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9高考全国卷1作文
2025-09-27 11:55:41 责编:小OO
文档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深度解析(附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性:

1.容。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是题目对立意的,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价值取向。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后的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写作对象。题目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演讲,即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意识。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容可升华出“劳动”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

5.体式。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格式要规,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风格也要与之相适应。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立意总纲,在这个大方向下,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材料类似的现象衍生出很多具体的立意。

2.文章的侧重点是相对开放的。可以分析产生“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材料类似现象的原因,可以质疑、批判“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此类似的行为,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层面探讨应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也可从综合来谈。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材料中列举了三种“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但又强调“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也就是说,考生可以结合现实,结合自身生活阅历生发不同的联想和思考,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这就使材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解题: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强调“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意义。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劳动教育不只是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这是试题命制的背景。

本题是“社会现象材料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和劳动文化的传承,又立足现实生活,突出情景设计,贴近考生生活。题目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意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劳动思想引导考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热爱劳动,弘扬民族传统。

2.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3.理解劳动,尊重劳动。

4.学习书本知识,也学习劳动精神。

5.劳动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6.新时代需要劳动,需要更智慧的劳动。

……

偏题立意:

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断章取义,忽略材料重点,脱离材料中的学生主体)

2.歌唱劳动者。(忽略任务,走向话题作文的立意)

例文:

下水文(一)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丽钧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我关注了中学生的劳动之争,我的主是“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请允许我从我的家事谈起吧。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泛黄的《黄帝经》。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一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黄帝经》。但因繁体字难辨难认,我读起来未免磕磕绊绊。只约略记得其中有“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之类的语句。

记得有一天,家父与他的高足共同探讨《黄帝经》中的一个句子“形劳而不倦”。那位叔叔认为:“既然形劳,当然就会倦。形劳而不倦,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家父解释道:“形劳而不倦,可以理解为形劳神不倦。也就是说,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不觉疲倦。比如,一个老农民下地劳动了整整一天,他可能会感到很辛苦,但他的心是舒畅的,这不就是形劳神不倦吗?”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了那个繁体的“勞”字。他说:“勞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整个字的含义是: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我听着,心,一下子回到了“形劳而不倦”上。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

因为心里揣着这些与“劳”相关的美妙故事,我对劳动充满了天然的好感。我会在我家平房前开辟出两分田来种花种菜;我会在暑假里随表姐一道顶着烈日拔草捉虫;我会迎着闺蜜异样的眼光跟舅母苦学踩缝纫机;我会对学校清运垃圾的老人坦然喊一声“爷爷好”……

我享受劳动,我高看劳动。

在思品课上,老师说:“马克思曾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我听了,忍不住暗自叹服点头。是的,当体力劳动被同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我庆幸来自《经》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承继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季节风怎样吹拂,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燥、不庸懦、不愚钝。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这是达·芬奇的妙语。在匆遽的一日与漫长的一生之间,惰,无时不在伺机而动,它要侵我心、撼我本;而劳,无疑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强心固本汤”。

在演讲结束之前,请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吧——

天地之间,有个寺院。一位疲惫不堪的旅人入得院,见到一老禅师正吃力地弯腰翻晒蘑菇。那禅师已是耄耋之年,行动迟滞,咳声连连。旅人看了,不由心生恻隐,便上前去问道:“,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翻晒蘑菇?”老禅师闻听此言,微微一笑道:“因为,蘑菇在亲自等我。”

同学们,让我们像那个老禅师一样,在苦中藏甘的“劳”字中安妥自己的灵魂吧!让复兴中学的每一位学子都会说: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我的演讲完毕,大家!

下水文(二)

新时代依然需要发扬劳动传统

殷都玄鸟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依然需要发扬劳动传统》。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是我们大家的共识。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在我们的身边总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有的同学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学习忙当然可以理解,而且学习也是劳动,是脑力劳动。但是学习累了,需要休息,我们提倡劳逸要结合,要学习也要娱乐。同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要结合,我们需要通过脑力劳动来锻炼我们的大脑,也需要用体力劳动来锻炼我们的四肢。也许你会说,我可以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呀,而我想告诉你的是,在高度智能化的社会,体育锻炼就是体力劳动,体力劳动也是体育锻炼,只不过方式不同,何必要厚此薄彼呢?所有的舞蹈、运动方式,其实都脱胎于劳动。所以没有必要排斥体力劳动,学习太累也不是理由,正因为学习太累了,我们才需要选择运动或者劳动来休息调节。

有的同学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此言差矣。人工智能时代,即使我们不需要通过体力劳动来创造物质文明,也依然需要通过体力劳动来锻炼一下我们的四肢。我们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这种记忆方式记忆人类进化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虽然发明了各种交通工具却依然不能放弃走路一样,哪怕你是一个脑力劳动者。何况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够被人工智能代替,尤其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而这其中不仅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

有人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种思想更要不得。劳动是不是只有苦和累?过去生产劳动条件低下,有些劳动确实是很苦很累的。但是在高度智能化的社会,苦和累的工作基本上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只是你个人的认识,暴露出来的是好逸恶劳的思想。在分工高度精细化的社会,一个人通过某一种劳动创造价值,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通过价值交换请人代劳,这是可以的。但如果好逸恶劳,凡事都想出钱请人代劳,这是不可以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未来社会人力资本会非常昂贵,如果自己不想劳动、不愿创造价值,只想出钱让别人代劳,那是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的。

总而言之,劳动传统不能丢,劳动精神不可无,让我们大家纠正错误意识,树立劳动思想,做一个勤劳奋斗的新时代劳动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大家。

下水文(三)

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演讲稿

侯巍老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5月5日,劳动节返校第一天。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这次“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就在昨天下午,我眼见多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寝室,手提包裹,肩扛重物,虽是五月天气,他们却已大汗淋漓,而孩子们则脖挂耳机,两手空空,悠闲自在;就在今天早上,我眼见班主任老师拾起教室里的纸屑,用抹布重新擦拭垃圾桶盖,而我们的值日生,早已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刚才集会之前,我听有学生抱怨:“我们学习这么忙,还召开劳动主题演讲,太占用时间了”。

同学们,我们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太多家庭劳动的美好。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们错过了劳动,就是错过了美好的生活。试想,每逢假期,和父母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刷碗拖地洗衣服,把自己的小家打扮得干净温馨;甚至陪同父母回到农村老家,干一场酣畅淋漓的农活,用劳动感知生活,在劳动中体验亲情的美妙,体验创造的快乐,该有多么美好。可是我们的假期总被辅导班填得满满当当。

老师们,我们以学习为名,异化了太多劳动教育课程。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漠视劳动教育,那么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吗?迟到学生会被罚打扫卫生,当劳动成了惩罚的方式之一,学生怎能不滋生厌恶劳动的心理;劳动异化为休闲娱乐课——菜园参观、水果采摘品尝、手工艺学习、植树节班会、雷锋日的公益活动等等,都被冠以劳动教育课的名义,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多了参观体验的轻佻,少了教育树人的厚重。

同学们,老师们,别让懒惰的病毒蔓延,人猿相揖别,劳动最光荣。

马克思早就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懒惰是种病毒,学生是易感染人群。曾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孩子带了个鸡蛋到学校,放学后鸡蛋却被原封带回了家,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吃,孩子回答说:“外边有壳,我不知道该怎么吃。”再不重视劳动教育,我们的孩子怕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有人常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一日达,长桥如虹跨海湾,高速盘翻高山,昔日黄沙漫漫,而今鱼肥稻香……其中哪一个离得开那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同学们,从今日开始,多做一些家务,勤维护校园环境,踏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端正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学会劳动技巧,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找到生活的美与乐,让劳动成为峥嵘岁月的底色吧!

切记,青春最靓,劳动最美,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