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华师版中考科学试题汇编——透镜(有答案)
2025-09-27 16:25:02 责编:小OO
文档
透镜

一、单选题

1.(2016•绍兴)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7•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物距(厘米)10152030
像距(厘米)40302015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2014·义乌)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 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 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4.(2012·深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 照相机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 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5.(2012·衢州)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平面镜成像

6.(2015•绍兴)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 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带凹透镜后得到了矫正

C. 若闭合开关,通电螺丝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D. 每个滑轮重2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重与摩擦,静止时拉力F为4牛

7.(2016•舟山)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8.(2012·绍兴)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二、综合题

9.(2016•台州)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    

(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10.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________ 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________ 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________ .    

11.(2016•衢州)如图是一种可以自由飞行、悬停的无人相机.如表为该相机的部分参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0.24千先

机翼外壳材料碳纤纬
额定功律40瓦

额定电压5伏

(1)已知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为f,在正常拍射时,镜头与被拍摄物体间的距离u应满足________(选填“u>2f”、“f<u<2f”)    

(2)该相机在一定时间内升离了50米,计算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3)计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12.(2016•宁波)在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模型”实验中,厚壁有机玻璃圆筒内底装有两根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的放电针.

(1)将适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如果观察到放电针放电,汽油燃烧,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________,即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________冲程.    

(2)实验时若发现点火装置不能工作,可用火柴替代放电针.为了点燃圆筒内的火柴,可用________会聚太阳光使其燃着.    

13.(2016•杭州)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___.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__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    

三、填空题

14.(2017•嘉兴)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1)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________这一器官直接相连。    

(2)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____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3)目前大量手术都是采用内窥镜与激光“刀”等配合使用的微创术,如发现胃溃疡出血,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这说明激光“刀”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________。    

15.(2017•绍兴)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________。

16.(2017•舟山)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 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 镜。

(1)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 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 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________这一器官直接相连。    

(2)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____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17.(2017·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18.(2017•湖州)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你(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19.(2017·台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20.0倒立缩小的实像
216.0倒立等大的实像
312.0倒立放大的实像
46.0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的成像情况。    

20.(2014·绍兴)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如图,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的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 。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_____ (选填“近”或“远”)视眼眼球。

21.(2012·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__ 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22.(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3.(2015•杭州)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最重要两句话是:①物距(u)减小,像距(v)增大,像变大(应用于实像),②物距(u)减小,像距(v)减小,像变小(应用于虚像).(2)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物距(u)

      成像特点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倒立  等大  实像

v=2f测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此题考查了物距、像距的变化,焦距改变成像特点,光路可逆等知识,是凸透镜成像的综合应用题.

【解答】解:

①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f<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光屏移动距离是先小于后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①错误.

②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所以②错误.

③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像会更前面会聚所以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所以③正确.

④根据光路可逆的保持物体和透镜位置不变,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同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所以④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此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解答此题。

【解答】由题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实像,这说明u>f,又因为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要在光屏上得实像,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是大于10厘米,故甲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分析】(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A、光能在水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该选项说法正确;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凸透镜和平面镜知识进行解答,具体如下:A选项利用近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判断;BD选项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来分析和判断;C选项利用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和判断。

【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A选项错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平面镜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就形成了物体的虚像(即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选项正确;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C选项错误;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应该不变(始终等于人的大小),感觉变大是因为人的距离变近了,D选项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通过一个日常现象,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首先要确定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

(1)若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矿泉水瓶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里面又装有水,则这装有矿泉水瓶就构成了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就可以判断字变大的原因。

【解答】

此时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将字放在凸透镜后面,即相当于将字放在了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该现象的成因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所以选B。

6.【答案】D  

【解析】【分析】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造成,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C、确定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极性;

D、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F=(G+G动)计算出拉力F的值。

【解答】A、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A说法错误;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佩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闭合开关,电流由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其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C错误;

D、由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G+G动)=×(2N+6N)=4N,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D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B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像的性质可确定透镜的类型,然后再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1)由图可知,透过此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凸透镜;

            (2)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9.【答案】(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左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是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蜡烛向左移动,即物距增大,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减小应将像距,因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左.

10.【答案】(1)缩小;漫;右

(2)小于;逐渐变大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

近视镜是凹透镜,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光线将比原来发散,所以像将原理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2)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将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时,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发散的,所以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1)缩小;漫;右;(2)小于;逐渐增大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判定成像的特点;

漫反射时,能够不同的位置看到同一个物体;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可会聚在焦点,此时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成等大的光斑,光屏可能在焦点前后位置

11.【答案】(1)u>2f

(2)相机的重力G=mg=0.24kg×10N/kg=2.4N.

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Gh=2.4N×50m=120J.

(3)由P=UI可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 =8A.  

【解析】【分析】(1)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并且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已知相机的质量,可求得其重力,再利用W=Gh可求得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3)已知相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P=UI变形可求得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功的计算,电功率公式变形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解答】解:(1)由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2)相机的重力G=mg=0.24kg×10N/kg=2.4N.

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Gh=2.4N×50m=120J.(3)由P=UI可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 =8A.

答:(1)u>2f;(2)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为120J.(3)计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8A.

12.【答案】(1)冲出;做功

(2)凸透镜或凹面镜  

【解析】【分析】(1)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气体膨胀对软木塞做功;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气体对外做功;(2)凸透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1)将适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当放电针放电时,汽油燃烧,圆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对软木塞做功,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冲出,而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因此该实验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做功冲程.(2)因为凸透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为了点燃圆筒内的火柴,可用凸透镜或凹面镜会聚太阳光使其燃着.

故答案为:(1)冲出;做功;(2)凸透镜或凹面镜.

13.【答案】(1)倒立缩小实像

(2)照相机

(3)40;B

(4)仍然成像  

【解析】【分析】(1)(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于照相机.(3)物距是指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解不等式即可;(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仍然成像.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

【解答】解:(1)根据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实像,再根据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为倒立所小的实像;(2)倒立缩小实像的应用主要是照相机;(3)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因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像距范围2f>v>f,

解得20cm>f>15cm.

故选B.(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影响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了.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实像;(2)照相机;(3)40;B(4)仍然成像.

三、填空题

14.【答案】(1)咽

(2)接近

(3)内能(或“热能”)  

【解析】【分析】(1)根据消化道器官的结构分析;(2)由于内窥镜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3)根据原理利用激光灼烫,可以分析出激光刀发生的能量转化。

【解答】(1)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咽相连;

(2)内窥镜相当于凸透镜为了减小观察范围,应该减小物距,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接近患处;

(3)利用激光灼烫,可以分析出激光“刀”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或“热能”)。

故答案为:(1)咽;(2)接近;(3)内能(或“热能”)。

15.【答案】凸透;照相机、摄像头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眼睛和照相机类似,可以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采用凸透镜成像的还有照相机、摄像头等。

故答案为:(1)凸透;(2)照相机、摄像头等。

16.【答案】(1)咽

(2)接近  

【解析】【分析】(1)根据消化道器官的结构分析;(2)由于内窥镜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

【解答】(1)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咽相连;(2)内窥镜相当于凸透镜为了减小观察范围,应该减小物距,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接近患处;

17.【答案】缩小;向左移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当改用焦距为5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

故答案为:缩小;向左移动.

18.【答案】图2;远离  

【解析】【分析】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需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会聚.

【解答】解: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图2符合;

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图2;远离.

19.【答案】(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近视眼或近视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回答,根据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

【解答】(1)由第2次实验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8cm,第4次实验时物距为6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该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换用凸透镜后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可知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近视眼或近视。

20.【答案】视网膜;远  

【解析】【分析】(1)眼睛的结构和各结构的作用

          (2)先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A处时,成像位置,再根据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确定。

【解答】(1)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

          (2)由题干可知:凸透镜和光屏没有移动距离,只是换了一个凸透镜,换过凸透镜后,物体在A处时,光屏上没有成像,将物体移动到B处时,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向左移动时,像同样向左移动。所以物体在A处时,物体的像应该位于光屏的右侧,相当于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与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相同,所以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远视眼眼球。

21.【答案】缩小;照相机  

【解析】【分析】

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倒立、等大、实像;20

(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解析】【分析】(1)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u=40.0cm=v,则u=2f,f=20.0cm;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故答案为:(1)倒立、等大的实像;20.0;(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23.【答案】(1)会聚;11.0

(2)像距       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解析】【分析】(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距、像距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会聚的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厘米。

(2)在测量过程中,要移动光屏位置,使上面的像最清晰时位置,可能在确定像的位置时会不太准确,造成误差较大。

故答案为:(1)会聚     11.0

(2)像距;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