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地理综合题专题练习
2025-09-27 16:17:4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地理综合题专题练习

班级              姓名                      

1.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在我国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市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准备在喀什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

材料二: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帆、钦、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矿藏储量丰富。

(1)图示地区城市分布有何特点?与深圳相比,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沿河、交通线分布。喀什纬度位置较高;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周边国家较多,是我国连接中、西亚的重要通道。

(2)喀什附近盛产长绒棉,简要评价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有利:地处暖温带,夏季热量充足;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绿洲位于盆地边缘,地势较平坦。不足: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

(3)简述在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

地价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廉价丰富;国家优惠;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4)简述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历史悠久的古城;矿产资源丰富;位于亚欧中部,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特区优势. 

(5)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喀什城市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试分析城市化加速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三废”污染;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空间结构稳定的城市群不仅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有利于推进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心性指数是表示城市或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指标之一,某一城市的中心性指数(CIi)的大小取决于自身人口与经济规模的大小(A)以及周边城市对其产生的影响力(B)的总和,而周边城市产生的影响力既取决于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这些城市与该城市的距离,即:

式中:Dij 表示两个经济体(城市)i、j之间的距离,Dii 表示城市i内部距离(定义为与城市i等面积圆半径的1/3),POPj 表示市区人口数。

材料二:2004年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中心性指数的结构性差异表。

材料三:长江流域城市群(每个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数为该城市群内所有城市中心性指数之和)中心性指数的等级划分。

(1)分析上海中心性指数结构特点并说明原因。

上海A值大,B值小;A占主导地位,B居从属地位。

     原因:上海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经济规模大(GDP规模大),综合实力最强;上海位于长三角城市群边缘,距离其他城市远,上海周边城市对其影响力小(或周边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比上海小)。

(2)结合材料三。推测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城市群中心性指数的等级差异,并简析原因。

我国东部经济带城市群中心性指数大、等级高,中、西部经济带城市群中心性指数小、等级低(中、西部经济带可以分开讲。)

     东部经济地带工业化进程快,开放程度高;城市群内城市分布密度高;各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较大;城市群发育相对成熟(城市群规模较大)。

     或回答:中、西部经济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群内城市分布密度低;各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较小;城市群发育落后,以省内组合为主。

(3)如何提高重庆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数?

加快重庆市的产业升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等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相互发展。

3.读下面材料和相关地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其县城座落在高山峡谷之中。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无霜期为223天。有“山下桃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材料二: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三:舟曲县平均气温、降水量示意图

(1)简述舟曲高山峡谷地貌的形成原因. 

内力作用:地壳挤压隆起抬升,形成高山峡谷。外力作用:流水强烈侵蚀下切,使峡谷加宽变深。

(2)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舟曲被誉为“陇上桃花源”的原因. 

材料一: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其县城座落在高山峡谷之中。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无霜期为223天。有“山下桃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2)属甘肃纬度较低的地区,春季温暖,气温回升快,植物发芽、开花早。无霜期长,降水适中。 海拔较高,夏季温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植物种类多。

(3)结合材料2,说明图中A地区与B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

(3)A地区以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B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发展林业和林果业为主。

4.读下列材料和图形,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天文学上以冬至(12月21日前后)作为冬季的开始;而我国古籍上则多用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秋冬的界限;气象工作者一般使用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的四季分法。这种划分方法的冬季是从该地后半年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开始,当温度高于10℃时,标志冬季的结束。

材料二  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

(1)简述我国第三阶梯冬始日期的分布特点。

自北向南,冬始日期越来越晚。(或自南向北,冬始日期越来越早)

(2)A、B两地点地理位置差异很大,但冬始日期时间却基本相同,分析其原因。

A地纬度虽低,但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较高,导致气温低于同一时间的同纬度,入冬时间早;B地纬度高,气温低于同一时间的低纬地区,入冬时间早。

(3)广州只有冬季而没有冬天之说,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季节的划分是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地球上的任何区域都有季节的变化。冬天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描述的一种气候特征,由于广州地处低纬,所以冬季气温高,达不到依据气温划分冬天的标准,故没有冬天。

材料三  东北地区“大院小宅”的民居形式

(4)依据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形成“大院小宅”这一古民居形式的原因。

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形成了“大院”是为了让房屋充分享受日照,“小宅”是为了便于房屋保温。

5.A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概述A市1990--2005年农业用地类型特点及其变化情况。

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远大于耕地和林地),林地面积最小;与1990年相比,2005年草地面积略有下降,耕地有所增加,林地面积大大增加

(2).影响A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

接近原料地   煤炭开采业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3).A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发展图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简述你认为应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并说明原因。

煤炭开采、电力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煤炭开采、炼焦与石油加工业、燃气生产供应等)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和技术信息,产生工业集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4).据报道,A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  

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新城区入住率低的原因及新城区

建设对该地区发展的消极影响。

(4).新城区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足;居民住房购买量不足   农业土地用地被侵占、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产品产量下降

6.2010年12月,经同意、国家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设立的第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我国山西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表:山西省的产业结构

产业GDP产值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276.6亿元

2.7%5.8%
第二产业2742.5亿元

72.9%57.8%
第三产业1727.4亿元

24.4%36.4%
2006年山西省GDP达到4746.5亿元,轻重工业的比重为5.7: 94.3,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1)根据该省自然条件,分析该省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该省中部为河谷(汾河谷地),地势低平,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大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

产业GDP产值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276.6亿元

2.7%5.8%
第二产业2742.5亿元

72.9%57.8%
第三产业1727.4亿元

24.4%36.4%
2006年山西省GDP达到4746.5亿元,轻重工业的比重为5.7: 94.3,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2)从表可以看出山西经济的特点是 

山西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较为薄弱,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较为薄弱;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3)根据上述图表资料,你认为山西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

(4)根据图表资料分析山西省应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示意图。

(1) 据材料一推测,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夏或冬)季,并说明理由:

夏  河口水域等盐度线(比年平均等盐度线)向外凸出明显,说明盐度较小;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口盐度一年中最小

(2)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改善的措施。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所致   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3) 当地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港口,应选择在______处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C   C处为深入陆地内的港湾,避风; 等深线密,水深、为天然良港

(4) 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河流干、支流在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支流上可建水库,开发水电。  干流可开发航运。

材料二  图中甲村庄土地利用类型

基本情况土地类型
面积人口梯田(种水稻)

薪炭林、果林、毛竹甘蔗田湿地其他
400公顷

1 900人

200公顷

40公顷

105公顷

35公顷

20公顷

(5) 图中甲村在土地利用结构上有什么问题?这对下游湖泊及下游河流会造成什么影响?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比重太小。易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下游河湖泥沙淤积,调洪蓄洪能力降低。

8.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较雄厚,其皖江(长江的安徽段)城市带被列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级示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安徽省的地形特点。

地势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北部(东北大部)为平原,地形起伏小,南部(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

(2)指出该省的城市分布特点。

沿河流分布,主要位于海拔200米以下(平原或河谷地区)。

(3)该省2007年洪涝灾害具有代表性,试分析该省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锋面控制时间长,降水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长江下游,上游来水较多。

(4)该省承接来自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具有哪些优势。

皖江城市带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等。

中国地理综合题专题练习参

1.(1).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沿河、交通线分布。喀什纬度位置较高;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周边国家较多,是我国连接中、西亚的重要通道。(2).有利:地处暖温带,夏季热量充足;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绿洲位于盆地边缘,地势较平坦。不足: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3).地价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廉价丰富;国家优惠;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便利。(4).历史悠久的古城;矿产资源丰富;位于亚欧中部,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特区优势.(5).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三废”污染;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2.(1)上海A值大,B值小;A占主导地位,B居从属地位。

     原因:上海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经济规模大(GDP规模大),综合实力最强;上海位于长三角城市群边缘,距离其他城市远,上海周边城市对其影响力小(或周边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比上海小)。

(2)我国东部经济带城市群中心性指数大、等级高,中、西部经济带城市群中心性指数小、等级低(中、西部经济带可以分开讲。)

     东部经济地带工业化进程快,开放程度高;城市群内城市分布密度高;各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较大;城市群发育相对成熟(城市群规模较大)。

     或回答:中、西部经济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群内城市分布密度低;各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较小;城市群发育落后,以省内组合为主。

(3)加快重庆市的产业升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等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相互发展。

3.(1)内力作用:地壳挤压隆起抬升,形成高山峡谷。外力作用:流水强烈侵蚀下切,使峡谷加宽变深。

(2)属甘肃纬度较低的地区,春季温暖,气温回升快,植物发芽、开花早。无霜期长,降水适中。 海拔较高,夏季温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植物种类多。(3)A地区以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B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发展林业和林果业为主。

4.1)自北向南,冬始日期越来越晚。(或自南向北,冬始日期越来越早)

(2)A地纬度虽低,但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较高,导致气温低于同一时间的同纬度,入冬时间早;B地纬度高,气温低于同一时间的低纬地区,入冬时间早。

(3)季节的划分是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地球上的任何区域都有季节的变化。冬天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描述的一种气候特征,由于广州地处低纬,所以冬季气温高,达不到依据气温划分冬天的标准,故没有冬天。

(4)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形成了“大院”是为了让房屋充分享受日照,“小宅”是为了便于房屋保温。

5.(1).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远大于耕地和林地),林地面积最小;与1990年相比,2005年草地面积略有下降,耕地有所增加,林地面积大大增加

(2).接近原料地   煤炭开采业

(3).煤炭开采、电力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煤炭开采、炼焦与石油加工业、燃气生产供应等)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和技术信息,产生工业集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4).新城区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足;居民住房购买量不足   农业土地用地被侵占、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产品产量下降

6.(1)该省中部为河谷(汾河谷地),地势低平,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大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

(2)经济特点:山西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较为薄弱,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较为薄弱;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3)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

(4)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1) 夏  河口水域等盐度线(比年平均等盐度线)向外凸出明显,说明盐度较小;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口盐度一年中最小

(2)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所致   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3) C   C处为深入陆地内的港湾,避风; 等深线密,水深、为天然良港

(4) 支流上可建水库,开发水电。  干流可开发航运。 (5)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比重太小。易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下游河湖泥沙淤积,调洪蓄洪能力降低。

8.(1)地势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北部(东北大部)为平原,南部(西南部)为低山丘陵

(2)沿河流分布,主要位于海拔200米以下(平原或河谷地区)。

(3)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锋面控制时间长,降水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长江下游,上游来水较多。

(4)皖江城市带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