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前提是人们只能根据经验性的东西去认识事物的表象 而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一旦把现象当作本质认识就可能会产生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理性在追求绝对的、无条件的“总体”认识时,必然产生矛盾与对立,他把这种矛盾对立叫作“二律背反”)
康德依据当时人们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四组二律背反的命题说明,二律背反的、公认为是正确的两个命题是依据普遍承认的错误原则建立起来的命题。由于认知的缺陷人们往往不可能根据“正确”的原则建立(或无法一切以理性为前提出发做出判断的)
所以二律背反总是存在。
是对于形而上思维中产生的逻辑悖谬所作出的论证解释。
解决办法: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抉择时他能够遵从康德的“道德信仰”原则,那么,这一切的问题便都能够迎刃而解
康德死了,二律背反思想引发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死了,他的思想直接让马克思的哲学借鉴。
中国很多截然相反的格言警句,估计也可称作“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一词源于希腊文ANTINOMI,指规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的相互排斥现象.自然界存在的两种运动力量之间呈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例如,在同一个星球上,地面物体推动和地球磁场引力的作用成反比,物体的推动力越大,地磁引力对物体的作用越小,航空航天科学家据此计算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用的火箭必须具备多大的推力等等。
二律背反是康德的哲学概念。意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的发现在康德哲学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康德深入到了对理性的批判,不仅发现了以往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根源,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康德将二律背反看作是源于人类理性追求无条件的东西的自然倾向,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解决办法是把无条件者不看作认识的对象而视之为道德信仰的目标。虽然他对二律背反的理解主要是消极的,但他亦揭示了理性的内在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本质)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