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重庆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
2025-09-27 16:05:15 责编:小OO
文档
重庆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

一、填空题(共 4 分)

1.填写汉字“回文图”中空缺的字音、字形。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答案】    (1). qìn    (2). jiàn    (3). 澈    (4). 淌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沁(qìn):指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

溅(jiàn)职业医受冲击向四外射出。

澈(chè):意为“水清”。

淌(tǎng):意为“液体往下流”。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 8 分)

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_________的文化瑰宝。①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②汉字起源甚早,经过数千年的淡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③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它文字所不及的。④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窥探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2. 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叹为观止    B.富丽堂皇    C.附庸风雅    D.眼花缭乱

3.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答案】2. A    3. 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B.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C.附庸风雅: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D.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结合空白横线前“汉字博大精深”和空白横线后的“文化瑰宝”可知,此处形容汉字让人感到赞美惊叹,“叹为观止”最符合语境。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衔接和排序。

②句“汉字起源甚早,经过数千年的淡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承接首句,是对汉字的时间长度进行说明,故排在第一处的是②;

④句“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紧接着中的②中的“形成了丰富的字体”,故排在第二处的是④;

①句“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承上启下,承接④句中对汉字漫长演变的介绍,又转入对汉字的流传空间范围广的描述;故排在第三处的是①;

③句中“这种问候”中的“这种”指代①中的“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故③紧排在①之后,故排在第四处的是③,所以这四个句子的正确排序是②④①③;

故选B。

三、语言表达(共 4 分)

4.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备选汉字:人       旦       云         灯

示例一

站着是1

倒下也是一示例二

夜中的雨

丝丝的

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小诗创作
【答案】示例:人 :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站起来,帮助他人,做一个成熟的人。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干要求从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示例:人:一笔写得到,一笔写失去。人生在世,没有永久的得到,也不会永远失去。得失总是相伴而行的。你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得失之间,莫要太过计。

旦:火红的太阳,一点点从地平线升起,早晨来到,阳光照耀大地,我们也要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云:天空的云,白白的,随风而动,逍遥自在,是诗人笔下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灯:一片漆黑,我们抹黑前行,恩师如灯,温暖我们,给我们带来勇气,也给我们指明方向。

四、名著阅读(共 8 分)

5.教材建议《傅雷家书》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请你为小渝推荐书中最值得阅读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觉得最值得阅读的部分是教子之道。做事先做人。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比如衣食住行的规矩比如饭桌上要讲礼仪,吃饭不能发出声音等等方面。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只为了让傅聪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平坦。这些内容对我们如何做人也有着积极意义。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理解。根据《傅雷家书》内容,结合具体情节,说出推荐的内容及理由即可。

示例:我觉得最值得阅读的部分是音乐方面。作为艺术家,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作为音乐家,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为钢琴家就更要细水长流,不断演绎不同风格的新乐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对整个乐曲的把握控制。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也能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6.老舍曾评价祥子:“在新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习惯。”你是否赞同老舍的看法?试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我赞同老舍的看法。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他还保持着在农村时勤劳的旧习惯。

【详解】

考查名著阅读。对于老舍的这种评价,应持赞同的态度。原著中提到“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的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靠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他还是保持着在农村时勤劳淳朴的旧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共 8 分)

年级将开展“天下国家·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推出一期主题展板,请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设计】

7. 展板需围绕“文化”设计几个栏目,请你补充出来。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故事荟萃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

【前言撰写】

8. 请根据“文化”的主题,为展板撰写一段前言。(80字以内)

【答案】7.     (1). 红歌传唱竞赛    (2). 观看影片    

8. 示例:新中国是个红色的国家。之所以说她是个红色的国家,是因为她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凝结成的。这些伟大的英雄,留下了红色的文化。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要围绕“文化”的主题设计活动栏目,如“红色课堂”建设,“红色之旅”实践活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撰写前言。

根据“文化”的主题写前言,如围绕“英雄的流血牺牲换来今天幸福生活”来写,符合主题即可。

如:红旗永不倒,红色文化润人心。传承薪火,与时俱进。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先烈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让我们走进文化,聆听先辈的爱国心声。

六、情景默写(共 4 分)

9.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

古典之“音”
百鸟在鸣“①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二首》),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②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扯,直抵人心:“感时花溅泪, ③_______”(杜甫《春望》),鸟鸣承载着诗人的忧悲,感人至深。

流水汤汤“④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沧海的水波见证了曹操的雄心:“不闻爷娘唤女声,⑤________”(《木兰诗》),大河的流水伴随着英雄的出征;“峰峦如聚,⑥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黄河的浊浪激荡着作者的悲愤。

沙场之声“⑦_______,⑧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角催征,响彻云霄:“⑨_______,⑩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战马奔腾,箭矢如雨,震天动地。

【答案】    (1). 关关雎鸠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3). 恨别鸟惊心    (4). 水何澹澹    (5).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 波涛如怒    (7). 角声满天秋色里    (8). 塞上燕脂凝夜紫    (9). 马作的卢飞快    (10). 弓如霹雳弦惊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填空。

作答此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根据情境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注意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雎鸠、澹澹、溅溅、燕脂、霹雳”等字容易写错。

七、课内阅读(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 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3. 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答案】10. C    11. (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2. D    

13. ①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②毛遂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见:被接见/看见;

B.加:虚报/增加;

C.辙:车辙/车辙

D.故:原因/故意;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信,信用。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重点字词: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

D.结合第①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分析,“详写战争起因”理解有误。根据第①段“‘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②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分析。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即可。

根据文本第①段“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曹刿“奇”在是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

根据链接材料“遂一出而赵纵合”、“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分析,毛遂“奇”在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点睛】

参考例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曹刿请求接见,毛遂自己推荐自己,他们都是奇人啊。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是他们的国家危难的时候都能奋勇前来。曹刿的到来能让齐国的败走,毛遂的到来能使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他们都有很有远见,所以能够鄙视一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在这里凑数”,直接把那些之辈,一下子否定,这是有大志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事情啊。

八、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战马魂

蒙福森

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乱,途经龚州,其渡江之处名“将军古渡”,久负盛名。虽历经千年,至今古韵犹存。

②历代文人墨客在将军古渡留下了不少诗作,摘录一二佳句:

③“汉将征边地,威名重伏波。”

④“试看将军滩上水,犹留豪气击鸣鼓。”

⑤古渡不远,有一处空旷开阔的草坪,马援曾在此操练士兵。遥想当日,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声震四野。

⑥草坪中有一处泥潭,深可及腹,宽数丈,野草覆盖,人所不知。

⑦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⑧那日,早操练毕,马援下马,解鞍卸甲,任由火龙驹在草地上吃草。

⑨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

⑩火龙驹拼命挣扎,可泥潭像一个囚笼,牢牢地困住了火龙驹。

⑪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

⑫马援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

⑬从黄昏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边,默默地陪伴着火龙驹,眼看着心爱的坐骑慢慢耗尽了力气,却一筹莫展。

⑭燃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那血迹,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

⑮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绿野平畴,疏林野树,江水苍茫,江中一叶轻舟,随波逐流,与往日并无二致。

⑯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

⑰马援老泪纵横。

⑱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⑲马援心如刀割。

⑳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

㉑“请问何法?”马援紧紧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说。

㉒老人说:“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试。”

㉓马援依老人之法,将所有战马云集于草地上。老人头裹红布,腰系红绸,手执长鞭,牵住其中一匹,跨身一跃而上。嗷呜——一声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骑。

㉔坐骑奔跑起来了。

㉕其他战马也跟着奔跑起来。

㉖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泥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

㉗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

㉘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如地裂……

㉙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㉚哪怕每次跃起,挪移只有一点点,但它依然顽强不屈,绝不放弃。

㉛马群依然在奔跑。

㉜火龙驹在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㉝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㉞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

㉟此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远处的田野、山峦、树木、村落、河流,殷红一片。

㊱“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军营里,歌声忽起,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㊲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9期,有删改)

14. 读小说要读故事。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

15. 读小说要关注“虚构中的真实”。小说中的细节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本文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

16. 读小说要体味有意味的形式。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成段,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其表达效果有何差异?

17. 读小说要领悟主题的丰富性。试归纳小说的三个主题。

18. 读小说要细品结尾。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应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14. 本文描述了“我”的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不能动弹,火龙驹拼命挣扎,“我”也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济于事。“我”一直在泥潭边守护着它,就在它即将到达生命最后的时刻时,一位老人给“我”出了一法。于是,“我”依老人之法。让老人鞭策群马绕着泥潭一圈圈奔驰,激发出火龙驹奔驰的热望,它奋力跃起,沉下,就这样,火龙驹一步步跃出了泥潭。一年后,“我”病逝于军前,火龙驹也绝食而死。

    

15. 第㉙段“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这里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龙驹在泥潭中不断跃起,沉下地过程,表现出火龙驹对生命的追求,对奔驰的热望以及对艰难险阻的永不退缩精神。这体现了小说“虚构中的真实”。    

16. 这四个句子独句成段,句式简短,节奏明快,更突出地表达马援对火龙驹的难舍难分、情谊深厚、痛苦悲伤之情;

也更好地表现火龙驹对马援的不舍之情;也渲染了悲伤的氛围;

为后文老人用方法激发火龙驹跃出泥潭做铺垫;

独句成段之后,字句简短、节奏明快,在视觉上显得突出醒目,能充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就变成了“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马援老泪纵横。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马援心如刀割”,由此可知,就不能突出马援对火龙驹的悲伤、难过之情,也不能很好地突出火龙驹对马援的难舍难分之情;所以,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7. 本文表现了马援与火龙驹之间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难舍难分的情意,表现了人与动物间深厚的情谊,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表现火龙驹的忠心仁义;

表现了一种对生命执着追求的坚持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

表现马援保家卫国,开疆辟土,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18. 我认为不应删去;

马援病逝,火龙驹难舍马援,绝食而死;突出表现了火龙驹的忠义,表现火龙驹对马援的深厚情谊;

与第⑯段“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第⑰段“马援老泪纵横”、第⑱段“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第⑲段“马援心如刀割”相呼应;

表现了火龙驹对生命执着追求的坚持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但最终为马援绝食而死,更加突出火龙驹地忠义;也侧面突出马援对火龙驹的深情厚谊;

所以,最后一段不应去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

根据第⑨段“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可知,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不能动弹;

根据第⑪段“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第⑫段“马援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可知,火龙驹拼命挣扎,马援也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济于事;

根据第⑯段“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第⑳段“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可知,就在火龙驹即将到达生命最后的时刻时,一位老人给马援出了一法;

根据第㉖段“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泥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第㉗段“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第㉘段“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如地裂……”、第㉙段“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第㉞段“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等可知,老人鞭策群马绕着泥潭一圈圈奔驰,激发出火龙驹奔驰的热望,它奋力跃起,沉下,就这样,火龙驹一步步跃出了泥潭;

根据第㊲段“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可知,一年后,马援病逝于军前,火龙驹也绝食而死。

根据题干“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可知,概括故事用第一人称。所以,示例如下:

本文描述了“我”的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不能动弹,火龙驹拼命挣扎,“我”也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济于事。“我”一直在泥潭边守护着它,就在它即将到达生命最后的时刻时,一位老人给“我”出了一法。于是,“我”依老人之法。让老人鞭策群马绕着泥潭一圈圈奔驰,激发出火龙驹奔驰的热望,它奋力跃起,沉下,就这样,火龙驹一步步跃出了泥潭。一年后,“我”病逝于军前,火龙驹也绝食而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

根据第⑭段“燃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那血迹,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可知,这是虚写,描写的是马援的征战回忆;突出马援与火龙驹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深厚情谊;

根据第㉙段“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可知,“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这里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龙驹在泥潭中不断跃起,沉下地过程,表现出火龙驹对生命的追求,对奔驰的热望以及对艰难险阻的永不退缩精神。这体现了小说“虚构中的真实”。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式赏析。

根据第⑯段“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第⑰段“马援老泪纵横”、第⑱段“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第⑲段“马援心如刀割”可知,这四个句子独句成段,句式简短,节奏明快,更突出地表达马援对火龙驹的难舍难分、情谊深厚、痛苦悲伤之情;也更好地表现火龙驹对马援的不舍之情;也渲染了悲伤的氛围;

根据第⑳段“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可知,为后文老人用方法激发火龙驹跃出泥潭做铺垫;

独句成段之后,字句简短、节奏明快,在视觉上显得突出醒目,能充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就变成了“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马援老泪纵横。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马援心如刀割”,由此可知,就不能突出马援对火龙驹的悲伤、难过之情,也不能很好地突出火龙驹对马援的难舍难分之情;

所以,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把握。

根据第⑯段“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第⑰段“马援老泪纵横”、第⑱段“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第⑲段“马援心如刀割”可知,本文表现了马援与火龙驹之间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难舍难分的情意,表现了人与动物间深厚的情谊,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根据第㊲段“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可知,火龙驹难舍马援,绝食而死;表现火龙驹的忠心仁义;

根据第㉝段“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第㉞段“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可知,表现了一种对生命执着追求的坚持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

根据第⑦段“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第㊱段“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第㊲段“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可知,表现马援保家卫国,开疆辟土,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我认为不应删去;

根据第㊲段“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可知,马援病逝,火龙驹难舍马援,绝食而死;突出表现了火龙驹的忠义,表现火龙驹对马援的深厚情谊;

根据第⑯段“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第⑰段“马援老泪纵横”、第⑱段“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第⑲段“马援心如刀割”可知,表现了马援与火龙驹之间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难舍难分的情意;文章最后一段与此,相呼应;

根据第㉝段“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第㉞段“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可知,表现了火龙驹对生命执着追求的坚持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但最终为马援绝食而死,更加突出火龙驹地忠义;也侧面突出马援对火龙驹的深情厚谊;

所以,最后一段不应去掉。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详见下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已。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已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写的《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中国知网《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对象姓名:_______________   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过程步骤策略具体内容
第一步明确沟通目标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研究沟通对象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_____________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作出最终决策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________
(改编自罗颖、桑国元、石玉娟编著的《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19.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B.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D.借助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20. 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

21. 相较文字表达,图示更为清晰直观。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善下面的“沟通漏斗图”,需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数据及数据名称。

22. 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

妈妈: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答案】19. D    20. 有效沟通是指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的信息的互换。    

21. 在漏斗图上由上至下分别写上: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东西时,说出来的信息剩下80% ;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信息量存活60% ;三天后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存活20% ;三个月后,信息量剩余5%。    

22. 会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培训,兼顾学习与绘画;通过说话的方式,可以拥抱妈妈,表情要诚恳,还可以展现自己的绘画作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妈妈不让自己学绘画是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所以可以做好学习计划。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可知,本项对人际沟通的本质表述有误;

B.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已”可知,本项“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根据材料二“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可知,“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过于绝对,有误;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下定义。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判断词)×××(本质特征)的×××(属概念)”。本题要求给“有效沟通”下定义,“有效沟通”即为“种概念”;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可知,属概念是“信息的互换”,本质特征有: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根据材料三“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可知,本质特征有: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

据此可概括为:有效沟通是指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的信息的互换。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材料二“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解释了“沟通漏斗”的含义;根据“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可知,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剩下的80%相对还是较多的,所以应该填写在“沟通漏斗图”中“漏斗”的最上方,写上: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东西时,说出来的信息剩下80% ;

根据“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可知,接下来写: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信息量存活60% ;

根据“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可知,接下来写:三天后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存活20% ;

根据“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可知,接下来写:三个月后,信息量剩余5%。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建议。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联系妈妈的话“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可知,妈妈是担心小渝参加画画培训会影响学习;所以可提建议:会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培训,兼顾学习与绘画;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及沟通方式的图,联系材料三“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可提建议:通过说话的方式,可以拥抱妈妈,表情要诚恳,还可以展现自己的绘画作品;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材料三“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可提建议:要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妈妈不让自己学绘画是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所以可以做好学习计划。

九、作文(共 8 分)

23.阅读下面丰子恺的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学会选择

人生总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路口,它们通往不同的目的地,学会选择是大学问。

如果人生犹如一幅精美的画,那么选择就是神笔,是它慢慢帮你绘出美丽的画卷。如果人生是翱翔的鸿鹄,那么选择则是雄壮的翅膀,带你飞向理想的彼岸。如果人生是一棵苍天的大树,那么选择却是不可或缺的水,它让你茁壮的成长,让你开出美丽的花朵,让你结出丰收的硕果。

选择,是成熟的标志。因为你有深思熟虑过,面对人生的困难,你有勇气去面对,去解决。当面对重重困难,你不再仅仅是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的坚信自己,为自己的选择勇敢走下去。人生的选择,让你充满自信,去实现理想,去为远大的抱负,做出努力,勇敢地拼搏。因为选择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你通往成熟的路口。漫漫人生路,处处三岔口,正确的选择是需要我们仔细考虑的。因为不同的选择是有着不同的精彩。你要通过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夺目。常言道: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正确的选择,让你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学会选择,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选择正确的人生,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也许人生之旅会少不了披茎之路,少不了攀岩之峰,少不了波涛汹涌的海潮。但都会一一被我们征服。因为我们有正确地选择人生的三岔口。在面对困难时有着勇往直前的力量。有着自信成熟的勇气,有着拼搏努力的尽头。

学会选择,是留给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当面对选择时他们不会束手无策。因为心中早已扬起了船帆,眺望了彼岸。这样他们才不会“迷路”。才能成功的到达理想的港湾。请扬起自信的船帆勇敢的前行。

学会选择,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姿。

学会选择,人生会自信延绵千年。

学会选择,总有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在审题时,要从阅读材料中抓关键词,理解出题人用意。从材料中“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可知,本题重在说明人有选择的权力,具有选择的主动性。人应当主动做选择,而非被迫选择。从“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系列句子可知,过什么样的人生和自己的心态息息相关。在明白出题人意图后,应迅速立意。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中心,中心可以是做选择的重要性,可以是选择后自己如何受益、获得成长。要积极向上,体现出人的生命力,不宜用负面语句做中心。

第二,构思选材。本作文可记叙,可议论。选择是成熟的标志,是自信的象征,应当学会做正确的选择。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在学业上的选择,在友谊上的选择,也可以见微知著,通过写在购物等细小事上的选择,从小事中延申出感悟和深刻道理。除了生活上,也可以从精神上选择:自己成长中面临的哲思、精神困顿时如何通过做选择走出泥泞等。

24.学校图书室为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正在招募一批“小小选书师”,为全校学生挑选、推荐有价值的书籍。你作为即将离校的初三学子,想为母校的阅读活动尽一份力,准备参与学校“小小选书师”的招募,请你向图书室苏老师写一封自我推荐信。落款统一署名“小渝”,时间统一署6月12日。

注意:请在作文第一行居中写明“自我推荐信”。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自我推荐信

尊敬的苏老师:

您好!

我是A班的小B同学,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推荐信,我们学校正在进行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请您给我个机会成为“小小选书师”吧。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到大,我徜徉在书的世界里,读书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每当我迷惑,彷徨时,书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排忧解难,增强我的自信心;当我伤心时,书会告诉我,悲痛只是一时的,只要勇于去面对,快乐就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我有很多书,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本名叫《奥茨国童话》的书,你可别小看它是童话,其实它是一本能让你捧腹大笑的一本书,这里面讲述了一个名叫多萝茜的小女孩进入了奥茨国的仙境。认识了奥茨玛女王,并成了那里的公主,而且还结识了很多朋友、饿虎、小胆狮、木马、橡皮熊……等等。这本书的内容让我知道了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还有《上下五千年》,我也爱不释手。培根说:“历史使人智慧。”是呀,纵横天下,哪一个朝代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元朝开始,成吉思汗首先只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而已,到后来一样靠他的智慧也当上了可汗呀。还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哪一位帝王不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统治者的最高权力的?

《童年》中高尔基童年的悲惨经历让我泪如雨下;《西游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使我牵肠挂肚;《雷锋日记》描绘出雷锋叔叔生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我钦佩不已;《伊索寓言》的智慧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诸如此类的书形形色色数不胜数,如果我能做上选书师,那我一定会将优秀的书推荐给身边的同学,让同学们都能在书的世界里遨游,享受别样的人生。恳请苏老师您给我一次机会,我定会好好展现自己,感恩之心定当永生铭记。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 小B

2023.6.14

【详解】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应用文写作,考查“推荐信”的撰写,所以首先要有信的格式,开头称呼语,最后的落款等都要符合要求。结合材料“准备参与学校‘小小选书师’的招募,请你向图书室苏老师写一封自我推荐信”可知推荐的目的是成为一名“小小选书师”,那么我们就要讲明为什么想成为选书师,怎样成为选书师,选上以后会怎么做,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叙述。但不能只讲这些,这样文字就会很枯燥,所以还可以举几本精彩的书的例子,向老师证明你所选的书是好的书,你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这样他也会放心将这个岗位给你。这是一篇积极向上,展现自己能力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讲讲读书有什么好处,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好书,传递自己读书时快乐温馨的时光即可。

二、选材构思。这篇文章可以写的内容非常多,围绕自己的读书经历,选择几本好书向老师展示我是有能力“选书”的,同时也要讲清为啥选这本书,读书有啥意义等内容。所举的例子,要范围广一点,可以是古典名著,可以是童话,也可以是外国小说等,涵盖范围越广,就证明越有实力。在写作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中间分述各种书籍,详略结合会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的同时又条理清晰。总而言之,态度诚恳,语气委婉,最后再次表明自己的想法,文章就会到位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