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WhatcanyoudoAReadandwrite阅读教学...
2025-09-27 16:16:36 责编:小OO
文档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A Read and write阅读教学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英语仍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心,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他们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有趣的听、说、唱、做、游戏、玩、演、视听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然而,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相对缺乏,当然也就谈不上对阅读或写作技能、策略、方法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阅读教学课,以Friends(Play together, help each other)为主线,本课时的子话题是Find a friend to play together。Read and write分为读、写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机器人Robin的一段交友启示,完成判断句子正误的活动;第二部分为个性化的书写活动,要求学生参考电子邮件,写出三个关于自己能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的句子。新课标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层次地阅读,学会提取本文关键信息的能力和掌握在语境中猜词义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增强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读懂简单的电子邮件,能用I am... / I can... / I can’t...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特点和能力。

  (2) 完成判断对错、完成图表、填写词句等活动,理解和正确朗读:Try me! Send me an email, robin@urfriend.cn等生词和短语。

  (3) 能够掌握并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交流讨论,表达和交流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和想法,完成句子或短文的书写活动。

  (4) 乐观积极地看待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尝试用英语交朋友。

2、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2)能理解课文大意,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初步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辛劳,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体贴和关心长辈。

(2)懂得和同伴交流,合作互助,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多以理解,分析,判断,辨析等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活动设计时本着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思维学习的教 学理念,将语言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成长空间。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flash cards

六、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Let’s chant:师生一起演唱自编歌谣,师用眼神和动作提示鼓励学生大声演唱,增加趣味性。

 【设计意图:通过有节奏的吟唱歌谣,不仅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2、Sharp eyes: (眼明嘴快)课件闪动配有相应动词短语的图片,学生快速认读。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快速反应的能力。】

3、Let’s have a race: Make sentences  替换动词词组操练句型I can…。 【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感交流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Step 2:Presentation

1、激趣启思,预设铺垫

① Free talk或Ask and answer: 师What can you do ? S: I can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发散学生思维,为后面的阅读预设问题做好铺垫。】

2、问题引领,预测信息

  课件呈现跳舞图片,问:Can you dance ? 示意用肯定回答:Yes, I do. 师顺势引导用句型I can dance表示。接着再呈现弹琵琶图片问:Can you play the pi pa? 示意用否定回答:No, I can’t. 师借机说: I can’t play the pi pa.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预测中铺垫本课的句型,扫清阅读的障碍,帮助学生减低阅读难度。】

3、知识唤起,导入新知

 课件呈现机器人,师问:Look! I have a new friend. He’s a robot. His name is Robin.

He’s hard-working. Can you guess? What can he do ? 出示阅读内容同时解释“my”

指的是Robin. “can be”能够成。【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4、整体感知,捕捉信息

 课件呈现阅读内容,T:What can Robin do ? Listen, listen carefully!  【设计意图:观看课文视听结合,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快速阅读(skimming),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课文脉络,理解主要内容。】

5、问题深入,推进阅读

  ① Read, underline and answer (细读,寻答案) 要求学生用横线画出表示Robin 能力的的句子并完成表格。I can…和I can’t …。

  ②快速阅读,圈出关键。(skim and circle)T:What is Robin like? (性格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回答;He is 

…。同时圈出短文中性格特点friendly and funny.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搜集并获取具体信息,并划出关键词,回答相关问题,将阅读推向深入。】

step 3: 听读结合,质疑辨析

  1、Listen and repeat

  2、Tick or cross(根据短文,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听录音模仿朗读,角色扮演,增强语感。】

  3、Repeat the text(复述课文)

  4、Write three sentences about yourself.

Step 4: 读写结合,巩固提升

  1、Good to know:【设计意图:通过了解电子邮件让学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了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怀体贴身边的人。】

  2、Let’s write: 发挥想象,填写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阅读和讨论,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写作框架,由填词到写句逐步提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发展读写技能。】

 Step 5:homework 

   学生学以致用,课后用所学英语知识写一份email给朋友或家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运用中巩固新授知识。】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了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怀体贴身边的人。

    为了保证阅读的基本因素:“reading for pleasure.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language.” 我始终以激发学生真实的阅读兴趣和真实的学习动机为目标,通过知识的唤起,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再生,知识的运用将阅读教学推向深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我预设铺垫,巧妙地带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我引领学生快速阅读,带着自己猜测的可能答案去理解阅读内容,把文字阅读变为印证活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和写作意图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我继续引导学生细读短文,通过听、读、演、练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为了提高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支撑,由填词到写句逐步提高,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让学生进行短文再创造的训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突出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听说技能,发展读写技能,在教学中以旧引新,降低学习难度,不断循环复现,帮助学生积累巩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