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猜想得到函数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楚指数函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判断指数函数
三、教学过程:
1.旧知导入
(老师)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的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那些知识
(学生)回答:根式,分数指数幂,无理数指数幂
2.新课讲解
(老师)提问:在初中指数只能取整数,上节课学习了分数指数幂与无理数指数幂后,指数的取值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底数大于0时,指数的取值范围从整数推广到实数
(老师)现在看回本章问题2中,人体内碳14含量P与死亡时间t(t0)的关系式:
(板书:(1)P= t0)
(老师)指数的取值范围推广到实数,即每个时间t(t0),都有唯一的P与t对应
提问:我们是否可以说P是t的一个函数
(学生)回答:是
(老师)即上述式子是个函数解析式,同样可知问题1中GDP增加的倍数y与年份x的关系式也是个解析式:
(板书:(2)y= x20,x)
(老师)提问:观察(1)(2)两个函数解析式,它们有什么共通特征
(学生)回答①函数②底数为常数③系数为1④指数含有自变量⑤定义域属于实数集
(板书:(1)(2)特征)
(老师)提问:根据这些特征,如果我们用a代表底数,(1)(2)是否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板书:y= a>0)
(学生)回答:可以
(老师)它是函数解释式,但它是什么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重点内容
(板书:2.1.2 指数函数)
(老师)什么叫指数函数,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定义
(板书:定义:形如y=(a>0且a1)称之为指数函数,其中xR)
(老师)为什么a>0且a1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a小于0时,没有规律,a等于0,x=0没意义,a1,为常函数
3.巩固练习
板书:判断下式是否为指数函数,为什么
(1)y=- (a>0且a1) (2) y=2 (a>0且a1)
(3)y= (4)y=
(5)y= (6)y=
(7)y=
4.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学会了判断指数函数
5.作业 :P 第三题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