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小学数学空间和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5-09-27 11:34:13 责编:小OO
文档
对小学数学空间和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

                 李金童

构成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体系与构成数学科学体系的几何知识是有区别的。虽然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知识点具有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仅属于经验几何或试验几何的范畴。这些内容是建立在小学生的试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试验而获得的,即便简单的几何推理是操作作为基础的。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通过割补法的操作方式获得并被大家理解。小学生的几何思维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特点,所以经验是儿童关于图形与空间学习的起点,操作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演形式。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一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呈现现实背景

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的有趣素材。几何教学的过程就是把各种对象由具体的事务变成抽象的几何体进行研究。学生理解几何体时需要将几何体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来实现,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和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教学的情感体验。教学可以设置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的教学情景。学生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及推理等手段,理解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和图形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认方向、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

观察是学生获得空间和图形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例如辨认图形的观察,对演示实验或操作的观察,这样有关物体的空间观念就容易得出。

三,动手操作,突出研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具体做法:

(一)提供“玩”与“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设这样的情景以适应和满足儿童天性。“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二)操作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活动的基础,探究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是驱动探究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数学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造情景,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三)设计活动使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所以,课堂上创设能让学生参与操作的环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探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容易发现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些奥秘。经过提炼,合情推理得到数学猜想,然后在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的正确性,由此得到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

五,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因此,学习中应鼓励儿童用数学语言对自己的探索过程、思考策略、计划进行解释和说明。数学语言的交流不仅是让儿童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大家,更主要的是让儿童在表现过程中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逻辑思维水平。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变换、直观思维等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生成和发展,并得到提升。可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意义。

总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的特征是以情景呈现问题,以问题驱动探索,以探索组织学习,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