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
2025-09-27 11:36:16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

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3、链接所学内容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

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

4、组织答案答题

材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 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技巧

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 对此,答题争取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

1、“四化”:

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例: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货币),不能说“钱”等;

答案提示化:答案要写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过程、影响等;

答案段落化: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答案序号化:如果答案要点很多,标记上1、2、3、4较明了。

2、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

思考问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中国近代前夜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等方面考虑。而要点多了就需要答题时语言一定要精炼,切忌堆积词藻费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

例题:

材料一: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他付诸实施。”

材料二: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1991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对当时的经营方式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为此,罗斯福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的弊端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经营方式是指什么?与以前的经营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启示?

1、 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复兴工业;③调整农业;④开展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弊端:①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②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压抑地方企业的积极性。

3、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4、启示:经济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