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脑美术课教案
2025-09-27 16:12:34 责编:小OO
文档
电脑美术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来玩电脑电脑逐渐走入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电脑已经是大家喜爱的伙伴与帮手了。我来玩电脑美术与电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本课我来玩电脑将一些适合用电脑表现的美术内容编写成少年儿童喜爱的学习形式。在我来玩电脑的帮助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显得更轻松和得心应手,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我来玩电脑

本课我来玩电脑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有三个学习内容,是基于美术应用软件.Photoshop、Powerpoint等而设计的。一是利用Photoshop修改画面,使画面产生色调上的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纹理、风格等的变化。二是学生通过找错游戏学习修改画面的方法,将一张图片改成两张相似但不相同的图画,再给别的同学辨认。三是让学生将喜欢的图案去底,再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创造新的画面效果。 

“活动一”:Photosho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活动一”的范例中仅用了其中的几项功能,但从这几项功能中,可以举一反三学习到很多其他知识。 

以photoshop7.0.1为例,图片一,是一张风景画,选用滤镜效果一纹理一纹理化一砂岩(设置值约为5),处理以后,风景呈现出一种砂画的效果。然后,选用图像一调整一色彩平衡,在色阶中输入数值,如R为100,则画面呈红色调。 

图片二呈现的两个机器人看似一样,其实经过了修改处理。方法是用Photoshop中的橡皮图章工具,按住ALT键选择要复制的区域,然后移动鼠标到新的区域不停拖动。原区域的画面就选项可以定为l~4,因为修改的是比较精细的地方,所以画笔的像素点定义就复制到新区域来了。在修改过程中,可以用放大镜工具,将画面放大后更方便修改。运用这种方法修改画面,就能使新画面在细节上与原画面不一样。 

“活动二”:这里主要学习的是PowerPoint中的复制、粘贴方法以及Photoshop中的去底取图的方法。去底的方法是选用左边工具中的橡皮擦,选魔术棒橡皮擦工具点选主体物周围的背景(最好选择背景与主体物对比度比较大的图片),魔术棒橡皮擦的容差可根据情况选择为15—30,点选以后该区域相似的颜色自动清除,但物体周围的区域可能还残留一些背景,可再选用橡皮工具将剩余背景一一擦除。 

背景清除以后的图形,我们可以将其保存为JPG文件:然后在软件Power·Point中插入该图片,进行复制、粘贴以及变换大小。变换好以后,拖动图片到合适的位置。如果图片呈现白色(或其他纯色)底色,则可以选用图片工具中的透明化工具,点选白色(或其他纯色)进行清除。 

“学习屋”中有一个连环画的小故事,是用:Photoshop和PowerPoint结合做出来的。对电脑美术感兴趣和家庭中有电脑的同学可以回家试做。 

二、教学目标 

◆了解电脑绘画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学习基本的电脑美术实用技巧,掌握绘图软件的基本用法,尝试运用不同的软件来表现独特的画面效果。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 

三、教学思路 

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感受软件处理图片又漂亮又快捷,在游戏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进行学习。 

“活动一”可以设置如下程序:观察欣赏——分析方法——尝试制作——游戏激趣——尝试体验——评价与游戏。 

观察欣赏:欣赏教材上的,或者老师处理过的图片,例如教材上的砂岩效果的图片。还可以出示其他图片,如:经过处理的模糊化风格的照片。让学生猜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分析方法:教师解密,演示制作方法,再让学生尝试滤镜中的各种效果。 

尝试制作:在刚才试过的各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对自己选择的图片进行处理。 

游戏激趣:出示两张图片(机器人),让学生找一找图片的区别,可以用铅笔标记有哪11处不一样。看谁找得最快。(见图) 

学习方法:学习橡皮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 

制作体验:学生尝试体验制作。 

游戏评价: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处理的图片,然后让对方来找找图片中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看谁又快又好。 

“活动二”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电脑软件中自由复制、粘贴以及拉伸的特殊功能,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 

可以设置如下程序:游戏导入——自主探索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作体验——欣赏评价。 

游戏导入: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电脑游戏,让学生了解复制和粘贴、拉伸和缩小等功能可以制作出良好的画面效果,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索方法:学生在信息课中应该已经学到了一些复制和粘贴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软件中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和探索这些方法,也可以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图片底色不能去掉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讨论,互动,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作体验:学生制作一幅有创意的图案,在制作之前,教师可以出示这方面的图片给学生欣赏,用以拓宽眼界。 

欣赏评价: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看,说一说,谁的具有创意,谁的具有美感。 

四、教学选择 

1.可提供一些合适的图片给学生选择处理。找差异的图片最好是细节比较丰富的。而图形去底的图片最好是图案与背景区别比较大的,这样,学生用橡皮擦工具去掉背景更容易一些。 

2.课前应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课堂上最好每个学生有一台可以操作的计算机。部分条件欠缺的学校,学生如果不能一人一机,教师应当以欣赏课的形式,让学生对电脑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初步了解电脑美术作品应用软件的用途。 

3.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而选择两课时或者三课时来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生接触电脑比较少,没有用过相类似的图形处理软件,就可以将“活动一”分解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介绍工具的使用,并制作一个风格化的画面。第二课时调整图案,修改成两张相似画面进行游戏。 

4.教材中修改过的机器人经过了翻转,所以,学生不太容易一次就找出全部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将机器人翻转到同一个方向再找区别,降低难度。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前应尽量熟悉软件的操作。 

2.Photoshop等软件的功能众多,学生不可能在短短两三节课内全学会,教师不要拘泥于工具技法的传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电脑美术的喜爱,让学生通过学习轻松地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