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检测试题卷
2025-09-27 11:40:33 责编:小OO
文档
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检测试题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在一森林公园内有一群灰喜鹊,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是一个---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   )

    A.生物群落         B.生态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物种群

3、沙漠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有发达的根系。造成这种特点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4、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   )

A. 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     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

5、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   )

    A.区域大小  B.生物数量多少   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  D.成分的复杂性和生物种类的多少

6、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A.阳光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7、一个生态系统中不能缺少的是-------------------------------------------------------(   )

    A.生产者与消费者   B.生产者与分解者  C.消费者与分解者  D.消费者与非生物因素

8、人工森林比天然森林害虫多,原因是------------------------------------------------(   )

   A.人工森林适合害虫生长              B.人工森林对环境适应性比强

   C.人工森林抑制害虫能力差            D.人工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差

9、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A.生态关系        B.食物关系        C.物质关系        D.能量关系

10、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A.地震、火山爆发                B.台风、水灾

C.泥石流、草原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捞海洋鱼类

11、某一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细菌、真菌、鼠、蛇、鹰,其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细菌、真菌      B.绿色植物      C.鹰、细菌      D.鼠、蛇、鹰

12、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13、下列生物和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有适应任何生活环境的能力   B.每个生物个体是其他生物的环境因素

C.生物只有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阳光、大气、水、土壤

14、近年来,北京市冬春季节常发生沙尘天气,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不利条件,人们发现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那么形成沙尘现象的起因可能是----------------------------------------------(   )

    A.华北地区气候变化   B.近年我国气候异常    C.毁林开荒造成     D.草原过度放牧

15、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鱼类、浮游动物、绿色水生植物、真菌等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从哪类生物开始的-------------------------------------------------------------(   )  

A.绿色水生植物    B.浮游动物    C.鱼类    D.真菌

16、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并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

A.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C.生物个体间的互助现象        D.生物个体间的竞争现象

17、一个湖泊中澡类、水蚤、虾、鲤鱼、莲等各种生物的总和可以看成一个------------------(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食物链

18、下列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受温度影响的是-----------------------------------------(   )

A.仙人掌叶变成刺     B.蝶类在白天活动

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   D.人参只能在密林下层生长

19、分解者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下列哪种生物不属于分解者?--------------(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蚯蚓          D.草履虫

20、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生物影响最敏感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水          B.温度、水          C.水、土壤          D.阳光、温度

21、春天,森林中往往生长着许多蘑菇,蘑菇生长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

A.太阳          B.分解者          C.土壤          D.生产者或消费者

22、下列生物可被称为生产者的是------------------------------------------------------(   )A.衣澡      B.草履虫      C.香菇      D.细菌

23、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   )

A.流向消费者   B.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经分解者释放  D.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24、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只有约10%的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到下一营养级,主要原因是-(   )

A.下一营养级吃了上一营养级             B.上一营养级因死亡而损失能量

    C.上一营养级因各种生命活动而消耗能量   D.下一营养级因生命活动而消耗能量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一定要限度生产活动

B.人类的生产活动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

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

26、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有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措施,这是因为-------(   )A、我国耕地数量太多,没有必要拥有过多的耕田

B、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乱砍乱伐现象,打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木材数量太少,急需更多的木材

    D、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退化,种粮食不如种树木

27、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  B、乙是消费者  C、丙是分解者  D、丁是生产者

28、有的螳螂的成虫的翅展开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可以诱使采食花粉的昆虫飞近,从而将这些昆虫捕食。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 

A.变态            B.保护色            C.警戒色             D.拟态

2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0、某河流生态系统共有四种生物,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输入这四种生物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种 类

abcd
能量(J·m-2)

1.41×10-3

1.29×10-4

1.18×10-5

13. 2×10-3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18分)

3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  ____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它们彼此交叉连接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做____  ___。它们是生态系统中__    ___和_     ____流动的渠道。

32、森林中的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上层为_____ ___,中层为___  ____,下层为_______,底层是苔藓地衣层。

33、研究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       等方面。

3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一种食物关系,写出其食物链:                  。

35、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两类。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属于        的作用;而黄土高原从几百年前的茂密森林到如今的荒山秃岭,两类因素都有作用,但主要是          的作用。

36、草原上的屎壳郎既能吞食动物的粪便,同时分解粪便后的物质能助长植物的生长。这表明生物在环境中既能         环境,又能         环境,并成为其他生物的         因素。

37、右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的示意图,               ③

④号代表的成分是              。                ①            ④

①号代表的成分是              。                       ②

三、分析题(每空2分,共16分)

38、下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__   __条食物链。属于生产者的是__   ___,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有__   ____。 

(2)假设草固定的能量不变,则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3)要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还缺少的成分是          。

39、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右上图:

(1)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2)猞猁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

(3)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能力。

40、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等。(6分)

(1)根据生态因素分析,要在沙漠地区种植植物,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填“动物”“植物”“细菌”);

(4)专家认为,生态林不应是单一林,种树应多样化,乔木树下应有灌木,灌木下应有草,实行乔、灌、草结合,其原因是                                      ;树种多样化可以引鸟回林,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请你写出植物、鸟、昆虫之间的食物链: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