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刚进入高一时,最爱说的一句话便是“听说高一课程与初中截然不同,特难!
孩子们进入高一不长时间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就是挺难。”
孩子们进入高一较长时间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没方法时自然会感到很难,有方法就彻底不一样了。”
看来,这方法的确是太重要了,而且重要到它决定着高考的成与败。
更决定着将来是否会自主学习。
孩子中的所谓“过来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初中老师跟着走,高中跟着老师走,大学自己走。”
这话不无道理。高中是进入大学的关键时期,更是学习方法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决定着将来自主学习能力有多强。所以进入高一的新生,无论如何都不能像初中那样等着吃喟饭,而是学会挖掘教材的精髓,将知识条理化、规律化,并进行有效的提升。
三先原则:
先思考,再提问;
先预习,再听课;
先复习,再做题。
重复原则:
重要点(知识与方法)重复
易忘点重复
已纠错重复
高一决定高考,既是指高一开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也更指从高一开始我们就应该长远规划,正确决择。
我也是开展这次交流学习的目的。
我们发现一些现象:高考下来,女孩的成绩普遍比男孩子好;有一些孩子高初中成绩都差不多,也有一些孩子初中成绩优异,高中却很一般;有的孩子初中很一般,高中成绩却很优异;也有的孩子智力因素出众,成绩却中等;有的孩子智力因素一般,成绩却优秀;还有的孩子家长不怎么管,成绩依然不错;有的孩子家长非常费心地管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那么,这些现象背后有哪些无影手在指挥呢?您的孩子怎样才能在高中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呢?下面为大家一一剖析。
一、对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认识
智力型为主、习惯型为主,综合型。
特点:记忆力好,理解快,准确度高。
表现:较短的学习时间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的成绩一直很好,有的成绩波动较大。
如:有的家长的确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怎么努力就学得好,或是在初三父母老师管得紧点,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都是智力占主要因素的表现。
特点: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
表现:成绩比较稳定,能明显看出是在持续努力的学习,成绩一般较稳定。
综合型的特点自然就是二者合一了。
学生学习能力与考试成绩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先了解高考考的是什么?是速度、准确、熟练。
解释这三点
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熟练是前提,速度是保障,准确是结果。
那么我们来看,智力好的学生速度快,准确率不确定,熟练度呢?由于智力好,有的训练不够,熟练度就不行。
习惯好的学生普遍比较听话,因此熟练度高,速度也较快,只是准确率不定。
综合型学生就全面得多了。
那么这几个因素中,熟练度好,是非常重要的。
而习惯型学生就明显占优势。
最怕习惯不好的,时而努力,时而偷懒,造成第一轮新课学习漏洞较多,高三冲刺底气不足。
二、生活习惯的认识
学生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成绩普遍偏好,有的家长抱怨,别人的孩子不怎么管,成绩却很好,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到看着,成绩却一般。
就有这个道理在里面。
离家住校的孩子,这方面体现是最明显的。
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外地读书,就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家庭教育的认识
这是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
孩子是不懂的,家长宜科学的指导。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
高一是孩子生理、心理重要的转型期。
生活习惯的管理,适当地参与家务劳动。
好处。
培养孩子优秀能力
专注能力差、自制力差、学习动力不足、不会做学习计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等等,这些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长身上,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克服学习障碍等。
教育孩子时,始终要强调两点:一是书写工整。
这是学习态度问题。
二是按时完成。
这是学习效率问题。
至于对错,暂时可以放在一边,不重要。
因为错了可以改,不会可以学,但不认真则会给将来的学习留下后遗症。
部分消极管理
用批评的方式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过分包容,害怕挫折;不愿孩子合作或参加社团活动;消极暗示等。
(缺乏合作意识,学校和家长从小就教孩子应该有服从意识,也就是“听老师话”,这实际上阻碍了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决策能力的发展,自然就缺少的学习上的主动性。
减少了与师生的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校教育的认识
选班,就是选老师。
能遇到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老师是家长的运气,是孩子的福气。
孩子水平:不顾孩子实际水平,硬要提高到超过孩子现有水平的班级。
一开始就落后,如何在以后前进。
学科配合
两条思路,选相对弱的学科或相对强的学科的班级,都需要考虑另外学科的搭配情况。
师生配合
相生相克的道理。
如学习上有的孩子善于思考,就要选思维能力强善于引导的老师;有的孩子勤奋努力,就要选踏实实干的老师。
学习方法的问题
只要掌握了方法,90%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生。
但有的孩子缺乏耐心,不愿长期努力。
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加强监督。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