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大学生外显自尊的测验与探讨
2025-09-27 16:22:24 责编:小OO
文档
目录

摘要……………………………………………………………1

一、文献综述……………………………………………………1

(一)从文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1

(二)从社会学视角自尊的研究……………………………2

(三)从心理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2

(四)现阶段对自尊的研究…………………………………3

二、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3

(一)研究目的……………………………………………3

(二)研究方法……………………………………………4

(三)研究步骤……………………………………………4

三、问卷确定………………………………………………4

(一) 研究预测………………………………………………4

(二)正式调查…………………………………………………6

四、本研究的结论与反思…………………………………9

五、外显自尊发展的展望…………………………………10

参考文献…………………………………………………………11

附录一……………………………………………………………12

附录二……………………………………………………………14

大学生外显自尊的测验与探讨

摘 要:外显自尊是人们对构成其自我价值各方面的主观的认知评价,主要来自于人们对自已的身体外貌、家庭关系、学业成就、同伴关系、健康状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有意识的自我评价。本文选取了1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世纪的大学生的外显自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外显自尊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自我认定、学业自尊、家庭自尊、身体自尊、社会认定、人际自尊。

关键词:外显自尊;因素;探讨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得人类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类对自身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的认识却相当匮乏,人们目前尚不能洞悉“认识的起源之谜”,尚不能解释“情绪的运作机理”,尚无法说明“言语的获得规律”。常常在面临自身的矛盾与困惑时却犹豫不决、一筹莫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精神世界缺乏明确的认识,对自身的社会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就此我们对当今大学生的外显自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从文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

格林伯格、所罗门(Greenberg、Solomon,1986,1991,1997)等人从文学的视角提出了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该理论试图把哲学的、文化的、精神分析等多学科的相关认识综合起来,对自尊的起源、功能、特性等给出一个跨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但是该理论把自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的产物,忽视了个体自身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许多思辨性的结果也缺乏实证研究依据,给人以牵强附会、主观臆断的感觉。

(二)从社会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

1、米德和库利的自尊理论。该理论对自尊问题的研究来自于对自我的关注,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自我始于20世纪之初,他们创立了符号互动论,他们关心个人在社会群体中被接纳、融合的过程,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所在的社会中重要人物的观点、态度、行为,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并表达出来。

2、莫瑞斯·罗森博格的自尊理论。该理论也是社会学取向的,罗森博格把自尊看作是一种个体对待自我的态度。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自尊量表,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许多实证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开创了社会心理学范式,为从社会的角度促进和提高人们的自尊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3、马克·利尔的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该理论于1995年提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基本的天性及和他人保持必修的联系,以适应环境、获得繁衍和生存。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从人类进化和社会人际的角度对自尊的功能做出了新的解释。然而,这一理论仅仅把自尊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的社会计量器,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片面和狭隘。

(三)从心理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

1、威廉·詹姆斯的自尊理论。最早的关于自尊的论述见于10年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著《心理学原理》一书,认为自尊反应了人们对自己的通常的基本感觉,涉及人品、价值感、喜好和接受,并且自尊不依赖于具体的成功和失败而是反应了一种对于自我的积极或消极的一般倾向。

2、精神分析学派的自尊理论。弗洛伊德曾经讨论过自我关注问题,阿德勒则把“自卑”作为其理论的核心,极力强调自卑的动力作用,霍妮则提出自尊对于缓解所谓的“基本焦虑”具有一定的作用。

3、库珀史密斯的自尊理论。库珀史密斯运用实证的方法,通过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察,对影响自尊的条件和经验作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该理论是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并以行为主义的模式表述的,虽然客观性强但忽视了个体本身的经验,缺乏对行为背后的认知的分析。

(四)现阶段对自尊的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理解到有关影响自尊的因素以及构成自尊的维度,建立有效的测量自尊的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考察。

二、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封闭式问卷调查,明确外显自尊的结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和修订外显自尊测量问卷,通过在选取的部分被试进行问卷的预测和修订,在确定问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确定各维度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收集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即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与预测问卷结果对研究结果编制正式调查问卷,最后用正式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2.统计分析方法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用因子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信度检验。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2.0。

(三)研究步骤

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编制初步调查问卷。

2、选取60个样本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

3、对分析结果进行因子命名,形成正式问卷。

4、重新选定120个样本进行正式测试,回收问卷进行有关数据分析。

5、得出结论。

三、问卷确定

(一)研究预测

选取湖南商学院在校大学生70人进行预测,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用SPSS对预测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其结果如表一:

表一   因子分析结果图(N=60)

 成分
 123456
Q34.786     
Q35.704     
Q1.695     
Q33.693     
Q22.678     
Q16.611     
Q6.468     
Q5 .838    
Q8 .818    
Q29 .685    
Q11 .586    
Q15  .736   
Q31  -.712   
Q26  -.599   
Q12   .851  
Q17   .748  
Q19    .729 
Q7    .653 
Q13    .485 
Q27     .776
Q18     .681
方差

解释(总量65.224%

18.324%12.116%10,403%8.7%8.140%

7.594%
a 系数                   0.705

KMO值:0.694

由表可知,6因素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65.224%,方差解释率达55%便可接受,本研究的6因素较理想的结构。6因素分别命名为自我认定,学业自尊,社会认定,人际自尊,家庭自尊,身体自尊。总体的KMO值等于0.694.大于0.5,因此此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总体的a 系数等于0.705,在信度上属于可接受范围。

据此,我们制定了正式的调查问卷。

(二)正式调查

1、样本情况

以湖南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14份。其中男性38人,占33.3%,女性75人,占65.8%;独生子女32人,非独生子女为81人。另外家住城市的有43人,占37.7%,农村的为70人,占61.4%。具体见表2。

表二  被试情况一览表

变量维度频率百分比(%)

独生子女3228.1
8171.1
性别3833.3
7565.8
家庭居住地城市4337.7
乡村7061.4
2、信度分析

衡量一个问卷的优劣可以从信度方面来评价,本问卷的信度用克伦系数(Cronbach α)来检验。

问卷的总体α系数为0.705,一般认为,问卷的信度大于.70以上为可接受(Devellis,1991;Gay,1992),因而该问卷是可信的。另外,我们分别对六个维度的信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

表三   信度分析结果表

维度a 系数值

总值0.705
自我认定0.791
社会认定0.526
学业自尊0.778
身体自尊0.412
家庭自尊0.624
人际自尊0.422
  

3.差异性检验

    

    为了研究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性,我们对数据进行样本T检验,结果见附录一,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自我认定、人际自尊、身体自尊、社会认定、家庭自尊、学业自尊在性别和家庭居住地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男女,以及家庭居住地的差异对大学生的自尊没有直接的影响。另外,是否是独生子女与人际自尊存在显著差异。

4.相关性

    为了探讨所研究的六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利用SPSS对六个维度两两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的Pearson 相关系数。

从分析结果得知:学业自尊与自我认定,人际自尊与自我认定,学业自尊与人际自尊,家庭自尊与身体自尊,家庭自尊与社会认定,身体自尊与社会认定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具体结果见表四:

    表四   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我认定学业自尊家庭自尊身体自尊人际自尊社会认定
自我认定Pearson 相关性

1.434(**)-.063-.115.431(**)-.112
显著性(双侧) .000.506.223.000.237
N113113113113113113
学业自尊Pearson 相关性

.434(**)1-.155-.029.352(**).010
显著性(双侧).000 .100.757.000.915
N113113113113113113
家庭自尊Pearson 相关性

-.063-.1551.265(**)-.019.304(**)
显著性(双侧).506.100 .004.843.001
N113113113113113113
身体自尊Pearson 相关性

-.115-.029.265(**)1.040.307(**)
显著性(双侧).223.757.004 .671.001
N113113113113113113
人际自尊Pearson 相关性

.431(**).352(**)-.019.0401.008
显著性(双侧).000.000.843.671 .930
N113113113113113113
社会认定Pearson 相关性

-.112.010.304(**).307(**).0081
显著性(双侧).237.915.001.001.930 
N113113113113113113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四、本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根据有关文献,编制了一份36个题目的问卷,选取了60个样本进行了问卷预测,通过对预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六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自我认定,人际自尊,社会认定,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家庭自尊。

在这六个因子中自我认定的方差解释量最大为18.324%,有研究表明,方差解释量越大,则表明这个因子越重要(Glynn,Sauer and Wood,2006),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评价一个人时,自我认定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学业自尊,其方差解释量为12.116%,这一点反映了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成绩对于大学生的自尊影响较大。在这六个因子中,身体自尊的权重最小,为7.594%,这说明相对于其他五个维度来说,大学生的身体满意感与其自尊的关系不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虽然,总体的信度为0.705属于可接受范围,但是,个别因子的信度小于0.7,例如,身体自尊的a系数仅为0.412。

在分析差异性时,只有人际自尊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的代表性不足以及数量不够,或者问卷存在某些局限性。

五、外显自尊发展的展望

通过研究发现心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度的整合性的结构,我们也仅仅接触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本研究只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性的探索。

(一)    关于自尊的心理结构问题,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还会有更多的心理要素和心理成分加入其中,对自尊的心理机能的解释会更合理。尤其是对自尊结构的特点也还需进行更细致的讨论

(二)    本研究对于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实践探索还没有展开,尤其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应该采取哪种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自尊发展水平,并把他们的潜在动力激发出来以更好地推动他们全面自主的发展,这更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魏运华:《自尊的概念、结构及其测评》,载《社会心理研究》1997年第三期,第55到63页。

[2] :《自尊: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3]张向葵、吴晓义:《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载《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第53到57页。

[4]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Campbell,Jennifer D.Self-esteem and clarity of the elf-concept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90 Sep Vol 59 (3) , pp .538-549

[6]W.David , Qi Dong ,Yong Xia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elf-esteem of Chinese childre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Washington ,Jun 1997 Vol .137, No .3, pp . 374-379

附录一

大学生外显自尊的测量问卷
调查问卷 :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湖南商学院专业课问卷,主要调查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情况。这份问卷的题目是有关自己不同侧面自我评价的问题。由于每个人对自己看法不同,因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也不一样。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你按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每个问题都不要遗漏,答题时不必过多考虑,凭你的第一印象回答即可。

您的基本状况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性别:

A.男

B.女

     
家庭居住地:

A.城市

B.乡村

     
民族:

A.汉族

B.少数民族

     
独生子女:

A.是

B.否

     
身体健康状况:

A.较差

B.一般

C.良好

D.很好

   
 完全

不符合

部分

不符合

部分

符合

完全

符合

1.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1234
2.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别人差。

1234
3.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的很好。

1234
4.我对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感到满意。

1234
5.我常能出色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234
6.我很受周围人的欢迎。

1234
7.我的表现常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

1234
8.我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自豪。

1234
9.父母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

1234
10.我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良心。

1234
11.我学习上的表现不如自己希望的那么好。

1234
12.遇到不顺心的事,我能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1234
13.我对自己的社交能力感到满意。

1234
14.对于我的爱好,我的父母常常支持我。

1234
15.我常因为学习受批评而感到不开心。

1234
16.我时常感到自己的存在毫无用处。

1234
17.家里的事情做决定时通常不太重视我的意见。

1234
18.我的体质很好,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1234
19.在学校里,我常被推选为干部。

1234
20.我常为自己健康的体魄感到骄傲。

1234
21.我对自己持积极的肯定态度。

1234
22.在同伴中我很有威信。

1234
23.我感到值得自己自豪的事情不多。

1234
24.我的正直和诚实赢得了大家的普遍信赖。

1234
25.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很满意的。

1234
26.我觉得自己在团体中没有影响力。

1234
27.我的体型很健美,常令别人羡慕。

1234
28.我相信自己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1234
29.我常会因为学习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1234
30.父母经常让我去做一些我不喜欢做的事。

1234
31.对于我的人品,每个接触我的人都很认可。

1234
32.我的身体很健壮,常能为集体争得荣誉。

1234
33.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出息的人。

1234
34.我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从中我感到很快乐。

1234
35.我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们都愿意跟我相处。

1234
36.我确信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1234
附录二:

因子分析: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694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481.326
df210
Sig..000
说明的总方差
成分初始特征值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方差的 %

累积 %

15.4997926.19926.1993.847968518.3236618.32366
22.552532212.15491538.3449052.544438212.11637230.440032
31.8409768.766552547.1114582.184526810.40250840.84254
41.50418887.162803654.2742611.81583258.6821449.4362
51.21176735.770320460.0445821.709478.140375557.629737
61.08758765.1788665.223571.5947057.593833265.22357
70.91429684.353794469.577365   
80.82287583.918456173.495821   
90.80723623.843981777.339803   
100.7973.661665281.001468   
110.65612343.124397384.125865   
120.62747952.987997487.113863   
130.52956772.5217508.635613   
140.44961752.141035991.7769   
150.40050051.907145193.683794   
160.32367741.541321195.225116   
170.26605481.266927896.492043   
180.24030371.144303597.636347   
190.20311930.967234698.603581   
200.17297280.823679999.427261   
210.12027510.5727387100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旋转成分矩阵(a)

 成分
123456
Q34.786     
Q35.704     
Q1.695     
Q33.693     
Q22.678     
Q16.611     
Q6.468     
Q5 .838    
Q8 .818    
Q29 .685    
Q11 .586    
Q15  .736   
Q31  -.712   
Q26  -.599   
Q12   .851  
Q17   .748  
Q19    .729 
Q7    .653 
Q13    .485 
Q27     .776
Q18     .681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 10 次迭代后收敛。

频率表

    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 1.9.9.9
3833.333.334.2
7565.865.8100.0
合计114100.0100.0 
    家庭居住地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 1.9.9.9
城市4337.737.738.6
乡村7061.461.4100.0
合计114100.0100.0 
    独生子女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 1.9.9.9
3228.128.128.9
8171.171.1100.0
合计114100.0100.0 
T检验

性别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Sig.tdf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自我认定假设方差相等.337.563.410111.683.259.631-.9911.509
假设方差不相等  .39567.246.694.259.655-1.0501.567
社会认定假设方差相等.383.538-1.200111.233-.434.362-1.151.283
假设方差不相等  -1.18772.354.239-.434.366-1.163.295
学业自尊假设方差相等.125.724-1.679111.096-.783.466-1.707.141
假设方差不相等  -1.570.505.104-.783.476-1.732.166
人际自尊假设方差相等1.6.202.986111.326.316.321-.319.951
假设方差不相等  .95267.2.344.316.332-.346.978
家庭自尊假设方差相等.232.631-.365111.716-.096.263-.618.426
假设方差不相等  -.35066.545.728-.096.275-.5.452
身体自尊假设方差相等1.472.228-1.248111.215-.344.275-.8.202
假设方差不相等  -1.334.055.186-.344.257-.855.168
外显自尊假设方差相等.430.514-.857111.393-1.0821.262-3.5831.419
假设方差不相等  -.87578.665.384-1.0821.237-3.5431.380
家庭居住地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Sig.tdf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自我认定假设方差相等.014.906-1.271111.206-.775.610-1.984.433
假设方差不相等  -1.23881.607.219-.775.626-2.021.470
社会认定假设方差相等3.278.073.302111.763.107.354-.595.809
假设方差不相等  .319103.478.751.107.336-.559.773
学业自尊假设方差相等.016.8-.976111.331-.447.457-1.353.460
假设方差不相等  -.95983.968.340-.447.466-1.372.479
人际自尊假设方差相等.078.7811.522111.131.472.310-.1421.087
假设方差不相等  1.527.804.130.472.309-.1421.086
家庭自尊假设方差相等.494.484-.704111.483-.180.256-.687.327
假设方差不相等  -.71493.152.477-.180.252-.681.321
身体自尊假设方差相等.440.5081.032111.304.277.268-.255.809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6096.509.292.277.261-.242.796
外显自尊假设方差相等.024.877-.443111.659-.5461.231-2.9851.4
假设方差不相等  -.43684.169.6-.5461.252-3.0351.944
独生子女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Sig.tdf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自我认定假设方差相等1.313.2541.607111.1111.052.654-.2452.348
假设方差不相等  1.661.272.1011.052.632-.2122.316
社会认定假设方差相等1.247.267-.103111.918-.039.382-.796.717
假设方差不相等  -.11167.698.912-.039.353-.744.665
学业自尊假设方差相等.011.918.674111.502.333.494-.61.312
假设方差不相等  .65553.787.515.333.508-.6861.352
人际自尊假设方差相等.163.6872.032111.045.674.332.0171.331
假设方差不相等  2.05057.965.045.674.329.0161.331
家庭自尊假设方差相等.001.981-.597111.552-.165.276-.712.382
假设方差不相等  -.58454.379.562-.165.282-.730.401
身体自尊假设方差相等.981.324.343111.732.100.290-.476.675
假设方差不相等  .36665.668.716.100.272-.444.3
外显自尊假设方差相等1.9.11.486111.1401.9541.315-.6514.559
假设方差不相等  1.51659.331.1351.9541.2-.6254.532
相关性:

 自我认定学业自尊家庭自尊身体自尊人际自尊社会认定
自我认定Pearson 相关性

1.434(**)-.063-.115.431(**)-.112
显著性(双侧) .000.506.223.000.237
N113113113113113113
学业自尊Pearson 相关性

.434(**)1-.155-.029.352(**).010
显著性(双侧).000 .100.757.000.915
N113113113113113113
家庭自尊Pearson 相关性

-.063-.1551.265(**)-.019.304(**)
显著性(双侧).506.100 .004.843.001
N113113113113113113
身体自尊Pearson 相关性

-.115-.029.265(**)1.040.307(**)
显著性(双侧).223.757.004 .671.001
N113113113113113113
人际自尊Pearson 相关性

.431(**).352(**)-.019.0401.008
显著性(双侧).000.000.843.671 .930
N113113113113113113
社会认定Pearson 相关性

-.112.010.304(**).307(**).0081
显著性(双侧).237.915.001.001.930 
N113113113113113113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