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348文博综合专硕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2025-09-27 16:26:0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社会科学院【348文博综合专硕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全套]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说明:本全套共包括10种电子书。

1.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电子书]全国名校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相关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电子书]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电子书]李晓东《文物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电子书]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电子书]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3.相关教材配套题库

∙[电子书]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电子书]李晓东《文物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专项题库】

∙[电子书]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电子书]王蕙贞《文物保护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4.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题库【名校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电子书]2021年考古学与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概 论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碳素断代[2014年民族大学研]

答: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1949年开始应用于考古年代的测定。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在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2.相对年代[2014年民族大学研]

答:相对年代是考古学年代分类的一种,与其相对的是“绝对年代”。“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具体年代)。确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中两种常用的断代方法。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判断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3.埋藏学[2014年山西大学研]

答:埋藏学又称化石形成学,专门研究化石的埋藏条件及其产地的形成原因,即研究生物体从死亡到形成化石的全部历史过程。埋藏学的提出使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研究古生物科学时,研究者必须考虑到无论是该类生物生活期间或者死亡以后形成化石的全部过程都和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密切有关。

4.洛阳铲[2014年山西大学研]

答: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其一端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5.金石学[2014年吉林大学研]

答: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6.考古学[2013年民族大学研]

答: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因此,考古学属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的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

7.民族考古学[2013年中山大学研]

答:民族考古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和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现代民族志与考古学材料进行类比,再现古代人类社会文化面貌。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实物,是从考古学的观点对“活着的社会”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考古学发现的物质遗存,特别是在物质文化模式和社会其他方面建立起系统的关系。

8.自然层与文化层[2013年西北大学研]

答:①自然层是指在地质勘探或者遗迹发掘中,由各种自然堆积形成的堆积层,是不包含任何人类文化遗物的地层。但是相对于文化层的定义,自然层也指没有人类活动遗留物和遗迹的地层。在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不仅要研究文化层,自然层也不能忽略;②文化层是指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含义的人类活动堆积的总称,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人类居住于某一地区往往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生土层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层熟土中夹带有人类无意遗留或有意丢弃的器物或垃圾。这种包含有文化遗物的熟土层即文化层。文化层的时间含义是指文化层形成的时间,空间含义是指文化层分布的范围。

9.文化层[2012年四川大学研]

答:文化层是指人类居住在一地,必然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往往夹杂着人类无遗留下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的形成年代。

10.考古学文化[2012年民族大学研]

答: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的遗存。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等因素。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11.文化景观[2011年北京大学研]

答: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它是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12.环境考古[2011年中山大学研]

答:环境考古是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考古学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考古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60年代形成为一门学科。包括地质考古学、考古动物学、考古植物学等内容。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形成以来整个第四纪时期同人类有关的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为新石器时代及历史时代初期,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随着环境考古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完善,许多重大考古学课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环境考古学的支持。

13.微痕分析[2011年北京大学研]

答:微痕分析是通过模拟实验来对史前工具和古人类行为进行解析和提取的一项技术。最初由前苏联的西蒙若夫在20世纪50年代开创,并于70~80年代在欧美发展成熟。微痕分析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和了解不同微痕的特点和成因,建立石器功能与破损的对应数据信息系统,并将考古标本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微痕做成像记录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解析史前工具被使用的方式和作用的对象,提取古人类活动与行为方面的珍贵信息。

14.窑系[2011年西北大学研]

答:窑系是指以一个名窑为代表,生产相同品种或相近品种的瓷器的一些列窑口,形成于宋朝。该名窑代表了该瓷系瓷器的一般特征,每个窑口都有胎釉特征、装饰方法、烧制工序的不同,而与其他窑系有明显差异。

二、简答题

1.列举三项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并举出实例。[2015年四川大学研]

答:(1)穆斯堡尔谱技术

穆斯堡尔效应是γ射线的共振荧光现象。由于该效应对γ射线能量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可以用来探测由于共振原子核附近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共振γ射线能量的细微结构。不同的考古样品具有不同的穆斯堡尔谱线,该项技术对文物基本不破坏或很少破坏,可以用于包括古代颜料、书画、陶瓷在内的各类文物的分析。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分析陶瓷的原料来源、烧制工艺、烧成温度以及年代等。我国学者曾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对二里头文化和河南禹县龙山文化的陶片的分析研究,发现二者的原料和烧成温度大体一致。

(2)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的原理:用单色的X射线照射样品,样品中存在的晶体的不同,在不同角度上出现的X射线的衍射不同。通过研究最强衍射现象出现的角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晶体的结构。该技术所需的样品量很少,主要用于陶瓷器的分析研究,帮助区分陶瓷器的产地,推断烧制温度,借以了解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工艺技术,探讨不同地区、文化和类型的器物的整体特征。我国学者用该项技术分析了绿漆古铜镜和西安城墙砖坯的结构成分,还对云冈石窟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发现了颜料中含有醋酸亚砷酸铜,是以前文献记载所未见的。

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点击查看!更多考研动态|考试大纲|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才聪学习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