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2025-09-27 16:00:34 责编:小OO
文档
暑期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一、调研背景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本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 调研形式及过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选取了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我的家乡阜南县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走访的近40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金钟镇与金钟文学社杨引丛社长和斜坡希望小学侯新民校长的座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希望。两位杰出的当代青年,都选择了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三、教育现状

围绕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前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我所走访的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4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70元。在当地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办学条件方面

多年来,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村教育投资几乎为零。目前各乡镇不同程度仍存在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乏陈旧,食宿条件更是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一方面农村有一部分教师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民办转为公办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另外,近几年农村年轻教师不断调入城镇(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滞后、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乡级财政发放工资,使教师思想不稳定,大批涌入城镇),且新鲜血液没有及时注入(从2003年以后农村学校没有分入年轻教师),目前农村一线教师师均年龄47.2周岁,个别学区如沙尔沁乡、三两区域服务中心教师平均年龄52岁,教师老龄化已十分突出,大部分教师教法死板、知识陈旧、管理松散,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英语及小三门(英、体、美)科目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素质教育在农村发展滞后。各个乡镇都不同数量的外聘社会上稍懂一些相关知识的、没有理论知识和教师任用资格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3、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不安心工作。受历史原因,现农村有很大部分教师为原民办教师转证上岗,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相关偏低,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而且大都在村里搞种养殖业,不能安心工作。

(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育管理不完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与乡镇对农村教育的责、权、利不统一,教育局行使管理权、人事权、财权,乡镇仅承担发工资义务(乡镇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教育投资预算),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专任教师数与行政辅教人员数比例不合理(比例为5.6:1)。尤其学区机构雍肿,加之选任干部综合素质偏低、职数多,不仅不便于工作,不好团结,且加大了办公经费开支。

3、学区、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各种制度不健全,奖罚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四)教育教学秩序方面

生源不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好多学生都到县城读书,农村学校生源少,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城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却保证不了充足的生源。

(五)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乡村小学段学生外出就读,脱离家长监护管理,荒废学业偏多。据调研统计,有70%以上学生学业荒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人口、学龄儿童、地域特点、交通条件、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校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1、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旗财政统一发放。

2、投资改善农村小学的食宿条件,修缮、新建校舍,完善教学器材、仪器、设备、办公条件。

3、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福利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三)充实年青教师,合理安置好老龄教师。

基于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问题及原因,建议制定五年规划,培养、招聘充足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要采用协议合同制,并五年内不准转岗或流动,促使五年内师均年龄达到35周岁以下的目标。严格招聘条件,尤其杜绝学历不合格、非师范类学生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建议对现有老龄化教师实行(男:55岁,女:50岁)转岗、进修或退养制度。

(四)明确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双重管理,要在校长聘用、教师流动等问题共同协商认定。要完善校长竞聘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才谋取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五)整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建议小学校点收缩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以保证农村

孩子能够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