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
2025-09-27 16:23:17 责编:小OO
文档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3.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是零乱而不系统的。 

  

4.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5.教学过程设计: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①实验仪器及药品 

 无水乙醇、金属钠(保存的煤油中)、一端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酸化的高锰钾溶液、酒精灯、试管、带橡皮塞的尖嘴导管、镊子、小刀、滤纸、铁架台(带铁架)、火柴等。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①C2H6O的同分异构体的球棍模型: 

 这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明辨有机分子式和化学物质的对应关系。 

 ②定量实验探究乙醇的结构式 

   这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明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③乙醇和水都可以跟钠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明辨官能团的性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④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明辨催化剂性质,以及乙醇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4)教学过程:〔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动画)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 

(投影给出乙醇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断键位置) 

〔师〕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反应? 

〔投影〕钠与乙醇、钠与水的反应的比较 

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多媒体)2.乙醇的氧化反应 

点燃 

  
  

(1)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想一想)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呢? 

(多媒体)(2)乙醇和催化氧化: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认可,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要求教师和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自我评价,为开展探究式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7.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达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本课来说,有以下体会: 

 (1)食物中有机物的获得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线路:生活→化学→生活。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激发起直接兴趣才能维持抽象知识学习兴趣。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后及时与现实生活事例结合,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时,就能使兴趣持续,从而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2)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认识学生解决某些新知识的能力与其具备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必须要时时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立“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差异,让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微观机理的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反应机理帮助很大。 

(4)学生的实验探究,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很高的重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中学”远比教师只做演示实验印象来得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