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有效性
2025-09-27 11:52:17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有效性

招远市辛庄镇东良完全小学 张天青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课堂体现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合作的有效性。鉴于此,本人在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构建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把学生按照性别、能力、成绩等情况合理搭配,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分组不合理,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有种感觉:输在了起跑线上。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任课教师适时强化组长的职责,培养小组合作管理能力。如:组长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班级、学校的荣誉,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培养组长组织组员开展课内合作学习的能力,及时组织检查督促组员学习完成情况,落实课外或课内预习,学习交流讨论,各科课外作业并负责记录。分配小组学习任务,组长应对组员进行分工,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务,应注意让组员轮流完成查资料、画图、板书、讲解、质疑等各项任务,使每个组员得到锻炼。另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合理调整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扮演的角色不同,参与机会也不均等。学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是扮演中心发言人的的角色。而学困生总是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小组学习中对学优生总是处于一种依赖状态,在小组学习的参与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参与过程上看,阶段参与多,全程参与少。从参与效果上看,有效参与少,无效参与多,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和,积极创设条件让学困生大胆的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优生带学困生尝试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收获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而掌握到的新知识,并从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一种“和谐、友爱、积极、进取”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合理把握合作时间点

课堂中合作学习一次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止的争论。过短只是流于形式,根本讨论不出什么结果。一般可以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明确规定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在兴奋点上合作,当老师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后,学生异常兴奋,人人都想说,人人都想做,此刻最好的方法是开展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时空表现,让每个学生有对象争辩。在疲乏期合作,现代教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堂课中脑力活动水平有两个高峰时段,教师教学时,如何激发学生在两个高峰期间的疲劳期里的学习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除了要尽可能安排有趣的学习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利用同伴交往的相互感染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是消除学生疲劳,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

四、合理安排合作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是如此,并非一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几个成员合作完成,那么中间就必须有分配,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每位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尽力做好。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更严重。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反馈阶段,最好先让小组中的潜能生发言,这样既能检查其在合作中学习的效果,也能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五、合理参入合作指导点拨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大有好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差关键还是教师本身,教师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适应新课程角色的定位,课堂的能力等都有可能影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效果。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