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比较
2025-09-27 16:00:23 责编:小OO
文档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效率比较

            2010301390133  李孟  动力与机械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则相对缓慢。

关键词: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效率

 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或联邦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经营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企业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资本回报率比国有独资企业高50%,比国有控股企业高33%,比国有参股企业高24%。中国企业五百强中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据统计,从盈利水平看,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38%,略低于民营企业的5.79%;资产利润率为1.5%,也低于民营企业的3.14%;人均利润水平为5.27万元,远低于民营企业的7.86万元。

另一数据显示:1997—2001年新开业的1 54.5万家企业 (含国有及集体企业转制、重组企业)中,按照新开企业营业收入与资本金的比率计算,私营企业资本金产出率为2 2 4%、集体企业216%、股份制企业1 87%、港澳台投资企业1 6 1%、外商投资企业1 34%、国有企业1 29%。

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知道,民营企业效率一般高于国有企业。

 由国有企业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推测,国有企业先天具很大的优势。可以归纳为1. 税务优势 2. 融资优势 3. 技术支持优势 4. 人才优势 5. 破产风险优势 6. 行业风险优势 7. 优势 8. 自然资源优势。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处境则令人堪忧。由此看出,国有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与他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成正比,民营企业却在相对艰难的环境中逐渐崭露头角,占据相对份额。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的差异, 引起它们经济效益的不同。它们各自具有的优、劣势使得这些企业在不同行业所具有的经济效益不尽相同, 本文选取服装行业和金融行业为代表来加以说明。其中在服装行业中,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竞争地位相对公平, 市场开放程度很大, 几乎不会受到由于行业保护或行业壁垒形成的影响; 而金融行业, 市场开放程度和竞争状况较差, 行业保护和进入阻碍大。

1.服装行业上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经济效益的比较。上市国有企业的确定以国有股比例大于等于50 %为标准; 民营企业的衡量标准是社会其他个人或公司、机构所持股票占到总资本的50 %或以上。分别选取了销售净利润、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四项指标加以说明。具体数据见表1 。

服装行业属于市场进入壁垒较低, 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能力强的竞争性产业。从表中可以看到, 民营企业四项指标均普遍高于国有企业。销售净利润国有企业最高也只有119 % , 而民营企业最高却达19149 %。这反映了在一般性竞争性行业, 国有企业竞争已不再占有优势地位, 经济效益不理想。

2.三家上市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经济效益比较。由于银行业属于存在巨大进入壁垒的垄断行业, 所以以下列举的5 个银行中只有中国民生银行属于民营企业性质。表中净资产收益率Ⅰ为帐面净利润与期末净资产的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Ⅱ为帐面净资产、当期提取的呆坏帐准备之和与期末净资产的比率。详细数据见表2 。

(二)原因分析:

1.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

(1)管理者的差异。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由委派的,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并且经营者的选择者并不能企业的良好经营中获得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不会由于企业的经营不善而使自己利益受损,所以在选择上就不能做到择优而用,这就导致了企业与经营者的不匹配现象发生。再者,由于企业的经营者不断更替,为了使自己的政绩突出,则会发生以长期利益为代价获得短期利益的经营行为。另外,在自己的利益驱动下,很大程度的会发生侵吞国有资产等行径。由于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对企业剩余利润的索取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营者隐藏自己的才能,不关心企业的运行发展情况等。

私营企业大多数都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相统一的,即使聘请职业经理人,也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经理人与企业的匹配程度。由于企业是自己所有,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看到更多的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以牺牲长远利益来获得短期利益的行为。企业所有者拥有对企业剩余利益的全部索取权,则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经营管理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2)激励机制不同。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吃“大锅饭”的痕迹,企业的盈利和亏损都由所有员工共同承担,所以形成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氛围,员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国有企业对有贡献的人的奖励有众多,而辞退一个人则要面临企业被散布不良形象的影响,所以企业辞退一个人的成本是很高的,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致使员工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缺乏上进心。长期以来,则由员工怠工等造成的成本会增加,引起效率低下。国企领导没有所有权去分享企业的利润,所以他们往往无心经营企业,不去严格监督员工的工作状态与产品的质量,或者积极寻找先进的技术。当国企普遍采取得过且过时的经营方式时,它就不会仔细观察经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细微变化,也就不会针对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民营企业分配关系比较灵活,在适应环境方面也普遍优于国有企业。民企往往具有规模小,灵活善变的特点,它们容易迎合市场,积极地向有更多发展空间的领域发展。能及时的调整分配,基本上能够实现企业的利润与员工的工资和薪酬的挂钩,除一般的物质奖励外,私营企业对有特殊贡献的员工还采取提拔,奖励股份等等,极大地鼓励员工的积极性。而对于不合格的员工,私营企业则会采取辞退,降职等处分,使得私营企业因为员工的怠工而引起的成本更小。同时民营企业积极革新技术,将技术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民企容易成为一个领域的领跑者。

(3)经营目标的差异。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要求国有企业去实现更多的社会目标,有时候不得不把经济目标放在次要位置,所以,国有企业缺少科学,统一,公平的业绩考核制度,也不能充分的实现它作为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盈利能力。

私营企业作为盈利单位,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没有政治目标和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存在政治原则、行政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矛盾,能够避免许多政治原则、行政原则的无度干扰,而以经济原则作为其生产经营决策的唯一原则,即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从而使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风险应对机制不同。国有企业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往往会消极的去等待国家优惠的实施,缺乏去主动应对的积极性,导致风险应对滞后,从而使应对风险时的成本大大增加。

私营企业缺少国家优惠的支持,在面临风险时为了自己的企业生存,会迅速对风险做出反应,并通过风险提高自身企业的素质,化险为夷,增加企业的实力,所以,在应对风险的时候,私营企业会更加有效率。

2.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运行机制上的差异

(1)国有企业的产权机制导致本身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层次多, 引起很高的代理成本。每个层次的委托代理,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追求目标不尽一致, 加上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的影响, 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经营风险和交易费用。国有企业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引起很高的代理成本, 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2)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 不能对经营管理者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通过经理群体之间的充分竞争, 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动力。而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市场远未完善,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得不到经理人市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委托代理风险及成本都高于具有较完善经理人市场的民营企业。

(3)国有企业多元化目标阻碍其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 又要兼顾社会利益。既要行使经营者的职责, 又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不能象民营企业一样单纯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时为了兼顾社会利益和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 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经济效益。

3.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主体上资格的差异。

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明晰。而私营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属于私有财产的界定范围之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与收益权,具有完全自负盈亏的硬性约束机制,它必须承担全部利益风险,这便使它具备了市场经济中市场行为主体应具备的品格。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为了取得利益,这就迫使私营企业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者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的效率。

4.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社会职能上的差异

企业经营的过程就像分蛋糕一样,效率决定蛋糕的大小,公平决定分蛋糕的方法。如果光注重效率,必然无法公平的分配蛋糕;若光注重公平,必然无法获得较大的蛋糕以供分配。因此,国企与民企的效率与公平平衡点各有不同。国企更大程度将效率优先向公平优先倾斜,而民企则以效率优先。

 综上所述,由于管理落后,运行机制不科学,没有明确目标,还要兼顾一定社会职能,结构过于复杂等原因,国企的效率普遍低于民企。民企灵活多变,经受市场的重重洗礼,不断完善,得到长足发展。国企要保持优势,不是去争取更多的,而应该向市场学习,向优秀的民营企业学习,不断改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