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试卷共7页,五大部分,22小题。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和考场或座位号。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神经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发展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对大脑的 活动规律和学习发生的脑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将此运用到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架起了教育实践和神经 科学之间的桥梁,给家庭与学校教育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框架。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是一种神经元的再利用过程,或者说教育的本质在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改 变。大脑是学习的器官,神经教育学倡导“因脑施教”。只有认识大脑,才能开发与脑活动相宜的课程。当 儿童走进学校时,教育并非从一块白板开始,因为人类大脑结构功能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以儿童对自身内部 及外部环境的先验知识为基础。在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大脑以其非凡的重组能力演绎了发育过程中的 智力变化。
传统的教育往往重视个体学习的目标确立与过程中的坚守,在激励教育中富含“头悬梁”“锥刺股” 等故事。有些人将吃苦教育、棍棒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奉为信条,以至于“虎妈”“狼爸”文化一时盛行。 事实上,大脑的发展高度依赖个体经历。大脑具有两面性,它可以很快吸收一门新语言,也能吸收伤害、虐 待以及不良环境的相关信息。大脑在互动、温暖、安全的环境里可以健康发展,但在长期受虐、高压的环境 中会形成紧张反应型的工作系统,更容易思维紊乱、焦虑甚至消沉。
神经科学研究并不直接导致对教育更好的理解,但可以通过明确教与学的认知科学机制来指导实践。 通过客观的、可量化、可复制的行为和脑活动测量技术,神经教育学让我们能看清诸多行为现象背后的根 源,带给我们更多了解学生行为和能力变化的方法。研究认为,新的学习项目能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尤其 是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时更是如此。复杂环境中开展的益智活动能使大脑产生更高质量的蛋白质,从而提 高学习与记忆功能。此外,有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认为某一事物值得学习时,大脑的相应区域才能被激活。 没有这个激活步骤,大脑便不能产生形成记忆的乙酰胆碱,也就无法保存新信息。
那么如何有效帮助学习者了解新信息的价值呢 答案是帮助其形成 全局概念, 了解知识间的关联。传 授细节会带来混乱,建立关联才产生知识。如果将学习比喻为一所运营的超市,其物流、仓储与销售的效率 同样重要。传统教学过程更重视“进货”,但如果没有分类清晰的仓储货架,货物会毫无关联地堆积,即使 超市规模再小,高效提取也难以实现,进货于是会成为灾难。神经教育学中的全局概念就意味着“进货”之 前,教育者先帮学习者做好仓储盘点与分类更新。添置货架、制作标签不产生效益,但可以通过提高物流效 率来获利。相反,不通过梳理已学知识来阐明新知的关联性价值,只一味重视知识传授,有意义的学习就不 会发生。 (取材于焦晓骏的文章)
材料二
为进一步优化未来教育策略并提高未来教育质量,人们必须对脑的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生理、神经机 制等问题有更深的认识。神经教育学这一跨领域的学科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并可以在未来教育中得到应用。 人类脑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依赖于后天的发展过程,该过程以负责特定任务的神经元之间连 接的巩固为基础。此外,不同的脑区分别有不同的发展期,这同样受到内外因共同影响,在关键期内进行教 育,脑结构将得到优化, 一旦错过发展期,神经元将很难再形成新的连接;而使大脑固化的结构发生变化的 途径就是改变现有神经连接的效能,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对个体进行教育的神经基础。因此,促进个体脑结构 发展需要“及时教育”,教育既不可滞后也不可过于超前。
另外,近年来许多有关神经教育学的研究和研究工具的使用,也引发了教育者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如 心理地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绘制心理地图是向学习者预先呈现一个话题的好方法,通过颜色、运 动、绘画、对照和组织决策的应用,信息得以在我们的心理地图中编码, 一旦编码成功,学习者接着就能与 他人分享,进一步强化这一学习。工具方面,认知的发展与脑发展是同步的,我们可以将认知变化与脑发育 联系起来,建立起测量学习、教学、课程以及其他认知行为的量表,这种量表在教育评价与实践中将具备广 泛的用途。将认知发展周期与教育评价量表联系起来的研究,将是脑科学研究对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项直 接贡献;此外,功能磁共振、近红外脑成像、脑磁图等与脑功能直接相关的信号工具也可以应用于教育之中, 通过脑电信息融合与脑电采集设备充分了解大脑潜能,如测量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或注意力水平,从而对 未来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取材于师保国、王晴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神经教育学”的说法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2.A.综合了多学科关于大脑的研究成果。
3.B.可以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4.C.将教育实践与神经科系在一起。
5.D.能够给家庭与学校教育相应的建议。
6.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神经科学”的观点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 儿童在开始学校教育前,其大脑就具有相应的先验知识。
8.B.不主张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式的激励教育。
9.C.严重的睡眠不足会损害记忆,对学习认知能力造成伤害。
10.D. 教师要先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状况,再关注个体情绪管理。
11.3.根据材料一第五段,下列对“全局概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 重视知识间的关联。
13.B.信息接收最为重要。
14.C.需要做好知识分类。
15.D. 可以促进有效学习。
16.4.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7.A. 人类后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形成。
18.B.在关键发展期内进行教育,大脑的结构将得到优化。
19.C.学习者只有绘制心理地图才可与他人分享信息编码。
20.D. 使用与脑功能直接相关的信号工具可了解人脑潜能。
21.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神经教育学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启示作用。 ( 6 分 )
22.二、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贾谊、陆贽、苏轼,此三子者,迹相类也。贽与轼,每自比谊也,称之者亦以为然。贽盖希谊矣,而不能为谊,然有愈于谊者也。轼亦希贽矣,而不能为贽,况乎其犹欲希谊也。
奚以知其然邪 谊之说: 教太子以端本,奖廉隅以善俗,贽弗逮焉。而不但此,傅梁怀王,王堕马毙, 谊不食死,贽弗能也。所以知其不能者,与窦参2为难之情,胜于忧国也。顾谊之为学,粗而不纯,几与贽 等;而任智任法,思以制匈奴、削诸侯,其三表五饵③之术, 是婴稚之巧也;其削吴、楚而益齐,私所亲而 不虑贻他日莫大之忧,是仆妾之智也;贽之所勿道也。故辅少主、婴孤城、仗节守义,以不丧其贞者,贽不 如谊;而出入纷错之中,调御轻重之势,斟酌张弛以出险而经远也,谊不如贽。是何也 谊年少,愤盈之气, 未履艰屯,而性之贞者略恒疏,则本有余而末不足。斯谊与贽轻重之衡,有相低昂者矣。
若夫轼者,恶足以颉颜二子乎!酒肉也,佚游也,情夺其性者久矣;宠禄也,祸福也,利胜其命者深 矣。志役于雕虫之技,以耸天下而矜其慧。学不出于揣摩之术, 以荧天下而雠其能。习于其父张仪、苏秦、 商鞅、李斯之邪说,遂欲以揽天下而生事于平康之世。文饰以经术,而自曰“吾谊矣”;诡测夫利害,而自 曰“吾贽矣”;迷失其心而听其徒之推戴,且曰“吾孟子矣”;俄而取道于异端,抑曰“吾老聃矣”“吾瞿 昙 矣”。若此者,谊之所不屑,抑贽之所不屑也。
周勃、灌婴之非谊曰“擅权纷乱”,于谊为诬,于轼允当之矣。 藉授以幼主危邦,恶足以知其所终哉! 乃欲推而上之,列于谊与贽之间,宋玉所云“相者举肥”也。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陆贽:唐德宗时期曾担任宰相,指陈弊政,废除苛税,后遭构陷后罢相。②窦参:曾任宰相,恃 权贪婪,与陆贽不和。③三表五饵:指贾谊向汉文帝陈献的防御匈奴之策。④瞿昙,指佛。
6.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贽盖希谊矣 希:仰慕
B. 私所亲而不虑贻他日莫大之忧 私:私下
C.辅少主、婴孤城 婴:坚守
D. 恶足以颉顽二子乎 颉颅:较量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不能为谊 其削吴、楚而益齐
B.然有愈于谊者矣 俄而取道于异端
C.奚以知其然邪 以不丧其贞者
D.其三表五饵之术 情夺其性者久矣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教太子以端本 教育太子来端正根本
B. 是婴稚之巧也 这是小孩子一样的机巧
C. 以荧天下而雠其能 以此来迷惑天下而仇视其他有才能的人
D. 藉授以幼主危邦 假如交给他君主年幼、国家危难的局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贾谊、陆贽在为政、操守、为学等方面各有长短。
B.作者眼中贾谊年轻气盛,未经历过艰难险苦,故不能成功。
C. “擅权纷乱”“相者举肥”两句是作者引用来抬高苏轼的。
D.文中评论人物,论点精到,列举相应事实论证,逻辑清晰。
10.第三段是作者对苏轼的评价。在王夫之看来,苏轼有哪些不足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至少写出三 条 ) 。 ( 6 分 )
三、 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共12分)
书志
陆游
往年出都门,誓墓[2]志已决。
况今蒲柳姿,俯仰及大耋。
妻孥厌寒饿,邻里笑迂拙。
悲歌行拾穗,幽愤卧啮雪。
千岁埋松根,阴风荡空穴。
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
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8/列。
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
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
注释: 【1】作此诗时,作者住在山阴,年73岁。 【2】王羲之辞去会稽内史官职后,曾在其父母墓前发 誓不再做官。 【3】参,参加。髦头,皇帝大驾出宫时武士披发前驱者。
11.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两句写诗人自离开首都后,就已立下坚定的决心。
B. 三四两句写作者身体状况不好,很快就将到八十岁。
c. 五六两句说虽然妻儿能忍受饥寒,但邻居并不理解。
D. 这首诗在最后八句借助“剑”的意象抒发激昂情绪。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因晚年生活条件艰苦,拣稻穗、屋漏雪,而怨恨不已。
B. 作者想象死后心肝化为金铁,意味着其生前愿望难以实现。
C. 诗中“佞臣”二字暗示当时南宋朝廷谄媚、主和之风盛行。
D. 全诗情感深沉,悲愤之中又蕴含豪情,诗人自我形象突出。
13. 本诗层次清晰,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诗题中的“志”包含哪些内容。 ( 6 分 )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 共 8 分 )
(1)前人写景诗文,往往寄予深情。如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 。 , 何 枝 可
依 ”启发犹豫的士人归附自己。又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文中“庭有枇杷树, 。 ”几 句,寄托着作者对亡妻的思念。
(2)李白《把酒问月》诗中有四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如此”,这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 2 ,江月年年只相似”四句 意同。
(3)诗人陆游不止有“老学庵”的轩名,还有“昨非轩”的轩名,这一名字取意于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中的“ , ”两句。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共 1 0 分 )
《红楼梦》第一回中癞头僧对甄士隐念了四句言词;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撕撕。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以上四句诗是谶语,暗藏“盛衰”的意图。
(1)结合小说第一 回内容,简要说明“烟消火灭时”所指的情节。 ( 2 分 )
(2)结合小说后面情节,请分别写出表现贾府“佳节元宵”之“盛”、 “烟消火灭”之“衰”的一个情 节。 ( 4 分 )
(3)小说将甄士隐家的盛衰安排在贾家盛衰故事的前面,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 4 分 )
四、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邮局,邮局!
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可为什么邮局是绿色的,我一直不明就里,但一直觉得绿色和邮局最搭, 邮局就应该是绿色的。绿色总给人以希望,人们盼望信件的到来,或者期冀信件寄达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 期待的。
小时候,我家的老街上,有一家邮局。 一座二层小楼,门窗都漆成绿色,门口蹲着一个粗粗壮壮的邮 筒,也是绿色的。这样醒目的绿色,是邮局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走进这家邮局。那 时的邮局,兼卖报纸杂志。我花了一角七分钱,买了一本《少年文艺》杂志,觉得内容挺好看的,以后每月 都到那里买一本。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内蒙古风雪弥漫的京包线上修铁路的姐 姐,每月会寄来30元贴补家用。每月我会拿着汇款单,到这里取钱,顺便买《少年文艺》。每一次,心里 都充满期待,都会感到温暖,因为有《少年文艺》上那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在那里神奇莫测地跳跃;有姐姐 的身影,朦朦胧胧在那里闪现。
读初中的时候,我看过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部电影《鸿雁》。不知为什么,这部电影,留给我印象很 深,至今难忘,尽管只是一部普通的黑白片。那个跋涉在东北林海雪原的邮递员,怎么也忘不了。我想象着, 姐姐每个月寄给家里的钱,我给姐姐写的每一封信,也都是装在邮递员这样绿色的邮包里吗 也都是经过 漫长的风雪或风雨中的跋涉吗 每一次这么想,心里都充满感动——对邮局,对邮递员。
那时候,邮递员每天上下午两次挨门挨户送信,送报纸。他们骑着自行车——也是绿色的,骑到大院 门口,停下车,不下车,脚踩着地,扬着脖子,高声叫喊着谁谁家拿戳儿!就知道谁家有汇款或挂号信来了。 下午放学后,我有时会特别期盼邮递员喊我家拿戳儿!
我从未想过会来到电影《鸿雁》里演的东北的林海雪原。离开北京时,买了一堆信封信纸,相约给亲 朋好友写信。在没有网络和微信的时代,手写的书信,这种古老也古典的方式,维系着彼此纯朴真挚的感情, 让人期待而珍惜。而信必须要通过邮局,通过邮递员,让邮局和邮递员变得是那么不可或缺的重要。唯如此, 分散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之间的书信,才能抵达你的手中。邮局和书信,互为表里,将彼此转化而塑型,即便 不是什么珍贵的文人尺牍,只是普通人家家长里短的平安书信,也成为那个逝去时代的一个注脚, 一个特 征,让流逝的青春时光,有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证。是邮局帮助了我们这些书信的寄达和存放,没有让 记忆随风飘散殆尽。邮局,是我们青春情感与记忆的守护神。
那时候,我来到的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四周尚是一片亘古荒原。但不缺少一个邮局, 一间小小的土坯 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胖乎乎的天津女知青。我们所有的信件,都要从她的手里收到或寄出,每一个 知青都和她很熟。但是,她不会知道,那些收到或寄出的信件里,除了缠绵的心里话,还会有多少神奇的内 容,是文字表达不出的。
这个土坯房的小小的邮局,承载着我们青春岁月里的很多苦辣酸甜。不知去那里寄出多少封信,也不 知道到那里取回多少封信,更不知道把农场的知青所有来往的信件包裹统统计算起来,会是一个多么庞大 的数字。那时候,觉得我们来到天边,北京是那么远,家是那么远,朋友们是那么的远,天远地远的,小小 的邮局是维系着我们和外面世界联系的唯一桥梁。
命定一般,我和邮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写文章之后,总会有报刊、信件、 稿费寄来,也要自己去邮局领取稿费,寄送信件和书籍。大约三十年前,我家对面新建了一家邮局,因为常 去,和那里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他们中大多都是年轻的姑娘,如果偶尔忘记带零钱了,或者稿费单上写的 姓名有误,她们都会帮忙处理,然后笑吟吟对我说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什么文章。那样子,总让我感到亲 切。
如今网络发达,很多邮件通过微信传递,信件锐减;稿费大多改为银行转账,稿费单也随之锐减。总 还是觉得,只是虚拟的网上信件,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字迹,没有真实的墨渍淋漓,实在无趣得很。而那稿费 单是绿色的,上面有邮局的黑戳儿,让你能够感受得到邮局的存在,那张小小的稿费单留有邮局的印记,就 像风吹过水面留下的涟漪。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总有深深的感情。邮局的存 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像淬过一遍火一样,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 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像脚上的老茧一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
有一天黄昏, 一个女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后,她又立刻掉头,骑到我的身边,停下 车,问道: “您就是肖老师吧 ”我点点头,没有认出她来。她高兴地说:“看着觉得像您!有小二十年没 见您了,您忘了,那时候,您常上我们邮局取稿费寄书寄信 ”我立刻想起来了,那时候,她还是个刚上班 不久的小姑娘呢!
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我们站在街头聊了一会儿。我在想,如果没有邮局,阔别这么多年,茫茫人海 中,熙熙攘攘的街头,我们怎么可能一眼认出彼此 是绿色的邮局连接起天南地北,是绿色的邮局让素不相 识的人彼此如水横竖相通。
邮局!邮局!
(取材于肖复兴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一直不明就里 就里:其中的缘故
B. 将彼此转化而塑型 塑型:确定自身的功用
C. 没有让记忆随风飘散殆尽 殆尽:几乎没了
D.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 熔金:热度可以熔化黄金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少年时与邮局结缘是因为购买《少年文艺》杂志。
B.电影《鸿雁》因为是黑白影片,所以给作者深刻印象。
C.作者觉得网络电子通信形式缺乏真实感,感到很无趣。
D.结尾“邮局!邮局!”与标题有细微差别,情感更加强烈。
18.文章多次提到“绿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相应含义。 (6分)
19.与邮局寄送的书信相比,今天网络发送的微信,有哪些长处和缺失 结合本文阅读,写出你的认识。 (6 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6分)
①2022年11 月29日,中国民航局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布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生产许可证。②这标志 着我国具备了批量生产制造大型客机的能力,为拉动民航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条件。③C919飞机的 生产许可审定审查组依据适航规章及适航管理程序开展了质量系统文件审查和现场评审。④取证审定工作 历时3年零8个月。⑤审定过程中,积累了民机产品质量控制的经验,为适航规章和程序的完善提供了最 佳实践参考。⑥首架C919飞机预计将于2022年12月交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⑦民航华东地区管 理局将持续开展C919飞机的生产监管,推动国产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的“颁布”应改为“颁发”。
B.②句放置到⑤句后,不影响原意。
c.④句中的“零”字可删除。
D.⑥⑦句中的“将”字,有一处可删除。
(2)第⑤句缺乏主语,请结合语段内容,补充恰当的主语。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将补充的主语写在答 题卡上。 (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请结合线上学习体验,写出你对《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理解。要求:观点明 确,言之有理。150字左右。
②请以“身边的秋色”为主题,写一段文字,描绘你见到的美丽的场景。要求:有层次,描写生动。150 字左右。
③从抢险救灾一线到疫情阻击前沿,从关爱孤寡老人到帮扶贫困学子,从教室中讲课助学到黄河边上捡 拾垃圾 ……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身影。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中国 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9%。请你以“ 一盏灯、满 天星”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歌颂文字向志愿者致敬。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
150 字,歌颂文字150字左右。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原意指约束自身就可以达到仁的高度。其实,这当中还体现着“克制” 与自身“强大”的深刻内涵。
请以“克制与强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 清晰。
②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 晰。
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参2023年1月
1.B 2.D 3.B 4.C
5 . ( 6 分 ) 【参考】①神经教育学倡导“因脑施教”。认识大脑,开发与脑活动相宜的课程,便于提升儿 童智力水平,和了解学生行为和能力变化的方法。 (2分)②利用新的学习项目可以促进大脑新神经元的 生成与连接,因此提倡在人生关键期内进行及时教育,优化学习机制。 (2分)③将神经教育学的研究和 研究工具运用到教育评价与实践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测量学习、教学、课程以及其他认知行 为。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6.B 7.D 8.C 9.C
10 . (6分) 【参考】要点:①行为放荡无节制,本性被掩盖。 (2分)②所学驳杂,非儒家正道。 (2
分)③比拟圣贤,妄自尊大,任人吹捧,迷失本心。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1.C 12.A
13 . (6分) 【参考】要点:前八句中,作者借用王羲之的典故,立志不再为官。哪怕生活条件在艰苦,也 不出仕。 (2分)“千岁”四句,表达作者死后也不变改的爱国之志。 (2分)后八句表达其内扫奸佞,
外灭仇敌的坚定信念。 ( 2 分 )
14 . (1)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2)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 代无穷已(3)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一句一分;该句有错字,不得分。
15. 【参考】
(1)英莲被拐,遭火灾,导致甄士隐家逐渐破败。
(2)元妃省亲。 (2分)贾府入不敷出,王熙凤暗中偷贾母东西当银子,抄检大观园等情节。 ( 2 分 )
(3)甄士隐家的盛衰是小盛衰,贾家的盛衰是大盛衰。 (1分)前者是后者缩影。甄家亲人的聚散,成为 了小说后面的预演。 (1分) 一 “甄(真)” 一 “贾(假)”,遥相呼应。暗示了小说中大家族走向衰败 的趋势。 (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6.D 17.B
18 . (6分) 【参考】作者认为绿色给人以希望、期待之感。 (1分)绿色的邮局是作者儿时获取新知的途 径,是感受千里之外姐姐对家庭的亲情的所在。 (1分)邮局的邮递员的邮包、自行车是绿色的,带走或 带给青年时代的作者希望与期待。 (1分)回京后,绿色的邮局是作者与外界交流的中枢。 (1分)绿色 的稿费单承载着作者深深的记忆。 (1分)绿色的邮局能让天南海北的陌生人相识、牢记。 (1分)
19 . (6分) 【参考】微信方便、及时,节省时间,效率高(3分)。但缺少书信的真实感(1分)及带给 人的那份期待、温情(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0.(1)B
(2) ( 3 分 ) 【示例】:审查组或C919飞机的生产许可审定审查组
21.略
22 . 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贾谊、陆贽、苏轼,这三个人,事迹经历非常相似。陆贽和苏轼都自以为是贾谊再世;别人称许他们 时,也都认为他们与贾谊非常类似。实际上,陆贽很仰慕贾谊,却不能成为贾谊那样的人,然而在某些方面 却超过了贾谊。苏轼则很仰慕陆贽,却不能成为陆贽那样的人,何况他还很仰慕贾谊而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呢!
怎么能够知道确实是这样呢 贾谊的主张——教育太子以端正根本,奖励端方不苟的行为以改善风俗, 是陆贽所比不上的。不仅如此,贾谊在做梁怀王太傅的时候,梁王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贾谊为此不食而死, 这也是陆贽所做不到的。之所以知道陆贽做不到,是因为陆贽与窦参相互敌对、争斗的情绪,胜过了忧国忧 民的感情。贾谊做学问,粗而不纯,几乎与陆贽相同。而贾谊使用智力和法令,想制服匈奴、削弱诸侯,他 的“三表五饵”之术,不过是小孩子的花招罢了;他削弱吴国和楚国来增强齐国,为了照顾自己的私人感情 而不顾虑为将来留下巨大的祸患,这是臣妾之人的小智。这些做法陆贽都是不会认同的。所以,辅佐少主、 固守孤城、仗节守义,而不丧失其忠贞之志,陆贽比不上贾谊;而出入于纷乱交错的局势之中,调节控制轻 重之势,斟酌事务的缓急、张弛来摆脱危险局面,做长远谋划,贾谊比不上陆贽。为什么如此呢 因为贾谊 年轻气盛,心中充满愤世嫉俗之气,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而性格坚贞的人在方略上常常较为疏阔,因而根 本有余而具体细节上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贾谊与陆贽相比,各有所长,互有高低。
至于苏轼,又哪里有资格与贾谊、陆贽二人相提并论呢!他嗜好酒肉,喜欢放荡而无节制,被逸乐之 情夺去其本性已经很久了。他追逐宠幸与富贵,趋福而避祸,他的逐利之心已经深深压抑了他的自然气质。 他致力于雕虫小技,以耸动天下来夸耀自己的聪慧。他做学问不出于揣摩之术,以此来迷惑天下而炫耀显示 自己的才能。他熟练学习他父亲关于张仪、苏秦、商鞅、李斯的学说,于是便想以此来包搅天下大事,因而 在太平盛世中四处生事。他以经术来装饰门面,而自称是贾谊;私下里诡测利害,就自称是陆贽;迷失了自 己的本心而听任自己门徒的推崇拥戴,就自称为孟子。忽而又从异端邪说中求取所谓的“道”,便又自称是 老子,是佛了。像这些事,贾谊不屑做,陆贽也不屑做。
周勃、灌婴指责贾谊,说他“擅权纷乱”,这对于贾谊来说是诬陷,但对于苏轼来说则是公允恰当的 评价。假使将君主年幼、国家危难的局面交给苏轼来处理,又哪里知道他会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他竟然 还想抬高自己,跻身于贾谊和陆贽之间,这正是宋玉所说的“相者举肥”。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