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青山处处埋忠骨 (2)
2025-09-27 16:11:58 责编:小OO
文档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兴庆区八小   马银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了解文章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资料,完成课前先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了解,激情导入

师:孩子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板书:)谁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你对的印象?

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播放课件)

师:诗人,他在《长征》中写道: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他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

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师:伟人……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成立了!

师:书法家,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

生自由说

师:是呀,确实很了不起,可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学会预习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谁会读?

勋鉴 殉职 奔赴 尊重 踌躇 黯然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些词语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一遍。

练习:根据句意写词语。

    1.给有功德的人看  (   )

    2.因公务而牺牲。  (   )

    3.犹豫不决的样子。 (   )

师: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简洁连贯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评价。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把你通过语言文字读到的体会简单批注在旁边,待会儿和同学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

指名说

(播放课件)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这次怎么会……我的体会是得知自己心爱的长子牺牲的消息后,他很悲痛……

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季羡林中年丧母孝感天地。但人们却认为在人生的不幸中最痛苦的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

生自由说:肝肠寸断……

师: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些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来。(指名读)

师:谁接着交流,你深受感动的部分?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岸英!岸英!”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谈感受。

师: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呼唤着长子的名字,心中有多少话想对儿说,(引读)他想说,岸英,岸英!

生:

师:他想说:

生:

师:他还想说:

生:

师:可任凭我们怎么呼唤也无法体会当时的心情。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师: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请同学们看这样两份电文稿。(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彭老总来电:岸英是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播放课件),

生:仰起头……眷恋。

师: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人之常情呀,季羡林千里奔丧不就是为了见母亲最后一面。作为父亲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情怀。(板书:凡人情怀)

师: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播放课件)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读了这段话,谁有话要说?(学生自由说)

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心情互相矛盾。身为父亲的,身为的内心定是波澜起伏,下面我们分组朗读这一段话,这两排的同学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体会的情感世界,这两排同学你们从一个伟人的角度来体会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

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想: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葬在朝鲜,两难哪,两难!所以,(播放课件)请你来朗读。

生: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签字的一瞬间,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师:同学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

生: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师: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生: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把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两难哪,两难,思忖良久,伟人挥笔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考虑再三,领袖在电文稿上做了这样的批示: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矛盾挣扎,父亲做了艰难、痛楚的选择:(点击课件)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从这句批示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这是一个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中曾这样说:‘人固有一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此时此刻,又想对儿子说什么呢?

生:他想说……

生,他想说……

读到这,我们怎能不为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板书:伟人胸怀)

师: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充溢着感动,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浏览课文片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使人产生共鸣的文章?(播放课件)

(因为作者在文中细致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

四、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

师:课文的最后一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读读,

生: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课文写到这,戛然而止,我们却可以通过文字到这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失声痛哭,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是怎样度过的,想象他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一段话。(学生练笔)

1、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一夜,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3、拓展延伸,出示资料:同学们看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遗像和他的墓碑。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4、总结。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作业:(2、3题任选一)

     1、继续润色自己的小练笔。

     2、如果你想进一步走进这位伟人,请课下读读有关的书和诗词。

     3、观看有关的影片。

附板书设计: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凡人情怀

伟人胸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