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2025-09-27 16:23:18 责编:小OO
文档
三年制艺术设计(广告方向)教学大纲

艺术系

2006年12月20日

素描(含速写)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绘画和设计艺术必需的基本功课。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以单一颜色来描绘自然界中各种物象和形体特征、空间、质感等多种造型因素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巩固学生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理论知识、造型规律和艺术创作技巧。鼓励学生艺术革新,拓宽艺术表现力,认识客观物象的内在本质,能够熟练地运用素描的方法进行写生和艺术创作,根据自己的方向为美术领域中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简单静物结构素描、速写、复杂静物结构素描、石膏头像结构素描、简单静物明暗素描、复杂静物明暗素描、石膏头像明暗素描、组合静物长期作业。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简单静物结构素描:了解素描的性质、特点、内容、要求和审美原理,理解静物的结构与透视规律;掌握素描线条的训练方法和构图的基本法则;理解物体的三维空间位置,学会表现物体的内空间结构与外空间结构;通过写生、临摹与默写,熟悉和掌握静物结构素描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方法。能画出构图完整的静物结构素描。

(2)速写:了解速写的性质、概念、作用、步骤、要求和审美原理,理解速写的透视、比例关系,掌握速写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手法。学会取舍和概括,能画出构图完整、线条流畅的室内场景速写。

(3)复杂静物结构素描:了解素描的观察方法和光的作用与原理,理解画面物体的虚实与主次关系,学会分析组合静物的结构体面关系、空间立体关系,掌握静物结构素描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方法。能画出构图完整、形体空间结构清晰的组合静物结构素描。

(4)石膏头像结构素描:了解石膏头像的性质特点,学会概括形体结构,准确地把握造型、透视和比例,熟悉掌握石膏头像结构素描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方法。能画出构图完整、形体空间结构清晰的石膏头像结构素描。

(5)简单静物明暗素描:了解素描画面的黑白灰关系,认识和理解物体的质感和量感,熟悉掌握简单静物明暗素描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技巧,学会运用画面的明暗关系、主次关系和虚实关系来处理、修改、调整画面,能画出有前后空间、主次和虚实关系的简单静物明暗素描,能画出构图完整、形体空间结构清晰、黑白灰关系明确的简单组合静物明暗素描。

(6)复杂静物明暗素描:学会观察、分析复杂的静物之间的透视、比例关系,掌握衬布的表现技巧,理解各种光照角度和透视角度的画法,能正确表现物体与背景的关系,分清画面的黑白灰对比,熟练地控制构图、掌握准确造型的方法,能画出较复杂的静物明暗素描。

(7)石膏头像明暗素描:了解石膏头像的审美要求,熟悉掌握石膏头像明暗素描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方法,知道正确处理画面“散”、“花”、“脏”、“飘”、“死”、“腻”等效果,能画出画面整体、明暗关系明确、质感量感强的石膏头像明暗素描。

(8)组合静物长期作业:学会观察和理解各种物体存在的差异,体会和把握不同类型物体质感和量感的表现技法,熟悉掌握各种光照角度和透视角度的画法,能正确处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的明暗、黑白灰和虚实对比,掌握控制长期或短期作业写生的时间和步骤,准确把握画面的结构因素和调子因素,能熟练地控制构图、准确地把握造型,能在三小时内画出较复杂的组合静物明暗素描。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简单静物结构素描

615
2速写413
3复杂静物结构素描

1015
4石膏头像结构素描

826
5简单静物明暗素描

826
6复杂静物明暗素描

1028
7石膏头像明暗素描

826
8组合静物长期作业1019
9复习、考试4
合计1248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与评估:以平时考核成绩的40%和命题考试成绩的60%统计总分。平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等课程结束后,根据即时规定和质量、数量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以静物写生为命题方向根据即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再给予评分。

色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基础色彩》主要以水粉的教学为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绘画和设计艺术必学的基本功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艺术观察方法、分析方法和表现手法,掌握色彩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把握色彩的能力及其以色造型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水粉画的性能和绘画技巧;能够熟练地表现色彩调子中物体与它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互关系;鼓励学生艺术革新,拓宽艺术表现力,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根据自己的方向为美术领域中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色彩造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色彩基本原理、水粉画的基本功、简单静物单色表现、简单静物全色调表现、复杂组合静物单色表现、复杂组合静物全色调表现、水粉花卉写生、冷暖调静物组合 、邻近色静物组合 、复杂的多质感静物组合。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色彩原理与水粉画的基本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理解色彩的固有色、条件色、环境色及互相作用下形成的画面整体色调;熟悉和掌握原色、间色、复色、色相、明度、纯度、色性、色彩空间透视的含义与变化规律,牢记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水粉的概念、性质;了解水粉画的工具、材料、性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笔法及艺术表现力;学习水粉画的用笔、调色;掌握水粉画的观察方法和审美要求。

(2)静物单色表现:了解静物单色表现的要求、写生步骤和表现技巧;学会用单色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大体空间位置等素描关系,掌握单色明暗深浅变化的处理方法;了解色调形成及色彩造型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由素描到色彩转移所产生的感觉差异和层次变化的适应能力。了解画面的黑白灰关系、主次关系和虚实关系;认识色彩关系中的各种对比;掌握在不同光照强度、光照角度条件下的表现规律;能画出构图美观、造型准确、素描关系清晰的单色复杂组合静物。

(3)简单静物全色调表现:了解水粉静物全色调表现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理解三原色与其他色彩之间的关系;学习干画法、湿画法、干湿并用法、干擦接色法、色层叠加法等基本技法的表现;认识常见的几种水粉画的弊端和处理方法;理解在不同光照强度、光照角度条件下的表现技巧,能画出构图完整、造型准确、素描关系明确的全色调简单水粉静物。

(4)复杂组合静物全色调表现:理解色彩在不同光源下的变化规律;掌握干画法、湿画法、干湿并用法、干擦接色法、色层叠加法等基本技法的表现;认识和理解物体的色感、质感和量感;掌握运用对比观察把握画面的色彩关系;正确分析、把握复杂组合静物的透视、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好画面的构成与色调,使画面的整体关系协调;能画出构图美观、造型准确、素描关系清晰、色彩关系明确的全色调复杂组合水粉静物。

(5)水粉花卉写生:学会利用色彩在不同光源下的变化规律处理整体关系;掌握三原色与其他色彩之间的关系;理解色彩的丰富与色彩的统一的和谐关系。熟悉掌握水粉花卉的写生步骤和表现技巧;能运用常见的几种水粉画弊端的处理方法来修改画面效果;培养表现高雅静物色彩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6)冷、暖调静物组合:认识色彩关系中的冷暖对比关系;把握色彩在不同光源下的冷暖变化规律;学会色的归纳、夸张;强化水粉画调色、混色和配色练习;运用小副色调练习提高各种色调的把握能力:尝试色彩变调练习。

(7)邻近色静物组合:掌握色彩的微妙变化,学习各种色相灰色变化的调配技巧;尝试记忆色调训练,充分领悟水粉静物色彩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8)复杂的多质感静物组合:学习如何布置静物,能分析静物素描与水粉静物构图要素的异同;通过各种不同形、色、质地的组合物体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画面主次、虚实关系、色彩明暗、形体对比把握能力和艺术化的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特殊技法与不同材料纸张的表现,体会色彩的情感与想象,充分表现出水粉静物的美感。使学生掌握整体驾驭色彩的能力。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色彩原理与水粉画的基本功413
2静物单色表现615
3简单静物全色调表现826
4复杂组合静物全色调表现1015
5水粉花卉写生826
6冷、暖调静物组合826
7邻近色静物组合1028
8复杂的多质感静物组合1019
9复习、考试4
合计1248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与评估:以平时考核成绩的40%和命题考试成绩的60%统计总分。平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等课程结束后,根据即时规定和质量、数量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以静物写生为命题方向根据即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再给予评分。

设计素描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的必修课,设计素描课程要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来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造型和创意的思维,以及语言的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完成从素描走向设计的任务。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设计素描概论、结构性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解构与重构性素描、联想与意像性素描、材质媒介综合设计素描、物体的空间表现。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设计素描概论:了解设计素描的概念和特点,历史及发展;知道设计素描的基本分类(结构、具象、装饰、表现、抽象、意象、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和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

(2)结构性设计素描:知道结构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结构的理解与分析、透视与结构线的分析、圆形结构线的分析、立方体——结构设计素描的母体的方法,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

(3)表现设计素描:了解表现性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能够熟练的运用明暗五大调的表现方法;并运用同一画材和工具精确的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达到以线行透视和光影空间表现方法,来生动地再现复杂物象的具象形态,及空间透视感。

(4)解构与重构:掌握以线形分割画面用具象手法立体的再现分割后的物象,能对常见的自然物象或人造物象进行分割、解构的方法(要求平面的线形分割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立体的再现物象的刻画,细致生动,画面的整体具有一定的抽象意味)能生动的表现出物象的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形态,以及意象合成的幻觉空间,使其成为具有独特节奏韵律之美感的新图式的能力。

(5)联想与意象性素描:掌握运用高度概括处理将二种以上不同的空间物象整合如某种“内在意味”的意象图式的方法(要求做到构思奇特,手法新颖,具有梦幻般的视觉效果)达到视觉形态上彼此互换但表现手法紧扣“内在意味”的合成,严谨而不呆滞,细致而不烦琐的效果。

(6)材质媒介综合素描:了解材质媒介综合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对材质特征的感受与体验的学习,掌握素描媒介和技法的综合运用方法。

(7)物体的空间表现:掌握以线性透视和光影空间表现方法,生动再现复杂物象的具象形态以及空间透视感,能够表现物象线性透视和光与影的空间感。

三、课时分配表

序 号

内       容

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设 计 素 描 概 论

44
2结 构 性 素 描

48103 8
3表 现 性 素 描

2461 8
4解 构 与 重 构

   1221 0
5联 想 与 意 象 性 素 描

   60204 0
6材 质 媒 介 综 合 素  描

   1221 0
7物 体 的 空 间 表 现

2261 6
8复 习、考 试

88
合        计

192501 428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以综合考查为主,平时成绩占40%,考核成绩占60%。

2、建议教材:

①《设计素描》, 单德林、徐卫、孔六庆、张新权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设计色彩》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美术。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等各设计专业中的必修的基础课程。设计色彩需要学习通过观察、领悟自然界色彩的奥妙的方法,研究自然色彩的成分与比例,并重新排列尝试新的色彩组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运用色彩尝试性的表现色彩效果以达到和提高将自然色彩、主观色彩、天然合一色彩效果的表现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色彩语言的感受和控制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设计色彩概述、色彩原理与色彩取向、设计色彩的运用、色调与设计、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设计色彩概述:了解设计色彩运用范围概述;掌握设计与色彩;设计色彩的学习方法;设计色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色彩的内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2)色彩原理与色彩取向:通过设计色彩分析;视觉色彩,色调训练的学习,了解自然色彩的形成的规律,体验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

(3)设计色彩的运用:掌握设计色彩变化的一般规律;逐步进入设计色彩的对比研究和设计色彩的调和研究的学习。能较好的运用设计色彩的搭配关系。

(4)色调与设计:通过形成色调的基本要素、色调组合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色调分类、面积与比例的关系、色调的运用与表达训练的一般方法的了解与学习,建立色调的组合构成的概念,能够运用其规律与原理来指导设计色彩的写生实践。

(5)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学会设计色彩的水粉画表现、设计色彩的归纳表现、设计色彩特殊技法的表现方法;通过设计色彩的训练(光色写生阶段、空间色彩阶段、色彩整合阶段、装饰画的表现、表现性色彩写生、从具像到抽象)能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设计色彩的效果,为设计专业的色彩表现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     容

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设计色彩概述44
2色彩原理与色彩取向48    12   36
3设计色彩的运用40    8   32
4色 调 与 设 计

28424
5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    14   50
6复习、考试88
         合    计

    19242   142    8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笔试,以考查为主,平时作业成绩占40%,考核成绩占60%。

  2、建议教材:

①《设计色彩》,王伟、安丽杰、吴英俊、黄景川、于洋、唐树合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

②《设计色彩》(第2版),张继渝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

三大构成(平面)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来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修养与水平。提高学生对构成的感觉,认识和理解。并能运用学生所学的构成知识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与相关概念,发展史,点、线、面三要素,是实用设计的基础。什么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骨骼。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法则。重复、特异、渐变、发射、肌理等构成形式。平面构成中的图形创意。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丰富构成语言的方法,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和设计。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设计从构成开始:了解构成的产生、发展、意义;包含的内容;包豪斯和构成以及设计的关系;构成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了解、研究点、线、面的特征和在设计中的应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了解、研究形态之间的关系;了解、研究、重复、特异、渐变、发射、肌理构成形式的特点、规律、设计应用。

(4)丰富构成语言的方法:了解、研究材料、肌理和质感的关系;学会分割和构图;充分认识、运用视错觉和视知觉现象;掌握形式美法则一般规律及应用。

(5)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和设计:了解、掌握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的总体特征;认识、研究角色异化和独自狂欢的时代性;学习掌握图像时代的相关设备与实践设计的相结合。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设计从构成开始工具与材料的使用与保护22
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321
3丰富构成的语言1046
4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和设计826
5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和设计312
6作业讲评课程总结211
7复习考试44
合    计

321216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时作业占40%,考试作业占60%

2、采用随堂考试方法

三大构成(色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色彩构成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风俗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构成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围绕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与心理、色彩的配置构成规律、色彩的应用设计展开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表达能力;建立色彩的认识,并使学生具备初步实践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色彩与色彩构成概述,色彩的本质、色的属性、色彩的混和、色彩对比、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色彩的心理、配色的方法与原则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色彩与色彩构成概述:掌握其基本概念、发展史及当今的指导意义。

(2)色彩的本质:掌握光与色的基本概念、类别、关系以及色彩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3)色的属性:了解、掌握色彩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基本属性;及了解、掌握色立体的概念。

(4)色彩混和:掌握其概念、分类以及在学习、工作设计中的准确的灵活运用。

(5)色彩对比:了解掌握其概念、分类与作用;掌握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的概念、分类、特征及运用,学会运用色彩三属性对比为构成设计及设计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6)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与类别,了解掌握其关系及设计运用规律。

(7)色彩心理:掌握其基本概念、类别、特点及设计应用,正确处理好经验与记忆的角色。

(8)配色的方法与原则:掌握其基本方法和一般原则,同时培养自我创新意识。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色彩与色彩构成概述11
2色彩的本质11
3色的属性413
4色彩混和624
5色彩对比422
6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422
7色彩心理422
8配色的方法与原则422
9作业讲评、课程总结411
10复习、考试44
合    计

341416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时作业占40%,考试作业占60%;

2、采用教考分离方法

三大构成(立体)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于专业创作,设计实践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立体形态的创造原理和方法。从而帮到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掌握造型的形式法则及创造构成规律,为设计与制作积累丰富的立体形象资料,为将来的造型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解、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法则及构成要素。熟悉了解各种板材、块材,线材的不同特点和形成语言,从三维空间的要领中训练材质美感和空间形态及体态与肌理的表现,熟练掌握表现各种形态语言。

二、课程内空不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场地、设备和工具。

2、具体内容和要求

(1)立体构成概述:理解、掌握立体构成的发展史、概念、内容、及学习方法 ,使学生由平面思维初步向立体思维转变,以及工具、材料向实际操作、制作性转变。

(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掌握形态之要领、类别及各自特性、以及形态与空间、形态与材料、形态与结构之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方法、技巧。

(3)立体构成造型表现:理解、掌握基本的美学原则及运用技巧;掌握立体构成的设计构想方法和造型方法,使材料、形态、空间、结构有统一的整体认识与协调运畴。

(4)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掌握立体构成的几种基形式,并能在学习、训练中达到一定的设计构成品位,其构成作品是教与学好坏的最直接反映。

(5)场地、设备和工具:熟悉、掌握立体构成学习、实训的场地、设备和工具的名称,使用保护功能,以及在制作过程中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    容

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立体构成概述22
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624
3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624
4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14410
5场地、材料和工具22
6作业讲评、课程总结211
7复习考试44
合   计

361121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时作业占40%,考试作业占60%;

2、采用教考分离方法;

3、建议教材: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入门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了解设计领域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厚实的思想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总述、中国的工艺美术传统和设计思想概述、工业设计史概述、设计的要素、设计过程和创造方法、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总述:了解设计的概念及设计的社会作用、设计理论与设计史。

(2)中国的工艺美术传统和设计思想概述:了解中国古代的工艺设计美术主要是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以及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以中国彩陶文化、青铜器文化、瓷器、建筑、明清家具为主。了解中国近现代的设计,掌握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特点。

(3)工业设计史概述:熟悉西方的设计历史。主要是工业之后的设计对世界设计的影响。包括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4)设计的要素:了解和掌握设计与产品功能,设计与技术,设计与美及设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组织进行市场调查或到生活中去感受现代设计概念,了解现代市场需求、设计产品最新动态和概念。

(5)设计过程和创造方法:了解新产品的开发及创造活动,掌握创造方法。

(6)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了解和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基本规律。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总述22  
2中国的工艺美术传统和设计思想概述33  
3工业设计史概述33  
4设计的要素844 
5设计过程和创造方法44  
6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844 
7复习、考试4  4
      合计

32208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笔试或论文。总成绩为平时30%,考试70%。

2、教学建议:教学期间可以穿插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最新设计和经典的欣赏,使学生对设计课题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借助多媒体教学。

3、建议教材:

①《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设计概论》(修订版),赵农,2005/5,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执笔:葚豪

                   审稿:余思慧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图形创意》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它研究图画语言,为艺术设计提供一个创意联想,发散思维的思考和表现方法。它是设计专业的乃至影视、传媒专业的轴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训练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图形创意在设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用图形语言与人快速沟通。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 基本内容: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正负形、影子、同构图形、异变图形、元素的替代、图形实践。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以三元素等为依据,学会捕捉生活中最常见、最简洁的元素,掌握各元素形似或意象的联想和表现方法,增加对各种成型特性的了解。

      (2)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了解从中国文化衍生的重要元素金、木、水、火、土等的传统文化内涵,学会多角度表达。从事物的两极为导向,从多角度寻找走、飞、游等词的表达的可能性。

     (3)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以火柴盒、动物、鞋子等为主题,从材质、社会文化学、功能等展开想象,进行构思。学会对任何物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表现。

(4)正负形:学会以人和物、物与物或人与物结合作正负图形,了解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掌握其特征和构成条件。

(5)影子:掌握影子的原理、意义、可塑性及视觉化影子的美学质量,能在现实的生活影子中寻找新的创意,视觉上不破坏整体关系。

(6)同构图形:寻找两个不同元素间具有共性或同形特征的物体,学会双形同构。掌握相似形、声音在特定空间的想象,平面空间、三维空间的延伸方法。

(7)异变图形:掌握同形异变与不同形异变的方法。寻找外形有相近之处的两个形元素,利用两者的可变因素进行变化,能自然而有条理地表达演变过程。

(8)元素的替代:以常规图形为依据,保持其物体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某一部分替换为其他相似形或不相似形状。学会在原创图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转化,在视觉上赋予新感觉,在寓意上赋予新的含义。

(9)图形实践:了解课程意义、实用价值以及实现课程实践计划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一个具体项目并以多种手段方式来解决面临问题的能力。通过成功的各门类设计案例,让学生们了解本设计作为核心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844
2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844
3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84
4正负形1248
5影子1248
6同构图形1248
7异变图形1248
8元素的替代1248
9图形实践1248
合计963660
    四、有关说明

1、考核与评估: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与成绩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统一作业评分,其平时作业评定为平时40%,成绩 60%。

  2、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 

3、建议教材

()《图形创意》林家阳/2003年/ISBN7-5318-0738-6

(2)《雷·马格利特》 Dumont's Neue Galerie/1992/ISBN3-7701-2882-6

(3)《塔舍尔的魔镜》TACO德国出版社 1986 /ISBN3-268-005-1

(4)《设计与蒙太奇》徐芸 云南出版社 2000年 /ISBN 7-222-02863-3/J.1735,

(5)《摄影图形》 Albert Winkler 1994/出版 Vlenna Paint /ISBN 3-9500536 -0-3

                 执笔:余思慧

                   审稿:余思慧

标志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标志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突出的实践性,是艺术设计专业中装潢设计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相应的艺术设计方面的修养与素质。

二、   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其本内容:标志的新价值、标志设计与名牌战略、标志的功能作用、标志的设计准则、标志的本质与美感特性、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标志设计的主要形式法则、标志设计中象征形象的运用、标志广告活动中的演化——商业漫画角色、标志的后现代设计风格。

2、具体内容和要求:

(1)标志新的价值:了解标志的基本概念、原理,体会其新的价值。

(2)标志设计与名牌战略:掌握世界名牌的策划与设计,了解标志设计对创造名牌的作用,掌握世界名牌标志的设计特征,了解世界标志的力量。

(3)标志的功能作用:掌握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企业与经营部门、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质量,了解消费者认牌购货作用,及宣传企业信产品的广告作用、具有美化产品的功能 、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流。

(4)标志的设计准则:掌握简明易认,便于记忆、内涵明确,个性突出、新颖独特,引人注目、永久性强,适合性好的设计准明。

(5)标志的本质与美感特性:掌握符号美的特性、凝练美的特性、特征美的特性、单纯美的特性、抽象美的特性。

(6)标志设计和表现形式:掌握象形的表现形式、音形组字的表现形式、抽象的表现形式。

(7)标志设计的主要形式法则:掌握对比、调和、节奏等形式法则。

(8)标志设计中象征形象的运用:掌握太阳、眼睛、星星、美女、手势、水、火、心形等象征形象的运用。

(9)标志广告活动中的演化——商业漫画角色:掌握商业角色的促销价值、商业角色的使用功能、商业角色的设计准则、商业角色的表现、商业角色的运用范围。

(10)标志的后现代设计风格:了解历史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建立、追求自然主义的趋势、超人文主义的兴起。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标志新的价值624
2标志设计与名牌战略734
3标志的功能作用835
4标志的设计准则835
5标志的本质与美感特性624
6标志设计和表现形式835
7标志设计的主要形式法则624
8标志设计中象征形象的运用835
9标志广告活动中的演化——商业漫画角色

835
10标志的后现代设计风格835
11复习、考试77
合计8027467
四、有关说明

1、考核与评估

本课程的考核应依据教学大纲为准,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修完本课程参加结业考核评估,其成绩的评定以课堂作业成绩为准。其中平时占40%,课堂作业60%。

2、建议教材:

  1、《标志设计》 李巍 吕曦 毛德玲 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汉民标志设计》

3、《标志设计》 蒋尚文编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4、《成功LOGO畅想》 王汀 张力平 编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执笔:刘永强

                   审稿:余思慧

CI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三年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设计课程,结合了各种专业设计课程内容,同时理论性也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使学生正确理解CI的概念,了解CI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CI设计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根据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对内、对外视觉形象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制定相应的制度化的管理规范。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企业形象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对企业视觉识别设计部分能够灵活的运用,使学生把艺术设计与企业的形象识别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进行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设计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了解VIS设计的发展历史及其一些主要的设计案例,以及VIS设计体系形成的原理,能够根据VIS设计的程序,进行市场调研与正确的设计定位,确定设计表达要素,具有从基础系统到应用系统,完整、系统地进行VIS设计与VIS手册制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概论 、CI的历史沿革与现状、CI战略的理论依据、企业形象与现场调查、CI战略的策划与导入、理念识别系统(MIS)、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视觉识别系统(VIS)之一:基本要素、视觉识别系统(VIS)之二:应用要素、 企业识别(CI)手册的编制和典型案例。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概论 :  了解CI战略的基本概念、CI战略的特点、 CI战略的功能与作用。

  (2)CI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了解从商标品牌到产品视觉统一设计,掌握企业形象的视觉传达设计、从视觉形象传达到整体形象识别。

  (3)CI战略的理论依据: 了解企业形象与CI战略,掌握企业传播与CI战略,企业文化与CI战略,企业识别与CI战略。

(4)企业形象与现场调查:了解调查的原则和程序,企业形象要素与相关内容,掌握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法,能整理与分析调查资料。(1)(1)(1)(1)(1)

    (5)CI战略的策划与导入: 了解 CI战略的导入时机与程序,能对企业作形象定位, 进行企业名称设计,企业视觉结构与传播。

(6)理念识别系统(MIS):  了解理念识别系统与企业经营哲学,理念识别系统与企业价值观,理念识别系统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与精神的表达。

(7)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学生能够对内部的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对外部的行为识别。

(8)视觉识别系统(VIS)之一:学生能够进行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以及辅助性视觉要素的设计。

(9)视觉识别系统(VIS)之一:了解办公事物用品应用设计,员工制服应用设计,交通工具应用设计,企业环境和标识应用设计,商品包装应用设计,企业广告应用设计等,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设计。

(10)企业识别(CI)手册的编制和典型案例:了解企业识别(CI)手册的编制方式、理念识别(MI)手册的编制方式 、行为识别(BI)手册的编制方式、视觉识别(VI)手册的编制方式 、视觉识别(VI)手册的编制实例、CI典型案例,并能够做相应的设计制作。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概论22
2CI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2
3CI战略的理论依据

22
4企业形象与现场调查624
5CI战略的策划与导入

844
6理念识别系统(MIS)

44
7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

22
8视觉识别系统(VIS)之一:基本要素

18810
9视觉识别系统(VIS)之一:应用要素

18810
10企业识别(CI)手册的编制和典型案例

281018
11复习、考试88
合计9844468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常教师布置一些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知识掌握,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总分。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并记入总分。

2、教材参考文献目录

1、《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指南》 朱国勤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2、《企业文化教程》         黄中鼎        同济大学出版社

3、《CI企业形象塑造》      高驰编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4、《CI的策划和设计》      吴为善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视觉传达设计》         曾宪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CI原理与实务》         饶德江        武汉大学出版社

7、《CI理论与实践》        艺风堂编译    艺风堂出版 

                                                        执笔:黄奕

                                             审稿:余思慧

CorelDRAW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coreIDRAW是广告设计专业、图形设计、出版和印刷经常使用的工具软件,也是图形图象绘制和处理软件中的先进代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coreIDRAW 的基本概念,coreIDRAW 的界面、工具箱、菜单项的作用,coreIDRAW的基本操作、coreIDRAW 的高级应用、coreIDRAW 的文本处理、coreIDRAW 的打印输出等,并且能够运用该软件进行实践性创意设计,提高学生自身的设计兴趣和应用水平。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外观和界面、软件的基本操作、软件的文本操作、软件的高级应用及其特殊效果处理、综合运用及技巧、图片的扫描及输出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基本概念、外观和界面:掌握软件的发展历程,软件的基本知识,软件的界面及特点,软件的基本工作方式,软件的基本工作流程,coreldraw与photoshop软件的对比。

(2)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工具菜单的参数设置及含义,基本线条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基本几何形体的绘制方法与技巧,绘制网格、设置辅助线,各种填充方法与技巧,实例操作。

(3)软件的文本操作:包括段落文本,美术文字,文本之间的转换,文本效果的创建,艺术字文本的综合运用。

(4)软件的高级应用及其特殊效果处理:掌握软件的高级工具应用,并能运用软件进行相关实例的绘制(形状编辑与交互式设置实例,对象变形实例,特殊效果实例等)。

(5)综合运用及技巧:能够运用软件设计平面视觉艺术类的相关实例,诸如包装类实例,效果图类实例等。

(6)图片的扫描及输出:了解扫描仪、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弄清楚图形输出的相关注意事项。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基本概念、外观和界面835
2软件的基本操作1248
3软件的文本操作422
4软件的高级应用及其

特殊效果处理

1248
5综合运用及技巧20614
6图片的扫描及输出422
7综合案例讲解24618
8复习、考试1212
合计96275712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常教师布置一些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知识掌握,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总分。课程结束后,进行上机命题考试,并记入总分。

2、建议参考教材:

(1)《中文版coreldraw标准教材》 欧阳雨龙  王建伟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6 

(2)《Coreldraw11中文版创意与设计百例》   郑艳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5

(3)《Corldraw11 平面设计风暴》      学艺工作室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8

                  执笔:尚冬华

                   审稿:余思慧

PHOTOSHOP课程教学大纲(三年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目的

Photoshop 是桌面出版系统里非常优秀、十分普及的图象处理软件。它是每一位运用电脑辅助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软件的所有菜单、选项、工具操作;具有综合运用该软件进行图象处理的能力,并能够将个人的设计创意有效的实现。

掌握并熟练运用Photoshop设计软件,并能够运用该软件进行实践性创意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和应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本内容:PHOTOSHOP软件界面简介、PHOTOSHOP软件功能简介、软件的工作流程、软件的滤镜简介、特效设计及复杂效果技巧、高级技巧与综合实例的运用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PHOTOSHOP软件界面简介:了解PHOTOSHOP软件的发展历史、掌握PHOTOSHOP软件安装及其缓存预设,学习软件的菜单、工具栏介绍、软件的整体界面介绍。

(2)PHOTOSHOP软件功能简介:了解软件中的功能及特色;软件在专业领域中的主要运作方式;软件中的重要功能。掌握Photoshop软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3)软件的工作流程:掌握PHOTOSHOP软件在设计中的工作流程,学习PHOTOSHOP软件创建基本图形技巧、PHOTOSHOP软件创建简单复合图形技巧、PHOTOSHOP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4)软件的滤镜简介:学习设计软件中滤镜的基础简介, 掌握设计软件中滤镜的基本操作知识,设计软件中滤镜的基本效果设计,设计软件中滤镜的操作技巧应用。

(5)特效设计及复杂效果技巧:学会并掌握特效设计完成三维实物效果设计,            特效设计完成物体质感效果设计,特效设计完成物体燃烧效果设计,特效设计完成物体设计复杂图形,特效制作修复物体图形设计,制作完成文字特效设计。

(6)特效设计及复杂物作:学习掌握特效制作无缝背景衔接效果 ,特效制作复杂物体纹理效果 ,特效制作物体复杂材质效果,利用通道制作物体复杂特效。

(7)高级技巧与综合实例的运用:学会用路径设计制作复杂效果,学习高级技巧实例演示,掌握高级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案例训练。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PHOTOSHOP软件界面简介

431
2PHOTOSHOP软件功能简介

431
3软件的工作流程633
4软件的滤镜简介633
5特效设计及复杂效果技巧18810
6特效设计及复杂物作1688
7高级技巧与综合实例的运用18612
8复习、考试88
合计8034388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常教师布置一些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知识掌握,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总分。课程结束后,进行上机考试,并记入总分。

2、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1、《照相馆的故事》、鉴君再现的世界创作室、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实战前沿-Photoshop实用技能案例详解》祁连山 、薛欣 人民邮电出版社

3、《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图像处理深度剖析》、关文涛、人民邮电出版社

4、《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典型实例》、汪端 张青 赵鹏、人民邮电出版社

                                                执笔:黄奕

                                    审稿:余思慧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技巧。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从原稿到成书的整体设计工作,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程序,创意,表现形式及制作程序,同时了解相关的印刷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书籍开本及书籍装订、书籍装帧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艺术、插图艺术、书籍装帧的技术常识、市场调查、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书籍装帧的历史回顾、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对书籍设计的认识。

(2)书籍开本及书籍装订:了解开本的概念、书籍开本设计,掌握书籍装订。

(3)书籍装帧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内容,掌握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能将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相结合。

(4)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

了解平装书的设计艺术、与精装书的设计艺术,学会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

(5)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艺术:

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版式的风格及版式中正文设计的其他因素,掌握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流程能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版式设计。

(6)插图艺术:了解插图的种类和形式,学会情节性肖像性和装饰性插图,能灵活运用插图与版式文字插图的特征。

(7)书籍装帧的技术常识:了解书籍装帧的材料与工艺,印刷工艺流程。

(8)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流程,能对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做出分析。

(9)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掌握电脑设计的效果图表现,使学生具全面的商品包装设计思维及艺术表达能力。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书籍装帧设计概述422
2书籍开本及书籍装订422
3书籍装帧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422
4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1248
5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艺术826
6插图艺术1248
7书籍装帧的技术常识422
8优秀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422
9市场调查44
10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361422
11复习、考试66
合计9834586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本课程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特别是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 其成绩的评定以课堂作业成绩为准,其中平时占40%,课堂作业60%。

2、建议参考教材:

《书籍装帧设计》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何方、尹章伟、熊文飞、宋新娟编

《书籍装帧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毛德宝编著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        邓中和

《书籍装帧设计》        湖北美术出版社        管佳莺、邵余晓主编  

《装帧作品设计与制作》  电子工业出版社        沈大林、郭世鹏编著

《书籍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丁建超主编

                                                  

                 执笔:尚冬华

                   审稿:余思慧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方向的一门专业设计课程,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使学生正确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了解版式设计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版式设计能力,通过学习版式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版式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版式设计。

通过学习版式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版式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版式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版式的概念及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版式设计的类型,类别,版式设计的排列形式美原则;版式设计中文字的编排;国内外优秀版式设计欣赏。使学生的版式设计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并能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版式设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 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的九大形式法则,文字的版面构成,图片图形的版面构成,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空间感受,版式设计在不同的视觉平面形式中的创意编排。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功能作用,基本原理,点线面等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 

  (2)设计的九大形式法则:掌握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力场与网格,变化与统一; 

  (3)文字的版面构成: 掌握文字的基本特征,文字的编排形式(齐左齐右,居中编排,图文穿插等),文字的群组与空间处理; 

  (4)图片图形的版面构成:掌握图片的大小与位置,图片的基本处理形式(内置,出血,腿底,淡化,倒置,特写,系列化);图形图案的编排处理,图形文字化,文字图形化; 

  (5)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了解视觉原理与视觉流程的概念与原则,视觉流程的表现形式(线形,诱导性,复向性与多向性视觉流程) 

  (6)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空间感受 :了解版面的配色方案与空间组织,不同的载体与不同的人群所得到的感受; 

  (7)版式设计在不同的视觉平面形式中的创意编排 :了解和掌握报纸,杂志,图表,书籍,包装,网页,展示,影视,户外等不同形式的特殊要求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66
2设计的九大形式法则1284
3文字的版面构成844
4图片图形的版面构成1064
5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1248
6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空间感受1266
7版式设计在不同的视觉平面形式中的创意编排1266
8复习、考试88
合计8040408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常教师布置一些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知识掌握,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总分。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并记入总分。

2、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版式设计》王小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版面设计》王锷,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

《版式构成》刘秋明,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执笔:黄奕

                   审稿:余思慧

包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商品包装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突出的实践性,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为商业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设计、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与装饰设计的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相应的艺术设计方面及材料应用的修养与素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包装设计概述、包装设计程序、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设计与印刷工艺、优秀包装设计作品、欣赏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包装设计概述:掌握商品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包装的起源与发展,包装的风格流派,包装的作用,包装的分类与功能

(2)包装设计程序:了解构成要素,市场调研与设计定位,包装设计构思与构图,掌握商品包装设计表现的基本方法。

(3)包装装潢设计:围绕商品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编排设计,能具备商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意识。

(4)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了解容器造型的分类,容器造型的设计原则,能运用容器造型的艺术规律进行容器造型的制图、制模和效果图的表现。

(5)包装结构设计:能进行市场考察及包装结构方案与图纸的设计,了解容器造型制作,掌握商品包装设计的创意及商品包装设计的技法与材料表现。

(6)包装设计与印刷工艺:了解印刷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数字印前处理, 电脑文件设计,学会制版、打样、印刷,提高学生的商品包装设计的表现能力。

(7)优秀包装设计作品欣赏:学会鉴赏优秀包装设计作品,能取优去劣,培养审美能力。

(8)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掌握电脑设计的效果图表现,使学生具全面的商品包装设计思维及艺术表达能力。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包装设计概述422
2包装设计程序624
3包装装潢设计1248
4包装容器造型设计624
5包装结构设计826
6包装设计与印刷工艺624
7优秀包装设计作品欣赏422
8电脑设计方案效果图32824
9复习、考试66
合计8022526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成绩的评定以课堂作业成绩为准,其中平时占40%,课堂作业60%。

2、建议参考教材:

(1)《包装设计》 中国美院出版社 靳斌

(2)《包装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 彭桂秋

(3)《包装与设计》 包装与设计杂志社

(4)《包装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丁建超   

                   执笔:尚冬华

                   审稿:余思慧

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大纲

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书法造型美和线质美是美术设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审美能力,这对艺术设计者的抽象思维开发和应用都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书法的点、线、面与艺术情感的作用。并在艺术设计中基本能得到运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

书法点、线、面审美造型概述、甲骨文与金文、大篆与小篆、隶书与楷书、行书与草书的造型与线的审美与训练。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书法点、线、面审美造型概述:要求能理解书法的造型空间与审美心理意识。各种点、线、面的组合与审美情感的作用。

(2)甲骨文与金文的造型与线、大篆与小篆的造型与线:要求能领会不同线条与空间造型的审美作用。

(3)大篆书写训练、小篆书写训练:要求能掌握大、小篆不同线性与造型的关系,以及整体造型与具体点、线运用。

(4)隶书的造型与线和书写训练:要求能理解隶书的平稳与情感波澜的审美,厚重与精巧、整体与灵活变异的结构美。并在书写中能掌握形象工稳与形象奇正的能力。

(5)楷书的造型与线、唐楷书书写训练与魏碑楷书书写训练:要求能理解各不同取势和整体的关系,空灵与严谨、方与圆、秀与雄的造型和线,能掌握平衡与奇巧的灵活造型。

(6)行书和草书的造型与线、行书和草书书写训练:要求能理解行书和草书造型的动态平衡与意气连贯,行书和草书的章法与情感波澜的美感。并能在整体上掌握行书和草书的气势和情感的起落、点线与空间的节奏。

(7)创作思维训练:要求能掌握书法各体式的空间造型和情感不同审美线质,并在整体感上能很好的把握又能灵活有变化。

 

三、课程分配表

序号内   容

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书法点、线、面审美造型概述11  
2甲骨文与金文的造型与线11  
3大篆与小篆的造型与线71  
4大篆书写训练 3 
5小篆书写训练 3 
6隶书的造型与线31  
7隶书书写训练 2 
8楷书的造型与线82  
9唐楷书书写训练 4 
10魏碑楷书书写训练 2 
11行书的造型与线82  
12行书书写训练 2 
13草书的造型与线2  
14草书书写训练 2 
15创作思维训练22  
16复习考试2  2
合     计

321220
 

四、有关说明

1、  考试形式:当场笔试,理论分析和书写

2、  建议教材:

(1)《书法综合能力训练教程》陈文明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执笔:田正前

                   审稿:余思慧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的概念和功能,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程序和艺术表现,并及时了解广告发展的新动向: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广告设计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从事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平面广告设计概论、平面广告认知原理、平面广告创意的思考、平面广告的图形表现、平面广告的文字处理、平面广告的色彩计划、平面广告色彩计划以及广告媒体设计考虑。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平面广告设计概论:了解现代广告概念及类型划分、掌握广告设计与视觉的关系、认识广告设计的源流及发展。

(2)平面广告认知原理:了解广告设计与视觉原理、广告设计与注意原理、广告设计与记忆原理、广告设计与异质心理以及广告设计与思维原理。

(3)平面广告创意思考:认识创意的思维基础,了解广告创意的程序方法,掌握广告创意的策略与表现,逐步开发创意者的素质。

(4)平面广告图形表现:了解广告图形的功能与意义,掌握广告设计的图形表现。

(5)平面广告文字处理:了解广告字体设计的功能特征及分类,掌握广告字体设计的创意及编排形式。

(6)平面广告色彩计划:认识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将广告创作与色彩进行合理的设计。

(7)平面广告版式编排:了解广告设计版式编排的基本概念,掌握广告设计版式编排的构成原理及模式。

(8)广告媒体设计考虑:了解不同媒体的特性,并能够根据作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类型。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平面广告设计概论642
2平面广告认知原理624
3平面广告创意思考624
4平面广告图形表现624
5平面广告文字处理624
6平面广告色彩计划624
7平面广告版式编排624
8广告媒体设计考虑624
9复习、考试1212
合计60183012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采用平时成绩与实训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成绩的评定以课堂作业成绩为准,其中平时占40%,课堂作业60%。

2、建议参考教材:

(1)《平面广告设计》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卢小雁 著

(2)《广告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  巍 著

(3)《版面构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王  汀 著

                  执笔:尚冬华

                   审稿:余思慧

广告创意与策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目的

广告策划与创意是研究广告的选择、广告作品的形式、广告创作的全过程。策划是一门运筹帷幄进行广告活动的应用性学科,而广告创意是“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创议揭示庐山真面目,即完成由“说什么”到“如何说”的转化。因此,广告活动的基础是策划,广告表现的核心是创意;策划是方向盘,创意是发动机。如果方向正确再加上强劲的发动机自然可以达到预定目标。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开发智力,丰富想象力,通过用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并逐渐掌握策划的七大理论和创意原理、方法,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各专业方向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通过对该门程的学习,使学生开发智力,开阔视野,了解策划与创意的基本论理,从而将此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和专业之中去。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本内容:广告策划概述、广告策划过程、广告战略策划、广告策略策划、广告预算策划、广告策划书的写作、广告创意概述、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广告创意的表现原则、广告创意的思维方式、广告创意的流程、广告创意的表现形态、创意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客体。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广告策划概述: 了解广告策划的源流、掌握广告策划的概念、广告策划的性质与意义、广告策划的地位与作用、广告策划的特征与原则、广告策划的学科源泉。

(2)广告策划过程:了解广告策划的内容、广告策划的类型、掌握广告策划的程序及工作流程。

(3)广告战略策划: 掌握广告策划的思维方式,了解广告战略的基本内容、广告战略目标,学会广告战略总体设计

(4)广告策略策划:了解目标市场策略、定位广告策略、广告产品策略,掌握广告表现与创意策略、广告媒体策略。

(5)广告预算策划:了解广告预算的内容,学会制定广告预算经费的方法,掌握广告预算的分配方法

(6)广告策划书的写作:了解广告策划书写作概述、广告策划书范例。

(7)广告创意概述:了解什么是广告创意、广告创意的作用,掌握广告创意的特征、广告创意的类型。

(8)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了解USP 理论、品牌形象论、定位理论、ROI理论、共鸣理论。

(9)广告创意的基本策略:了解和掌握目标性策略、承诺性策略、针对性策略、兼容性策略、整和性策略。

(10)广告创意的表现原则:了解好创意应该怎么说,掌握广告创意的简明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关联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11)广告创意的思维方式:了解创意思维概述,学会事实型思维方式、形象型思维方式、垂直型与水平型思维方式、放射型思维方式、头脑风暴式思维方法。

(12)广告创意的流程: 了解广告创意的作业环节、创意简报的提出、创意概述、创意主题的确立、创意表现的演绎、创意产生的过程、创意的测试与评估。

(13)广告创意的表现形态:学会晓之以理——示证形态、动止以情——情感形态、寓教于乐——戏剧形态、移花节木——嫁接形态、鉴别知晓——比较形态、因果推进——破立形态、生活片段——生活形态、传达意象——形境形态并加以掌握。

(14)创意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客体:掌握广告创意的主体 、广告创意的客体。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广告策划概述22
2广告策划过程22
3广告战略策划22
4广告策略策划22
5广告预算策划22
6广告策划书的写作22
7广告创意概述22
8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22
9广告创意的基本策略22
10广告创意的表现原则22
11广告创意的思维方式44
12广告创意的流程22
13广告创意的表现形态44
14创意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客体22
15复习、考试22
合计343202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平常教师布置一些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知识掌握,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这些作业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总分。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并记入总分。

2、参考书目:

1. 《广告策划》 张翔、罗洪程      中南大学出版社

2. 《广告创意》 丁邦清、程宇宁    中南大学出版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举办

4. 《平面广告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

5. 《国际广告》                   上海美术出版社

                                                           执笔:黄  奕

     审  核:余思慧       

摄影艺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摄影艺术》是设计专业选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照片的拍摄和制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了解摄影在设计中的作用和运用技巧。能够地完成黑白摄影从拍摄到冲洗胶片和照片的全过程,具有初步的用光和影造型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概论、照相机的类型及特点、胶片及其他感光材料、闪光灯与滤色镜、测光与曝光、摄影用光、摄影语言与摄影构图、黑白胶片的冲印、彩色摄影的基本原理、数码摄影与影像的数字处理、摄影实践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概论:了解摄影的历史发展及特性,摄影的基本技术及审美标准,照相机的使用、维护及选购,镜头、相机、胶卷、曝光、景深、摄影构图,暗房技术及常见题材拍摄技法。

(2)照相机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照相机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照相机的各种镜头和机身的结构与控制;了解三脚架、快门线、遮光罩、近摄接圈及皮腔等常用摄影附属器材的特点和作用。

(3)胶片及其他感光材料:了解黑白感光材料的构造,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熟悉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4)闪光灯与滤色镜: 了解闪光灯的特性和闪光灯的类型;掌握闪光灯的使用方法;了解和熟悉常用滤色镜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5)测光与曝光:了解测光表及其作用;掌握测光要点和光比控制;理解曝光原理与测光技术;知道测光表如何获得正确的曝光;熟悉常用曝光模式的运用。

(6)摄影用光: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自然光、摄影现场光、摄影人工光的区别与运用技巧;掌握摄影用光的基本原则。

(7)摄影语言与摄影构图:了解什么是摄影的语言和摄影构图;了解构图中应当注意的因素和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构图方法。

(8)黑白胶片的冲印:了解黑白皎片的冲洗,掌握黑白照片的制作

(9)彩色摄影的基本原理:了解摄影色彩的基础,熟悉彩色胶片的特点;掌握彩色摄影的表现方法和彩色胶片的冲洗与制作过程。

    (10)摄影实践:尝试记录性摄影、表现性摄影、应用性摄影等各种目的性摄影;了解和练习静物、商品、人像与服饰摄影,建筑内、外部摄影,动态摄影等不同题材的摄影;掌握对画面效果的控制与拍摄技巧选择;了解广告摄影创意与视觉表现,职业广告摄影师的修养与创新性广告摄影的作业流程,市场营销与广告摄影创意方法和基础创意的视觉化设计创意的审美体现。

(11)数码摄影与影像的数字处理:了解数码摄影的产生、发展、数字相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数码摄影的操作过程和应了解的曝光模式、聚焦方式、影像质量的使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建立;熟悉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的运用。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概论22
2照相机的类型及特点211
3胶片及其他感光材料22
4闪光灯与滤色镜211
5测光与曝光211
6摄影用光22
7摄影语言与摄影构图422
8黑白胶片的冲印422
9彩色摄影的基本原理422
10摄影实践16412
11数码摄影与影像的数字处理413
12复习、考试4
合计482024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与评估:修读完本课程的学生,其成绩的评定由考试作业和平时作业二部分组成,其中考试作业占60%,平时作业占40%。

2、作品评分标准:构图占10%,摄影技法60%,创意占15%,艺术品位占15%。

3、建议教材:

《广告摄影教程》张苏中主编(艺术设计教材)

《广告摄影》(修订版)张西蒙主编(高职教材)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修订版) 彭国平,张宗寿主编

《商业摄影基础教程》(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材) 张西蒙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摄影基础教程》冉玉杰主编 四川美术出版社(新世纪高等学校摄影及相关专业通用教材)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彭国平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广告摄影教程——博学·广告学系列》王天平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执笔:张琼辉

                     审稿:余思慧

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风景写生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以自然景物(包括建筑)为描绘对象的风景写生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以及画面的分析、概括、舍取、综合构成能力,和了解并掌握自然色然色彩的成因以及变化规律,借自然之美抒发情感,开拓艺术事业,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理论讲授、风景写生实践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理论讲授:学习有关光与色的有光理论,条件色理论、构成理论、视觉心理理论的知识,掌握自然色彩的变化规律(色彩冷暖变化规律、色彩纯度变化规律、色彩明度变化规律)和天空、树、山、水房屋等建筑物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明白风景画色调的形成与空间层次的表现的技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风景写生。

(2)风景写生实践:从形体单纯,色彩鲜艳,明暗清晰,层次清楚,光线变动小的景物描绘入手,并逐渐增加训练难度。研究色彩气氛,情调和意境。

第一阶段,以光源色为主的色调组合训练,即以光源色为主色调,减弱物象固有色调的组合训练,对色彩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概括处理,形成色调氛围。

第二阶段,以物象固有色的为依据,适当考虑环境与气氛的因素来提炼和归纳色彩空间层次,注重主体色与陪衬色的组合关系,强调画面色调的构成美。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内    容

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复习考试
1    理 论 讲 授

   10   10
2    风景写生实践

   80    80
合       计

90
四、有关说明

考核形式:考查,考查作业占60%,平时作业占40%。

                   执笔:黄文

                   审稿:余思慧

艺术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艺术考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考核学生对所学专业市场的调研的情况,树立强烈的市场调查意识。考查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及学生实践中专业技能与技巧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直观认识,达到收集素材、开扩眼界、提高素养和爱国热情的目的,为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认识、优秀公司的考察与学习、市场及发展趋势考察。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认识:

内容:对博物馆、美术馆、民间艺术馆、博览会、石窟艺术、壁画、民间艺术馆、古建筑、民族特色建筑等进行考察和学习。

要求:学会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及优秀作品的精华,尽量多收集设计素材,掌握不同时期、不同艺术类型的风格特点,建构自己设计特质。并了解国家有关文物、古建筑保护的有关法规和要求。

(2)优秀公司的考察与学习:

内容:选择在外省优秀设计公司、印刷公司、服装公司等专业的优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考察,了解艺术设计方向的具体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操作程序和方法。

 要求:认识和遵守设计公司、印刷公司、装饰广告公司等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能积极听取有经验的资深设计师的教诲,了解设计专业最新动态,为将来的实际设计工作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熟练掌握笔记、速写、摄影、摄像、讨论记录等考察参观记录方式。

(3)市场及发展趋势考察:

          内容:考察装饰材料市场、广告艺术建设市场、现代建筑及平面艺术设施较好的地区等。 

要求:通过参观展览及市场考察,了解高层次和同时期的优秀设计作品,解读创作过程,学习更好的设计方法,掌握各设计材料流行及发展趋势。学会解读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风格、设计模式和发展的趋势,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课时实践周数备注
  1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认识301具体课时分配根据设计公司当时具体联系情况而定

  2优秀公司的考察与学习301
3市场及发展趋势考察301
合计903
四、有关说明

1、考核形式:提交个人考察报告书一份(字数不少于1500字,考察图片不少于15张,考察报告书要求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考察目的明确、考察内容详实)。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评定。考察报告占 80% ,平时表现占20% 。

2、考察线路安排:

任课教师在开课前提交1—3个考察地点和考察实施方案,经主管教学负责人批准后由任课教师负责实施。

3、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考察地域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察对象的美术史文献资料等。

                    执笔:余思慧

                   审稿:余思慧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专业实训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对现今国内较成功的广告设计、装饰装潢类公司和一些媒体的见习和实训,使学生对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工艺制作与工艺流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专业见习、电脑操作设计实训、艺术设计实训。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专业见习:了解设计公司市场环境下专业操作情况,初步了解一流设计公司发展及专业现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理解和掌握设计实际操作的理论知识。

    (2)电脑操作设计实训:了解Coreldraw与Photo等软件在设计公司的运用,能参与简单项目的制作。

(3)艺术设计实训:了解有关设计项目实际操作的有关情况。设计经验交流。 

了解设计公司设计师工作有关情况。 掌握设计公司的各类设计的工艺制作与工艺流程。

要求学生能严格遵守纪律,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要求;保证安全出行和返回。 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吸取一流设计公司的先进设计及操作经验,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专业实习,掌握针对具体设计、制作项目的实际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课时实践周数备注
  1专业见习301具体课时分配根据设计公司当时具体联系情况而定

  2电脑操作设计实训301
3艺术设计实训602
合计1204
四、有关说明

1、考核方式:实训报告占40%,所在见习单位鉴定60%。

成绩以等级制计,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要求学生实训完后要完成实训报告(附照片)一份,实训单位出具的见习鉴定一份。

2、实训方式:由本系指导教师带队,学生在见习单位观摩,与该公司设计师及相关专业人员交流,并撰写相关小论文。 

3、根据学生已学过的设计类课程内容,以及将开设的课程要求布置学生的实践内容。

                    执笔:余思慧

                    审稿:余思慧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毕业实习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市场实际操作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从学生到一个设计师,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情况,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使之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让学生适应市场的竞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毕业实习准备阶段、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总结阶段。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毕业实习准备阶段(1周)

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布置各阶段工作,确定各个实习地点及学生名单(2天)

星期三、四让学生以两天的时间准备外出专业考察的必要物品。

星期五出发。

要求根据专业设计方向,联系与本专业相适的设计单位、企事业经营管理部门实习。

选好学生分组的组长,要有责任心及工作经验。学生注意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以各组组长为核心。

      (2)毕业实习阶段(2-8周)

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市场、走进用人单位、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向他们当中一些工作多年,并且富有相当设计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学习。在实习中,能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与自己合适的设计项目进行实例设计,以求得实习单位专业技术设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了解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与应用设计的融合,增强学生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

定于每星期的星期一上午各组的成员与系部联系(电话或其他方式),报告实习的进展情况及其它情况。

   (3)毕业实习总结阶段(9周)

星期一回到学校并到系部报到。

每位学生完成一篇专业实习报告(图文并报)不少于3000字。

每生交15~30张专业实习照片。

并完成专业实习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定.

使学生对设计到生产的各环节和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切实做到设计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运用能有机地结合。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课时实践周数备注
  1毕业实习准备阶段301具体课时分配根据设计公司当时具体联系情况而定

  2毕业实习阶段2107
3毕业实习总结阶段301
合计2709
四、有关说明

1、考核标准: 

该设计实习课程的成绩,以设计实习报告为主,结合设计单位的评介意见。 

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 : 

个人设计实习报告占60%   (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单位评介意见占40% 

2、教学设备和设施:

每人一封介绍信及有关证明身份证件

每人必备自我证明能力的作业图纸

每人必备照像器材及速写本等工具

                    执笔:余思慧

                   审稿:余思慧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毕业设计、论文》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结合了各种专业课程内容,是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是教学计划中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它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提高其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立足于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不断推向深入。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调研与构思、设计方案与创作、设计完成与展示、毕业论文前期准备、论文开题、论文撰写和指导、论文初稿指导与修改、论文答辩与后续工作。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毕业设计的选题:讲授有关的专业理论,学习本专业的优秀作品,能根据四年的学习经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件,选择适合本专业方向的选题。

(2)设计调研与构思: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选题内容,包括包装设计、CI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进行并掌握市场调研、方案构思、草图练习的方法。

(3)设计方案与创作:指导学生修改方案,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创新性、时代性、实用性,能突出自己的想法,富有设计内涵。

(4)设计完成与展示:指导学生创作,深入、完成设计,归纳设计实践经验和探索设计创新,且并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览。

(5)毕业论文前期准备:做好毕业论文动员、资格审查等前期准备,确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学生收集文献资料,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使学生把握毕业论文的界定、类型,各部分组成和编排格式等,为探索新的领域和专业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6)论文开题:督促学生填写论文“开题报告”,使学生掌握开题基本思路、要素和流程,加强创新意识。

(7)论文撰写和指导: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工作,并进行中期检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论文的规范、写作要旨。

(8)论文初稿指导与修改:对论文初稿进行指导与修改。帮助学生总结相关理论的认识,提高设计理论素养及论文写作能力。

(9)论文答辩与后续工作: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和做好答辩准备,组织论文答辩,做好成绩评定,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论文工作总结等工作。使学生关注本专业学术理论,培养初步研究能力,提高理论思辩和论证能力。

三、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课时实训周数备注
1毕业设计的选题301
2设计调研与构思

301
3设计方案与创作

301
4设计完成与展示301
5毕业论文前期准备301
6论文开题301
7论文撰写和指导301
8论文初稿指导与修改301
9论文答辩与后续工作。301
合计2709
四、有关说明

1、考核:

毕业论文分为论文与答辩两个部分,其成绩采取等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 、及格、不及格),最终成绩由系领导小组根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给予评定。

2、教学设备和设施:

要求有具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及幻灯机的多媒体教室,实行多媒体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学生阅读数目及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需要使用多媒体讲解论文内容的,由学生提出计划,由系里统一安排。

3、由指导老师推荐,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复印、收集,或由指导老师介绍优秀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必须配套。

                   执笔:余思慧

                   审稿:余思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