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典身韵教案
2025-09-27 16:20:54 责编:小OO
文档
古典身韵教案

            

                

                     一、古典舞的起源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二、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三、身法韵律的贯穿 

身段课提炼的身法韵律是我们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在基训课中加以结合和运用,并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动作中贯穿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动律元素;贯穿呼吸的要求;贯穿节奏特点的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例如对手的要求包括指、腕、肘、臂、肩的训练;一个是能力、幅度上的提、拉、抻、拔的功能素质训练;一个是意念、感受上的艺术素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族舞的“神、气、韵”,才能打破基训廛的芭蕾化倾向的体操、杂技化的倾向;才能改变基训课在训练上的纯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倾向。同时也解决了组合

            

                

                     的语言性,以及让身法与民族技术、技巧的能力、素质训练结合起来。 

古典舞手位(一)山膀1.拉山膀 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这个动作叫按掌.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膀.注.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男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也叫兰花指.

我来补充一下手臂的

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

1手臂的基本姿态,这是手臂的完整的姿态,也是做各种动作的舞姿时不能离开的基本手臂姿态.它是在单手基本位置上由双手配合而成,它已经包括完整的身体方向,头,眼和动作的韵律要求了.

(1)单山膀:(以右手为列,下同从略):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8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2点,头转向8点.

(2)双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1点,目视8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2点上方.

(3)顺风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

(4)双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8点下方.

(5)托按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是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2点眼亮相于8点斜上方.

(6)山膀按掌:动作同脱掌,只是最后姿态为右山膀左按掌.

(7)斜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分前撩至顺风旗位手心向上,高臂为扬掌位. 

(8)冲掌: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由下向右双晃手一周右胯侧,右手端掌与左手掌掌心相对,然后右肘后提左掌向8点下方推出,眼随左手方向亮相.

(9)提襟: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臂下崔,手握拳提于右胯旁,同时左肩微向前眼看右手.然后左臂下崔,手握拳于左胯旁,同时右肩微向前,上身略向左拧,手腕略向里转,虎口在身前斜对胯,甩头向八位亮相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

            

                

                     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韵”,但进一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神、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从人体的运动整体分析出“形、神、劲、律”各自的特点,然后又产后并达到“形、神、劲、律”的统一,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发点和归宿。 

1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

2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3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

4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

2.单手基本动作;无论手臂怎样移动,动作路线要圆,臂行呈弧线。动手先动腕,以腕带动手,这是很重要的规律。

达标要求:了解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规律,掌握舞蹈动作术语。舞姿时动手先动腕,先由手腕拎起,以腕带动手,强调手眼、身法的配合,动作刚柔相济。 

1.云步;移动时双脚力量要均衡,臀部和胯不要左右摆动。正八字时两脚脚尖里扌汇,膝关节放松,上体正直保持平稳。 

   2.圆场:动作时后背控制,上体不许前后摆动,上下颠伏,走动前要深吸气,然后尽量屏住气息,走动时慢慢呼出。 

   3.花帮步:小腿放松,移动时要连惯、轻巧、平稳,上体不能抖动,上步的脚不能托地。 

身韵课教案

授课教案:步伐训练——“慢步组合”

1、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步伐训练在课程中是一个重点部分,它的作用是起到对动作的连接转换,要求脚底连贯性强、平稳,膝盖松驰,身体在旁提基础上的舞姿变化。

2、讲授的内容提要:

慢步组合是通过腿脚部分在不断行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动势,路线有横向行走和斜线前后行走,与身体的舞姿的变化结合起来,突出流动过程中的风格韵味。

3、重点和难点:

注重脚底在行走中通过脚跟脚掌趾的过程,膝盖松弛。动作容易把脚跟抬得过高落地,脚的动作不连贯。

4、解决方法:

(1)加强步伐的单一练习;

(2)流动中脚步贴着地面行走,力量均衡缓慢。

5、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先把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重点加以表述,把要教授的动作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动作。根据学生模仿时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讲解正确方法和容易出现的毛病,再次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会。

(1)先教授单一动作,正面、反面进行练习

(2)把单一动作通过节奏变化反复练习,直到基本动作掌握

(3)教授组合动作

(4)动作与音乐配合阶段

(5)从开始至结束组合反复练习,纠正动作,加强组合的熟练程度。

最后要求在课后复习,熟悉动作和节奏,更好的把组合内涵表现出来

[教学内容]

一,地面元素部分

二 ,中间训练部分

三 ,步伐训练部分

四, 综合短句训练部分

[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

第一至六周:元素训练部分

第七至十周:中间训练部分

第十一至十四周:步伐训练部分

第十五至十七周:综合短句训练部分

第十八周:复习组课

地面元素部分

1,提沉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法,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的系统学习和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规范,扎实的古典舞身韵技术体系,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注意呼吸,呼吸引导动作,气息的运用.要注意托掌和按掌的位置,加上手臂与眼神的配合.

[主要内容]

沉时身体正直向下沉,提时一节一节起,把气息调整好,体会呼吸在动作中的重要性.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反之相反,注意呼吸气息.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2,冲靠与旁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的系统学习和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规范,扎实的古典舞身韵技术体系,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注意呼吸,呼吸引导动作,气息的运用.要注意托掌和按掌的位置,加上手臂与眼神的配合.训练学生的身体运动路线,呼吸引导动作.

[主要内容]

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躯干的"斜移"之动律.

冲靠与旁移时的身体重心,以腰为轴的冲与靠时的位置.以点代线,以线盖面,始终贯穿.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3,含 腆 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中的含,腆,仰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注意身体拉直后的沉和提气时的腆,呼吸带动双手作动作.

[主要内容]

含和腆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相反动律,它们是提沉直接的发展与强化的结果.含腆形成以胸腔和后肩为推力与缩力的"前后"动律.要同时注意提沉.

[课堂

            

                

                     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4,云肩转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中的云肩转腰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以腰为轴,与手上的动作要配合好,转腰时要注意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

[主要内容]

转腰时要注意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身体腰部呈现主动性.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书目]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5,横拧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中的横拧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横拧时的过渡动作,拧至极限.注意上半身的韵律.

[主要内容

横拧时要注意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身体腰部呈现主动性.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6,旁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中的旁提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提旁腰时要随气息一节一节提.呼吸带动上半身,注意上半身和腰的划圆轨迹.

[主要内容]

提旁时要注意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身体腰部呈现主动性.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二,中间训练部分

7,基本手位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中间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在通过基本手位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学习并掌握手臂的基本位置,注意呼吸. 注意上半身的韵律,呼吸带动动作.

[主要内容]

基本手位要注意上半身手位的标准位置以及名称.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8,基本脚位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中间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在通过基本脚位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脚位的基本位置,要掌握准确.上半身姿态保持不动,注意身体重心

[主要内容]

基本脚位要注意脚位的标准位置以及名称.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

            

                

                     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9,基本舞姿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中间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在通过基本脚位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结合手位与脚位的基本舞姿,注意呼吸.头和眼神的配合,注意细节.

[主要内容]

基本舞姿要注意上半身与脚下动作的协调配合.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10,复习地面元素部分,中间训练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地面元素部分,中间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找出前面所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侧重训练.反复练习,掌握气息,强调内韵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复习课,再次强调重点与难点.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三,步伐与短句训练

11, 圆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步伐与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掌握对步伐的基本要求.膝盖放松,脚跟着地先落.以半脚间距行走

[主要内容]

脚下步伐要准确.上半身动作随呼吸运动.身体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12,花帮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步伐与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掌握对步伐的基本要求.膝盖放松,立起半脚尖.注意手眼身法的配合,以及注意腰部的运动轨迹.注意呼吸,以及脚下动作运动路线.

[主要内容]

脚下步伐要准确.上半身动作随呼吸运动.身体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13,慢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步伐与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掌握对步伐的基本要求.膝盖放松,不能拖地走.注意手眼身法的配合

            

                

                     ,以及注意腰部的运动轨迹.注意呼吸,以及脚下动作运动路线.

[主要内容]

脚下步伐要准确.上半身动作随呼吸运动.身体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14,摆扣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步伐与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掌握对步伐的基本要求.膝盖放松.脚下动作由摆到扣的过程要注意.手眼身法的配合,以及注意腰部的运动轨迹.注意呼吸,以及脚下动作运动路线.

[主要内容]

脚下步伐要准确.上半身动作随呼吸运动.身体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15,复习步伐训练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步伐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找出前面所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侧重训练.反复练习,掌握气息,强调内韵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复习课,再次强调重点与难点.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四,综合短句训练部分组合

16,风火轮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综合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控制好身体重心做风火轮.注意腰部的运动路线.反复练习,掌握气息.强调内韵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将重点知识点课下认真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17,云手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舞身韵中的综合短句训练部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重点与难点]

上半身手上的运动路线与眼睛的配合.注意腰部的运动路线.反复练习,掌握气息.强调内韵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身体的运动路线,呼吸带动身体做动作.手,眼,身,法要协调配合

中国古典舞蹈和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不是同义词。中国古典舞蹈是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

            

                

                     纳而创立的。 

本章节的教学从单一的地面元素性的身韵发展到较有表现力的站立舞姿和短句,然后再到表演性的组合练习和成品舞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揣摩单一舞蹈元素与神韵的微妙关系。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学习的根本,因而在学生学懂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通”而“化”。 

1.身韵的基本术语与概念 

在进行古典舞身韵教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身韵的常用专业术语加以掌握和了解。所谓专业术语是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不可缺少的用语和词汇,也是传授动作所必须使用的方法。 

基本术语:基本站式与部位、基本手型、基本手位、基本手位造型; 

2.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要求“神形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也就是一切动作要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身韵的动律元素是由心意带动呼吸,而又由呼吸去支配腰部而体现的。这一规律贯穿在所有古典舞的动作中,可以说是初步掌握了身韵“形、神、劲、律”走向统一的诀窍。 

坐盘的基本形态;“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 

3.身韵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 

中国古典舞中的基本动作,其实都是有若干个更基本的连接动作所构成。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手臂动作,往往使动作在完成时失去细腻的过程和饱满的韵律感。古典舞中主张用动作来带出步伐的韵律,努力寻找古典舞上肢动作与脚下步伐的最佳结合点。 

手臂动作:盘手、穿手、晃手、摇臂、大刀花; 

基本步伐:扣步、十字步、拖步、滑步、行步、花帮步、慢步等; 

4.身韵的典型动作 

典型动作以不是某一局部的动律或姿态,而是要具有很灵活的身法、饱满的内涵、良好的控制力和重心、丰富多变的节奏感,以及大幅度的柔韧性才能掌握的,因此需要进行由浅入深地专门训练。身韵的典型动作有云肩穿腰、云手系列、燕子穿林、青龙探爪、风火轮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