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大学生打工的调查报告
2025-09-27 11:48:26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大学生打工的调查报告

摘 要:大学生打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能让大学生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能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开拓视野,提早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缩短以后进入社会的磨合期。与此同时,打工还能够丰富个人经历,训练大学生的实际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打工;社会调查

   

习惯了忙碌的生活,随着暑假的到来,给了大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翱翔的空间。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当今就业的加剧困难,给现在的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让他们觉察到了危机感,觉察到只在学校里成绩优秀是远远不够的。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经验定将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每年的暑假恰好给了他们这么一个机会。很多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我便以此作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城乡调查。

傍晚5:30,我和07审计2班的倪颖燕在萧山市心路开展了为期数天的调查,调查形式为向行人(年纪比较轻,看起来像大学生)当面询问并做好记录。选择此时此地的原因是市心路是萧山比较繁华之地,来往行人很多,而此时是下班时间段,比较有利于我们调查的进行。尽管碰了很多壁,被人拒绝了很多次,甚至有很多人对我们不理不睬,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还是有较多的行人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调查收获颇丰。

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有过打工的经历,这里面也不乏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打工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打工之风悄然兴起。然而在打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打工的目的

45%的调查者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为了助学、赚取生活费占9%,为了消磨时间选择打工的占13%,另有23%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践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其余的便是从未打过工的。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经验知识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大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迫切需求的。大学生打工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求比较苛刻,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倘若有“丰富”的打工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砝码。

二、打工领域及渠道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43%家教,14%服务员(移动营业厅等),10%促销,2%翻译,6%市场调查,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78%选择家教,6%选择市场调查,7%选择销售。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当然也有打工族中的“极品”,自己创业,这部分人员少的不到打工族的1%。被调查的学生多数做过重叠工作,如既做过家教,也发送过宣传单,还做过饭店服务员。大学生选择打工方式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希望接近教育这一领域,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大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分析原因:现在中国学生人数显著增多,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家长选择学生家教一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知识,二是希望学生家教能告诉孩子一些应考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在大学生方面,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熟悉的,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为50—80元,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25-30元,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这也吸引了有知识没资本的大学生们。综合两方面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从而也壮大了家教市场。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学生的青睐,服务员,理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专业的技术,相对而言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等等,学生选择的还是很少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有学过相关课程,也有相关证书,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相关用人单位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而且业务刚熟悉他们就开学了,太不稳定,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还说兼职的人员不易于管理。我认为这是恶性循环,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这些大学生应该多一些自信,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相信大学生的实力,多给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在问及获得打工机会的渠道时,被调查者中,朋友介绍的占39%,亲戚介绍的占23%,通过招聘广告的占13%,通过学校的占19%,中介的占6%。可见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播报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与日俱增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为避免大学生对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三、时间安排

15%的打工大学生暑假将近两个月都会在打工,但只在白天;50%的打工大学生选择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打工;整个暑期只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打工的占26%;5%的打工大学生喜欢晚上打工,白天待在家里;还有4%的打工大学生选择“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工作模式,比较崇尚自由。打工大学生中较多的为大一新生。

调查显示: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来才来做一些兼职。如那50%选择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打工的大学生,在其余的一个月时间里会学习、充电,阅览有关专业的书,准备考一些证书,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分析其原因,大部分大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有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的。大一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都没有太多的认识,往往在假期会选择打工来消磨时间,又可以赚得一些零用钱,岂不是两全齐美?

四、打工收入

调查中的大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打工不好找活,即使找到活儿收入也低得可怜。70%的大学生打工收入在每月300—500元之间,只有不足10%的大学生收入能攀到800元及以上。

大学生打工的薪水低,主要原因是相关用人单位不愿找未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太不稳定,业务刚熟悉他们就开学了,如果让他们打工也只能做个下手,当然工资低,或者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还说兼职的人员不易于管理。大学生打工是社会需求造成的,现在的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要求应聘者有相关的工作经验,甚至以此作为招聘毕业生的一个“门槛”,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努力使自己从学生的角色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五、打工陷阱

大学生反映求职陷阱太多,有28%的大学生表示在求职中被骗过,调查中只有10个人说从来没有被中介骗过。有个大学生说,他交了介绍费后,到用工单位后还要求交一笔美其名曰的“家庭安全费”,他没交,结果介绍费石沉大海,要不回来了。只有2%的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重自己的权益。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权益受到伤害的经历(克扣工资,老板难等等)。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维权率只有10%。打工的大学生被侵权后,大多只能有泪往肚里咽。近来,有报道说,湖南百余大学生打工进黑厂,动辄体罚血汗无归。大学生打工,初出茅庐,对社会的黑暗面还不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打工的在学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办法确定劳动关系,故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部门在大学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无力”。如果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提起诉讼。但这样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用人单位不愿与在校大学生确定劳动关系,是因为一旦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为之开立社保账户。而大学生既使整个假期都用来打工,时间最长也只有一两个月,而且大学生打工单位非常不固定。《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劳动法》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包括3个方面: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律师认为,只要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力提供了劳务,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应该同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的作息时间、安全保障、工资待遇等。但是大学生以教育实习名义到企业工作的情况除外。由此,大学生们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切实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六、家长对打工的态度

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市场调查占1%。另外23%的学生接受通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从这里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大学生打工的做法的。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够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

七、大学生打工的必要性

大学生打工的很必要的,有助于提高社会竞争力。

1.从个人需求来看: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于高校收费的进一步调整,日趋高昂的学杂费造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因此对于家庭情况原本窘迫的同学而言,打工也就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无论选择打工是否自愿,这都不失为一种缓解家庭经济负担、自食其力地解决困难的好方法。当然,这并非是唯一的方法也更非最好的方法。有很多人把这看做是毕业找工作的“预演”,这来源于打工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可以丰富个人简历。现在的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提出了须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要求,这就使得莘莘学子不得不以打工经历来搪塞。 

2.从社会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其实也很需要大学生这样“低价优质”的人才,有的企业还把吸引大学生前来打工作为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一种方式。每年企业招收毕业生时在很短的几次面试中往往难以比较客观地把握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现在通过给学生以打工的机会,察其言,观其行,这样既降低了招聘者的审查难度,而学生也可以对就业单位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双向选择,不仅为大学生打工在客观上“扩大”了就业市场,也提高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3.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打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现行大学教育体系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缺陷,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训练大学生的实际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学生打工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耽误功课,也不能上报道的学生那样被累死。应理性对待兼职。首先要选择真正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最好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这样兼职便成了课堂的延伸;其次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不要因为兼职耽误了学习其他知识或技能。再次,要注意安全,切实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膝 星:《人类学科历史现状》,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33页。

[2]葛丰:《大学生打工研究报告》,广西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第31~40 页。

[3]郑玉顺:《中国贫困学生现状》,西达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29页。

[4]万锦柔:《中国大学报论文文摘》,山西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第66页。

[5]张广才:《大学生调查报告》,四川文心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11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