木头,当搬起一端用力F1而搬起另一端用力F2,则G木=F1+F2    F1

                              F2

③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可以省3/4力用1/4力

                    F=G     A            O       B

                                                F=300N

                G

④将动滑轮改成定滑轮能提高机械效率

⑤有一根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到桌子的外边为木棒全长的1/3如图,在B端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300N时,A端刚刚翘起,求木棒重?

⑥如图重800N的人站在重100N的吊篮内,处于悬空静止状态,求人对绳子的拉力?(动滑轮重、绳子重、摩擦不计)           

                                                    

⑦分别用:水平拉力F1、垂直杠杆拉力F2、竖直向上拉力F3把杠杆OA拉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问:力F的变化、力臂L的变化、杠杆类型的变化情况。            

                   F3  F2

在向上拉动的过程中阻力G的力臂一直在变大                                           

所以GL 的乘积在一直变大                               F1

注:动力作用线与阻力作用线相平行时         G  

动力大小不变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