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编制:苏乐辉 审核: 杨秀菊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基础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3005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学时:4学分,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使用教材:谭浩强主编(著),《软件测试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软件测试基础》是高职软件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软件测试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及软件测试素质,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与软件测试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策略,掌握如何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文档,初步了解测试自动化工具。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高级高级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高级高级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高级高级程序设计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二) 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多种测试方法
(2)所写的程序能够完整清晰。
(3)能够识读和编写较复杂程度的程序。
(三)素质目标
(1)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环节
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上机操作、答疑、考试等。通过各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大型程序编写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
(三)教学手段
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教学。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含学时分配)
(一)软件测试概述(6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静态测试
✧动态测试,验证测试
✧实验实训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1 | 黑盒测试 | 掌握使用边界值分析、等价类测试、基于决策表的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 4 |
1.掌握验收测试,黑盒测试。
2.掌握白盒测试,静态测试。
难点:
1.动态测试,验证测试。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软件测试背景。
2.了解:软件可靠性与软件测试。
3.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
4.掌握: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5.了解: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二)软件测试方法(6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分类
2.测试复杂性与经济性;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概念
3.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2 | 白盒测试 | 掌握使用逻辑覆盖、路径测试、数据流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 4 |
1.掌握测试复杂性与经济性;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概念。
难点: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软件测试的复杂性与经济性。
2.掌握:软件测试方法与策略。
3.掌握:软件测试分类与过程。
4.了解:测试的充分性问题。
(三)设计测试(8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 设计的的概念
2. 设计的评审
3. 实时系统的规格描述语言及相关测试
4. 实验实训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3 | 单元测试 | 根据被测试单元使用白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用Junit测试工具实施测试 | 4 |
1.实时系统的规格描述语言及相关测试。
难点:
1.设计的评审。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软件构架设计。
2.掌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3.掌握:构架设计的评审方法。
4.掌握:SDL的结构。
(四)程序分析技术(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程序控制流图
2.数据流分析
3.敏感性分析,变体分析
重点:
1.数据流分析。
难点:
1.敏感性分析,变体分析。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程序控制流图。
2.了解:文本视角和句法视角。
3.了解:故障插入。
4.了解:敏感性分析。
(五)设计测试(8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3.面向规格的测试
4.面向实现的测试
5.基于错误的测试
6.基于故障的测试
7.混合测试技术
8.实验实训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4 | QuickTest的使用 | 理解QuickTest的测试原理,熟练QuickTest,并能运用QuickTest进行网页的测试 | 4 |
1.基于故障的测试。
难点:
1.混合测试技术。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面向规格的测试。
2.了解:面向实现的测试。
3.掌握:面向错误的测试 。
(六)自动化测试(8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测试与测试自动化
2.白盒测试工具
3.黑盒测试工具
4.常用工具介绍
5.实验实训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5 | LoadRunner的使用 | 理解LoadRunner的测试原理,熟练LoadRunner,并能运用LoadRunner对网站进行性能测试 | 4 |
1.白盒测试工具。
2.黑盒测试工具。
难点:
1.白盒测试工具。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软件测试自动化。
2.了解:测试工具。
3.了解:常用测试工具 。
(七)测试计划与测试标准(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测试计划的内容
2.IEEE/ANSI测试文档概述
3.测试文档的类型
重点:
1.测试文档的类型。
难点:
1.测试文档的类型。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
2、起泡(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等一维数组的应用实例要作详细讲解。
3、了解字符串和字符串结束标志。
4、掌握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以及字符串处理函数 。
(八)企业级测试工具—WinRunner(12学时,其中实验实训8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WinRunner介绍
2.理解GUI Map;Global GUI Map File模式的使用
3.编辑GUI Map
4.创建测试
5.检查GUI对象
6.实验实训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6 | WinRunner的使用 | 理解WinRunner的测试原理,熟练WinRunner,并能运用WinRunner进行功能测试 | 8 |
✧编辑GUI Map。
难点:
1.检查GUI对象。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WinRunner介绍。
2.了解:WinRunner如何识别应用程序的GUI对象。
3.了解:Global GUI Map File模式的使用。
4.了解:GUI Map File per Test模式的使用。
5.了解:GUI Map的编辑。
(九)负载测试软件—WAS(8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WAS概述
2.WAS基本操作
3.编写测试脚本的方法;
4.设计测试方案要素
5.Web应用系统工具的评价
6.实验实训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学时 |
7 | Web系统测试 | 分析系统特点和功能,制定测试计划,运用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执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撰写缺陷报告和测试报告。 | 4 |
(3)设计测试方案要素。
难点:
1.Web应用系统工具的评价。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WAS的安装。
2.掌握:WAS脚本的制作和参数的设置。
3.了解:WAS结果的分析 。
4.了解:编写测试脚本的方法。
六、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
讲授 | 实验实训 | 小计 | |
1.软件测试概述 | 2 | 4 | 6 |
2.软件测试方法 | 2 | 4 | 6 |
3.设计测试 | 4 | 4 | 8 |
4.程序分析技术 | 4 | 4 | |
5.测试分析技术 | 4 | 4 | 8 |
6.自动化测试 | 4 | 4 | 8 |
7.测试计划与测试标准 | 4 | 4 | |
8.企业级测试工具—WinRunner | 4 | 8 | 14 |
9.负载测试软件—WAS | 4 | 4 | 8 |
总计 | 32 | 32 |
1.根据教学进度中的难点、重点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按排2~3次习题课。习题课的型式一般应以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题型一般包括学生作业中最易出错的题,如:软件测试方法等。每次课都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习题,用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答疑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课余应安排一定的答疑时间。
八、课程考核
1. 考核方式
1)笔试考试:(闭卷)笔试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时间为10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应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宜。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
2)实操考核:时间:10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应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宜。占总分的25%。
2. 课程成绩总评
笔试+实操考核
课程成绩(总评)= 课堂出勤表现(10%)+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报告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笔试50%+实操50%))
九、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P.C Jorgensen 《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J.A.Whittaker 《实用软件测试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教育部考试中心 《软件测试工程师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等级考试大纲研究组《软件测试考纲考点考题》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教研室
2011年 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