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2025-09-27 11:31:04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摘 要:当创业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面对着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紧迫时局的万千大学生为了生存、为了梦想纷纷随着社会的风向标奔涌到创业的大潮流中。暗流涌动间,多少大学生被淹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唯有那寥寥的几个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而创业模式是大学生创业的首要解决任务,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成功创业。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模式;基本状况;对策

一、序言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观念的转变、国家的提倡、社会的呼吁以及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时尚。优良的创业环境与优越的创业亦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加入创业队伍,并使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虽然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巨大的热情,国家和社会也都希望大学生担当创新、创业的重要角色,但是创业事实上是一件高难度、高风险的事业,没有经验、没有资金的大学生创业难度会更大,决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因为就业困难就盲目跟风。创业者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综合的管理知识、过人的胆识、极强的创新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且不同的个人特性适合不同的创业模式,因此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对于成功的创业至关重要。

二、调查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说明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网络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7日至2009年9月1日

调查规模:本次调查共收到140份问卷,剔除出现错误信息的问卷,有效问卷139份。

调查对象:接受大专、高职、本科、研究生等高等教育之人。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有效问卷139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6.7%,女性占63.3%,比例约2:3;城市居民占54.7%,农村居民占45.3%,比例约1:1;经济管理类专业占38.1%,工学类专业占20.9%,文学类专业占8.0%,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医学类专业合计占18.6%,其他类专业占14.4%,比例约19:11:4:9:7;硕士及以上占2.2%,本科占.0%,专科占30.2%,高职占3.6%,比例约1:32:15:2。

三、调查分析

(一)主要创业模式简析

创业模式指的是创业者为保障自身的创业理想与权益,而对各种创业要素的合理搭配。即创业的组织形式、创业的方式确定、创业的行业选择组成了创业模式。不同的创业模式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对一个创业者来说,一个真正好的模式,应该是适合自己的,即其有能力操作而且能把现有的资源有效整合进入的。一个适合的创业模式,未必需要投资一大笔资金,未必需要具有很大的规模,甚至未必需要一间办公场所或店面。

大学生的创业模式,按照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

1.兼职型创业

指学生不放弃或中断自己的大学学习而采取的在课余时间从事创业活动的创业模式。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者对于这种模式倾向性很高。63.3%的被访者表示要兼职创业。但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创业的同时不能影响大学课程的学习,因此选取此种模式的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涉及的行业通常都是对创业者时间投入要求较灵活的行业,而创业者本人对于学习和创业的时间、精力安排必须合理,否则将会是一事无成。因此43.9%的人希望从事销售创业(各种实体小店、网店),23%的人希望从事自由创业(网赚 做威客、自由撰稿人等)。

图1 创业行业的选择

2.休学创业

指学生为了创业而申请休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受教育的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创业大学生中采用此种模式的比例很小,只有4.32%的被访者表示愿意休学创业。

3.毕业后创业

指大学生在结束大学课程之后才走上创业的道路。选择此种模式的大学生其动机通常都是出于自我实现或就业的需要。这种模式对于高等教育的冲击较小。而且,创业者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实践能力、自身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素质也会有较大提高。同时由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其在创业的过程中可选择范围也较大。这对创业者的成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大学生的从业意义角度来讲,这种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这种模式是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和引导的。而且从调查结果看65.5%的被访者的创业决策也更加的理智。

4.退学创业

指大学生在中途结束大学教育直接进入社会进行创业活动。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和素质教育,大学生如果放弃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大学生的成长弊大于利,也只有5%的被访者接受此创业模式。

图2 创业时间选择

由于目前创业模式的形势各式各样, 创业模式还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网络创业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创业方式。网络创业不同于传统创业,无需白手起家,而是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目前网络创业主要有两种式:网上开店,在网上注册成立网络商店;网上加盟,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门店的形式经营,利用母体网站的货源和销售渠道。其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而且,网上创业受到的重视,给予诸多的优惠和措施。例如,上海现已在普陀、静安两区建立了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服务。

2. 加盟创业

  分享品牌金矿,分享经营诀窍,分享资源支持,连锁加盟凭借诸多的优势,而成为备受青睐的创业新方式。目前,连锁加盟有直营、委托加盟、特许加盟等形式,投资金额根据商品种类、店铺要求、技术设备的不同从6000元~250万不等,可满足不同需求的创业者。不过由于资金等原因只有10%的被访者选择了此种模式。

3. 大赛创业

大学生创业大赛移植于美国的商业计划竞赛,此类竞赛旨在为参赛者展示项目、获得资金提供平台, Yahoo、Netscape等企业都是从商业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创业孵化器。从国内的情况看,创业大赛也扶植了一批大学生企业,如清华大学王科、邱虹云等组建的视美乐公司,上海交大罗水权,王虎等创建的上海捷鹏等。应该说,创业大赛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者闪亮登场提供了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锻炼能力、转变观念的宝贵机会。对大学生来说,创业大赛是创业试金石,通过这个平台,可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接触和了解社会。但后续的资金注入、协助管理等创业问题还需学校、企业、社会的完善落实,让大学生创业更有保障。

(二)问卷反应的主要问题

由调查问卷分析得当前,大学生对于创业模式的选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1)是学校教育中缺乏创业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普遍缺少创业知识和技能。尽管有51.8%的人表示通过学校宣传和学校组织的创业比赛了解到创业一词,但很多都只仅限于其字面意思,缺少对创业的深入剖析与认识,更无法正确意识到创业所代表的艰辛与坚持。致使大多数的创业在萌芽时期便夭折。正如中国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庆说,“创业没有大学生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作为学校,给学生一个机会先知道、了解创业是怎么一回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2)不少大学生紧随创业的潮流却并不了解自身的素质能力,也不清楚创业的目标、方向盲目创业,而且严重缺乏创业意识。近40%的人表示从未考虑过创业。

图3 关于创业的打算

3)是大学生缺少合适的创业想法(“商业点子”)和相应的经营经验、社会网络、信息渠道。70%以上的人均表示这些是阻碍其创业的强大拦路虎

4)是在创业初始阶段,创业大学生普遍缺少启动资金和融资渠道。由于家庭条件、社会条件的严重,82.7%的人强烈表示资金问题大大地困扰着他们的创业之路。并且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也让创业变得更加举步维艰。普通家庭一般只能承担创业初期一万到五万左右的创业金额,这严重束缚了创业者的能力与梦想

图4 创业的阻碍

(三)解决途径

1)学校应整合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支持服务大学生创业,使其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生态链”。积极、系统的思考和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资源,从支持在校大学生科技活动开始,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毕业生科技创业支持、创业企业进入创业中心孵化以及创业企业服务的一整套体系。在各个环节组织最专业的资源进行指导和服务,为不同的阶段的创业者提给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能够给做好准备、适合创业的创业者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同时应提倡一种“理性创业”的理念,创业的支撑体系也要理性的思考和设计,要“顺水推舟”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整个过程才能“水到渠成”。

2)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绝大多数的家长甚至是一部分大学生同样认为创业就意味着会失去国家或集体的“铁饭碗”,对失去国家或集体给予的稳当的福利感到焦虑不安。可以说,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及创业精神尚未形成。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依赖心理严重,依赖父母帮他找个好工作,依赖事业单位能为他提供优越的福利待遇等等,不敢去冒险。因此创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如果创业意识在我国深入人心,创业者的品质和形象大大提升,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赞赏,创业成功者白手起家的成功经历激励更多的人群起仿效,那么,整个社会将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而这种氛围又会极大地促进创业。

3)事实上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达到饱和性失业的程度。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的过剩,相对于人才需求结构的过剩。这种人才结构性过剩又主要是就业观念不当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销和实践能力等“软能力”不硬等原因造成。所以当我们了解自己的创业意向、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后我们应在环境与教育中,重视整体结构的优化,注意创造各种条件,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走向社会,走向生产和经营第一线,在实践活动中萌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调整和丰富知识结构,锻炼才干,从而形成真正的创业能力

4)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我国鼓励大学生的优惠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激励力度还不够。一方面,优惠没有形成体系。创业成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力,但现在创业优惠的导向作用表现不甚明显,很少有风险投资商愿意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合作,也没有相关企业愿意主动提供模拟实习基地,让学生实地学习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其原因在于,缺乏上的激励。另一方面,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并颁布了一系列优惠,但有些地方和相关部门却“上有、下有对策”,未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帮助。比如,某些地方仍然对创业的大学生是收取人事档案管理费,银行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一般不会轻易提供贷款应制定更多的优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和环境。

四、总结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产权关系、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体系等一系列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无论选择哪种创业模式,大学生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保持充足的激情和创业动力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创业规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理清思路明,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二、组建团队、加强协作,创业者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协作和领导能力,找寻得力的合作伙伴,制定相应的合作原则,减少内部的发展阻力。三、自我学习,创业者还需逐步学习企业管理、运营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为扩大自己的创业规模做准备,同时,要按标准编写本项目商业计划书,将企业人财物供产销所有要素进行必要的规划,以期将自己的事业尽快步入商业化和正规化。此外,创业者在人际交往、信息辨别、案例借鉴方面也应加强相关的培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德智:《创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宋克勤:《创业成功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雷霖,江永亨:《大学生创业指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4] 汪萍,熊丙奇:《大学生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鸿雁:“大学生创业浅谈”,《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 (15) .

[6] 王竞:“大学生创业究竟行不行”,《记者观察》,2002 (12) .

[7] 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8] 郑翘楚:“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营与管理》, 2008.

[9] 李垣,汪应络:“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科学管理研究》,1994

[10] 唐烈琼:“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内容和途径”,《中国高教研究》,2002.8

[11] 安德智,赵民胜:“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几点思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4

[12]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