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训教学标准 | ||||
课程编号:015 适用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 修读方式:必修 实验教学学时:45学时 执笔人:孙和应 审定人:郑光相 一、课程性质 《矿井瓦斯防治技术》课程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实践实行“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实训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训教学目的 1、巩固、加深和验证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瓦斯检测工、瓦斯防突工和瓦斯抽放工等岗位工作能力。 三、实训质量标准 1、概述瓦斯防治的主要措施,识别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并采取措施,能编制防突措施并组织施工; 2、能够能熟练使用瓦斯检查仪器测定瓦斯浓度,进行瓦斯涌出量的测算,会进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 3、能根据瓦斯积聚状况,进行处理,会编制瓦斯排放措施; 4、能设计瓦斯抽放工艺并组织施工。 四、实训项目、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采用“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教材编写是按照瓦斯防治工作过程分解的单项任务组织的教学内容。每个任务都安排有相应的操作技能训练或心智技能训练内容,见表1。 表1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表 序号 | 实训项目名称 | 内容及要求 | 学时 | 训练属性 |
1 | 识读与绘制瓦斯地质图 | 能够通过瓦斯地质图总结出其所涵盖的瓦斯地质内容;能够根据原始资料,绘制简单的瓦斯地质图;能通过瓦斯地质图,预测区域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 3 | 心智技能训练 |
2 | 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 会测定煤层的瓦斯压力;能够正确使用测定仪器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3 | 测定煤层瓦斯含量 | 会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能够正确使用测定仪器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4 | 计算并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 |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5 | 鉴定矿井瓦斯等级 | 生产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方法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6 | 编制和实施矿井瓦斯喷出防治措施 | 制定防治矿井瓦斯喷出安全技术措施;实施矿井瓦斯喷出防治措施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7 |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特征 | 识读矿井瓦斯地质图;判断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类别。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8 | 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 进行煤层突出危险区域性预测;进行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正确使用瓦斯突出参数测定仪器仪表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9 | 编制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 | 瓦斯抽放的施工设计与施工组织;石门揭穿突出煤层防突措施制定与施工组织;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的实施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10 | 检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效果与防护措施 | 能够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效果检验;制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巷道施工时安全防护措施;组织实施震动爆破施工作业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11 | 编制矿井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 | 瓦斯积聚处理方法;典型案例分析;编制灾害处理措施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12 | 检测矿井瓦斯浓度 | 会操作使用瓦斯测定仪器;能正确分析矿井瓦斯浓度超限原因; 能制定预防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 6 | 操作技能训练 |
13 | 安装与调试瓦斯浓度传感器 | 会安装与调试瓦斯传感器;会管理和维护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 4 | 操作技能训练 |
14 | 矿井瓦斯管理 | 会制定矿井瓦斯安全管理措施; 会制定矿井瓦斯安全排放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15 | 编制与实施矿井瓦斯安全排放措施 | 能正确使用局部通风机排放瓦斯;能正确利用矿井全风压排放瓦斯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16 | 实施本煤层瓦斯抽放 | 设计本煤层瓦斯抽放的布置形式方案;分析本煤层瓦斯抽放的特点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17 | 实施邻近层瓦斯抽放 | 应用邻近层钻孔抽放的知识,设计施工方案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18 | 实施采空区瓦斯抽放 | 设计采空区瓦斯抽放的布置形式方案;分析采空区瓦斯抽放的特点 | 2 | 操作技能训练 |
19 | 瓦斯抽放设计及施工 | 设计矿井瓦斯抽放方案;设计施工瓦斯抽放钻孔;计算瓦斯抽放相关参数 | 2 | 心智技能训练 |
五、实训组织方式 1、按照实训项目要求,调整组合瓦斯防治仿真实训室中的设备和布局,使之满足40个工位的模拟生产性的实训教学; 2、主讲教师讲完工作任务所需相关知识后,根据工位和班级学生人数分组实训,每组3~5人。由主讲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讲解实验内容、主要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任务。 3、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和实训指导书提出的要求,按教师讲解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实训,然后根据实训结果和有关数据,写出实训报告,并对有关数据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六、实训报告及实训成绩评定 1、学生完成每项实训后,必须按下列内容要求填写实训报告: (1)实训项目名称、实训基本要求; (2)主要实训仪器、设备和工具; (3)实训所完成的工作任务; (4)实训结果数据和对实训结果分析结论; (5)回答指导老师提出的实训思考题。 2、实训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1)实训操作的正确、熟练和完成的程度; (2)实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训工作态度; (3)实训报告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