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西文化交流史论文
2025-09-27 16:17:17 责编:小OO
文档
最伟大的桥梁:丝绸之路

                   ――浅谈丝路对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

 作者:周爽 历史2007级01班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这条道路的开辟,促使了我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相继传入中国。是我国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中西文化

丝绸之路的起源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200多年,由于大汉王朝西北边境长年遭受匈奴的侵扰,武帝刘彻决定派出使者联络地处西域的大月氏王国,共同夹击匈奴。张骞领命,于公元前138年,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虽路途辗转,但其不忘使命,终达成汉武帝召命联络到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这就促使了张骞二次出塞。 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丝绸之路便由此形成了。

它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全长约7000公里。

因为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形成于此时,它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①“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②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古丝道,有一半在。因此,位于欧亚中心的,正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楼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③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中原的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竹器、药材和农耕、治铁技术,传入西域和印欧。西域和外国的苜蓿、葡萄、胡麻、石榴、核桃、黄瓜、胡萝卜、番红花和狮子、孔雀、大象、骆驼、汗血马等也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公元67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东汉使节的陪同下,经巴基斯坦、阿富汗到达中国的河南洛阳;公元147年和401年,佛教盛行的安息国王子安世国、龟兹高僧鸠摩罗什,都曾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到达中原,译著佛经,收取佛门弟子数千人中国晋代高僧法唐代高僧玄奘,也分别于公元366年和公元627年开始,相继沿着丝绸之路到达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和传教。“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域、印度历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著作。 ”④

    1222年至1223年,中国元代大诗人耶律楚材和道教教主长春真人邱处机,没丝绸之路巡游西域,作诗撰文,对中国北疆及中亚地区的风物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于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的大都(北京),在游记中翔实地记述了帕米尔高原、喀什、莎车、和田一带的景物。

  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着许多举世闻名的关隘、城堡、亭障、石窟寺、驿站、墓葬 、烽火台。“有14 处石窟寺、990 多个窟,较大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 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 5 个。”⑤这 些石窟寺的雕塑壁画,融中国、印度、波斯文化于一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除佛画艺术外,对当时各民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生动的反映。

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第一条是沿著昆仑山北麓到达安息(今伊朗),直至印度洋,称为南道。第二条顺天山南侧行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称为北道。但西汉以后天山北路又增加了第三条丝路,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或新北道,原来的北道(即顺天山南侧行走的那一条)就改称为中道了。 

 

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特别是让西方所惊讶的纸币传到了欧洲,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又传到中国。朱元璋刚刚开国的时候就下令我们要继续用“回回历”。因为当时中国的历法已经不如阿拉伯的历法好。总而言之,蒙古的西征从客观上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在丝绸之路上设立了许多驿站,从地中海到北京只需要15天。

 

在这些交流中,最重要的是两点。而首先要提及的是东西方的艺术交流。我们知道,“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很高,这是受到了中亚、西亚的影响,最著名的是犍陀罗艺术”⑥。而犍陀罗艺术又是希腊艺术影响的结果。在佛教的初期,佛教徒们认为佛的光辉的形象不是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的,所以他们根本不注重艺术的表现。后来佛教传到希腊人统治的大夏以后,大夏人按照希腊文化传统,开始对佛主塑像。这个地方就是犍陀罗,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从一些图片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雕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衣服的纹路,佛像的头发。而这些艺术后来又影响到中原,我们中国的佛教艺术也就间接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

而反过来,在这种文化交流中,中国艺术也对中亚、西亚的艺术有很大的影响。蒙古西征的时候,很多中国的绘画传到了中亚、西亚,他们也开始学习中国绘画的手法。比如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的细密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绘画的影响。

 

第二点,是造纸术的传播。在唐玄宗的时候,当时的安西都护府的都督高仙芝与阿拉伯——大食的势力在中亚的怛逻斯进行了一场战争,因为当地居民的叛变,唐朝被打败了,后来因为中原的安史之乱,唐朝的势力开始慢慢撤出了西域。就在这场战争中,唐军的战俘里有一些造纸的工匠,他们就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伯世界。“撒马尔罕成为世界造纸的中心,出产的纸质量很高,直到18世纪,进行绘画时还要找撒马尔罕出产的纸”。⑦造纸术大约在公元750年传到撒马尔罕,在公元900年左右到了开罗,公元1000年时传到了今天的摩洛哥,1100年传到西班牙,之后再传到法国和德国。造纸术的西传,使得纸得以在西方世界普及,取代了羊皮和纸草,成为制作书籍的材料,就使书籍的成本大为降低,教育因而更加普及,带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丝路的开拓,把中国与西方国家联结起来,促进了东西文化,物质的交流,对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经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亦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①

《丝绸之路》——中国旅行出版社②

《丝绸之路》——中国旅行出版社③

《丝绸之路与长安佛教》——李克域 李然——佛教在线 ④

《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⑤

《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⑥

《之窗》——绿色中华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