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教师 | 杨丽周 | 执教 | 课题 |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 ||||||||
课型 | 新课 | 第 册 | 第 单元 | 第 课 | 3 课时 | 日期 | 2014年9月 | |||||
教材内容 解读 | 本课书是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上信息的获取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等知识,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获取资源,对网络安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思考,信息技术的利弊及病毒防范。 | |||||||||||
学习目标 | 1、识记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行为规范及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2、能使用防病毒软件。 3、能使用防火墙软件。 4、能够修复系统漏洞。 | |||||||||||
重点难点 | 1、(重点)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2、(难点)修复系统漏洞。 | |||||||||||
课前准备 | 准备信息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影响及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危害的案例;安装好至少一款防病毒软件。 | |||||||||||
◇◇◇◇◇◇◇◇◇◇◇◇◇◇◇◇◇◇◇◇◇◇◇◇◇◇◇◇◇◇◇◇◇◇◇◇◇◇◇◇◇◇◇◇◇◇◇◇◇◇◇◇◇◇◇◇◇◇◇◇◇◇ | ||||||||||||
教学程序、师生互动和关注要点 | 评析、修改及补充 | |||||||||||
出示目标:(3-4分钟) 以师生交流的方式,引出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利与弊,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产物(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然而也随时“捉弄”着人们。引出能够使用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及防火墙软件的使用的重要性。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识记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行为规范及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2、能使用防病毒软件。 3、能使用防火墙软件。 4、能够修复系统漏洞。 | ||||||||||||
自学尝试:(7-9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课本和因特网对相关概念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尝试使用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软件。 | ||||||||||||
讨论交流:(9-11分钟) 在借助课本和因特网的情况下,对有疑问的地方,对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及防火墙的使用、修复系统漏洞等实际操作性的问题,同组之间、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 ||||||||||||
精讲互动:(5-7分钟) 1、准确陈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在课本响应位置勾画并自行课后巩固。 2、准确陈述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利与弊。 3、演示并详细讲解“卡巴斯基反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及“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4、演示并详细讲解“修复系统漏洞”的具体方法 | ||||||||||||
训练反馈:(5-7分钟) 1、以提问的形式抽查学生对识记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以现场查看的形式查看学生对操作性内容的掌握。 | ||||||||||||
课堂小结:(1-2分钟) 本课主要要求大家识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行为规范及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利与弊。能够使用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并能够修复系统漏洞。 | ||||||||||||
教学札记及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