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习强国APP《战“疫”中学习》之防疫公开课观后感每篇300字共9篇
2025-09-27 11:44:44 责编:小OO
文档
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观后感

在第一讲“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伟讲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影响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带来影响面之广泛,对中国经济本来在进入新常态以后就发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变化,使这种矛盾变化更加复杂,此时我国传统产业的淘汰迫在眉睫,而新兴产业的萌生却跟不上,所以出现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矛盾,而我国经济目前又处于第三期,即退出反危机轨道之后,一系列成本的消化期。我国在2010年十月宣布退出全面扩张,全面刺激经济的反危机轨道,从那以后,在反危机期间的大量扩大内需一系列效率不高的项目要清查,叫反危机之后成本消化期。但不论如何,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也是不会被疫情所震撼的。中国人民定能承受住时代的考研,保持中国经济在稳定中增长。

在第二讲“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中国大学教授马怀德讲到几个问题,第一个便是“为什么要依法防疫”,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靠,是任何社会区域不可缺失的规范,尤其是自然灾害来临,法制对于失控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这体现了法治对抗击疫情的重要性。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度重视,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临时领导小组,由李克强担任组长;国家卫建委也宣布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了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也发布了延长春节假期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先后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多个城市通过立法、制定规章、发布决定命令的措施对本城市范围内的交通进行了管控。

在第三讲“从国际角度防疫”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讲到2020年的开局就是不寻常的,天灾人祸在世界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国际社会总体上是肯定的。中国选择严格管控外来输入性病例以及对全国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封锁,使得疫情发展速度、规模大幅度降低,并且大大减少了疫情病例。这一举措会使中国经济受到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不过中国却是为全世界的疫情保卫站打响了第一声炮响,也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协助。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国际合作等,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第四讲“事事关心、人人尽力”中,中国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讲到顾宪成所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们大学生虽然不能去美丽的校园里上课,但我门依旧在网上开学;虽然我们目前不能为疫情贡献出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我们仍需要不断学习应对它的知识,等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便成为新一代医护人,接下上一代光辉接力棒。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深厚的爱国情怀。作为大学生,更不能忘记学习的初心和目的——家国天下。“事事关心,人人尽力”,希望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要忧国,知国,更要报国。

在第五讲“弘扬精神 增强必胜信心”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讲到中国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和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党领导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长效“密码”。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这些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而通过上一次的青春北京公众号的青年大学习中,我也见识到了在一群防卫组激战中看到了各个省份中亮起了一个鲜艳的旗帜,那就是青年突击队,他们战斗在防疫一线,为医护人员保驾护航,呈递出一份又一份爱心,为患病人员的家属送去温暖人心的生活必需品、食物以及口罩等物资,将城市里的每一个社区点亮。

在第六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大学生不能够回到校园,所以应当在家中对自己进行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会被熬夜玩手机、上网课不专心听讲所影响到,会变得更加焦虑,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新冠肺炎而焦虑,可能不断的去洗手,殊不知这样会对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每天看手机看到一些不正确的消息也会增加焦虑。在疫情中也会感到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慌与害怕。他在演讲中强调大学生的父母应当包容自己的孩子们,要对大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示理解,因为他们毕竟从来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处于家里;也强调每天不要一直玩手机和打游戏,然后应当保持正常作息。

在第七讲“历史视角下的中国抗疫之路”中,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讲到从新中国建立到去年的70周年庆典以来,一直在健康卫生事业上保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祖国医学,并且积极引进外来先进医学器械,加大与国际医学界交流的力度。我国的人均寿命从35岁到77岁,人口从4亿到了14亿。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每年因流感而死亡1万人,而中国则不是。从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第一届的卫生行政会议上,就已经确立了全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是中国人独创的新型医疗卫生制度,是中国党动员人民大众一起搞好卫生领域,目的即在于人民健康。这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医疗设备、技术、人力全都不足,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第八讲“从疫情蔓延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教授王文讲到,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要看到,目前疫情正向全球蔓延,我们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同时,放眼世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中国年轻人需要拓展全球视野,共同助力打赢病毒阻击战、经济复苏战、民生保卫战、国际战和中美博弈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格局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如果不采取感染的措施的话,光上海就可能有80万人的感染,如果中国不及时应对肺炎疫情的话,就可能会出现2.8亿人的感染,一天就高达400万人次的感染。纵观历史,中国人民曾成功抗击过天花、鼠疫、非典等多种疾病、疫情。从西方国家口中的“东亚病夫”到日新月异的“健康中国”,中国卫生事业经历了若干重要发展阶段并取得重大成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再次表现出团结和勇气,并通过全民抗疫化“危”为“机”,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疫情正向全球蔓延,中国抗疫之路,必将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在第九讲“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制度优势”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讲到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通过对去年西班牙流感、澳大利亚山火的对比,可以看到西方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所实施行政管控的无力。而在疫情面前,我们举全国之力,形成了强大合力,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令人惊叹,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应对如此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担当,也再次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

经历这次疫情,我们必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