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雨水泵站控制要点
2025-09-27 16:13:32 责编:小OO
文档
4.19雨水泵站监理要点

4.19.1泵站构筑物土建工程监理要点

4.19.1.1雨水泵站构筑物控制要点分析

雨水泵站构筑物在稳定性、强度、抗渗、防漏、防冻和预留孔、预埋件设置等方面均需要有同样的较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构筑物的整体稳定。若构筑物沉降量超过允许范围或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将使构筑物倾斜、开裂、设备损坏、管道脱口等,不仅影响构筑物的耐久性,还会影响正常使用。尤其对隐蔽工程、水池的满水试验等必须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前一道工序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复原,以确保工程质量。

4.19.1.2整体稳定和施工测量的监理控制要点

●整体稳定的监理要点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泵站方案是否合理。例如设备的选用,泵站系统的布置等;

检查施工排水方案的实施情况,例如井点降水是否采用方案中选定的井点系统排水设备;这些设备是否是按要求实施,安装质量如何等,井点管长度及井点管安装高程偏差均不得超过+100mm,并随时检查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保养维修;

随时检查施工排水方案的施工效果,每天审查降水记录,效果不好,必须要做调整及补救;

当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是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面以下不小于0.5m处,坑内明水也应及时排除,以免基底土受侵变软及被扰动,并检查是否具有备用防止降水中断或地表水涌入等的应急措施;

严禁基底下土体超挖,如采用机械挖土,应预留20~30cm厚的土层,再用人工开挖修平至设计标高,并及时验槽,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基底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基底土质不均匀,其物理力学性能相差较大,基地土层厚薄不均匀,基底下局部遇暗浜、孔穴、杂填土等,应组织有关方面作出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案,并监督实施;

泵站基坑大开挖时,回填应四周均匀,分层夯实,严禁单侧用推土机回填;在水池内做满水试验时,应同时向各格分层次均匀注水,力求使整个水池基底以下土层受力均匀。

冬季施工时应采用防冻措施,防止排水系统管路冻裂和地基土冻胀。

●施工测量的监理要点

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现场交桩;

检查施工临时水准点及轴线控制桩是否设置在稳固地段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临时水准点数量不得少于2个;

对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轴线桩及构筑物施工的定位桩、高程桩,必须坚持按照放、复、复(施工单位测后复核,再报监理复核)的程序进行,临时水准点,其标高须引自市测绘处水准点。

4.19.1.3基坑基础的监理控制要点

●定位放线的监理控制要点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定位放样单进行复测,并严格旁站。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基础定位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轴线位移5每条轴线4用经纬仪
2高程+5

每条轴线4用水准仪
3轴线距离相对误差≯1/5000每条轴线2用 钢 尺
●基坑开挖的监理控制要点

基坑排水效果直接影响坑底的地基承载力及基坑开挖的安全,必须严格监控;

对基坑开挖的坡度、推土位置及数量,若有支撑时,支撑的形式、结构、只拆方法及安全措施均应审查,并监督执行;

雨季或冬季开挖基坑时,应多加防护;

质量标注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1轴线偏移50纵横各2点经纬仪
2基坑底高程+20

中心1点、沿周边纵横各1点,共5点水准仪
●垫层、基础的监理控制要点

复测垫层及基础的高程,认真验槽;

做好基础隐蔽验收;

旁站混凝土浇筑;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垫层及基础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垫层灰土密度实度>95%每座3环刀法
高程0,-15201水准仪
中线每侧宽度+10

202
2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每台班1组标样
高程+10

201水准仪
中线每侧宽度+10

202尺(每侧各1点)
厚度+10

201
麻面面积<20%201
●基坑回填的监理控制要点

做好回填时间的控制工作;

控制回填程序;

控制回填时的安全和回填土质量;

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压实度标准

顺序项目压实度(%)

(轻型击实法)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压实度≥90整个基坑每层1组(3点)环刀法
4.19.1.4基坑现浇钢筋混凝主体的监理控制要点

●按施工要求检查模板及支架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尺寸,保证结构的质量及安全;

●控制拆模板时间;

●认真做好隐蔽验收,对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止水带,变形缝等要自己检查;

●监控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预防施工裂缝产生;

●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见下表:

整体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轴线位移底板墙柱10

5

整个基坑2

2

用经纬仪
2高程+5

2用水准仪
3平面尺寸长宽或直径L≤20m

20m<L≤50m

L>50m

10+

L/2000

+25

3用钢尺
4结构截面尺寸混凝土实体+3

2
洞、管槽净空变形缝宽+5

1
5垂直度(池壁、柱)H≤5m

5m<H≤20m

5

H/1000

2

2

用垂球
6表面平整度54用2m直尺

7预埋件31用钢尺
8预留孔中心位移51
9相邻两表面高低差22
10止水层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位置51
注:1.L为混凝土底板和池体长、宽或直径。2.H为池壁、柱的高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允许偏差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轴线位移底板15每构筑物4用经纬仪测纵横轴各2点
壁、柱、梁8每构件4
2高程(顶板、底板、壁、柱、梁)+10

每构件2用水准仪测量
3平面尺寸(底板构筑物长宽或直径)L≤20m

+20每构筑物4用钢尺量纵横轴各1点,对角1点
20m<L≤50m

L/10004
L>50m

+50

4
4截面尺寸池壁柱、梁顶板+10,-5每构筑物2用钢尺量高、宽各1点
孔、槽、沟净空+10

2
5垂直度H≤6m

82永垂直线球吊量
6m<L≤20m

1.5H/1000且<202
6表面平整度(墙面板面)10每构筑物4用2m直尺量取最大值

7预埋件、预埋管中心位移5每件1用钢尺量
8预留孔中心位移10每件1用钢尺量
9麻面每侧面1%每侧面用钢尺量
10防水层、防腐层平整度5每构筑物2用2m直尺量

4.19.1.5雨水泵房土建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按常规监理混凝土工程;

●监控水泵层和电机层楼板的标高,安装电机和水泵的预留孔位置;

●关注施工缝的处理及二次灌浆混凝土质量;

●加强对结构物的沉降观测;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水泵与电机基础施工允许偏差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

(cm)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水泵与电机

基础

轴线位置8每个基础4用经纬仪或钢尺
平面尺寸±102用水准仪测量
水平度54用钢尺量
垂直度104用水准仪或直尺
高程-204用垂球和钢尺量
2预埋地脚螺栓顶端高程±201用水准仪测量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21用钢尺量
3地脚螺栓预

留孔

孔壁垂直度101用垂线吊量
中心位置84用钢尺量
深度±202用钢尺量
4预埋活动地脚螺栓

锚板

中心位置54用钢尺量
高程+201用水准仪测量
水平度(带槽的锚板)54用水准仪或直尺
垂直度(带螺丝的锚板)24用水准仪或直尺
5预埋铁件轴线52用钢尺量
螺旋泵房施工允许偏差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

(cm)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1上下轴承基础顶面高程±5上下层各2用水准仪测量
2预埋铁杆轴线位移5每件2用钢尺量的最大值
3基础预埋铁件平整度3每件2用平板尺
4流槽宽度+10.0每条2用钢尺量的最大值
现浇混凝土及砖石砌泵房施工允许偏差

顺序项目允许偏差(c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混凝土砌砖体范围点数
1轴线

位置

混凝土底板、砖石墙基1510每座构筑物4经纬仪测纵横各两点
墙、柱、梁8104经纬仪测纵横各两点
2高程垫层、底板、墙、柱、梁

±1015每构件2水准仪
吊梁支撑层-5-2水准仪
3平面尺寸(长宽或直径)L≤20m

±20±20每座构筑物4每一钢尺量纵横各1点、对用线上点
20m〈L≤50m

L/1000±L/10004
50m〈L≤250m

±50±504
4截面

尺寸

墙、柱、梁、顶板+10;-5-每构件2钢尺量高、宽各1点
洞、槽、沟净空±10±202钢尺量
5垂直度H≤5m

88每构件2用垂球吊量
5m〈H≤20m

1.5H/10001.5H/10002用垂球吊量
H〉20m

30-2用垂球吊量
6表面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

平面垫层、底板、顶板10-每构件4用2m直尺量取最大值

墙、柱、梁8清水5;

混水8

4用2m直尺量取最大值

7中心位置预埋件、预埋管55每个1用钢尺量
预留洞10101用钢尺量
注:L为泵房的长、宽或直径;H为墙、柱等的设计高度。
4.19.2雨水泵站水池满水试验监理控制要点

●检查水池是否具备满水试验条件;

●检查满水试验准备情况;

●控制充水的速度及2次充水间隔时间;

●根据每次充水24Hrgk 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是否过大,若过大需作处理;

●检查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

●质量标准:水池构筑物满水试验,其允许渗水量按设计水位浸湿的池壁和池底总面积(m2)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砖石砌体水池不得超过3L(m2·d)。

4.19.3雨水泵站设备安装监理控制要点

●设备安装是雨水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泵房能否正常运行生产关键的程序,因此在设备安装及验收过程中,必须按该设备的技术文件、规范及其他有关的安装及验收规范执行。

●开箱:根据安装要求,应开箱逐台检查设备的外观和包装保护情况,按照装箱单清点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合格证和其他技术文件,并作出记录。

●找平:设备找平时,必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设备不应跨越地坪的伸缝缝或沉降缝。

4.19.3.1水泵的安装:

●水泵泵体与电动机、进出口法兰的安装与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泵泵体与电动机、进出口法兰的安装与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水平度

(mm/m)

垂直度(mm/m)中收线轴差(mm)径间间隙(mm)同轴度(mm/m)
水泵与电动机<0.1<0.1
泵体出口法兰与出水管<5
泵体进水口法兰与进水管<5
叶片外缘与壳体半径方向小于规定的40%,二侧间隙之和小于规定最大值
泵轴与传动轴<0.03
●泵座、进水口、导叶座、出水口、弯管和过墙管等法兰连接部件的相互联接应紧密无隙;

●填料函与泵轴间的间隙在圆周方向应均匀,并按产品说明书规定其类型和尺寸压入填料;

●邮箱内应按规定注入润滑油到标定油位;

●调整和试运转。

查阅安装记录,各技术指标符合质量要求;

开车连续运转2h,必须达到下表要求:

水泵调整试运转要求

项  目

检  查  结  果

法兰连接处无渗漏、螺栓无松动
填料松紧适当,应有少量水溢出,温度不应过高
电动机电流值不超过额定值
运转状况无异常声音,平稳,无较大震动
轴承温度振动轴承<70℃,滑动轴承<60℃,运转温升<35℃

4.19.3.2轴流式风机安装

●安装偏差控制

轴流式风机的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水平度(mm/m)轴向间隙(mm)接触间隙
机身纵、横方向<0.2
轴承与轴颈,叶轮与主体风口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主体上部,前后风筒与扩散筒的连接法兰严密
●调整和运转

轴流风机运转不得少于2h,正常运转后调整至公称压力下,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如无异常现象,将风机调整到最小负荷继续运转到规定时间为止,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A.运转平稳,转子与机壳无摩擦声音;

B.径向振幅:如技术文件无具体规定,可按下表执行

轴流风机的径向振幅

转速(r/min)≤375375-500500-600600-750750-10001000-14501450-30003000≤
(mm)0.20.180.160.130.10.080.050.03
C.轴承温度、油路和水路的运转要求见下表:

轴流风机的轴承温度及油路、水路的运转要求

项  目检  查  结  果
油路和水路无漏油、漏水现象
轴承温度滑动轴承,最高温升<35℃;最高温度<70℃

滚动轴承,最高温升<40℃;最高温度<80℃

4.19.3.3格栅除污机安装的监理控制要点

●格栅除污机安装时的定位允许偏差控制

格栅除污机安装时定位允许偏差

项目允  许  偏  差
平面位置偏差(mm)标高偏差(mm) 安装要求
格栅除污机安装后位置与设计要求≤20≤30
格栅除污机安装在混凝土支架连接牢固,垫块数<3块
格栅除污机安装在工字钢支架<5两工字钢平行度<2mm,焊接牢固

●移动式格栅除污机的轨道的重合度,轨距和倾斜度等技术要求的允许偏差控制

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1轨道实际中心线与安装基线的重合度≤3mm

2轨距+2mm

3轨道纵向倾斜度1/1000
4两根轨道的相对标高≤5mm

5行车轨道与格栅片平面的平行度0.5/1000
●格栅除污机安装的控制

格栅除污机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角度偏差(o)

落偏差(mm)中心线

平行度

水平度垂直度平行度(mm)
格栅除污机与格栅井符合设计要求<1/1000
格栅,栅片组合<4
机架<1/1000
导轨0.5/1000两导轨间≤3
导轨与栅片组合≤3
●格栅除污机调整和试运转控制

格栅除污机调整和试运转要求

项  目检查结果
左、右两侧钢丝绳或链条与齿耙动作同步动作,啮耙运行时保持水平,齿耙与格栅片啮合脱开与差动机构动作协调
齿耙与格栅片啮合时齿耙与格栅片间隙均匀,保持3-5min,齿耙与格栅片水平,不得碰撞
各限位开关动作及时,安排可靠,不得有卡阻现象
导轨与二侧间隙间隙5mm左右,运行时不应有导轨抖动现象

滚轮与导向滑槽两侧滚轮应同时滚动,至少保持有2只滚轮在滚动
移动式与格栅除污机的进退机构(小车)应与齿耙动作协调
钢丝绳在绳轮中位置正确,不应有缠绕跳槽现象
齿轮主、从动链轮中心面应在同一平面上,不重合度不大于两轮中心距的2/1000
试运行用手动或自动操作,全程动作各5次以上,动作准确无误,无抖动卡阻现象
4.19.3.4移动式启门机控制要点

●钢丝绳工作时,不应有卡阻与其它部件相碰等现象;

●电动葫芦车轮的凸缘内侧与轨道翼缘间隙应为3-5mm;

●夹轨器工作时,闸瓦应夹紧在轨道两侧,钳口张开时不应与轨道相碰;

●同一跨端两车挡应与设备上的橡胶缓冲器同时接触;

●运转要求:

设备各部件,限位开关和其它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应正确可靠,无卡规现象;

吊钩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应少于5圈;

静负荷试运行:主梁承载时下挠度不大于跨度的1/700,卸载时上拱度应大于跨度的0.8/100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