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2025-09-27 16:04:38 责编:小OO
文档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是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我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柱子和横梁;第二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即探究横梁的宽度与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三部分则是综合运用研究横梁平放与竖放。课后,经过的点评与自己的思考,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总体而言,我的上课显得有点急切。新课的导入,我选择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示房屋与大桥,通过寻找它们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使学生清楚明白地认识了横梁与柱子。这一环节开展还是比较顺利的。进入第二部分,我是让学生采用猜想的方式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进而得到了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短四个推论。由于课堂上只要求宽度与厚度的研究,对于其他两点我只是简单地举例带过。本节有两方面的探究,加上之前班级对于实验方案设想难以把握。所以课上,用实验证明抗弯曲能力与宽度有关,第二个试验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因为材料是时间原因只能做一个演示试验,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不能灌输式的教学。

    上好这节课,我认为在实验中要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控制变量法。因此,在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讨论为使实验公平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垫纸桥的高度都要统一即桥的高度相同”,有的也提出“桥架空的长度要保持一致”,有的学生补充“硬币要放中间并且轻放”。在我的引导之下,又得到了统一的弯曲标准——纸梁中间接触桌面。这些回答,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这几点,我综合概括后以课件的形式放映。明白实验方案后,我直接以投影的形式出示表格,让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填表。看似够明了,但是细想,实验中的预测与实测,学生只是任务似的完成。应该在开始之前,各小组猜测硬币数目,这样接下来的实验就是验证的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也会大大加强。实验汇报环节,要多采用投影的形式,清楚明了,其他小组也看得比较有对比性。汇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各小组准备的卡纸材料不一,硬币的重量无法使纸梁弯曲,无奈之下只能将四组试验变为两组先试验,两组后试验。这就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加了点困难。经过这次实验,经后实验素材的准备上,我要更加地仔细,清楚讲明要求。尽管得出了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对于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学生经过两个实验对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没有说明表格中的实测与我们的预测有出入的原因,欠缺细致的思考。

    经过本次的课堂教学,我看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课程的安排上,我要更加细致、充分。各环节的进行应循序渐进,不能因为时间问题,而操之过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