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杨红樱-做一个理想的童书编辑
2025-09-27 16:04:35 责编:小OO
文档
杨红樱:做一个理想的童书编辑

    

至今仍然身为编辑的杨红缨,从十九岁起开始从事少儿文学创作。从作家出版社推出《女生日记》《男生日记》起,"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销售已过百万册。去年7月,接力出版社又全力打造"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至今已推出十二种,销售168万册。新近出版的"杨红樱童话系列"首印30万册,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销售一空。一时间,杨红樱称为"畅销书"的代名词,各家出版社争相约稿,业界也开始关注少儿畅销书的本土化话题。杨红樱作品的走俏,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编辑身份与作者身份她到底更看重哪一个?借贵麟书是的闲暇,本刊对杨红樱进行了专题采访。 

听说您是一本文学期刊的编辑,那么,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您认为您更接近哪一个角色?

现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写作上。因为做编辑需要全身心地去投入,对我而言,不可以一边当编辑,一边当作家,好像编辑是顺带做做,那样就可能做不到最好。 

但是编辑那个"好"也没有极限吧?比如说怎样做才算得上好编辑?

当时我在成都出版社做童书编辑。它是一家综合出版社,有点像现在的作家出版社的结构。创办前几年,只有我一个童书编辑,从三岁至十二岁的读物,文学的,知识的,我都做,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种招牌书,一年之中要重印几次。有段时间,成都童书市场上有近一半的畅销书都是我编的,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就算是做到顶尖级了,名气很大,但这是做编辑的名气。那个时候我把写作停了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辑的工作中。我觉得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一种敬业的态度,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以前我做老师的时候也是全身心地投入。一直到现在,我觉得所谓人生的理想,人生的目标都太远了,你是看不到的。只有把你身边的事情做好,把你眼前的事情做好。 

有些事情好像不是自己能够安排的了得,十年以后怎样很难说。

是啊,创作也是。人是不可能永远都在一种状态上的,说不定就是这两年或者三年以后,我不再这个状态上了,我绝不会用我的名气再去写,我可能重新去做编辑。我这一生,就一个童书情结,不是写,就是编。我非常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童书编辑,一定要把童书编辑这个理念、这个概念做到极致,做我理想中的童书编辑。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依然很大。我理想中的童书编辑,首先应该知道,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需要是什么。我会用很多的时间到学校、幼儿园或图书馆去,我觉得这样的阅读培育和推广是非常有效的。不管是为孩子写书的人还是编书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真正想让孩子从内心对阅读发生兴趣。前些日子,江南几个城市搞校园读书节,曾经在小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你最想见到的作者是谁?"好多小孩子说最想见到我。后来他们把我请去了,不同的城市会面,见面会的形式也不一样,但场面都是我想不到的热烈,让我深深地感动。儿童文学肯定有教育的功能在里面,如果你平时把这些理念的东西和小孩子们讨论,那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但我的书已经将这些理念融进了故事里,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我做童书编辑的时候,也希望是这样,不单纯是为了营销,而是把它做成一种风范性的东西。 

您的意思是编辑应该介入社会活动?但是有的时候,编辑的号召力可能会弱一些。

编辑可以充分地借助作家的号召力,跟作家一起介入社会活动。当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有号召力,这特别需要编辑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您得去寻找、去发现这样的作家。一本书火起来了,大家都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会觉得这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出版社运作的结果,很少会有人去想这是编辑最初的慧眼识珠的结果。我觉得做一个童书编辑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你肯定要懂教育,懂心理学,还有儿童的语言、儿童阅读的心理、阅读的习惯等等,肯定比做成人书的编辑要复杂得多。如果是编低幼图书,它还有图啊,色彩啊,就需要你有美术的功底修养在里面。你必须把你的眼光变成孩子的眼光。而给每个年龄段孩子看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七岁的和三岁的不一样,三岁的和一岁的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心智发展、认知能力不一样。 

您的编辑经历对您的创作是不是非常重要?

做老师的经历,做母亲的经历,还有做编辑的经历,对我的创作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做编辑的经历,使我的写作趋于职业化。我会去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趋向,会去研究童书市场给我留下多大的空间。读者的购买心理日渐成熟,成长中的孩子有许多成长的烦恼,需要有滋养他们心灵、安慰他们心情的读物。我的小说和童话恰恰满足了这样的需要,所以会畅销。这是多年来,我一直喜欢研究儿童的阅读心理,因为儿童的阅读和成人的阅读是不一样的。成人的阅读趋向是多元化的,但儿童各方面的发育还没有那么健全,你的语言、叙述的方式肯定要让他们接受才行。比如一个故事,你怎么掌握它的节奏,写给幼儿的、写给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的都不一样,语态语感都不一样,我知道怎样去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对作品的评价,孩子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最好的。孩子不接受,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那当然,在很多年前我一直这样坚持。我是个内心很有定力的人,关于"儿童文学"的各种言论很难影响我。我只关心我们的儿童喜欢读什么样的书,需要读什么样的书,他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怎么让他们很顺利地去阅读,获得阅读上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热爱上阅读,终身受益。儿童文学的阅读主题是儿童,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在充分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包括尊重儿童的心理、习惯、兴趣、接受的程度。这是一个起码的创作态度。为什么"作家"的前面要冠以"儿童文学"?这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家跟别的作家还有区别,是专门为儿童写作的人。那么你写的东西,孩子都不接受,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有一种说法:"杨红樱的书出一本畅销一本,她在制造神话。"其实我哪儿有这样的神力?应该这么说,是二十几年坚守的信念得到的回报。 

您做编辑的时候,在创作上一种自觉吗?

我做过近十年的童书编辑,还做过几年儿童刊物的主编、儿童报纸的策划总监,最大的收获便是越来越明白,给儿童的书应该怎么去写。有人说"杨红樱的东西很浅",我觉得童书作家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深变浅。你看我写的"杨红樱科学童话系列",写海洋、沙漠、森林的生态环境、动物植物、环保意识和措施等等,除了查好多好多的资料,还亲身体验,因为给儿童的知识不能有错儿,必须非常准确。我把这些知识融入故事里,让儿童在愉快地阅读中增长知识,还要把一些只能意会的美感传递给他们。很深的人生道理在我的书中也有,但是我不会让有说教意味的文字出现在我作品中的字里行间。所以,有很多小读者给我来信说,我的书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还教会了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你看,我说了这么多,一个童书作家需要这么多的素养在里面。 

现在实际上出版界有个现象,好多的少儿编辑有很多自己都在写作,您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有的是先写,出了书,对编辑工作有了一些了解,然后去做了编辑,比如我。有的是先做编辑,编而优则写,便有了编辑、作家的双重身份。 

那这样的话,您在做编辑之前的创作和做编辑之后的创作有没有差异?

在做编辑之前,写作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些自恋,自话自说,自娱自乐。做了编辑之后,读者的感受和市场的认同在我心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质的飞跃。无论童书编辑,还是童书作家,都应该有这样的良知和责任感:怎样让一个孩子对最初的阅读产生自信,让他把一本书从头至尾顺利地读完,让他有成就感,让他觉得原来阅读这么快乐、这么容易。有人埋怨现在的孩子不读书,我觉得不能全怪孩子,首先应该从我们这些给孩子提供精神食粮的作者、编辑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我们提供给他们的某一本书,让他们觉得枯燥,觉得讨厌,读不下去。也许就是这样的书,让儿童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影响他一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全国各地的读书活动,都有家长领着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已经读了我多少多少本书,他们的孩子原来只喜欢看漫画书,是因为看了我的书,才喜欢上看文字书的。我马上会对这些孩子说:"你读了这么多书,你多了不起啊!"听了我的表扬,孩子们也觉得自己了不起。阅读的培育和推广,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特别值得我们这些为孩子写书和编书的人去做。我的写作心态一直都很平和,很自然,没有一点压力。当我有一天不写了,还有一个美丽的事业等着我,那就是做一个全心全意的童书编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