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完整版)国际金融学章节练习题答案
2025-09-27 16:05:00 责编:小OO
文档
《国际金融学》章节练习题

本教材练习题概况: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态的外汇是指( D )。P1

A、国际结算中的支付手段

B、外国货币

C、特别提款权

D、国际汇兑

2、静态的外汇是以( B )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P1

A、本国货币

B、外国货币

C、外国有价证券

D、外国金币

3、外汇是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它具( C )。P2

A、稳定性

B、保值性

C、可自由兑换性

D、筹资性

4、按外汇买卖交割期限划分,可分为( D )。P3

A、自由外汇与记账外汇

B、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

C、短期外汇与长期外汇

D、即期外汇与远期外汇

5、直接标价法( D )。P5

A、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B、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C、是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

D、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6、若某日外汇市场上A银行报价如下:

美元/日元:119.73

欧元/美元:1.1938

Z先生要向A银行购入1欧元,要支付多少日元( A )?P5

A、142.9337

B、143.7956

C、100.0251

D、100.6282

7、若某日外汇市场上A银行报价如下:

美元/日元:119.73/120.13

美元/加元:1.1490/1.1530

Z先生要向A银行卖出10000日元,能获得多少加元( D )?P5

A、72.69

B、72.20

C、96.30

D、95.65

8、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B )。P9

A、金平价

B、铸币平价

C、绝对购买力平价

D、相对购买力平价

9、利率对汇率的变动影响有( C )。P12

A、利率上升,本国汇率上升

B、利率下降,本国汇率下降

A、需比较国外汇率及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而定D、无法确定

10、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是( A )。P17

A、经常项目的交易中实现的人民币自由兑换

B、资本项目的交易中实现的人民币自由兑换

C、国内公民个人实现的人民币自由兑换

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都实现的人民币自由兑换

二、名词解释题

1、固定汇率:

是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同时将汇率的变动幅度在一个规定的较小范围内。P8

2、浮动汇率:

是指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不与固定,也不规定波动幅度和界限,而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货币管理当局不做干预的汇率。P8

3、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又叫应收标价法。P15

三、判断改错题

1、间接标价法是以英镑、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

答案:错误。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1,100,10000等)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又叫应收标价法。P5

2、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间接标价法。

答案:错误。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直接标价法。P5

四、简答题

1、简述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1)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就趋于下跌,反之则趋于上涨;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本币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上升,反之若国际收支盈余则意味着外汇供过于求,本币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若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人们就会预期该国货币就会趋于下降,由此将手中持有的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造成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下跌。

(3)利率差异。(4)经济增长率差异。(5)货币供应量。

(6)银行干预。(7)市场预期与投机。

(8)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加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相反外汇储备下降会使本币汇率下降。P11-P13

2、简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答:(1)汇率变动对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时,意味着出口所得的等同数额的外汇所兑换的本币比以前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刺激出口增加。对进口的影响与出口恰好相反,当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时,进口将减少。本币汇率上涨时的情况恰好相反。

(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当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时,本国或外国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为避免货币贬值的损失会流向国外。本币汇率上升时,情况刚好相反。

(3)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储备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对国际储备存量的影响和对国际储备增加的影响。从对国际储备存量的影响上看,如果储备货币汇率上升,会是外汇储备实际价值增加;反之,会是外汇储备实际价值减少。另一方面,从对国际储备增量的影响上看,如果本币贬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将刺激出口,使外汇收入增加,使外汇储备增加。反之情况恰好相反。

(4)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变动可以对货币币值和物价两方面发生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本币汇率下跌时,出口可能增加,国内商品供应如果因出口而产生供求紧张,物价可能上涨。另外,出口增加引起的外汇收入增加可能会使国内货币扩张,影响比值的稳定。本币汇率上升时情况相反。

(5)汇率变动对国际债务的影响。对一国来说,如果债务货币汇率上升,将使国际债务实际价值增加,从而加重该国的债务负担。反之将可能会减轻该国的债务负担。

(6)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金融关系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个别货币汇率的大幅度涨跌,会使国际资产中以该国币计值的资产实际价值发生变动,造成世界财富的再分配。同时,个别货币汇率的变动有可能会引发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加剧国际金融秩序的矛盾和混乱。P13-P15

五、计算题

1、假设1英镑=1.7610/20美元而1欧元=1.2100/10美元

求:欧元与英镑之间的交叉汇率、买入汇率及卖出汇率。

解:1.2100/1.7620 1.2110/1.7610

1欧元=1.6867/76英镑故买入汇率=1.6867英镑;卖出汇率=1.6876英镑

2、假设你是中国农业银行业务部的交易员,一客户打电话要3个月远期美元的报价,你的回答是“8.1403,8.4323”,客户要求买入1亿美元的远期合同。

(1)你如何执行这笔交易?

(2)如果到期日美元比上述汇率贬值4%,你的收益情况如何?

解:(1)我将在交割日(三个月加上两个营业日)交付远期汇率8.4323与合同到期日(3个月后)即期汇率的差额。若到期日美元升值,银行向客户交付差额;反之,则客户向银行交付差额。

(2)收益额=10000×(8.4323-8.4103×96%)=10000×0.3584=3584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 B )不属于根据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来划分的国际货币制度。P21

A、固定汇率制

B、即期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

D、管理浮动汇率制2、不兑换的纸币本位制属于( A )。P21

A、不兑换的信用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3、在一战之前,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是(A)。P22-23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国际金本位制

4、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 )。P23

A、国际金本位制

B、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5、布雷顿森林协定是以( A )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P25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 B )。P27

A、固定汇率制

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

D、管理浮动汇率制

7、( D )属于《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P29

A、关于会员国国际收支的调节

B、废除外汇管制

C、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D、成员国可以自由选择汇率安排

8、( C )不属于牙买加体系所表现的积极作用。P31-32

A、灵活的混合汇率,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僵化局面

B、国际储备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C、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健全,根本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D、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布雷顿森林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

9、欧元开始启动的时间是( B )。P39

A、2002年1月

B、1999年1月

C、2000年10月

D、2002年3月

10、根据马德里会议的决定,欧元正式实际开始流通的时间是( C )。P39

A、1998年1月至l999年1月

B、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3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开始

二、名词解释题

1、国际货币体系:

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历史和习惯沿革而来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P202、汇率制度:

是指各国货币比价的形成机制,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P21

3、金本位制:

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货币制度。P22

4、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P25

三、判断题

1、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状况,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直接原因。

答案:错误。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状况,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直接原因。P21-22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普遍采用的金本位制是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普遍采用的金本位制是金块本位制。P22-23 3、特别提款权能够平衡各主要货币的升降,任何情况下币值都比较稳定。

答案:错误。特别提款权能够平衡各主要货币的升降,一般情况下币值都比较稳定。P30

四、简答题

1、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各国汇率制度;(2)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3)确定国际储备资产;(4)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解方式;(5)协调国际金融事务。P20

2、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良好,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和发展世界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

(2)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弥补了只用黄金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不足;

(4)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促进了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P28

五、论述题

1、你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辅以例证。

答:从金本位制建立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金本位制到金

汇兑本位制,再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各国一直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改革进行不断的争论和商讨。应该说,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多种国际性货币并存、多种汇率制并存的局面就一直主导着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暂且不论,即使是欧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金融开放的步伐,希望能尽快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却无情地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为保证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防止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减缓危机造成金融市场及国际经济体系的动荡,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过程中,除慎重研究并采纳各方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专家的方案及主张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应该注意各国之间的平等协商原则,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平等协商。第二,还应该建立信息和预警体系,并增强各国金融的透明度。

第三,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研究和监管。

第四,各国应该视本国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而IMF在这方面也不应当对新兴市场国家催促过急。

另外,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危机时,也应该及时发挥其作为国际性货币组织的功能,及时提供经济和上的援助,在最佳时机最及时地消除或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三章汇率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视为两国货币汇率基础的是( B )。P43

A、绝对购买力平价

B、铸币平价

C、相对购买力平价

D、金平价

2、一国的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汇率的变化( C )。P43

A、上升

B、不变

C、下跌

D、无法判断

3、( D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往来项目。P44

A、贸易收支项目

B、劳务收支项目

C、资本项目

D、经常项目

4、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高通货膨胀的国家( A )。P47

A、升值

B、贬值

C、升水

D、贴水

5、购买力评价说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理论和( A )。P45A、货币中性理论

B、物价水平

C、利率平价理论

D、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6、本国和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和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的是( C )。P46

A、相对购买力平价

B、抵补利率平价

C、绝对购买力平价

D、无抵补的利率平价

7、在汇率理论中,具有强烈的性和可操作性的是( B )。P48-49

A、购买力评价说

B、利率平价说

C、国际收支说

D、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8、属于利率平价说的缺陷的是( A )。P52

A、该理论没有考虑了交易成本

B、它未从资本流动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

C、无法为各预测远期汇率的趋势

D、没有提供简明的计算远期升贴水的公式

9、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货币制度是( D )。P53

A、浮动汇率

B、本国利率

C、外国利率

D、固定利率

10、在弹性价格下的货币模型下,当外汇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存量的供给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比,当本国货币供给相对增加时,外汇汇率的变动是( C )。P55

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无法判断

二、名词解释

1、购买力评价说:

是采用一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来确定各种货币间比价问题的汇率决定理论。P45

2、风险升水:

预期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两者之间的差。P51

三、判断题

1、绝对购买力平价实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错误:相对购买力平价实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46

2、汇率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分析了商品市场的失衡对汇率的影响。

错误:该模型的不足是没有分析商品市场的失衡对汇率的影响。P60

四、简答题

1、简述抵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P49

答:两国货币的利差,尤其是货币短期是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影响并决定了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主要反映是在均衡条件下,由抵补套利行为所导致的远期汇率与国际利率差的关系。

2、简述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异同。P46答: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形式和相对形式:前者不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后者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因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各国货币购买力必然会经常变化。在理论上,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时,相对购买力平价仍有可能成立。

五、论述题

1、比较抵补的利率平价和无抵补利率平价的主要区别。

答:后者假定投资者风险中性,投资者在将奖金由低利率货币调往高利率货币时并不做反向操作,也就是说,套利者对其未来的投资利益不进行保值。在这种情况下,将未来国外的投资收益折算成本币所采用的汇率就不是远期汇率,而是对未来的即期汇率的预期。而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两国货币的利差,尤其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并决定了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

第四章汇率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属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有( A )。P62

A、国际金本位制

B、欧洲货币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以上都是

2、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B )。P62

A、联系汇率制

B、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

D、联合浮动

3、按照对汇率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 D )。P66

A、单独浮动

B、货币浮动

C、联合浮动

D、肮脏浮动

4、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则实行同升同降的浮动汇率制度是( C )。P67

A、联系汇率制

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

D、钉住汇率制

5、属于浮动汇率的特点的是( A )。P68

A、有管理的浮动是共性

B、汇率波动幅度变化不剧烈

C、国际储备货币单一

D、浮动汇率不是主体6、下列属于浮动汇率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的是( B )。P69

A、不能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B、货币战加剧

C、无法减少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D、消耗大量国际储备

7、可作经常、小幅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称为( C )。P77

A、汇率目标区制

B、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C、爬行钉住制

D、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8、下列属于货币局制的优点的是( C )。P77

A、金融系统强硬

B、财政未受到制约

C、管理和操作简便

D、承担很多银行职能

9、我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C )。P79

A、固定汇率制度

B、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C、管制浮动汇率制度

D、无限浮动汇率制度

10、我国使用的汇率制度是( A )。P77

A、货币局制度

B、半固定汇率制度

C、管理浮动汇率制

D、爬行钉住汇率制

二、名词解释题

1、固定汇率制:

是指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P62

2、管理浮动:P65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使本国货币对外的汇率不致波动过大、或使汇率向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三、判断改错题

1、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这种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最大,目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属于该种汇率制度。

错误。原因:目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属于管理浮动汇率制。P75

2、1973年春以后的国际汇率制度性质是联系汇率制度。

错误。原因:1973年春以后的国际汇率制度性质是浮动汇率制度。P78

四、简答题

1、对于目前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IMF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为哪几类?P76答: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根据各成员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路径(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将汇率制度划分为类:无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货币局;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水平区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钉住;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浮动。

2、简述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P67-P69

答: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①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

②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根据本国的情况,自主地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

③可以保证各国货币的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④一国由于无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因而就不需像在固定汇率制下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⑤由于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因而可避免巨大的国际金融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汇市场的稳定。

缺点:①由于汇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加大了成本计算及国际结算的困难。从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②导致各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商品价格不稳;

③汇率自由波动未必能隔绝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干扰;④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⑤“以邻为壑”的盛行。即各国均以货币贬值为手段,输出本国失业或以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扩大本国就业和产出。

五、论述题

1、从1994年起,我国进行了外汇改革。论述我国外汇改革目标与条件,试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P79

答: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的公告》,于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该公告指出,我国外汇管理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这在1994年已经实现;第二步,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这在1996年12月已经实现;第三步,开放资本项目,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这样最终达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己进行分析。

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条件的是( B )。P85

A、不安定的政治环境

B、宽松的经济环境

C、分散的金融机构

D、不健全的金融制度

2、从业务涉及的交易主体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划分为传统的金融市场和( D )。P88

A、黄金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

3、属于国际货币市场的是( A )。P

A、短期证券市场

B、资本市场

C、国际债券市场

D、现货市场

4、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与贷款相比其特征是( B )。P90

A、借款人不能自主决定资金用途,受贷款行

B、借款手续简单

C、贷款利率偏低

D、贷款期限相对较长

5、属于独家银行贷款的特点的是( A )。P91

A、贷款规模较小,期限相对较短

B、借款人筹资成本高

C、贷款手续复杂

D、避免同行竞争

6、国际债券按不同的角度可分为( C )。P92

A、直接债券

B、浮动利率债券

C、全球债券

D、可转换债券

7、对支付利息规定了上限和下限的债券是( C )。P94

A、抵押担保债券

B、双重货币债权

C、利率上下限债券

D、直接债券

8、国际发行方式可划分其中有( D )。P95

A、短期债券

B、长期债券

C、外国债券

D、公募债券

9、属于国际股票发行方式按其募集对象划分的是( A )。P99

A、私募

B、直接发行

C、间接发行

D、代销发行

10、欧洲的货币市场是( C )。P101

A、经营欧洲货币单位的国家金融市场

B、经营欧洲国家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

C、经营境外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

D、欧洲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的总称

二、名词解释题

1、国际金融市场:

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有价证券买卖及有关的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业务的一切金融机构所组成。P84

2、国际债券:

是指一国或企业作为发行人,为筹措外币资金,在国外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

货币或欧洲货币为面值的,有外国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券P92

三、判断改错题

1、国际货币市场是在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对以欧洲货币为载体的货币资金进行借款所形成的市场。

答案:错误。国际货币市场是国际间短期资金的融通场所,指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按照市场机制进行一年以下的短期货币资金借贷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P88

2、银团贷款的特点有金额大、期限短,筹资成本高,避免同行竞争。

答案:错误。原因:特点金额大、期限长。P91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P85。

答: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如下:

(1)积极作用: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加速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促进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2)消极作用:导致债务危机;加速经济危机传播;导致外汇市场的波动和控制难度加大;导致一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简述国际中长期信贷的特征。P90

答:(1)借款人自主决定资金用途(2)资金供给充足,借款手续比较简单(3)贷款利率偏高,贷款期限相对较短。

五、论述题

1、论述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及构成。P102-P103

答: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1)金融管制较少,欧洲货币市场从事对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2)市场范围广阔(3)利率体系独特,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同各国的利率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完全相同,因为它还受各市场上该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4)市场交易具有批发性(5)银行间市场地位突出

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欧洲货币市场主要由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组成。短期资金借贷市场是指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借用期限在1年内的资金所形成的市场。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则指在欧洲货币市场借贷期限大于1年所形成的市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商企业、地方、团体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为了筹措中长期资金,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家以外的货币所标示的债券称为欧洲债券,该市场即为欧洲债券市场。

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资本流动与一国国际收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B )。P109

A、商品与劳务

B、资本账目

C、经常项目

D、平衡项目

2、国际证券投资属于( D )。P110

A、短期资本流动

B、直接投资

C、出口信贷

D、长期资本流动

3、( D )由国际贸易的短期资金融通和结算所发生的短期资本流动。P110

A、短期证券投资

B、短期贷款

C、投机性资本流动

D、贸易性资本流动

4、资本从国外流入本国,称为( A )。P109

A、资本流入

B、资本流出

C、资本输出

D、资本增加

5、( C )的银团贷款市场在亚洲占主导地位,并与伦敦,纽约构成了一个欧美亚国际银团贷款轴心。P112

A、日本

B、澳门

C、

D、新加坡

6、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的是( B )。P114

A、汇率差异

B、资本供求

C、经济

D、汇率变动

7、下列属于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的是( D )。P117

A、市场范围广阔

B、自由和灵活

C、国有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角色

D、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急剧加快

8、下列属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消极影响的是( A )。P118

A、加重外债负担

B、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高全球经济效益

C、不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D、不利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9、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B )。P113

A、扩大商品销售

B、获得较高的利润

C、调节国际收支

D、缓和个别国家内部矛盾

10、宏观经济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的( C )。P121

A、货币

B、挤出效应

C、溢出效应

D、财政

二、名词解释题

1、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与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之间,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资本的流入和流出。P109

2、国际经济协调:

是指由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和联系,各国以自愿的方式修订本国的过程。P121

三、判断改错题

1、证券投资等同于直接投资。

答案:错误。国际证券投资也称间接投资。P110

2、国际资本流动不利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答案:错误。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P118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答: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如下:

(1)供求关系;(2)利率差异;(3)汇率变动;(4)经济。P114

2、简述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答: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正呈现出与以往所不同的特点:

(1)国际资本流量增长迅速;

(2)国际资本地域流动呈双向化发展;

(3)引资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4)官方发展融资比重下降,私人资本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5)国际资本流动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6)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

(7)公司、机构投资者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力量;

(8)国际资本流动的市场结构产生重大变化。P116

五、论述题

1、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答:(1)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正效应:

①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③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④国际资本流动会引发财富效应;⑤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2)国际资本流动固然能够为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便利和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也产生着种种风险,而这些风险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引起危害和损失。这就是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负效应:

①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

②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利率风险;

③国际资本流动对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击。P118

第七章国际外汇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外汇市场的主体是( A )。P124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C、一般客户

D、银行

2、下列属于外汇市场的特征的是( D )。P126

A、集中化

B、时空的

C、价格不均等

D、无形化

3、外汇交易的交易报价除特殊说明外,几乎所有交易报价采用的方法是( B )。P128

A、直接报价法

B、美元报价法

C、人民币报价法

D、掉期率报价法

4、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属于(A )。P129

A、即期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套利交易

D、套汇交易

5、下列属于远期外汇交易的是( D )。P129

A、客户通银行约定有权以1美元=8.2739人民币的价格在一个月内购入100万美元

B、客户从银行处以1美元=8.2739人民币的价格买入100万美元,第二个营业日交割

C、客户一期交所规定的标准数量和月份买入100万美元

D、客户从银行处以1美元=8.2739人民币的价格买入100万美元,约定15天以后交割

6、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日元买卖价为即期汇率USD/JPY=108.12/22,3个月的远期升水50/40,则3个月的远期汇率是( A )。P130

A、107.62/82

B、107.62/80

C、108.62/82

D、107.65/80

7、利用两个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市场转移到高利率市场,从中赚取利差的外汇交易是( C )。P132

A、外汇期货交易

B、掉期交易

C、套利交易

D、套汇交易

8、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称为外汇( B )。P130A、升值

B、升水

C、贬值

D、贴水

9、下列不属于外汇期权合约内容的是( A )。P139

A、汇率以人民币表示

B、交易月份

C、保证金

D、保险费

10、下列不属于外汇风险的是( C )。P140

A、会计风险

B、交易风险

C、系统风险

D、经济风险

二、名词解释题

1、即期交易:

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P128 2、交易风险:

是指在使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当事一方或另一方因计价的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利益的可能性。P140

三、判断改错题

1、如果两个市场存在明显的汇率差异,人们就会进行套汇。

答案:正确。P131

2、经济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之际,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或增值的可能性。

答案:错误。经济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等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时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P142

四、简答题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哪些?

答:一般而言,凡是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的人都可定义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但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大体有以下几类:外汇银行或银行、外汇经纪人和顾客。

(1)外汇银行。外汇银行是外汇市场的首要参与者,具体包括专业外汇银行和一些由银行指定的没有外汇交易部的大型商业银行两部分。

(2)银行。银行是外汇市场的统治者或者。

(3)外汇经纪人。外汇经纪人是存在于银行、外汇银行和顾客之间的中间人,他们与银行和顾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4)顾客。在外汇市场中,凡是在外汇银行进行外汇交易的公司或个人,都是外汇银行的顾客。P124

2、简述外汇期权交易的特点。

答:外汇期权交易的特点如下:

①权力与义务不相等;②保险费不能收回;③双方收益和损失额度不相等。P138

五、计算题

1、已知在某一时刻存在如下外汇行市:

伦敦:GBP1=USD1.7300-1.7400

纽约:GBP1=USD1.6900-1.7000

某外汇银行以100万英镑套汇,可获得多少利润?

解:在伦敦卖100万英镑,买入173万美元

在纽约卖173万美元,买入101.765万英镑

获利:101.765-100=1.765(万英镑)

2、.已知:在纽约外汇市场,$1=€0.6822~0.6832;在法兰克福外汇市场,£1=€1.2982~1.2992;在伦敦外汇市场,£1=$2.0040~2.0050。

(1)请问套汇者可进行怎样的操作策略?

(2)套汇者手头上持有100万的美元,请问该套汇者进行以上操作策略的利润是多少?

解:1)a、计算各个市场上的中间汇率:

纽约市场:$1=€0.6827;法兰克福市场:£1=€1.2987;伦敦市场:£1=$2.0045。

b、转换成同一种标价方法:由£1=€1.2987,可得1€=0.7700;

c、计算再经汇率套算,如果等于1,不存在套汇机会,不等于1则存在套汇机会。

0.6827×0.7700×2.0045≈1.0537>1,即存在套汇机会。

由于a/b×b/c×c/a>1,所以按照乘的方向做,即:经过比较,纽约市场美元贵、法兰克福市场马克贵、伦敦市场英镑贵,根据“低买高卖”的套汇原则,套汇者应在高价市场卖出,低价市场买进,套汇过程与结果如下:

第1步:在纽约外汇市场,卖出100万美元,买进欧元:100×0.6822=682.2万欧元;

第2步:在法兰克福外汇市场,卖出欧元,买进英镑:(100×0.6822)÷1.2992=52.5092万英镑;

第3步:在伦敦外汇市场,卖出英镑,买进美元:[(100*0.6822)/1.2992]*2.0040=105.2285万美元:

套汇获利:105.2285-100=5.2285万美元。

第八章国际金融机构

一、单项选择题

1、IMF向会员国发放贷款限于弥补会员国因( B )不平衡。P148

A、经常项目收支而发牛的国际收支长期

B、经常项目收支而发生的国际收支短期

C、经常项目收支与资本项目收支而发牛的国际收支长期

D、经常项目收支与资本项目收支而发牛的国际收支短期

2、下列不属于国际金融机构作用的是( C )。P149

A、促进国际货币关系的合作

B、发挥国际金融活动的中介作用

C、资源的国际配置未得到改善

D、加强国际协调和援助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 A )。P150

A、1945

B、1946

C、1956

D、1943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所拥有的职权不包括( D )。P152

A、批准接纳新会员国

B、修改基金份额

C、调整会员国货币平价

D、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

5、IMF向会员国发放的贷款国( A )成正比。P153

A、该会员国向IMF缴纳的份额

B、该会员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数额

C、该会员国的贫困程度

D、该会员国对资金的需要程度

6、下列机构中,属于世界银行集团的是( B )。P158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C、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

D、非洲开发银

7、世界银行集团包括( C )。P158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

C、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国际投资银行

8、国际开发协会贷款的对象是( C )。P162

A、发达工业化国家

B、发达经济的国家

C、落后经济的国家

D、工业化国家

9、属于世界银行资金来源的有( B )。P159

A、份额

B、股金

C、信托基金

D、年金10、下列金融组织中,属于局部地区性国际金融组织的是( C )。P168

A、亚洲开发银行

B、非洲开发银行

C、加勒比开发银行

D、泛美开发银行

二、名词解释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

是指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P150

2、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简称ADB):

是指于19年成立的地区性国际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最大的地区性间开发金融机构,成立宗旨在促进非洲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共有53个非洲国家及24个非非洲区国家为其会员。P174

三、判断改错题

1、IMF创立的特别提款权,对缓和美元危机没有多大作用。

答案:错误。特别提款权是按照基金组织会员国所缴纳份额的同一百比进行分配,主要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故对美元危机起到一定作用。P153

2、世界银行会员国需一次缴付全部认缴股金。

答案:错误。会员国认缴资本分为两部分:实缴股金和待缴股金。P159

四、简答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它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具体来看可分为四类:(1)成员国以可兑换货币缴纳的份额;(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营运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3)向成员国借入的款项;(4)其他来源。P153

2、ADB(亚洲开发银行)建立的宗旨和任务是什么?

答:建立亚行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特别是协助本地区发展中成员以共同的或个别的方式加速经济发展。亚行的具体任务是:

(1)促进公、私资本对本地区的投资;

(2)为本地区发展中成员的发展筹集和提供资金,优先考虑最有利于整个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项目和规划。还应特别考虑本地区较小的或较不发达的成员的需要;

(3)根据本地区成员的要求,帮助其进行发展和规划的协调,以便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更好地在经济上取长补短,并促进其对外贸易,特别是本地区贸易的发展;

(4)为拟定、融资和执行发展项目及规划提供技术援助,包括编制具体的项目建议书;

(5)在亚行的章程范围内,以亚行认为适当的方式,同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向本地区发展基金投资的国际公益组织、其他国际机构以及各国公、私营实体合作,并向上述组织机构提供投资和援助的机会;

(6)开展符合亚行宗旨的其他活动和服务。P170

第九章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交易不该计入本国的国际收支账户( A )。P178

A、在本国驻外国使馆工作的本国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

B、在外国驻本国使馆工作的本国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

C、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该产品在本国市场的销售

D、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免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被记入( B )。P180

A、贸易收支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官方储备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人为创设的项目是( D )。P181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基本项目

D、错误与遗漏

4、( B )的投资者主要为了获得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经营管理权。P180

A、证券投资

B、直接投资

C、间接投资

D、其他投资

5、以下选项中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计入借方的是( A )。P182

A、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B、出口商品

C、官方储备减少

D、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

6、国际收支的失衡是指( D )。P184

A、贸易项目的失衡

B、经常项目的失衡

C、资本项目的失衡

D、基本项目的失衡

7、当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贷方数字大于借方数字时,其国际收支差额则列入( C ),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P185

A、“错误和遗漏”项目的贷方

B、“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借方C、“储备资产”项下的借方

D、“储备资产”项下的贷方

8、( D )将储备变动列为线下项目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总体状况。P187

A、经常帐户差额

B、基本差额

C、官方清算差额

D、综合差额

9、建国后我国首次公布官方国际收支数字是在( D )。P188

A、1979年

B、1980年

C、1983年

D、1985年

10、当一国同时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 A )。P197

A、紧缩的货币和紧缩的财政

B、紧缩的货币和扩张的财政

C、扩张的货币和紧缩的财政

D、扩张的货币和扩张的财政

二、名词解释题

1、证券投资:

也称为间接投资,是指通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外国、银行或工商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者在国际股票市场上购买外国公司股票来实现的投资。P181

2、自主性交易:

是指各经济主体或个人如金融机构、进出口商、国际投资者等出于自身特别的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逃避管制或投机等而进行的交易活动。P184

三、判断改错题

1、国际收支就是外汇收支。

答案:错误。国际收支包含外汇收支。P178

2、国际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答案:错误。国际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有本质上的区别。P181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85

答: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临时性因素、收入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1)临时性失衡。临时性失衡是指各国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自然灾害、政局变化等意料之外的因素都可能对国际收支产生重大的影响。

(2)收入性失衡。收入性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3)货币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是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会使该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在汇率变动滞后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成本上升,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而进口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4)周期性失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随之下降,在短期内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而其贸易伙伴国则可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5)结构性失衡。指一国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例如,一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因世界市场变化而减少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出现产品供求结构失衡。一国工资上涨程度显著超过生产率的增长,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就会出现要素价格结构失衡。

2、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主要说明什么问题的?P194

答: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弹性分析理论否定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正确指除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分析法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它对于变量的有关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因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利用汇率变动来改善国际收支也确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弹性论由于建立在局部均衡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五、论述题

1、试评析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优缺点。P193-P198

答:西方学者对国际收支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西方的国际收支理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对国际收支系统进行分析的理论可追溯到1752年大卫·休谟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直到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的经济学家才对国际收支进行新的理论探索。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A.勒纳进一步发挥了马歇尔的供求弹性局部均衡分析,系统地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卢普和梅茨勒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到国际收支分析,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论”。与此同时,亚历山大采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提出了国际收支“吸收论”。随着货币学派的兴起,60年代出现了将货币主义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原理推衍到开放经济的“货币论”。这些理论都大大地丰富了国际收支的理论分析,为各国货币当局调整国际收支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1)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对理论界出现的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状况的一种进一步分析和理论的深入。它说明了在货币贬值后,只有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一国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的支出。即使这样,在改善贸易收支时,也受“J”型曲线效应的影响,即不能立即改善贸易收支,不仅不能立即改善,而且还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在过了这个“时滞”后才能快速地改善贸易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它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变量的诸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有现实意义,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察劳务进出口与资本流动。第二,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作出了供给完全有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只适用于周期的危机和萧条阶段,而不适应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第三,弹性分析法采用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实际上其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它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视的。

(2)乘数论

乘数论又称收入分析法,它主要分析了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同样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它是凯恩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和发展。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相同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储蓄相同的效应,会减少国民收入总量。当一国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出口获得的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这些部门人员收入增加又会刺激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了从事国内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收入和就业的扩大,并使进口增加,如此推算下去,国民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此即外贸乘数理论。但外贸乘数理论只有在国内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和出口有弹性的前提下才能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

(3)吸收论

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主要阐述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是战后初期詹姆士·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关于弹性论的论争中系统提出的。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而忽视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因此,他们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而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他具有:

第一,吸收论同弹性分析法的重大差别是,它不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

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的,它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而弹性论则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法。

第二,就一国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说,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第三,吸收论强调搭配效应。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用本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型的财政货币来增加收入(生产和出口);相反,若国内各项资源已达充分就业、经济处于膨胀时,应采用紧缩型财政货币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第四,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忽视了资本流动和其他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4)货币论

货币论又称货币分析法。它是随着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在70年代中后期流行的一种调节国际收支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供求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货币论者将国际资本流动作为考察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而非贸易差额,这是它的贡献之一。另外,弹性论、吸收论和乘数论都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唤醒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但它也有不足之处;第一,该理论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这仅适应于长期状况,而在短期内,货币需求经常很不稳定,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第二,该理论的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支出、贸易条件和其他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它们只有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发生作用。实际上,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而不是相反。第三,它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从短期看,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的存在,一价定律往往是不成立的,第四,该理论还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其实不然,因货币供给变动后,人们不仅改变对国外商品和证券支出,而且也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由此影响到国内产量的变化。

第十章金融危机及启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不属于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的是( C )。P211

A、货币危机

B、银行危机

C、安全危机

D、混合型危机

2、在借贷领域中有大量负债,超过了一国的清产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的是( B )。P212

A、货币危机

B、债务危机

C、银行危机

D、资本市场危机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不包含( A )。P212

A、金融危机的单一性

B、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加大

C、国际传染效应增强

D、金融危机的综合性

4、不属于日本银行危机成因的是( B )。P215

A、银行不良资产久拖未决

B、金融管理健全,行政能力加强

C、内外交困,经济进一步恶化

D、财政和金融配合失误

5、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D )。P219

A、产业发展不平衡

B、投机性投资膨胀

C、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D、巨额经常项目逆差

6、亚洲金融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 A )。P220

A、泰国

B、中国

C、日本

D、马来西亚

7、属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因是( B )。P222

A、国际游资的冲击

B、经济奇迹下的行业发展不平衡

C、资金流动容易受到市场预期和信心变化而出现极具逆转

D、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可动用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融市场可承受的规模

8、不属于新兴市场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次主要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是( C )。P225

A、私人资本大规模的突然流出

B、资本外逃

C、未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D、大量银行破产

9、在美国的贷款中针对信誉较差收入不稳定、财产状况较少的是( B )。P228

A、正常贷款

B、次级贷款

C、可疑贷款

D、损失贷款

10、属于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制定宏观的启示的是( D )。P230

A、既要重视金融创新又应完善金融监管

B、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信用风险控制

C、不支持产业创新和升级

D、应避免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

二、名词解释题

1、货币危机:

是指人们对一国的货币丧失信心,大量抛售该国货币,从而导致该国货币的汇率在短时间内急剧贬值的情形。P2112、资本市场危机:

是指股票市场危机,表现为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票指数的急剧下跌。P211

三、判断改错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不强。

答案: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加大。P212 2、日本银行危机的应对中没有介入。

答案:错误。日本银行危机的应对中介入。P216

四、简答题

1、简述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成因。

答: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成因如下:

(1)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是诱发危机的根本原因;

(2)国内经济结构失调是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3)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局不稳定是引发的直接原因。P219 2、简述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因。

答: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因如下:

(1)经济奇迹下的行业发展不平衡;

(2)监管不力的过度金融自由化;

(3)较少的外汇储备使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较为脆弱。P22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