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以大班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为例
2025-09-27 11:40:41 责编:小OO
文档
以大班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为例

作者:***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8期

        摘 要:每一个主题都将各种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让幼儿在与环境、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获取经验而成长,它强调课程的预设性、融合性、领域间的联系性以及实施途径的多渠道性。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每个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活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潜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幼儿真正享受由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主题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课程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对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的关系做探索、研究,力求使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当班级进入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时,教师会引导幼儿对原有的区域活动进行调整,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主题中的区域活动与主题内容息息相关,但是它的外延比主题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因此,它比主题活动更持久,能更有效地实现主题的潜在价值。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呢?下面我以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为例具体谈一下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一、注重区域环境创设的主题性

        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幼儿游戏及其他活动进行的外部客观条件。正如杜威所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由此,在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教育内容、目标隐含在预设的环境之中,随主题活动的需要更换部分环境,鼓励幼儿以不同方式主动与环境交互,自主选择、积极探索。

        在主题活动“拜访大树”开展之前,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采摘、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洗净、塑封后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秋天的叶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已经对树叶有所认识,会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树叶的颜色有的是绿色、有的会变成黄色、有的是变成红色?”“世界上最大的树叶有多大?”“为什么树叶长得都不一样?”孩子们表现出对树叶广泛的好奇心以及不断寻求答案的意愿。

        这就是游戏环境预设产生的无声信号,给予幼儿最直观的感知,帮助他们积累了初步的认知经验,为实施新主题打开了方便之门,让新主题引入得自然得体。

        在主题活动进行到课程中预设的与茶叶有关的活动时,请幼儿收集家里的茶叶种类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我家的茶叶”,并在家中做项调查:“我家有什么茶?谁喜欢喝什么茶?”由此了解到不同的人群对茶叶的不同喜好以及不同的茶叶适合于不同的人群,也体会到茶叶与人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生成出的新的主题活动“我们来泡茶”时,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各种茶具”“泡茶的过程”。方便幼儿欣赏并观看茶艺视频学习茶道,体验茶文化所传递的精神理念、艺术感受、礼仪教育等。做到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与环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在主题活动结束时,选取活动中幼儿参与的作品或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作品,如:美工区中幼儿利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印画、拼贴出来的作品;绘画区中幼儿用不同形状的线条装饰出的叶子线描画作品;教学活动内容“树木可以做成……为我们……”等,我们都会及时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墙上,设计成为本次主题活动的主题墙“千姿百态的树”。

        二、注重区域材料投放的功能性

        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幼儿年幼、知识经验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引导有时可能在幼儿问题出现之初,也有可能在幼儿提出疑问的过程中,甚至在幼儿解决问题结束时。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

        以下是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中调整、新增设的学习性区域活动:

        区域材料的投放不需要一步到位,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开展活动应注意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材料的多功能性即尽量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我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了“树叶”这一材料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挖掘了“树叶”这一材料的最大教育功能。

        三、注重区域材料提供的策略性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思维创造。所以,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需具有以下几个策略:

        1.材料提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活动中要让幼儿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间存在着差异:发展速度不一;个性特征不同。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科学区中的“树叶排序”,可以按树叶的大小排序;也可以按树叶的高矮排序;还可以按树叶的粗细排序。又如,“树叶分类”,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进行二次分类。材料不同,难易不同,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所以,材料的提供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开放性、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材料提供具有一定的递进性

        知识的学习都是日积月累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得扎实。因此,材料的提供也应是循序渐进,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而提供。如,探索区中的“我们来泡茶”,刚开始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其中也包含有茶叶,而关于茶叶是不是叶子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由此引出了活动一:“茶叶是叶子吗”,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茶叶看上去卷卷的不像叶子,但用水一泡就像叶子了,所以茶叶就是叶子。”接下来顺理成章的进行活动二:“茶与水温的实验”,分别注入热水和冷水,观察茶叶的变化和茶水颜色的深浅。幼儿迫切地想要自己动手来泡茶,我们就顺势把茶文化渗透进来成为活动“我们来泡茶”,欣赏并学习茶道,体验茶文化所传递的精神愉悦、艺术感受、礼仪教育。

        3.材料提供具有一定的融合性

        各区域的活动不是各自的,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交流的,材料的传递使用有效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融合。如,美工区中制作的“树叶书签”可以提供给图书区中的小书虫使用;另外,美工区中制作的“树叶拼贴”也可以提供给图书区中“编画叶子故事”做材料。我们制作了一些空白图书,鼓励幼儿直接在空白图书上添画来自制图书并讲述,可以讲给老师听,也可以幼儿之间互相讲述。幼儿感受到了区域内宽松、自在、舒适的氛围,就激发起主动阅读、讲述的兴趣。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发展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规划、合理安排每一个主题活动下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使其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

        作者简介:张帆,女,1985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