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全球经济未来几年发展趋势展望
2025-09-27 11:48:13 责编:小OO
文档
全球经济未来几年发展趋势展望内容摘要: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能动逐步恢复的支撑,全球经济将开启新一轮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整体进入深化调整阶段。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领域变革将持续深化,区域贸易竞争更加激烈;全球金融风险不断抬升,廉价资本时代趋于终结;各国去杠杆、去债务持续,财政紧缩对总需求形成压制;信息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迎接互联网洗礼;矿产资源市场面临供需两端压力,行业进入发展低谷期。对于集团而言,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尽早准备、积极应对,争取在未来竞争中获取先发优势。

关键词:发达国家,贸易格局,宏观,信息技术

执笔人:王之泉集团企划部战略研究室 60169604

类别:宏观经济2007年美国次贷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整体进入调整、修复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凸显,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经过多年经济、深化领域的深化变革,发达国家目前已形成了新的增长动能,而新兴经济体将受制于结构性障碍陷入周期性增长低谷。随着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未来全球宏观、贸易格局、产业发展、大宗商品市场等领域也将呈现新的趋势。

一、全球经济开启新一轮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增速逐步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发展中国家整体进入深化调整阶段过去十年,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IMF数据显示,2005-2014年,发达经济体GDP 年均增长仅为1.1%,而同期新兴经济体为5.6%。自2014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已经悄然变化,发达国家对于全球经济增长贡献逐步抬升,而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动能整体弱化。预计2015-2020年,发达经济体年均增长有望回升至2.0%以上,新兴经济体则回落至4.5%以下。

就发达国家而言,经过两轮金融危机和经济、社会领域深度、全面的调整,发达经济体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未来几年将进入复苏、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将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其中,美国经济将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在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推动下,未来5年GDP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0%之上,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主力;考虑到区域内部经济失衡加剧、财政支出趋势性收缩等因素制约,欧元区经济增长表现将逊于美国,预计2020年GDP增长恢复至2.0%左右;受制于人口老龄化、内需不足、出口乏力以及结构性改革受阻、债务风险增大等,日本经济增长难有实质性改善,预计未来几年GDP增速维持1.2%上下。

数据来源:IMF、World Bank、UN、OECD、Reuters、Bloomberg

图1:主要发达国家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预测

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和结构化矛盾加剧,新兴经济体在多年高速增长后,将出现结构性、周期性调整。之后,随着主要国家大规模经济改革的推进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带动,新兴市场经济形势将逐步好转,GDP增长或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其中,在莫迪一系列改革的强力推动下,印度经济将有较好表现,预计2015年之后GDP增速将超过中国;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石油价格的持续低位,近两年俄罗斯经济仍将处于疲软状态,2017年之后会有望恢复增长;收紧及政治冲突加剧对巴西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持续,而随着大规模投资及社会变革的开启,预计2017年之后巴西经济增长将逐步恢复;受能源短缺、劳工纠纷、种族冲突等

因素影响,未来两年南非GDP增长将维持2.6%左右。

数据来源:IMF、World Bank、UN、OECD、Reuters、Bloomberg

图2:主要新兴经济体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预测

二、国际贸易变革深化,区域间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中国成主要资本输出国近些年来,WTO多边谈判工作停滞不前,许多国家逐步转向依靠区域贸易协定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发展。世界贸易

组织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15日,该组织共收到了585项多边贸易协定通知,其中379个协定已经生效。近几年,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加快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等贸易协定谈判工作,力图推行代表其利益的贸易投资规则。与此同时,发展中国

家间也在积极展开合作,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地区内部

已经或即将达成一系列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随着全球范围内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的达成,未来不同区域间的国际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数据来源:网络整理

图3:目前两大主要的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情况

受到需求增长放缓、价值链分工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全球货物贸易规模维持低速增长,2013年为2.5%,略高于全球GDP 增速。不过,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达到6.1%,尽管规模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5%左右,但在全球贸易增值中的贡献接近50%。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服务贸易日趋知识化、技术化和资本化,贸易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如旅游、销售服务等)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运输、电讯、金融等)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等)为主。2013年,全球金融服务、电信服务、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服务贸易规模增速均保持在10%左右,大幅高于整

TPP

由美国主导,代表发达国家利益RCEP 由东盟主导,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

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秘鲁、美国澳大利亚、文莱、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越南中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目前两大主要的区域贸易协定

数据来源:WTO

图4:主要新兴经济体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预测

发达国家历来是全球FDI的主要输出国,而由于发达国家接连出现不同程度经济危机,2007年之后全球跨境投资总体呈现放缓趋势。考虑到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的不均衡性、脆弱性以及货币分化可能带来新的风险,预计短期全球FDI难以出现强劲增长。不过,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从“商品输出者”到“资本输出者”的转换,以及通过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带动资源配臵的全球化拓展,未来中国将逐渐成为全球资本输出的大国。按照规划,未来1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未来25年内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届时该区域投资占中国

对外投资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3%左右升至超过70%。

图5:近些年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情况

三、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推升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终结廉价资本时代,增大全球通缩压力,主权货币面临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实施了三轮加息,目前即将进入第四轮加息周期。回顾历史,美国每一次加息操作,都使得美元、美债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热点,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因此而增大。截止2014年年中,银行向新兴经济体发放的跨境贷款总额高达3.1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美元贷款。目前,美元升值已使新兴经济体企业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开始走高。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开启,新兴经济体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风险将不断上升,未来可能进一步传导至本国经济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形成巨大冲击。

表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历次加息回顾

过去30 年,世界实际利率由1986 年峰值时5%一路下降至金融危机前的

2%,2012 年进一步降至“零利率”的水平。然而,这种建立在新兴经济体“过度储蓄”、“过度出口”及发达国家“过度消费”、“过度福利”基础上的全球贸易失衡格局正在被打破。受消费需求收缩、信贷规模萎缩以及“再工业化”的推动,发达经济体贸易赤字逐步减少;外部需求疲软及汇率风险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降低了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水平。与此同时,投资回报率、储蓄和投资组合、风险偏好水平等因素的趋势性改变,也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向,特别是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开启,将推动全球长期实际利率上升。

图6:全球主要国家实际利率走势 1990年至2013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预计

表2:2015年以来实施实施降息/降准或宽松货币的国家

四、全球去杠杆、去债务仍将持续,紧缩财政、高储蓄率将抑制总需求增长,欧元区财政联盟加快推进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前全球债务总规模仅为70万亿美元,但截至2013年年底已攀升至100万亿美元,全球债务负担占国民收入比例升至212%,其中及其相关平台已成最大债券发行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发达经济体总债务为50.95万亿美元,发达经济体负债率为108.32%,债务风险依旧高企。除发达经济体之外,新兴市场在金融危机后通过各种刺激推动经济,伴随信贷大幅投放的是私人部门债务大幅增加。未来几年,许多国家必然要经历财政紧缩的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至可持续水平,公司和家庭部门必须提高储蓄、降低负债,修补资产负债表,这将抑制总需求增加,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World Bank

图7:全球主要国家债务占GDP 比重(%)变化

在“统一货币”与“分散财政”上的制度设计和管理缺陷,是引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经济持续分化、希腊退欧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在货币一体化框架下,低利率导致一些国家(如西班牙、爱尔兰)借债过多、资产泡沫积累;而财政纪律严重缺失,使得一些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越来越依赖国外资金。为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确保欧元区经济金融稳定,2015年6月,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元集团、欧洲央行以及欧洲议会联合发布《完成欧盟货币与经济联盟》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欧元区财政融合,最迟在2025年形成真正的货币与财政联盟。欧元区统一财政联盟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降低欧洲债务风险,但也意味着外围国家将经历更加严厉的财政紧缩与结构化改革。

数据来源:World Bank

图8:欧洲主要国家2008-2014年GDP复合增长率

五、信息技术将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工业生产进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传统产业迎接互联网洗礼为打造未来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全球工业大国纷纷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制定实施了工业升级战略,如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再造”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一方面无线宽带、智能网络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等产业迅速兴起,产业多极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计算机逐步进入“后PC时代”,传统封闭性、单一性平台快速瓦解,多层次、开放性平台正在形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正在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变革。受此影响,全球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格局将发生性重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精益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将持续加强。

图3: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升级规划

2013年5月,麦肯锡发布研究报告,公布未来12项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变革性技术,并指出这些技术有望在2025年带来14-3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排名第一,预计在2025年带来3.7-10.8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目前,移动互联网在个人消费端应用已经非

常普及,移动购物、引动营销、移动游戏等业务开展如火如荼,相关产业与移动互联快速融合发展。在企业端,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已形成了一定趋势,包括金融、电信、医疗、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IOS 应用逐步推广,在协助企业提升生产力、加速决策制定、改善客户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品牌形象方面的作用开始突显。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图9:2020年前变革性技术潜在经济价值(万亿美元/年)

六、矿产资源面临供需两端压力,行业利润空间继续收窄,大宗商品牛市走向终结,印度需求前景看好

过去十年,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拉动全球矿产品需求增长的主力,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减慢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进入经济结构深化调整阶段,未来全球矿产品需求将有所放缓。预计2015-2020年,全球铁矿石、铜、金、

1.移动互联网

2.3.物联网

4.云计算

5.高级机器人

6.自动/半自动汽车

7.下一代基因组

8.储能技术

9.3D 打印10.新材料11.12.可再生能源铝、镍、磷、锌、钾、铅、铬等十种重点非能源矿产品年均

需求增长将由2.9%回落至2.3%左右,需求增速将低于全球GDP增速。与此同时,尽管未来矿产品行业投资可能会因矿产价格持续下行有所调整,但前期投资的产能仍将继续释放,

预计上述十种重点非能源矿产品年均供给增速维持2.5%左右,高于需求增速,并将由此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不断加剧。

数据来源:各大投行、国际组织、研究机构

图10:全球十种金属矿产品综合均衡指数变化

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加之欧洲债务危机开始爆发,2011年下半年之后国际金属矿产品价格开始调整,主要金属矿产品价格逐步回落。其中,2014年铁矿石、原油年度均价较2011年降幅接近50%。2011年,全球矿业领域前40大企

业净利润率达到24.5%的历史最高,而2014年已降至10%左右,基本回到了2005年以前的水平。当前,中国需求放缓已经成为共识,未来金属矿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将更多的由供需

基本面决定。由于更大规模的产能释放即将到来,预计未来三年全球非能源矿产品价格整体将继续回落20%左右,行业利润空间随之进一步收窄,全球矿产资源超级牛市趋于结束。

数据来源:各大投行、国际组织、研究机构

图11:全球十种金属矿产品综合利润指数变化(2014年=100)

印度经济加速,特别是大规模投资的开启,对未来全球矿产需求将形成巨大拉动。2013年,印度人均钢材消费量不足60千克,同期中国人均钢材消费量是550千克;在主要有色金属消费方面,印度人均消费量大致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左右。随着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以及居民对汽车、家电等巨大需求的开启,印度对主要金属产品消费将快速增加。保守估计,2018年印度钢材消费量将突破亿吨,年均增长超过10%;精铜消费年均增长8%,2018年达到百万吨级别;精铅消费量2018年达到80万吨,年均增长6%;精锌消费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18年超过100万吨。

数据来源:国际组织、研究机构

图12:2013年印度与中国主要有色金属人均消费量比较

七、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为集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全球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活力逐步恢复,将拉动生产、生活需求增长,对稀有(稀土、钨、石墨)等新材料基础矿产品需求增长形成利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增量贡献的主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调整将拖累大宗金属矿产品(钢铁、铜等)全球需求增长整体放缓。

2.贸易格局变化:区域内部金属矿产领域投资、贸易将更加便利,中国对外投资、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利于企业更加灵活的开展全球化经营;区域间金属矿产领域投资、贸易困难将增大,“资本殖民主义”论调或进一步发酵,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东道国审查、监管。

3.国际金融走向: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抬升,全球贸易、投资领域人民币结算逐步增多,利于跨境业务汇率风险的进一步降低;美元升值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形成压制,全球流动性趋紧将加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融资难度并抬高融资成本。

4.财政转变:全球再次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进一步降低,国际宏观发展环境趋于好转,企业外部风险降低;全球总需求增长难有较大改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面临挫折,国际宏观发展环境并不乐观。

5.产业发展趋势:金属矿产行业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有望提高行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激发产业活力;新技术依赖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支持,在行业持续下行、企业生存困难的当下,变革面临巨大压力。

6.矿产资源行业: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区域格局发生改变,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需求逐步崛起,为企业布局调整获取先发优势提供机遇;矿产资源价格进入成本支撑时代,非优势企业生存面临巨大压力,优质资源/资产与成本管理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观点仅代表研究员观点,欢迎与作者进行研究交流。)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