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答案)
2025-09-27 16:16:03 责编:小OO
文档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市场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买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赶年集。”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可以买一张彩票。摇奖的轮盘嘎吱嘎吱地转着。我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喀哒一声停了下来。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不久,母亲才把当时的告诉我……父亲头一天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着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应该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能中奖。就这样,我得到了那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选自《精致小品B》武汉出版社)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信一一________        熟练一一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________

②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________

(3)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它们的作用是(   )            

A. 表示插说。          B. 补充说明。          C. 表示解释说明。          D.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文中“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的中奖原因,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 (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4)“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 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那是19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同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织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陪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优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下划线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    

(2)当听到爸爸说不能给“我”买音箱时,“我”的心情怎样?    

(3)“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    

(4)对“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胜利了。

B. “我”体会到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更为重要。

C. “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 (1)买一个音箱。

(2)很失落,感觉心要碎了。

(3)他们的爸爸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他们没有得到父亲的关心。

(4)B

(5)喜欢。因为这位父亲的爱表现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支持上。   

【解析】【分析】(1)、(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我”想有一个音箱。

(2)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3)因为他们的爸爸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他们没有得到爸爸的关心。

(4)B;

(5)喜欢。因为这位父亲的爱表现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支持上。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我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就开始闭着眼睛生活。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着鼻子一酸,哽咽得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________   流畅——________   羞耻——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他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②“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道路

(3)请写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关注那“人间最苦的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把想法写下来。    

【答案】 (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美丽的晚霞,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蹿,吞云吐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结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欣赏到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了。

(1)找出“我”在幻境里看到的东西。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和—________    奇幻—________

好像—________    坚实—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飞龙仿佛进入一片森林”中“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②“神奇”就是“奇怪”的意思。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答案】 (1)金色的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2)柔和;梦幻;仿佛;结实

(3)正确;错误

(4)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金色的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2)柔和、梦幻、仿佛、结实;

 (3)正确;错误;

(4)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郑重:________。   勇往无前:________。

(2)请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满意地    B.风尘仆仆    C.兴奋地    D.陆陆续续

(3)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指的是________。    

(4)请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5)“又过了五天……只需十八天的路程。”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王子?其他三个王子与他的探路过程有什么不同?    

(6)读了《脚比路长》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1)语重心长。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

;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2)D;B;C;A

(3)勇气

;热情

;执着

;目标

(4)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一直向前,无所畏惧。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文中的“脚”指的是勇气、热情、执着;“路”指的是目标。

 (4)写句子就是把句子补充完整,前后表达要一致,合情理,然后再根据句意来补充即可。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郑重:语重心长。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勇往无前: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2)D;B;C;A

(3)勇气、热情、执着;目标

(4)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一直向前,无所畏惧。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用“横线”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银雨撒金街”的景色。    

(3)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本文作者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了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2—4.自然段主要抓住了瀑布的________的进行了具体的描写。5-8自然段作者除了写自己看见的,更主要的是写了________。

②通过阅读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回答)

(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泻”这个字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

②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句话把两处瀑布进行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③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其中“乐池”指________,“乐声”指________

(5)用一句古诗来赞美黄果树瀑布吧。    

【答案】 (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远

;近;声音、样子

;感受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4)比喻

;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

;对比

;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置身其中的感受

;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

;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故答案为:(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①远;近;声音、样子;感受;②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4)①比喻;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②对比;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③置身其中的感受;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7.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买小狗的小孩

    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

    站在店门前,然后便(底  低)头算账。

    (  )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  )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

    老板抬足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块,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一百块钱一只。”老扳回答道。

    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老板回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黃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儿只毛茸茸的"小肉球”。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瘸(qué)—拐的。

    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_______(dé  děi)是个瘸子了。”

    "我就要这只小狗儿。”小男孩说。

    "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_______(de dé)了。"老板大方地说。

    男孩子扬起头,涨_______(zhǎng  zhàng)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元六角作定金,以后每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小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

    小男孩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字。    

(3)文章中的“小肉球”指的是________    

(4)老板认为瘸腿的小狗可以不要钱送给小男孩是因为________;小男孩认为瘸腿的小狗值一百块钱是因为________。    

(5)从小男孩的语言和行动中,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小男孩对待瘸腿小狗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 ?” 。

(2)低;děi; dé;zhàng

(3)小狗 

(4)这只瘸腿的小狗天生残疾,不应和其他小狗拥有同样的价值

;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别人花钱去购买。

(5)有爱心,自尊自强的孩子。

(6)无论生命是健全还是残疾,都要平等对待。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 ?” 。

 (2)低;děi; dé;zhàng;

(3)小狗  

(4)老板:因为这只瘸腿的小狗天生残疾,不应和其他小狗拥有同样的价值。小男孩: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别人花钱去购买。(意思对即可)

(5)有爱心,自尊自强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6)无论生命是健全还是残疾,都要平等对待。(意思对即可)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6)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9期)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3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话未说完                        B. 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C. 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画“正确”,错的画“错误”。  

①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________

②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________

③“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____

④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

(2)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3)B

(4)错误;错误;错误;正确

(5)妈妈的爱好深沉,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不让妈妈担心、生气。   

【解析】【分析】(1)ABAC式的词语,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比较判断正误。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⑵嫦娥奔月;牛郎织女;⑶B;⑷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⑸示例:妈妈的爱好深沉,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不让妈妈担心、生气。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9.课外阅读  

巨  变

    几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暑假,妈妈提议:“咱们回趟老家吧!”我本想在暑假里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这下又完了。老家是山区,什么也没有,吃不上好东西不算,连《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看不上了,我很不高兴。可是不能违背妈妈的意愿,只好跟着爸爸、妈妈坐上了火车。

    快下车了,我心里不免嘀咕起来:唉,又该爬山了,老家离县城还有几十里路,走到老家也该累死了!可没想到,这次舅舅是开着汽车来接我们的。上车后,我问舅舅:“这汽车是大队的吧?”“不,是咱家的。”舅舅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真的?咱家能买得起吗?”“怎么买不起?有了党的好,你姥姥这几年光养猪的收入就有几千元,加上你舅妈养的那些鸡呀、兔呀,再加上农业收入,这几年每年的总收入上万元哩!”“啊!姥姥家是万元户啦!”我心里高兴极了,农村人家现在有这么多收入,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村边。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站在村头一望,真是万家灯火。我不禁问舅舅:“现在咱们村家家都用上了电灯了吗?”“嗯,村里建了小水电站,不仅点上了电灯,连碾米磨面都电气化了。”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上次来,家家点的煤油灯,屋里暗得什么也看不清,进门不小心,我还摔了一跤呢!进了村,舅舅领着我们朝姥姥家走去。走到门口,我借着灯光一看,记忆中的那两间小草屋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排整齐的大瓦房。舅舅看我脸上惊讶的神色,就说:“去年咱家盖了这十间大瓦房。小辉,你看这房子好不好?”“好,好,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挤着睡在一起了!”我拍着手高兴地说。

    走进屋子里,我一下子惊呆了。屋子里摆着崭新的家俱,正的桌子上放着一台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旁边还摆着一架双喇叭的收录机。我跑进左面的卧室一看,一台“航空牌”洗衣机正隆隆作响。“哎呀,真好!我家还没有洗衣机呢,这里却已经用上了!”我羡慕地赞叹着。

    过了一会儿,姥姥和舅妈摆上了丰盛的饭菜,“呀,真香啊!”我连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瘦肉。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稀饭窝窝头。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顺手把窝窝头扔了,姥姥很伤心,当时就哭了。为这,妈妈还打了我一顿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不敢相信,可这一切又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开饭了  全家围坐在一起  爸爸端起酒杯说  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可是件大喜事 来为了全家的幸福  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  我们干了这杯酒吧  我听了  赶忙举起我面前那个盛满了桔子水的酒杯  说  我也干一杯

    晚上,睡在床上,我高兴地搂着妈妈说:“妈妈,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行吗?”“行啊!”妈妈瞧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1)给本文第八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全文按照“路上——村边——大门口——进屋——吃饭——睡觉”这一思路,用“‖”把全文分成6段。    

(3)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分段的。    

(4)本文通过作者一次回山区老家的经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________    

(5)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作者采用了________对比,________对比的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词语渗透在各段之中,使文章的条理________主题________。    

【答案】 (1), 。 :“ , 。 , , , !” , , :“ !”

(2)第一段:“几年没回老家了……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第二段:“不知不觉……我还摔了一跤呢!”;第三段:“进了村……我拍着手高兴地说着。”;第四段:“走进屋子里……我羡慕地赞叹着。”;第五段:“过了一会儿……我也干一杯。”;第六段:“晚上……笑了起来。”

(3)地点转换

(4)老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因为党的好。

(5)过去与现在;农村和城市;高兴;赞叹;清晰;鲜明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路上——村边——大门口——进屋——吃饭——睡觉”这一思路,把全文分成6段。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分析即可。

 (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写作特点是指文章在某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和效果。写作特点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

 故答案为:(1), 。 :“ , 。 , , , !” , , :“ !”

 (2)第一段:“几年没回老家了……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第二段:“不知不觉……我还摔了一跤呢!”;第三段:“进了村……我拍着手高兴地说着。”;第四段:“走进屋子里……我羡慕地赞叹着。”;第五段:“过了一会儿……我也干一杯。”;第六段:“晚上……笑了起来。”

 (3)地点转换

 (4)老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因为党的好。

 (5)过去与现在、农村和城市、高兴、赞叹、清晰、鲜明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给短文划分段落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10.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床前,深情地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助手连忙答道:“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闭上了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你(   )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关键在于能正确认识自己,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    )”里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B. 因为……所以……        如果……就……

C.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D.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2)“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中,两个“蜡”分别指(    )            

A. 苏格拉底的蜡烛  新蜡烛                                     B. 苏格拉底的事业  人

C. 苏格拉底的生命  传承者                                     D. 苏格拉底的财产  儿女们

(3)助手不辞辛苦地寻找最优秀的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是因为(    )            

A. 助手为了不辜负苏格拉底的栽培,竭尽全力寻找。

B. 苏格拉底需要的传承者一般人都难以胜任。

C. 助手不敢相信自己,把自己给忽略了。

D. 助手为没有帮苏格拉底找到传承者而感到内疚。

(4)“苏格拉底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 对助手的忠诚十分满意                                       B. 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失望

C. 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全国                                       D. 很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6)如何理解“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    

(7)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答案】 (1)A

(2)C

(3)C

(4)B

(5)没有真正明白。因为苏格拉底想要的人就是这位助手,但是他因为不自信,失去了最好的学习和传承的机会,耽误了自己,也令老师失望。

(6)“我”失望的是你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你对不起你自己,是因为你不敢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人,导致自己失去了最好的学习和传承的机会。

(7)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关键在于能正确认识自己、推荐自己。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A;

(2)C;

(3)C;

(4)B;

(5)没有真正明白。因为苏格拉底想要的人就是这位助手,但是他因为不自信,失去了最好的学习和传承的机会,耽误了自己,也令老师失望。 

(6)“我”失望的是你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你对不起你自己,是因为你不敢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人,导致自己失去了最好的学习和传承的机会。 

(7)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关键在于能正确认识自己、推荐自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7)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