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2025-09-27 16:24:42 责编:小OO
文档
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西安市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 孟丽花

 新的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形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目标体系,从而促进了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工作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要切实推行新课改,就必须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内在的联系。本文将结合本人的实践和理解,谈一谈三维目标的涵义及内在联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与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上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传递人类文明的结晶,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个人认为知识与技能是不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知识能促进技能的发展,技能上来了也能帮助人们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要。我们说过程与方法可能比知识更加的重要,因为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静态的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积累,是过去的东西,是人们在经历过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这样总是跟在时代的后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学习所有的知识,同时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但是人们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那样就好了。那样就会一通百通。因此我们有时候说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中写教案非常困难的。其实没有什么必要那么为难。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得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吗?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如果看周围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不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吗?其实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了过程与方法。当学习了知识的同时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经历过程与方法。在这样的经历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不是很难的事情。

我认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人格的堵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的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我们教师要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其次,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和水平。再次,要变革教学方式和行为。

我们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法规。我们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历史课程标准》这一“标”和“本”,唯有如此,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设计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进一步升华。因此,我认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总之,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完整地统一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躬行实践,才能够较好地推进新课改的开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