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旅游地理教案1
2025-09-27 11:37:05 责编:小OO
文档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授课对象

(班级)

07、08旅游管理

课程编号040421A106

课程类型

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学分数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   学时;  实验(实训):   学时

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序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旅游地理》张志宇中国金融出版社
2《中国旅游地理》梁明珠广东旅游出版社
3
授课教师刘晓燕职称
授课时间20 09 -20 10 学年第 1 学期   -  周

教学

目的

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  1 周   第  1  节课       年  月  日

课次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  实践课(  )

习题课(  )  其  他(  )  

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项目一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了解世界旅游区的概况

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特点

了解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市场格局

掌握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

掌握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移动规律与发展前景

要求:带领学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重点:世界旅游区的概况

难点: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 具

作业

思考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变化,现代旅游业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

2.目前,世界最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有哪些?

课后小结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项目1、绪论

项目1、1 世界旅游资源概况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是旅游活动三要素之一,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具有审美、愉悦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要素(自然存在)和人文要素(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当然,旅游资源可以是行具体形态的物质,也可以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精神或文化因素。也就是说,作为旅游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换言之,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旅游资源具有其特定的涵义。因此,旅游资源既具有资源意义上的基本属性,又具有旅游业中特有意义上的属性。

第二,旅游资源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和吸引力。只有那些能够萌发旅游兴趣和需求,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各类事物和因素,才能成为旅游资源,这是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核心,也是与其他资源区别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西方,人们往往将“旅游吸引物”(Attractions)作为旅游资源的代名词。

第三,既然作为一种资源,其必然要体现一种价值性。资源是那些可使人们满足必要且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需要的东西。旅游资源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第四,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资源的科技含量增加,资源潜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而且科技本身可形成新的旅游资源。

二、世界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类型,是指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并能够给人们以美感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各种地文景观、山水风光、气象天体、生物景观等,其是在地球内能和太阳能的内外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地球内能的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海陆分布、地表起伏、地表结构、地质构造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质、地貌、水体等旅游资源;太阳能影响着地球表面的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从而形成了气象、气候、植物、动物等旅游资源。因此,由于世界各地在地理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就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水域景观、气象景观、生物景观等几种基本类型。 

(一)风景地质旅游资源

所谓风景地质旅游资源,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旅游资源,诸如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遗址、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具有观赏功能的岩石和矿物、地震和冰川活动遗址,以及由海岸升降运动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功能的海蚀和海积遗迹等。风景地质旅游资源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它具有种类多、规模大、科学性强、分布广等基本特点。世界著名风景地质旅游资源主要有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地的巨型褶皱;位于北美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东非大裂谷;垂直断裂后,两盘相对滑动达数千米的清水大断岸;被国际地科联列为典型剖面的西陵峡下古生代震旦纪地层剖面;位于中欧阿尔卑斯山地和中国西部山地地区的冰川活动遗迹;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占地数百平方公里的国家化石森林公园;位于美国洛杉机,占地14万平方米的动物化石公园;位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地带上的地震和火山活动遗迹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地质旅游胜地。

(二)地貌风景旅游资源

地貌风景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类型多种多样,吸引力最大的是山地风景、洞穴风景、峡谷风景和干旱地貌风景等。

山地风景一般具有雄险、高大、幽秀、奇特等多种持征,可满足审美、健身、科考、避暑、探胜、猎奇等多种旅游需求。作为风景名山,大多是海拔3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而3000米以上山地仅为少数登山、探险旅游者所光顾。

名山的分布相当普通.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风景名山。世界著名的风景名山有:位于亚洲的中国黄山、桂林山水、五岳;日本的富士山;朝鲜的金刚山、妙香山;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多处火山;位于欧洲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维苏威火山、埃持纳火山、比利牛斯山;中、东欧的喀尔巴阡山;俄罗斯的高加索山;位于北美的喀斯喀特山、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内华达山、海岸山脉以及夏威夷岛上的多处活火山;拉丁美洲以火山风景最多,著名的有危地马拉的安堤兰火山、圣卢西亚岛的苏夫列尔火山,哥斯达黎加的伊拉苏火山和博阿斯火山,尼加拉瓜的马萨亚火山以及墨西哥州的东西马德雷山和南美的安第斯山等;非洲有南非的开普山;西北非的阿持拉斯山;东非的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以及众多的活火山;位于大洋洲新西兰北岛的埃格蒙特山、苏尔弗火山、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库克山;澳大利亚的科修斯科山、巴持尔弗里尔山、新英格兰山、利物浦山;新几内亚岛的雪山和马勒山等。

洞穴是一种地下风景地貌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与特色,多给人以奇、险、幽、深、美等感受,旅游吸引力很强,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已开发利用的洞穴旅游资源有近干个。中国也是洞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全国约有洞穴不下万处,目前已经开发利用和正准备开放的洞穴约有200个,在世界上洞穴风景地貌资源比较著名的有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洞,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得洞,法国的皮埃尔·圣马丁竖井洞(1332m)、安伯纳德竖井洞(1535m),捷克塔特拉山中的多柏辛斯基冰洞(洞厅面积达81万m3),匈牙利的多布邵冰洞,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那洞,新西兰的怀托莫溶洞,古巴的库维塔斯、普拉塔斯、圣卡塔利纳洞,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朝鲜的柄礼牟溶洞,肯尼亚提尔希尔的阿比阿桑洞等。存这些洞穴中,有些以长、深、洞厅面积大闻名,有些以奇著称,有些极富科学、考古意义,有些带有神话色彩,从而成为令人向往的名词。

    峡谷风景,有些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如前所述的地质风景中的某些峡谷;有些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长江三峡。不管其成因如何,峡谷作为风景地貌的一种,自古以来都被世界游人所向往。世界著名的峡谷风景有:有千里画廊之称的长江三峡,世界陆地最深的峡谷——地狱谷,世界最长的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世界第二峡谷——西南非鱼河峡谷,东非高原大裂谷,北欧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地因冰川运动而形成的众多的冰川峡谷,南美安第斯山区的马格达雷那谷地、考卡谷地和巴西高原边缘地带的深切峡谷等。

干旱地貌主要包括沙漠、戈壁、雅丹等地貌形态,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地貌。干旱地貌虽都是一些人烟稀少、水贵如油的不毛之地,但它的独特景观,诸如高大的沙山、起伏的沙垄、雷鸣股的响沙、奇异多姿的“风城”,虚幻飘渺的蜃景和浩满沙海中的生命奇观等,均对众多游人具有迷人的吸引力。在世界上,干旱地貌广泛分布,面积极大。如分布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大内夫得沙漠和小内夫得沙漠,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印度的塔尔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沙漠等。目前世界上拥有干旱地貌的国家,大多以此为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沙漠公园和沙漠植物园及沙漠旅游专线,以发展旅游业。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用骆驼队,载着游人进沙漠旅游,把观沙漠、赏绿洲、体验沙漠地区民俗融为一体。印度近年来在塔尔沙漠建立国家沙漠公园,利用当地的巨大岩石、移动沙丘和独持的生态系统发展沙漠旅游。

(三)风景水旅游资源

风景水旅游资源,是指由各种水体构成的具有旅游意义的风景资源,如江河、海洋、涧溪、瀑布、湖荡、泉水、冰川等。水体,作由旅游资源吸引游人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各种自然美的表现形态,诸如不同的形态、色彩、声音等。特别是水与其他风景事物相结合所构成的综合风景,会形成许多更加奇妙、雅致的胜景。

江河是风景水体的重要一类,它往往在流经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地貌部位时,形成许多独特的风景。一般情况下,南北向流动的河流,因穿过的景观带较多,沿河上、中、下游而发生的景观变化较大,旅游特色丰富多样,如尼罗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等。东西方向流动的河流,虽然会因所处的地点不同,其水量、水色、比降等具有较大差异,但河流上、中、下游的景观变化一般不会太大,这是因为整个河流都是在同—纬度地带内流动。这类河流世界著名的有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珠江、黑龙江、黄河、多瑙河、恒河和圣劳仑斯河等。

海洋旅游资源,主要有海岸风光、海底风光、海上景色、海洋生物、海上奇观(海市蜃楼与海上日出等)和海滨沙滩等。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世界临海国家一般都在自己的领海水域及海滨地带,进行了旅游开发建设,开展海上游览、海底观光、水上运动和海滨度假等旅游活动。其中,世界最著名的海洋旅游胜地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旅游资源则多数未被开发或未被充分利用。英国的布赖顿和布莱克普尔,法国的尼斯和加莱,意大利的斯培西亚和利古里亚,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希洪,比利时的奥斯坦德,德国的罗斯托克,墨西哥的坎昆,泰国的帕堤雅都是著名的海滨浏览胜地。

湖泊是陆地上天然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是天然水资源的一部分。在世界上,著名湖泊很多,有些以长、阔、深、大闻名,有些以奇、秀、清、幽独具持色。如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低的湖泊——死海,最高的湖泊——纳木湖。

瀑布是指从河床横断面陡坡悬崖处泻下来的水流,是河床不连续的结果,主要由水流对河床软硬岩层差别侵蚀而成。瀑布的旅游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山水完满结合,具有形态、声态、色态的三态变化,加上周围的山石峰洞、林木花草、白云蓝天、文物古迹等环境要素的协调结合,便构成美若仙景的奇妙世界。在世界上,瀑布的分布也很普遍,其中最著名的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印度西南沿海的格尔索帕瀑布;欧洲落差最大的基利瀑布;拉丁美洲有世界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和库克南瀑布;还有北美的尼亚加拉瀑布等。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也是许多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和很多江河湖泊的重要水源供应者。泉一般分为泉、温泉和矿泉,泉作为旅游资源,具有疗疾健体、美化环境、吸引游客的作用。世界不少旅游胜地都是因泉而成名的,尤其在中国名泉甚多。据统计,全国约有泉水露点数万个,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除中国外,世界各国也都有众多泉水出露而成为著名风景地。如日本虽面积不大,但却是世界温泉大国,全国共有温泉点19560处,温泉疗养旅游人数和设施均居世界之冠。另外,有“欧洲温泉城”之称的捷克卡罗维发利市,有“矿泉城”之称的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也都是世界著名泉水风景地。

冰川,是位于高山或高寒地区的一种固体水体,这些固体水体在强大重力和压力作用下,会发生极为缓慢的移动现象,从而成为冰川。目前,冰川约覆盖着地球总面积的11%,达l600多万平方公里。冰川作为旅游资源,主要是吸引那些以探险猎奇为目的的中青年游客。世界上的冰川主要分冰川和高山冰川两大类,前者大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后者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天山、阿尔单斯山等山地。在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白令冰川长达170公里,是现今世界上上最长的冰川。

(四)生物景观资源

生物景观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动物和植物景观,包括,花、草、虫、鱼、树、鸟、兽等。特别是由各种生物所组成的,具有观赏功能的动物园、植物园、海洋公园、动植物标本馆、自然保护区及田园风光等,既是动植物生存、生长及科学研究之地,又是可以提供旅游者游览和观赏的重要生物景观资源。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非洲天然动物园、美洲奥兰多动物园、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及一些独特的田园风光等。生物景观是唯一具有生命力和变化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并能够同其他旅游资源构成动静相结合的景观。

(五)气象景观资源

气象景观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作用的各种气候条件和气象,如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热带、亚热带风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冰雪胜景,高原山地的云雾奇观,海洋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幻景,特殊地区的避寒避暑条件等。著名气象景观旅游资源如加勒比海地区的热带风光、欧洲阿尔卑斯山雪景、亚洲喜马拉雅山冰雪景观、北美中部大平原雪景等。气象景观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世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社会环境中一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事物、现象和活动,包括历史古迹、寺庙建筑、宗教圣地、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园林园艺、文化娱乐等。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于世界各地自然、民族、文化、历史及人口活动的不同而产生的,其既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内容广泛、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吸引力强,是国际旅游中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古人类遗址

古人类遗址,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人遗址、原始人生产和生活器具等。如印度和中国的“腊玛古猿”化石、南非的“南非古猿”化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直立猿人”,中国的“元谋人”遗址、德国的“海得堡人”遗址,以及在远古时期古人类所使用的石器、投等各种工具及各种各样的兽石、石器饰物等。古人类遗址是研究和了解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许多国际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有文字记载以来,包括古代和近代人类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及军事活动等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古城堡、古战场、古建筑及各类活动场所等。如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等“世界奇观”;欧洲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各具特色的古城堡;供帝王使用的各种皇宫和宫廷建筑,如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宗教寺庙和教堂,如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具有特色的如亚历山大灯塔、埃菲尔铁塔等标志性建筑。文化遗产也是现代国际旅游中十分重要的吸引物。

(三)宗教胜地

宗教胜地,是指以各种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宗教建筑、宗教文化、宗教艺术构成的宗教旅游地,是早期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吸引物,也是现代宗教旅游的主要对象。目前,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七大宗教是佛教、教、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和神道教,尤其是前三种宗教的影响最大、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目前世界最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有:

梵蒂冈是集宗教、城市和国家为一体的宗教之国,是天主教皇的居住地,位于罗马城梵蒂冈高地上,境内的圣彼得大教堂有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大师的壁画与雕刻,每年到此旅游的人超过千万人次。

欧美地区是教盛行之地,从城市到农村,均有教堂建筑和宗教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的希拉尔达大教堂、奥地利维包纳的圣斯捷方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

     教以圣地麦加最为著名。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是该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世界穆斯林信仰的朝拜中心。麦加市内建有可容纳30万人祈祷的大清真寺,每年到此朝拜和旅游的人有数百万之众。除麦加外,麦地那也是教的中心活动地和旅游地,麦地那曾是回教徒的首都,教由此传遍世界。

    耶路撤冷是座充满神秘宗教色彩,闻名世界的古城。这里既是耶酥陵墓所在地,也是教先知穆罕默德处,其南方10公里处的伯利恒,又是的出生地。因此世界各地到此巡礼的人终年不断,成为犹太、和三大宗教的圣地,有圣城之称。

    佛教虽发源于印度,但目前的佛教活动和佛教文化遗存远远赶不上其附近的缅甸、泰国和柬埔寨诸国。缅甸古城蒲甘号称“400万宝塔城”,尼伯尔的加德满都号称“寺庙之城”,有“黄袍佛国’之称的泰国,更是寺庙林立,仅首都曼谷就有寺庙三百余座。

(四)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指通过人工造园的手段,将各种山石水体、花草水木、民族建筑、雕塑艺术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生活、游憩、观赏等旅游休闲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根据园林艺术形成和风格特点,可以划分为西方园林、中西亚园林、热带园林和东方园林等。此外,根据园林艺术性质和功能,还可以将园林艺术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大众公园等。

西方园林以欧美最为典型,其特点是:园林常由花园和林园两部分组成,花园部分主要是将构景要素按照一定的几何规划加以组织,呈中轴线方式布局。在壮丽的建筑前面,多有一个面积适宜的广场,并配以笔直的林荫路、修整的绿篱、艺术性的水池,栩栩如生的雕塑、平整的草坪和富有动态美的喷水装置等。从而使园林在秀丽背景中显现出豪华壮丽,具有仪典式排场和庄严气氛的独特风格。林园部分多由稀树和林间草地构成,作为正规社交之余的散步去处。

中西亚园林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清真式园林,以建筑为主体,然后在建筑外侧配以行树、绿篱、花坛等,呈规则布局。为了防止地面扬起风沙,道路多用五色石子铺垫,并构成一定的抽象图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规整的美感。

热带园林是在特有的热带气候、生物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热带自然景观的园林。这种园林多以高大葱绿的树木、松软规整的草坪、清澈透明的池水、通风遮阳的建筑等为主要造景要素,通过协调处理,形成自然景色浓厚、建筑冼练、简洁、轻盈、秀雅的园林景色。如中国的岭南地区及某些气候湿热国家的园林,多属此类。

东方园林重在幽静、淡雅、朴素,具有较强的自然美感;东方园林以中国南方的苏式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最为典型,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也多为这种风格。

(五)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是指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形成的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为一体,而且特色鲜明的各种城市景观。古代文明发源地保留了许多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明又不断地创造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新城市。目前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希腊的雅典卫城、欧洲的罗马城、中国的西安城、津巴布韦的石头城,以及“世界花都”巴黎、“雾都”伦敦、“水城”威尼斯、“狮城”新加坡和纽约、柏林、上海、北京、东京、莫斯科等世界大都市。在现代旅游中,历史文化名城和大都市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观光游览、文化娱乐和商务活动的重要旅游地。

(六)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指展现个民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包括各民族在文艺、语言、服饰、饮食、居住、节庆、礼仪、婚恋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特有的,吸引旅游者的各种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在现代国际旅游中,由于世界拥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千上万个民族,60亿人口,并且分布于世界不同地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土民情和奇风异俗。这些风土民情和奇风异俗不仅对异国他乡的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资源。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参考资料: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    案

2009  ―2010   学年第 1 学期

所属系(部) __现代服务管理系_____

教研室(实验室)__旅游与酒店______

课 程 名 称 ____旅游地理__________

适 用 班 级 ___07、08旅游管理____

主 讲 教 师 _____刘晓燕___________

职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  8 月  5  日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澳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正如日前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年度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机,其破坏力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的经济也受到显著影响——韩国财政部10月6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使韩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降至4.5%-4.9%以下(今年2月份就职的李明博在去年的竞选活动中表示要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但鉴于不利的经济形势,韩国不得不调低了目标)。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景气指数也持续恶化,股市暴跌,经济下滑。在远程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中间价继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数关口之后,于9月11日再破1比12关口,并在10月10日创出11.63新高;人民币兑欧元也在不断升值,10月7日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达到1比9.328。此外,人民币兑日元、港元等其他货币也呈现不断升值态势。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再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有人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一“控”就决定了货币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尽管旅游业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其敏感性有目共睹。从“911”、SARS到海啸、地震,皆是如此。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述事件都曾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而这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上述事件所影响的只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而且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恐惧,而此番金融危机则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是经济上的冲击。因此,相比前者而言,这一次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会更加深刻、广泛和持久。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掉以轻心。 

国内旅游支出消减。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有人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一“控”就决定了货币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一、金融危机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1.入境旅游将面临继续下滑的可能。

2.出境旅游将面临增长滞缓的可能。

3.国内旅游将面临“三降一短”的可能。

4.旅游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的可能。

二、金融危机后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 

1.“奥运效应”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长期存在,并有可能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时显现出来。

2.“拉动内需”将刺激旅游投入。

3.“计划”将刺激旅游消费。

4.“低价旅游”将刺激旅游需求。

5.“确保就业”将提升旅游地位。

6.“六十大庆”将提振国民消费信心。

7.“之旅”将成新的旅游亮点。

8.“上海世博”等活动将有可能形成“预热行情”。

三、金融危机后中国旅游业的应对措施 

1.国家措施扶持,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2.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快产业重组步伐。

3.抓住金融危机机遇,因地制宜解决“瓶颈”。

三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建议与对策

虽然实践反复证明旅游业具有很强的自恢复能力,但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多元而复杂的,其中还夹杂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顺应国家确定的宏观方针,因时因地制宜,主动对其进行干预,以尽可能减少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应制定科学周密的应对方案。要在充分了解与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门的应对措施和,主动进行防范和干预,并在必要的时候,出手“救市”。如针对入境旅游下滑局面,应加大对以国际招徕、接待业务为主的旅行社的扶持。

其次,应抓住国家在中形成的机遇。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国家必然会采取扩张性公共财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内需。因此,旅游部门应抓住国家扩大公共财政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一些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的建设,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吸引力,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

第三,应对重点市场进行强力促销。就国际市场而言,应调整营销计划,对原有市场进行危机影响评估,挑选出受危机影响较小、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地区)进行强力促销;就国内市场而言,“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应加强国内市场促销,采取多种措施提振信心,刺激国内旅游消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