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惊心动魄35分钟
2025-09-27 16:20:41 责编:小OO
文档
惊心动魄35分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纪实

谭洁 张金玉

    今年7月1日13时40分,成都某机场被紧张气氛所笼罩。 

    塔台上,机场边,飞机设计单位领导、空军某试飞大队领导、飞机总设计师、科研技术人员……数百人一齐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 

    此刻,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降而来! 

    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的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人民币。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是该型飞机在定型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飞,结论对飞机改进意义重大。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飞机在1.2万米高空试飞,因意外情况燃油漏光,飞机发动机停车。为保全科研样机,试飞员决定从距机场20多公里远的地落空滑迫降。 

    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下降速度400公里/小时左右,一旦失误,该机就可能冲出跑道坠毁。 

    惊天一落,危险空前。驾驶战鹰迫降的,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特级试飞员梁万俊。 

    "近了,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战机俯冲直下。地面上,所有的人一齐屏住了呼吸。 

    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在进跑道450米处接地。在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子在水泥跑道剧烈摩擦,划出两条刺眼的火龙! 

    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 

    "成功了!"欢呼声震动机场。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惊天一落救新鹰! 

    这一落,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一落,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了成功先例;这一落,飞出了新机优异的空滑性能。 

    让我们把时钟倒拨35分钟。 

    这一天13时09分,梁万俊驾驶着该型国产科研样机跃升到1.2万米高空。当他按照预定的科研试飞计划刚刚做完一个规定动作后,突然发现油泵指示灯急剧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一路下跌。两分钟之内,指针指向"0"刻度。 

    梁万俊报告:"发动机空中停车!" 

    一级空中特情!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作为试飞员梁万俊可以视情做出不同选择--跳伞或迫降。 

    面对这种极为罕见的危险情况,跳伞无可指责,只需0.01秒,便能远离危险。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就会坠毁,故障原因就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改进就缺乏依据……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做出抉择:危险再大,也要尽一切可能把科研样机保住。 

    决心定下,梁万俊很快镇定下来,他娴熟而机敏地调整飞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飞机像大铁砣似的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 

    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他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随时判断飞机状态,修正速度和高度偏差。 

    飞机滑到机场1100米上空。梁万俊下降飞机高度加入航线,在跑道头3公里,放起落架,操纵飞机对正跑道,100米、50米…… 

    "准备迫降!""明白!"天地间,惊人地默契。 

    于是,机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成功一落!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仰望蓝天,人们看到了梁万俊出生入死、挑战试飞极限的一道道闪光航迹。 

    1998年,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梁万俊,从成空某飞行团副团长的岗位上来到空军某试飞大队。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承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科研试飞重任,曾有多名试飞员壮烈牺牲。梁万俊自觉学习老一辈试飞员迎难克险的大无畏战斗精神,每次执行高难度高风险试飞、参加飞行表演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几年来,他先后自学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成为熟练驾驶多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在试飞中,他先后遇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险情数十次,都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化险为夷,完成了国产最新型战机火控系统定型、某型系列战机鉴定、国产某新机首飞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此次,梁万俊成功处置国产某新型科研样机重大特情,成都军区空军为他报请一等功,并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首长称赞他是"一个思想、技术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 

    (报2004年11月8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本文以现场纪实笔调,在全国新闻媒体中首次独家披露了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中巴合作研制的枭龙战机)的英雄壮举,真实纪录了梁万俊在战机发生油料漏光的重大险情时临危不惧、镇定果敢,驾驶失去动力的战机空滑迫降成功,创造我空军新型科研样机首次无动力滑翔着陆先例的全过程,事件惊心动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我军试飞勇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采编过程:新型战机试飞,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事业,成功挽救科研样机,在世界航空史上罕有先例。事件发生后,和空军首长非常重视,给予梁万俊高度评价。考虑到新型科研样机的保密问题,没有马上公开报道。后经和空军首长批示同意,记者赶赴承担枭龙战机试飞任务的空军某试飞大队,详细了解这次事件的前后经过,寻找当天目击这一事件的地勤人员、科研人员采访,听取了梁万俊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录音,并与梁万俊准确核实了每一个细节,在现场勘查了飞机着陆痕迹,采写了这篇短通讯。编辑部认为,此稿不但具有重大新闻价值,而且是用精短篇幅报道重大事件的成功尝试,配写了评论员文章,推荐一版中心,很快见报。 

    社会效果:1、以往关于我军新型科研样机的试飞险情,一般不公开报道,此稿打破了这一先例,见报后迅速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来信来电,称赞我军试飞员的弥天大勇。空军作出决定,给梁万俊记一等功。 

    2、本报独家宣传梁万俊事迹后,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转载了此文,梁万俊被央视评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出席了颁奖晚会。 

    3、由于此稿首次披露了枭龙战机卓越的空滑性能,引起国际航空界高度重视,成都飞机制造公司领导和职工备受鼓舞。

 

 

   (责任编辑: 杨蕾 )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