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5-09-27 16:14:44 责编:小OO
文档
栏目主持人荐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才起源于创新,诞生于科研,成就于竞争,培养于教育。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作用与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与创新人才的得失。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的发源地、精英人才的诞生地。为反映我国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成果,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特设立 创新人才培养栏目。

该栏目为专家和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展示他们在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成才环境、管理机制、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全新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

(注:马永开,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和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区负责人。)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邵培基 侯 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摘 要]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是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重要的发展学科,其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该学科的背景与特点,讨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构建了创新人才素质模型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电子商务;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08)02-0001-05

一、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背景与特点

(一)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背景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2007年底正式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企业管理、新兴技术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金融工程五个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数量经济学、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新兴技术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金融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工程九个硕士点和E MBA、MBA和I MBA、项目管理专业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的硕士授予权。

在上述学科中,∀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对管理学院的未来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该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研究领域

企业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如下5个领域:营销、运作、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其中信息管理不是存在的,它必须和上述其他4个领域相结合,才能有所发展。

管理学院的科研必须以管理为导向。通过分析与研究,根据我们的优势,我们确定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研究领域∃∃∃聚焦在企业的营销和战略管理领域。

目前管理学院有一批教师活跃在∀信息管理与电

[作者简介] 邵培基(1946∃)男,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伦(1957∃)男,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08-02-25子商务#研究领域,研究涉及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电子商务、营销创新、企业信息化等领域,具体分为如下两个方向:

1 信息管理方向∃∃∃聚焦于商务智能(BI)、客户关系管理(CRM,包括:客户价值、客户细分、客户流失及预测、客户获取等)、营销创新、企业信息化、I T 采纳与治理等。

2 电子商务方向∃∃∃聚焦于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网络营销、消费者在线行为和网络调查研究等。

(三)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特点

近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的创新和发展速度同样令人瞩目。和其他学科不同,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学科具有下述显著特点:

1.创新与发展迅速

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学科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关系密切。揭示计算机芯片发展规律的摩尔定律不仅精准描述了信息产品硬件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学科的发展也深具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创新导致了全新信息产品的引入,而全新信息产品在工业和管理领域的引入又带来了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其结果必然会影响根植于管理理论的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学科的不断创新和迅速发展。

2.综合与深度并重

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是一门学科跨度大、涉及知识范围广,覆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管理、经济知识,宽广实用的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理论与方法,丰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本学科的管理导向,要求学生对营销、市场调查、战略理论有较深刻的掌握和领会。

3.理论与实践结合

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来源于管理和商务,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管理与商务。因此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管理与商务理论,还要求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网络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技术,并能理论结合实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这些技术。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国家之间的竞争形态和竞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之间再也不仅仅是凭借武力、人口、土地决定竞争的胜负,更多的是依靠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依靠管理一决高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需要通过人才来实现,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聚焦到创新人才的竞争上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国都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到了战略性的地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知识创新期望值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加强对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学科创新人才素质模型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根本职能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创新转变,大学教育的重心也随之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活跃的创新意识,还需要有宽厚的、广博的知识。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其他高校的经验[1],其指导思想应为:

1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核心;

3 专业的深度教育与学科通识的广度教育有机结合;

4 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

5 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对大学生创新型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培养模式[2,3]。

管理学院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过规范的专业研究训练,具有学术兴趣和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研究,我们提出了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学科的创新人才素质模型∃∃∃该学科创新人才应具备:创造性学习能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等综合素质。而创新人才素质,我们又特别强调要和I T相结合。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创新人才素质模型

四、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在I T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在信息产业中的资源实力,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强调 I T导向、创新和创业并重的特色,并潜心打造精品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商业环境中的复合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

基于创新人才的素质模型,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参见表1。

表1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措施

创造性

学习能力

广度学习跨学科的多能

深度学习聚焦营销和战略跨学科、复合型、多层次的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创造性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协调能力理论和实践

的协调能力

研究选题理论结合实际

适应社会需

求的能力

让学生提前参加企业实习锻炼适应力

创新精神探索能力

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培养创新型

人才

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健全人格高尚情操

沟通能力

合作能力

表达能力

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

情操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提高沟通

能力、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基于该培养模式,我们采用了一系列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培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的创新人才,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

(一)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多年来我们进行了跨学科、复合型、多层次的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们开展培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人才的理论创新研究,进行了本科教育体系创新:采用3+0 5模式制定本科教学计划;核心专业课程实施英语或双语教学;独创性分设电子商务导论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建立了系统化多层次教学新体系,实现了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创新。

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努力融入创新教育,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例如设立新课程∀商务智能与客户关系管理#∃∃∃把∀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内容有效地和营销创新相结合。该课程融入了管理研究方法、管理工具的应用,并采用双语教学,从而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着力训练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路,并借助各种手段,快速学习,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管理科学方法和工具。

(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1.通过社会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协调能力

我们还加强了实践环节,为部分同学提供了实践环境,如组织一些学生到四川长虹、成都电信等企业的营销一线参加实践,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2.研究选题理论结合实际

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研究领域因其聚焦在企业的营销和战略领域,所以我们强调了研究过程中的顶天和立地:

顶天∃∃∃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强调掌握几种重要的管理研究方法,强调掌握1~2种重要的软件工具,如:SPSS、SAS、Clementine等。通过培训,多数研究生都能具有较好的 顶天能力。

立地∃∃∃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我们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选题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根据管理学院的特点,目前,我们在电信、银行、邮政领域等行业和领域均有较好的结合。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

1.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培养创新型人才

管理学院近年来重视培养优秀的本科生,大力推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从中发现、培养优秀

的学生苗子。

SRT的目的:活跃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的研究氛围和主动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本计划从开始时的少数优秀学生参加,进而推广至较大的规模,使所有四级通过并且没有重修的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参加到这个计划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为大部分学生参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让大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能够接触到学科研究的训练,参加到各科研团队,与相关的研究生一起交流和探讨,使学院的科研形成导师-研究生-本科生这样一个学术链条,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学术团队的后续力量,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建设。通过与导师一起共事,感染到导师们严谨务实的治学风格,对学生养成严谨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通过SRT,提高本科学生培养质量,真正将学生们培养成为有较强的研究素养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优秀学生。通过学习经济管理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专业前沿的动态,通过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研究工作,最后形成有见解的论文成果。一批研究成果形成论文集,其中的优秀论文被推荐至杂志和刊物。

通过SRT的上述措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基本研究能力。通过SRT的训练,许多学生选择了读研,成为了管理学院学术研究的新生后备力量。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我们通过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领域的高层次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师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

(1)第四届亚洲电子商务论坛

2004年8月,由管理学院主办,邵培基教授作为合作,在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影响较大的第四届亚洲电子商务论坛(Asian eBiz2004),该次论坛在促进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教育研究与应用走向世界,提高电子商务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培养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综合的研究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2) 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由管理学院主办,邵培基教授作为组委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影响较大的 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C NAIS2006Symposium on I T IS Adoption),在国内产生了很好的反响。C NAIS是中国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术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组织。

(3)2007适应性商务系统国际会议

2007年7月,由管理学院主办,在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影响较大的2007适应性商务系统国际会议:2007SIW 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Busi ness Systems(ICABS2007)。该次年度会议以往均在欧洲举办,2007年首次在中国举办,论题覆盖企业系统(信息、电子商务、组织、管理、自动化系统等)、多企业合作、供应链与物流等领域。本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田江博士带领一批大三、大四的本科生承担,会议十分成功,海外学者对我院本科生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多次表示高度赞赏,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近5年来,∀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的研究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读学术论文,包括:第四届亚洲电子商务论坛、 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2007适应性商务系统国际会议、2007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 ms and Ser vice Management,ICSSSM07)、2007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国际研讨会(IEEE ISM2007)等。

我们通过创造条件、严格要求、论文宣读把关等一系列措施,使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得到了培养,撰写出了较好的论文,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也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在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中,安排一批本科生参加会务工作,使他们得到了学术上的初步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四)健全人格的培养

1.通过强化研究生的例会活动与管理,带动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研究生的例会活动与管理。通常,各指导老师每1~ 2周要召开例会活动,其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习、论文撰写培训、新型管理研究方法和管理软件的学习、经验交流、特色讲座交流等。在活动中,我们还经常邀请部分优秀本科生参加,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

通过各种课内外团队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德、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作风。

3.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提高沟通

能力和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有效地进行沟通。

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语言和文字清晰、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能够较好地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规范和完整的总结。

近年来,我们在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相信一定会在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开拓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善林,李兴国,顾东晓,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6):104-106.

[2]殷晓永,杨帆,唐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计算机时代,2005,(11):66-67.

[3]何玲,杨晓明.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5,(03):4-7.

Research on C ultivating Pattern of Innovative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C ommerce Discipline

SHAO Pei-ji HOU Lun

(Univ.of Elec.Sci.&Tech.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commerce is one of key disciplines of Management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Its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innovative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 tion of inno vative students,and constructes the quality model of innovative student and cultivating pa ttern of the discipline.Based on the model and the pattern,the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of improving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in novative studen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c om merce; innovative student; cultivating pattern

(编辑 刘 波)

&学术广角&

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党风科学理论体系

赵文禄在∀创新#2007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从严格的科学划分来看,马克思主义党风科学学说属党建学说范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党风科学又是一门相对的科学。它同党建学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重点是系统研究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和如何实现其领导的规律,是从宏观上研究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共性,它的研究虽然也涉及到党风建设问题,但只是从总体上来研究的,不是专门揭示党风建设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而党风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的产生发展及其建设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党的建设这一庞大体系中有关作风建设领域的特殊规律的个性的,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分支的进一步深化。

&宣 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