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诗词意象解读之大雁
2025-09-27 16:23:48 责编:小OO
文档
古诗词意象解读之大雁

早在《诗经》时代,大雁就翱翔在中国文学的天空了:“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羁旅的游子、贬谪的、爱国的将士紧密相连。或代指书信,表现殷切期盼;或触动游子,寄予浓浓乡情;或描写景物,寄托文化内涵。 

一、寄托思乡怀亲之情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写羁旅在外的诗人因看到北归的大雁而引发思乡之情,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不禁托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为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借雁抒情,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天荒地老永不褪色的亲情,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图源网络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渲染了浓重悲凉、凄楚哀感的气氛,而且听雁声,更使作者感物伤怀,引发思念之情。诗词句子写得形象感人,我们从中可以领悟诗人殷殷的思乡之情,浓浓的怀亲之意,而“鸿雁”意象的运用,无疑使这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委婉。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归雁成群结队地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这足见塞外的荒凉萧瑟,雁尚无留意,人岂能没有归心?“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由“雁去”衬托出征人不得去的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已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全诗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二、抒发羁旅愁怀之叹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飘零凄凉之感。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实际上与随风飘零的蓬草和振翅北飞的归雁无异,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了孤独、落寞的心情,以及漂泊在外的羁旅情怀。

三、烘托气氛之笔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中“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准备趁月黑雪大之时遁逃的信息。诗中的“雁”意象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单于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图源网络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北风呼啸,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日暮天寒,鸿雁南飞,暗含送别的凄苦心绪。而后两句笔锋一转,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四、代指书信音信之意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深闺独守,寂寞凄凉,“云中谁寄锦书来”应该是作者的想象之词,是作者想象丈夫应该寄书信来。“雁字回时”和“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自问相应,是说大雁来到了,书信也该到了。这里寄寓作者对丈夫思念和信赖的真挚感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落西楼”这三句写得委婉曲折、凄楚动人。雁在这里就不仅仅是一般的信使了,而成了传递夫妻之间深情厚意的爱情信使。

(不源于统编新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资料来源:

统编新教材、古诗文网、

[1]于莉. 中学古诗词中“雁”意象原型意义探究[J]. 语文天地,2021,(02):58-59.

[2]孙同娣. 古诗词中的“大雁”意象简析[J]. 新高考(升学考试),2017,(04):63-.

[3]钱卫峰. 雁点青天字一行——诗词中“雁”的意象分析[J]. 中学语文,2015,(29):47-48.

[4]史言喜. 论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06-108.

本期编辑:姜又炜

责任编辑:赵桐玉 何一泓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