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文学史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分析
2025-09-27 16:17:29 责编:小OO
文档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文章作者的简介以及其写作风格的介绍,以有限的理论知识对海明威的短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从内容、结构及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创作风格 叙事视角

一. 关于作者

    

    欧纳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9-1961)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他出生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外一个叫做橡树园的小村里。其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甚至带有很传奇的色彩。其家庭环境的熏染和其与众不同的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上他积极上进,热爱国家,使得战争和体育成为他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

二. 作者的创作风格及特点

    

    海明威一方面继续了马克.吐温(Mark.Twin)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现当代美国和世界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他在创作思想上的变革表现在他以完全不同的态度对待战争。他在艺术创新上勇于探索和追求。他对立意、构思、锻句、炼字是十分讲究的,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一种非常简洁、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他避免使用描写的手法,避免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词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词汇准确易懂。通过这样一种叙述的文体,他把事件、景物、人物的行动,语言活生生的摆到读者跟前,使人们仿佛有置身银幕前之感。他尽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他要获得一种言外之意,趣外之首。为此他恰到好处的运用象征手法以突显这一效果。

二. 故事简介

    

海明威的许许多多创作是与他的亲身经历相关联的,他经历过战争,所以对很多受到战争摧残的人,他有着一种特别的理解和关心,他希望那迷茫着的人们清醒的认识战争,了解战争,并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在迷茫中执着的追求生存的权利,一种美好的憧憬在他们心里萌动着,同时他们也因为战争而矛盾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以这种主题展开的。

    战前的美国小说家大都把战争看作是拯救人类文明与理想的神圣事业,在他们看来为和平与幸福而战斗是光荣的,有意义的,值得的,但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战争,对战争的认识是肤浅的,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海明威则与他们恰恰相反,他以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亲身体验为素材来写战争,因而他的描述能深入到战争的内部与核心,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他笔下的每一个细节,人物的言行,读来令人信服。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战争的饿参加者和目击者,他们那强烈的反战情绪建立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是站镇个毁灭了他们的理想和幸福,是战争使他们感到空虚,茫然,使他们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这样海明威就以现实主义的方法真实的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丑恶残忍,具有较大的感染力。

    另一方面,他笔下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又不仅仅是迷惘的,麻木的,悲观的,他们仍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只不过这种追求是一种在深沉的迷惘中,在巨大的悲哀中的饿追求,是一种空对着失败甚至死亡的追求,这种追求是顽强的,执着的。

    基于这样的一种背静和格调,海明威创作了很多这方面的作品。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中创作出来的。这个短篇,讲述的是一位真正孤独的老人,坐在一个干净而且很明亮的小酒馆里,他又喝醉了。他曾经自杀,被他的侄女解救。他为什么来这里喝酒,不停地喝,而且总是喝到很晚?因为这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唯一可以排遣寂寞和孤独的所在。这是孤寂中的彼岸,是无聊之外的港湾。那尚未成家的侍者理解他,他们内心都渴望拥有这样一块神圣的地方,哪怕它很小很小。

该短篇以时间顺序为写作线索,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中的客观叙事视角展开的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描述。从表面上看去,短篇内容整个极其简单,然而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看似平淡的简单对话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故事发生在那个战争的年代,老人是在战争中饱受沧桑和煎熬的代表,是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中的代表,因此他迷惘,麻木,悲观,所以他选择过自杀,然而在他自杀失败后,他也追求着光亮,内心渴望着安宁,而这两种状况又成为他内心的精神枷锁,让他求生不能,求死无门。短篇中只简单的提及了这样三个人,着重以两位侍者的对话透露出人的真正需要,那么这样一代迷惘而执着的人需要的是什么呢?很简单,“人所需要的只是虚无缥缈和亮光以及干干净净和井井有条。”仅此而已。一个人,深夜不肯回家睡觉,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夜里的那点光亮,他需要这样的一点难得的光亮鼓励自己战胜精神的空虚和孤寂。这也正是作者创作该篇的主题:孤寂的心灵,自尊的生活。作者只用了这些特别简单的饿言语就体现出这一深刻的主题。虽然作者只提及了三个人物,而他们又是两种类型的对比,并从这种对比中体现出深刻的意义,两种类型的人物拥有各自的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用到NADA(Nothing)这样一个词语,即“虚无缥缈”使其成为深化文章内涵的中心。人为什么要在迷惘的追求中生活,这是虚无缥缈,全是虚无缥缈,人也是虚无缥缈的。因此,人们为了逃离这种虚无和飘渺,才会追求光亮和干净,和平和安宁。这种矛盾的内心是必然的,孤独的心灵被这现实的残酷笼罩,为了摧毁这一牢笼,人们在渐渐觉醒,在追求自尊的生活,期盼着真正的光明的到来。

三. 结语

    

    通过对这个短篇的简单分析,文章的内容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这是一篇描写孤独,理解与渴望的经典篇章。作者的创作风格独到深刻,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由简单到深刻,由表及里。尽管是简单的行文,平淡的对活,短小的篇幅,却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意蕴。即作者把孤独和空虚视为现代生活的主要悲剧,认为面对着这样一个充满“虚无缥缈”的社会,人类需要的是亮光和秩序来重新确立生活的自尊,这种自尊就是生活的勇气,是人类用来战胜可怕的精神危机的利器。当然,人们需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良好交流,更需要有真爱的力量去维护这种和谐和美好,这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人所欠缺的,也是他们所苦苦追求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