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_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5-09-27 16:23:37 责编:小OO
文档
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

(2020年山东平邑第一中学期末)2019年5月20日晚上出现木星伴月现象,木星位于月亮的右下方不远处,肉眼完全可见。心宿二是一颗著名的红超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中国古代又称大火。读图1,完成第1~2题。

1.心宿二属于(  )

A.行星    B.星云

C.卫星    D.恒星

2.图示天体系统包括几级(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心宿二是一颗著名的红超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自身能发光,属于恒星。行星、卫星自身不能发光,星云为云雾状天体,呈散开状,不符合。第2题,图中心宿二是恒星,属于银河系,木星属于太阳系,月球属于地月系,一共有三级天体系统。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部分城镇和社区实现了“大喇叭”倒计时预警,民众及时提前进行疏散,减少了伤亡。 图2为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图3为此次预警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

    

 图2        

图3

3.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

①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 ②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 ③监测震源岩层形变,及时预警 ④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并预警 ⑤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长宁地震震源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由于地震波的纵波的波速比横波的波速速度要快,地震监测系统在监测到纵波时,在横波还未到来时及时发布地震预警,这样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反应时间,①正确;社区的“大喇叭”电磁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知到社区的居民,②正确;地震监测系统是无法监测到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岩石的变化状况的,③错误;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的,④错误;地震波的纵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地震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对民众预报横波的达时间以让相关区域人们及时逃生(注意:横波造成的破坏往往比纵波更大),⑤正确。第4题,根据地震预警的原理,根据早到达的P波计算参数,对S波到达提出预警,根据这一原理可知离震源越近,则接到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图中O城和P城接到预警时间最短,最靠近震源,因此震源位于图中乙处。

图4

(2020年辽宁师大附中模块考试)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4,完成第5~6题。

5.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

A.雅丹地貌    B.V形谷地

C.牛轭湖    D.崇明岛

6.“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图示中的地貌为风蚀蘑菇,与雅丹地貌都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V形谷地、牛轭湖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侵蚀地貌;崇明岛是在河口处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第6题,“蘑菇沙漠”为风蚀地貌,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

图5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完成第7~8题。

图5

7.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

A.都是空气    B.都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空气和二氧化碳

8.实验效果(  )

A.阴天比晴天好    B.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

C.早晚比中午好    D.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读图,阳光照射后,甲管气体吸热快,体积膨胀快,品红溶液向乙管方向移动。两管内气体一定不同;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二氧化碳和空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比空气吸热快,体积膨胀快。第8题,实验效果阴天比晴天差,晴天时太阳光照充足;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砂石吸热快,管内升温快;早晚光照较弱,不如中午光照好;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差,浓度越高,吸热、保温效果越强。

图6

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6,完成第9~10题。

9.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  )

A.从东南吹来             B.从东北吹来 

C.从西南吹来             D.从西北吹来 

10.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了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林地气温低,气压高,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林地指向沙地,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再结合图中东西方向可知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从东南吹来,故A项正确。第10题,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水,因此白天温度高于水面,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水面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近地面风应从水库吹向陆地,A项错误;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草地气温低,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草地指向沙地,因此风从草地吹向沙地,B项正确;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水,夜晚降温快,温度低于海面,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海面上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在近地面风应从陆地吹向海洋,C项错误;城市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为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城市,D项错误。

(2021年湖南长沙期末)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2019年3月30日,木里县某山地一个持续近一个月未降水的云南松和栎灌林区,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着火点位于海拔3 800米左右的河谷,火势从着火点迅速向周围蔓延。图7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7

11.飘至木里县上空的浓烟会造成当地(  )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③地面辐射增强 ④太阳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火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这对当地雨季时水循环过程变化的影响有(  )

A.④增加    B.⑤增加

C.③增加    D.①增加

【答案】11.A  12.A  [解析]第11题,弥漫在大气中的浓烟含有大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杂质,会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同时也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减弱,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第12题,据图可知,①为海洋水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即⑤减少,④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③会减少,①与此无关。

(2020年山东日照黄海中学期中)图8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8

13.图中三个地点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①②③

14.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图示三地表层水温③处最低,其次是②处,①处最高,可判断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③②①。第14题,由海洋表层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水温降低;太阳活动不影响海水温度;1千米以下海水与人类活动关系及地热能的关系较小。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  )

A.撒哈拉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极地区    D.马来群岛

16.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荒漠    B.雨林

C.落叶林    D.针叶林

【答案】15.D 16.B [解析]第15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第16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2020年山东济宁第二中学期中)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    

C.海拔高低        D.土壤肥力

18.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题,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的新生细胞长得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年轮与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故B项正确。第18题,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才有明显的年轮,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在生长,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故A项正确。

图9

(2020年福建晋江检测)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中的二氧化碳逸散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图9为我国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二氧化碳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表示清晨二氧化碳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通过改变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是(  )

A.增加土壤的湿度    B.增施土壤有机肥

C.减少植株的密度    D.增加作物的高度

【答案】19.D 20.B [解析]第19题,农作物夜晚基本没有光合作用,清晨时作物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加上土壤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多,且越接近地表,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第20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湿度在30%左右土壤的呼吸作用最强,且土壤呼吸作用与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过湿不利于土壤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故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增施土壤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释放二氧化碳,增加作物层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植株密度会增加底部的光照,不利于提高作物层二氧化碳的浓度;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随作物的高度上升而降低,增加作物的高度也不利于提高作物层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的冲积扇剖面图(图10),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10

(1)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为________,该地形区内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总体地势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8分)

(2)图中冲积扇位于________________,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______。(4分)

(3)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8分)

【答案】(1)平原 丘陵 山地 西高东低

(2)河流的出山口 河流入海口

(3)空间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原因:黄河冲出山口进入平原区,地势趋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沿程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22.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读加拿大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图11),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11

(1)描述加拿大森林和草原的类型及分布特点。(8分)

(2)推测加拿大北部和南部土壤肥力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3)试分析加拿大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的原因。(6分)

【答案】(1)森林: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和西部。草原:以温带草原为主;面积小;集中在南部。(特点各一点即可)

(2)差异:北部土壤贫瘠,南部土壤肥沃。原因:北部植被稀少,气温低,土壤发育程度差;南部植被覆盖率高,气温较高,土壤发育程度好。

(3)加拿大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度面积广大;大部分地区平坦开阔、起伏较小;人口稀少,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强,森林破坏少,所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广阔。(三点即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