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项目的教案
2025-09-27 11:54:46 责编:小OO
文档
《九寨沟》教学设计

一、背景信息
设计者:武海银

适用学生:四年级    

素材:苏教版四年级

二、选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有《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九寨沟》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三、21C技能、教学(学习)目标、重难点
(一)21C技能

1.运用听读说写相结合,清楚有效地表达观点与收获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感受课文的内涵,体会九寨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九寨沟的知识,如位置、得名等;理解“插入云霄”、“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能力目标:能通过文字,想象并表达出课文描绘的童话世界般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感受课文描绘的九寨沟美景,培养喜爱九寨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长难句,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并且懂得这样美好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精心呵护的,树立起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学情分析
这是课文的第二课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录像,让学生与九寨沟进行亲密接触,弥补部分学生未去过九寨沟的不足,同时创设生动的情境,变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
五、教学方式选择与规划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丽与神奇。并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语文学习的美感和成就感。
六、教学资源准备
信息化资源:  电脑及相关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笔、练习本、辅导用书

教学支撑环境:常规配置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七、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在中国四川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处被称作“童话世界”的神奇地方,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它就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欣赏图片

利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风光,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对九寨沟产生一种向往,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知识的兴趣。
 

质疑体悟

 

1、学生自读课文后进行质疑,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介绍了哪几处景观?用波浪线画出来,细细地用心去体会,写写自己的朗读感言。

3、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珍稀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着重号把它们标记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1、自学质疑,研读课文,并写出批注。(指名学生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观点)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细读品味

1、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看课件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2、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3、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4、启发学生想象,除文中的四种珍稀动物以外还会些什么动物?

5、再一次感受九寨沟的美景(播放《九寨沟》的视频 )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体会自然风光

雪峰:(高)

湖泊:(多、清)

彩池:(多、美)瀑布:(错落有致)

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找出珍稀动物的特点: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3、学生演示ppt

了解自然风光及更多的珍稀动物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所以,教学中我采用了从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入手,然后根据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适时出示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朗读,使朗读水平与审美情趣都有一定的提高。

迁移运用1、请你为九寨沟做一次宣传,用简练的语言,抓住特点写则广告。

2、结合课文与收集的相关资料,为九寨沟写一写导游词。

3、挑选出学生优秀的作品发布在QQ群或者微信群中,进行互动交流。

创作广告语

尝试写导游词

针对文本鲜明的语言特色,设计迁移小练笔,以达到读思同步,读写整合的目的。

通过交流展示激励性的肯定学生的作品。

交流分享设计作品评价量规表。交流分享作品,相互点评。  学会交流与分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描述评价
好[1,0.8]较好[0.8,0.6]需努力[0.6,0]自评互评师评
书写

(10分)

工整、美观比较工整、美观字迹欠工整   
语句

(20分)

通顺流畅,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句子基本完整,缺乏常用的修辞方法   
内容

(40分)

精心选材,内容具体,生动而细致的描述;内容相对具体,描述相对生动;内容欠具体,缺乏生动的描写   
段落

(20分)

段落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能合理地分段写作层次不够清楚   
标点符号(10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自评评语 

 

互评评语 

 

教师评语 

 

 

 
九、学生技能提升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以及它的神奇,我借助协同教学,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九寨沟》ppt,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进行介绍,把学生优秀的作品通过QQ群或微信群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采用了多种促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深入情景领会课文。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十、教学反思
在《九寨沟》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电教设备,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五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彩池、瀑布。这五种景物各有特点,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五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学生与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制成了ppt。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做上记号。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因为每个学生所看到的不同,因此说的顺序当然也就不会和书上的一样。于是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种景物,我就用电脑出示该景物的相关课件,然后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很活跃,再结合多种方式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九寨沟的美丽与神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