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大学生就业访谈
2025-09-27 16:13:18 责编:小OO
文档
作为一名大学生,难免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当自己的豪情被人漠视时,也许会无法承受打击。当断不断、患得患失、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个心理障碍。对于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究竟是大学生自己素质和就业观念有问题,还是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原因,又或是中国国情社会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学校做了采访。

问:毕业生就业有哪些程序?

答:毕业生就业一般分六个程序:(1)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按照相关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表。其中,明确就业范围,反映基本情况、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身体状况,做出推荐意见。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收集需求信息,确定择业目标,为“双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毕业生认真填写《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经学校审核盖章后,在范围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就业协议。(3)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核准签章,就业协议由毕业生及时反馈学校。(4)学校按照就业将所签协议列入本年度就业方案,并报省级毕业生就业部门审批后下达。(5)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到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领取《就业介绍信》,转接户籍关系。(6)到用人单位报到、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等相关事宜。

问:毕业生毕业前后必须办理的手续有哪些?

答:一是领取证件。毕业生在离校前应从学校领取“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档案由学校转递,也可根据学校情况由毕业生本人转交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二是就业报到。档案转递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后,毕业生应携带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报到,并领取“就业介绍信”。

问:请问您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上存在着哪些误区呢?

答:职场新人“老跳蚤”、追求高薪四处碰壁、吊在半空只能啃老。

问:机遇的把握在职业的选择上重不重要?

答:有不少刚刚毕业的新人自持能力高,总觉得现在的工作太屈才,刚踏进单位就计划着跳槽,结果跳来跳去还是原来的山头最高。这个时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懂得自己平衡心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抱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一窝蜂去扎堆,应该选择与自己匹配的单位,职位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问:那毕业生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呢?

答:其实,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浪费了自己的资源。导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

问:能力重要还是文凭重要?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好的人是否在找工作上会占优势?

答:现在大学生要更注重培养和利用亲属和朋友外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职业搜寻,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弥补劳动力信息不对陈的不足。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传递信息为辅。大学生职业搜寻更要重视强关系网络,社会网络在再分配经济中的作用不是传播和收集职业信息,而是待分配的择业者通过人际关系,得到工作分配主管部门和决策人的照顾。也就是说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

问:那么这种现象会不会导致大学会僧过分的注重人际关系或是这种社会关系?

答:其实这就是社会意识对大学生择业影响的一个方面。就刚刚提到过的这个过度的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是有很深的影响力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现在的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只看到人才的短期行为而不愿作长期投资。

问:除了就业观念的原因外,自身素质对其择业有影响么?

答:现在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问:现在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职业人格的问题呢还是社会人格的问题?

答:我觉得还是人格问题。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开放性不够,不愿也不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

问:那与职业社会化有关系么?

答:肯定有关系么。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之间存在着偏差,亟待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问:我们都知道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能简单的帮我们分析一下在中国国情下形成这些的原因么?

答:一是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就业地理及行业的选择上造成了国内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总体不平衡;二十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个体的理性教育投资决策行为造成了群体行为的非理性。不管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在近期内都人满为患,人们考虑的是先占据这份社会资源顾不上考虑社会成本,结果导致高等教育卖方市场格局;三是人力资本质量的信号功能反映,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一个人想在逐渐拥挤的人才市场上抢眼,只有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四是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五是大学生人才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六是0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有差异;七是大学生自愿失业是理性选择,这些都是从经济学上来分析的。而从社会学分析来看,一是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有缺陷;二是社会资本的影响;三是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四是社会意识的影响;五是社会人格上有缺陷;六是职业社会化的问题。

问: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还有大学生职业社会化对就业的重要性那么大,那么在大学生涯的规划就突显出其重要性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答:大学生涯的规划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大学并未全面展开。其职业生涯理念的传播还仅仅限于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学。不过在现实确实存在一大批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识之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公益的培训、讲座等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缺失直接导致的是就业力的大大降低,大学生涯的规划关系大学的学习方向与学习重点,以及大学里社会实践的方向。很对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没有找到工作,基本就是自己还没有树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无所适从。

走向市场和实现就业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而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观念作为引导。职业设计首先是思想、观念,其次是方法、步骤。职业观念、人生观念等等构成了一个人的价值体系,它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偏差和误区。首先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理想。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没有理想的生存也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同时,仅要理想,也是不足为取的,没有生存保障的理想是根本不存在的,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换句话说,生存的意义在于必须先要活着,理想的意义就在于应该有人生价值。这样才是真正的职业观念乃至人生观念。应当做到思无涯,行有制。

问: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还有其他原因么?

答:还有一些思想怪圈。比如说一味的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从而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自信过度、要高收低、期望值高,这是职场最让人讨厌的毛病;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认识不够、角色转换意识不强,这些都会导致毕业生难以就业。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观点出发,着力分析自己的原因。当然关于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个反面造成的。也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支持!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