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作文素材的收集
2025-09-27 11:50:19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作文素材的收集

时常听一些学生这样说:“每逢作文,我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而老师们也时常抱怨:“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然而收效不大,大多空洞乏味,毫无长进!”学生作文难是长期以来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帮助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的收集,实在是作文教学的首要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两条取材渠道:一是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一是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一、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 

  一个人出生之后,就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认识外部世界,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而获取知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多观察,勤积累 

  屠格涅夫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平时很注意材料的积累,外出散步时要带上小本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而我国西晋时代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文思。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强调观察、积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予以具体指导怎样观察、怎样积累。如在学完《紫藤萝瀑布》一文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而学生通过此次作文,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观察,调动多个感官观察,积累了相应的写作经验。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每次作文都先进行实物、实地的观察是不现实,也没必要的,但养成观察的习惯,善于积累却是必要的,随时随地从生活中收集好的可用素材。 

  ②用心体悟生活 

  写作,不但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有深刻的体验。指导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体悟现实人生,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对于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重要作用。体验越深刻,独到的感受越鲜明,写出的文章才会越有个性,越有特色,越有感染力。 

  比如在写作“亲情”这个话题作文,我的一位学生用心体悟生活,用 

  ““爸爸和自行车”为题,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细节,就写爸爸用破旧的 

  的自行车送自己上学这个极普通的事,表达了父女深情,很感人。(此文刊登 

  于于《作文评点报》08年第15期) 

  总而言之,只要用心体悟,写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一样可以让我们的文章焕发异彩。 

  ③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的,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新闻,关注它们,追踪它们,也许它们就能成为我们作文时的素材。只是追踪热点要全面,切忌片面,除了了解各方对这一热点的评论外,更要有自己的看法。平时我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时事报道,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有时还会就某一热点展开讨论,从中挖掘可利用的材料。 

  二、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平时我鼓励学生广读博览,着意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使学生从书中吸取智慧,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同时“观千剑而识器”,逐步培养起对文字的细腻感觉,学生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文的素材就更丰富了。具体做法是: 

  ①关注课本,回归教材 

  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我们何不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呢?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②从经典著作中搜集写作素材 

  “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淘洗的,具有高贵的品格,经典中有着最基本的,实际上也是最深厚的人性思考。”这是北大教授、也是著名课程专家温儒敏先生所说,确实阅读名著对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提高了,就会有的思考,作文就会有思想深度,有深刻见解,不人云亦云。 

  ③从阅读时文报刊中搜集素材 

  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报刊杂志不错,如《哲思》、《百花》、《读者》等等,经常阅读不仅可提升阅读者品味,而且可以从中开掘不少鲜活的材料。 

  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哪来的“发”?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