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7年山东省青岛一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
2025-09-27 16:21:33 责编:小OO
文档
2017年山东省青岛一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1.(3分)“最美人间四月天,蜜蜂蝴蝶舞蹁跹”.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听不见

B.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也能听见

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能听见

D.声音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3分)如图所示,A和B是能自由运动的正方体,C和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在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C.C部分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D.D部分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3.(3分)粗糙的水平面有一个重50牛顿的物体,用10牛顿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秒内匀速前进了20米,则再此过程中(  )

A.推力做了1000焦耳的功    B.推力的功率为20瓦

C.重力做了1000焦耳的功    D.摩擦阻力为50牛顿

4.(3分)如图,仔细观察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5.(3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亮,应选择下列哪种接法(  )

A.M接A,N接B    B.M接A,N接D    C.M接C,N接B    D.M接C,N接D

6.(3分)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末的速度为9.3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5.5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2.2m/s    B.11.8m/s    C.10m/s    D.10.2m/s

7.(3分)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G,已知每个滑轮重为,则力F1和F2之比为(  )

A.1:1    B.3:2    C.2:3    D.3:4

8.(3分)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短路    B.灯丝断了    C.开关接触不良    D.插座短路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9.(6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成像,利用光的折射可以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也可以成像

B.有一个完全潜入水中的人,看见岸边站着的另一个人感觉象变高了

C.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是一个凸透镜

D.“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站在物理的角度讲“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10.(6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

B.舞台烟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液体固体共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D.医院里常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玻璃泡内的液体是水银

11.(6分)下面的例子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的大小改变了,速度的方向改变了,或者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就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了”

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的越快,其惯性就越大

C.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磁感线也是真实存在的

D.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分居在透镜两侧,相距100厘米.所成的像是一个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5厘米

12.(6分)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由静止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摆向最低点的过程中(  )

A.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    B.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

C.重物的机械能减少    D.重物的机械能不变

 

三、填空题(共10分)

13.(6分)直升飞机在空中悬停,一人背着伞包从飞机上跳下,伞包并没有立即打开,把人和背上的伞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受到了向下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且重力大于阻力,人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若此时突然打开降落伞,人受到的阻力会大于人重力,那么,在开伞瞬间,人会向     (填“上”或“下”)运动.

14.(4分)如图所示是分别测量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后得到的U﹣I关系图线,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Ω,当小灯泡L两端电压为2V时阻值为     .

 

四、实验题(10分)

15.(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测量电阻R1的阻值,另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2=5欧姆.R3是一个电阻箱(电阻箱也是一种变阻器,其电阻大小可调且阻值可知),操作步骤如下:

(1)闭合S1,将S2切换到a,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0安培.

(2)闭合S1,将S2切换到b,调节电阻箱R3的阻值,当R3的阻值是12Ω时,电流表的示数仍然为I0安培.则电阻R1=     Ω.

 

五、计算题(共32分)

16.(8分)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如表提供的是一装满初温为10°C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太阳照射时间/h

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的效率热水器最大水容量/L

1060%100
水升高的温度/°C

水的比热容/[J(kg•°C)﹣1]

水的密度/kg•m﹣3

604.2×103

1.0×103

根据上表信息,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此次热水器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

17.(12分)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

(1)求玻璃杯的重力.

(2)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产生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甲、乙、丙的哪一种?(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

18.(12分)如图所示,灯泡的电阻RL=12Ω,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12V,R2=12Ω,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这时灯泡正常发光.

(1)求电源电压,求R1的阻值.

(2)当开关都断开时,求灯泡两端的电压.求R2的电功率.

 

2017年山东省青岛一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1.(3分)“最美人间四月天,蜜蜂蝴蝶舞蹁跹”.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听不见

B.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也能听见

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能听见

D.声音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

AB、蜜蜂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不管蜜蜂在人前还是在人后,人都能听到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

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人类听不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属于声学基础的考查.

 

2.(3分)如图所示,A和B是能自由运动的正方体,C和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在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C.C部分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D.D部分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分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对A、B、C、D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

A、由图知,水对A物体的上下表面都有压力,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A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故A正确;

B、B物体的上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但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则水对B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B物体也受浮力的作用,故B正确;

C、C物体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但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C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则水对C物体没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C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对D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D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浮力产生的原因,明确物体上下表面是否产生了压力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分)粗糙的水平面有一个重50牛顿的物体,用10牛顿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秒内匀速前进了20米,则再此过程中(  )

A.推力做了1000焦耳的功    B.推力的功率为20瓦

C.重力做了1000焦耳的功    D.摩擦阻力为50牛顿

【分析】(1)已知推力和位移故由公式W=Fs可求推力做功;

(2)利用P=求出功率;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摩擦力可由受力平衡来求.

【解答】解:A、推力做功为W=Fs=10N×20m=200J,故A错误;

B、推力的功率P===20W,故B正确;

C、重力在竖直方向上,与运动方向垂直,故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故C错误;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所以阻力f=F=10N,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为简单代公式题目,但要注意功是力与力的方向上产生的距离的乘积.

 

4.(3分)如图,仔细观察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物体的质量和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乙杯,但丙杯中水的质量大于甲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所以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知道温度和质量是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5.(3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亮,应选择下列哪种接法(  )

A.M接A,N接B    B.M接A,N接D    C.M接C,N接B    D.M接C,N接D

【分析】(1)灯泡亮度变亮,功率变大,根据P=I2R,电路中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正确连接方式是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哪一段电阻丝被接入电路中是由下面的接线柱决定的,它就是下面被连接的接线柱与滑片P之间的部分.

【解答】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灯泡变亮,功率变大,根据P=I2R,电路中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M应该接A或B,N接D.

故选B.

【点评】(1)掌握根据实际功率判断灯泡的亮度.

(2)知道电压和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大小.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作用、接线柱的接法.

 

6.(3分)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末的速度为9.3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5.5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2.2m/s    B.11.8m/s    C.10m/s    D.10.2m/s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因此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百米比赛中,路程s=100米,时间t=10s,因此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10m/s,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注意排除干扰因素:他起跑后第6s末的速度是9.3m/s,第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5.5m/s;明确体育比赛的常识,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直接求解即可.

 

7.(3分)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G,已知每个滑轮重为,则力F1和F2之比为(  )

A.1:1    B.3:2    C.2:3    D.3:4

【分析】摩擦和绳重均不计,根据F=(G+)求出两滑轮组的拉力之比.

【解答】解:由图可知,n甲=3,n乙=2,

甲、乙两滑轮组的拉力之比:

==×=.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轮组省力情况计算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弄清绳子的股数是关键.

 

8.(3分)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短路    B.灯丝断了    C.开关接触不良    D.插座短路

【分析】试电笔在使用时,应将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回路,如果是火线,氖管会发光.

【解答】解:

AD、若灯泡短路、插座短路,会使火线和零线连接,造成短路,使保险丝烧断或跳闸,用试电笔测A点氖管不会发光,故AD错;

B、灯丝断了,开关闭合后,A点连接火线,可以使氖管发光;B点与零线相连,不会使氖管发光,符合题意,故B正确;

C、开关接触不良,A点不能连接火线,不会使氖管发光,故C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9.(6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成像,利用光的折射可以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也可以成像

B.有一个完全潜入水中的人,看见岸边站着的另一个人感觉象变高了

C.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是一个凸透镜

D.“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站在物理的角度讲“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分析】所有的光学现象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形成的,根据现象结合光的传播规律可分析现象的成因.

【解答】解:

A、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成像,例如平面镜成像,利用光的折射可以成像,例如看水里的鱼;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也可以成像,例如小孔成像,故A正确;

B、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人反射的光斜射向水面时,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水中人的眼睛,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故B正确;

C、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所以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在学习光现象时要留心讲到了哪些现象,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在上课时老师都会涉及到.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反射、直线传播现象,注意总结一些常见的与这些现象有关的例子,并试着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对解决此类题目有帮助.

 

10.(6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

B.舞台烟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液体固体共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D.医院里常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玻璃泡内的液体是水银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2)要产生白烟雾,就要在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液化形成“雾”;

(3)凝固是一个放热降温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

(4)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

A、夏天气温很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我们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故A错误;

B、“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故B正确,

C、晶体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故C错误;

D、医用温度计为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水的三态变化和升华现象等,要联系生活,加强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11.(6分)下面的例子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的大小改变了,速度的方向改变了,或者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就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了”

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的越快,其惯性就越大

C.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磁感线也是真实存在的

D.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分居在透镜两侧,相距100厘米.所成的像是一个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5厘米

【分析】(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磁场是真实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而假想出来的;

(4)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规律可得出其焦距.

【解答】解:A、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改变了,速度的方向改变了,或者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都属于运动状态改变,故A正确;

B、物体受力越大,其运动速度可能越快,但其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不会变大,故B错误;

C、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而假想出来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故C错误;

D、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分居在透镜两侧,相距100厘米.所成的像是一个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2u+2v=100厘米,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5厘米,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惯性概念、磁场及磁感线等的理解,以及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灵活运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12.(6分)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由静止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摆向最低点的过程中(  )

A.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    B.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

C.重物的机械能减少    D.重物的机械能不变

【分析】(1)物体的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2)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将重物从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由静止释放,让它自由摆下,

在重物由A点摆向最低点的过程中,此时重物的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

同时重物的速度变快、动能增加,弹簧的伸长量增加,则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所以,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重物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

由于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增加的动能小于其减小的重力势能,则重物的机械能变小;

故先AC.

【点评】判断出该过程中A的运动情况,并能准确的判断出能量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共10分)

13.(6分)直升飞机在空中悬停,一人背着伞包从飞机上跳下,伞包并没有立即打开,把人和背上的伞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受到了向下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且重力大于阻力,人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若此时突然打开降落伞,人受到的阻力会大于人重力,那么,在开伞瞬间,人会向 下 (填“上”或“下”)运动.

【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

打开降落伞前,把人和背上的伞包作为一个整体,受到向下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且重力大于阻力,人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突然打开降落伞,人受到的阻力会大于人重力,但人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所以,在开伞瞬间,人会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惯性是解题的关键.

 

14.(4分)如图所示是分别测量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后得到的U﹣I关系图线,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 Ω,当小灯泡L两端电压为2V时阻值为 4Ω .

【分析】由图象在R的图线上取某一电压值,读出对应的电流值,根据I=计算R的阻值;

由图象读出电压为2V时,通过L的电流,根据I=计算L的阻值.

【解答】解:

由图象中R的图线,当UR=3V时,IR=0.6A,

根据I=,

定值电阻R的阻值:R===5Ω;

由L图象,当UL=2V时,IL=0.5A,

此时灯泡的阻值:RL===4Ω.

故答案为:5;4Ω.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属于一道基础题.关键是看懂图象,根据题意从图象中找到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四、实验题(10分)

15.(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测量电阻R1的阻值,另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2=5欧姆.R3是一个电阻箱(电阻箱也是一种变阻器,其电阻大小可调且阻值可知),操作步骤如下:

(1)闭合S1,将S2切换到a,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0安培.

(2)闭合S1,将S2切换到b,调节电阻箱R3的阻值,当R3的阻值是12Ω时,电流表的示数仍然为I0安培.则电阻R1= 17 Ω.

【分析】本题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求电阻,当电压和电流相同时,电阻值也是相同的,据此分析.

【解答】解:

闭合S1,将S2切换到a,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0安培,则此时的电源电压为:U=I0R1;

闭合S1,将S2切换到b,R3与R2串联在电路中,调节电阻箱R3的阻值是12Ω时,电流表的示数仍然为I0安培,则电源电压为:U=I0(R3+R2);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I0R1=I0(R3+R2),

即:R1=R3+R2=12Ω+5Ω=17Ω.

故答案为:17.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知道电源电压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共32分)

16.(8分)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如表提供的是一装满初温为10°C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太阳照射时间/h

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的效率热水器最大水容量/L

1060%100
水升高的温度/°C

水的比热容/[J(kg•°C)﹣1]

水的密度/kg•m﹣3

604.2×103

1.0×103

根据上表信息,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此次热水器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

【分析】(1)由表格数据可求得水的质量,已知水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cm△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由表格数据可知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的效率,根据η=×100%求出此次热水器接收的太阳能.

【解答】解:(1)由ρ=得,热水器中的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100×10﹣3m3=100kg,

根据上表信息信息可知,水温度升高了60℃,

水吸收的热量:

Q=Q吸=cm△t=4.2×103J/(kg•℃)×100kg×60℃=2.52×107J;

(2)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的效率为60%,

由η=×100%可得,此次热水器接收的太阳能:

E===4.2×107J.

答:(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2.52×107J;

(2)此次热水器接收的太阳能约为4.2×107J.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和效率公式的应用,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难易程度适中.

 

17.(12分)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

(1)求玻璃杯的重力.

(2)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产生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甲、乙、丙的哪一种?(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

【分析】(1)知道玻璃杯的底面积和对桌面的压强,根据F=pS求出对桌面的压力即为玻璃杯的重力;

(2)知道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水的深度,根据h===求出乙玻璃杯中如果装1kg水的深度,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p=可得,玻璃杯的重力:

G=F=pS=200Pa×0.01m2=2N;

(2)由p=ρgh可知,水的深度:

h===0.09m,

假设杯壁是竖直的,由m=ρV=ρSh可得,装入1kg水后杯中水的深度:

h′=====0.1m,

因为h′>h,所以水杯是底小、口大,大致形状是图甲.

答:(1)玻璃杯的重力为2N;

(2)在玻璃杯中水的深度为0.09m,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甲.

【点评】本题应用压强的两个公式计算p=和p=ρgh,注意第三问用假设法去分析,平时要多积累特殊的解题方法.

 

18.(12分)如图所示,灯泡的电阻RL=12Ω,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12V,R2=12Ω,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这时灯泡正常发光.

(1)求电源电压,求R1的阻值.

(2)当开关都断开时,求灯泡两端的电压.求R2的电功率.

【分析】(1)作出开关S1、S2都闭合时的等效电路图,灯泡正常发光,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求出电源电压,由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R1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2)作出开关S1、S2都断开时的等效电路图,由欧姆定律求出灯两端的电压;根据P=I2R求出电功率.

【解答】解:(1)开关S1、S2都闭合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此时灯泡正常发光,电源电压U=UL=12V;

通过灯泡的电流:IL===1A,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通过R1的电流:I1=I﹣IL=1.2A﹣1A=0.2A,

R1的阻值:R1===60Ω;

(2)开关S1、S2都断开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根据电路图2,由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I===0.5A,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IRL=0.5A×12Ω=6V;

R2的电功率为:P2=I2R2=(0.5A)2×12Ω=3W.

答:(1)电源电压为12V,R1的阻值为60欧姆;

(2)当开关都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R2的电功率为3W.

【点评】本题是一道电路计算题,是一道基础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作出等效电路图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