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2025-09-27 11:41:26 责编:小OO
文档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梯度及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使用不当,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出力无收效。课堂提问也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联系课文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 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议一下教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梯度以及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就是教师、学生共同来表演,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不能让学生简单地从属于教师。课堂提问正符合这一教学理论,它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提问给学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并使学生经常保持有意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反应,然后归纳整理并做出回答,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实践证明,通过提问传授 给学生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学知识比由 教师对学生单向传递信息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得多。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动机,其 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外界的刺激,它对于接受外界刺激、同化外界刺激进行信息处理的学习过程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为回答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对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知 识水平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称赞和自尊心的满足。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对 问题积极思考,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平时多进行阅读以拓宽知识面,这样,提问就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 师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肯定或否定,使学生知道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进步,在多大程度上 达到了目标,这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双边活动,而不是 过去那种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单向活动。提问可以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使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 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需要仔细讲解,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 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补充则补充。提问能使教师了解到哪些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哪些问题需 要加强并及时给以指导。提问能使师生双方相互了解,共同努力,搞好教学活动。

有人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单纯提问学生,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受挫,主动性淡漠,人为地造成两极分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说“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施教”。 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些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力求梯度性的要求,更是对课堂提问时要有梯度性的要求。

那么,怎样设计提问的梯度呢?

第一,设问时,要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学记》中有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说明提问时要先易后难。因此我们设问时,就要在安排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做到由易到难,步步设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爬梯”。

阶梯式提问是日常教学中最易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人人有思考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显示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也敢于积极参与,从而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智力得到锻炼和强化。

第二,课堂提问,要像操刀剥棕一样,步步深入。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联系着,所以,我们设问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遵循疑——问——思的客观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解剖,步步深入,最终达到使学生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例如,在教授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时,引导学生围绕拿侬对葛朗台说的一句话“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层层设疑,展开讨论。

师问:这话出自下人拿侬之口,看似闲笔,但实际上举足轻重,并不寻常,这是为什么?

生答:这话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弦外之音是说“先生你也太不讲理了。”看似乞求,实际是对葛朗台不满的发泄。(学生基本上能答出“不满”来)

就学生的既定认识,再深一步问:就葛朗台本人方面看,说明了什么?

生答:说明葛朗台活到70岁,没讲过一次理,可见其心理的扭曲,而这正是对其贪婪、冷酷、的揭露。

老师继续往深层次设问:从作者方面看,这么写,表明了什么?

生答:与其说是拿侬的话,不如说是作者愤怒的呵斥,是对守财奴本性的无情鞭挞。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梯度:不满——揭露——鞭挞。先回答的学生明显地感到了差距,激起了争胜之心;后回答的学生意识到通过前人得到提高,更好地思考、学习,所提问题就激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第三,课堂设问时,要像投石激浪一样,步步扩大或延伸。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扩大或延伸,与学生的思维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学生不停地思考,思维逐步地展开。

例如,教《雷雨》时,问学生“周朴园那么怀念侍萍,有人说他还挺有人情味呢!有人却说这是他的虚伪。大家是怎么认识的?”这其实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有位同学回答:“这怀念是真的。”我赶紧肯定并延伸:“有道理。请大家想想为什么?”持赞成意见的同学得到肯定,思维活跃,勇于回答,列举了周朴园在此前的一些言行为据,加以证实;马上就有同学以周在此后的一些言行为据表示反对,认为周是虚伪的,怀念是假的。我赶紧扩大,对这一派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样一来,两派学生就表示茫然和困惑:这不矛盾吗?我赶紧再延伸:“致使周前后言行反差巨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出“发现了侍萍。”我继续扩大并和谐:“周对死了的侍萍就真诚,对活着的就虚伪,这为什么?”两种意见一下子就靠拢了,形成统一的结论:周的“怀念”是真,因为侍萍已死,不能对他的名誉、家庭等造成不良影响,却能表现他的真纯,同时又是他精神的慰藉;当对他的家庭构成威胁时,他就不再道貌岸然了,他的精神要旨就成了家庭、声誉,纯情便不复存在,故是“虚伪的”了。这样一个评价人物,把握主旨的难点就解决了。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滔滔不绝是成功课堂的表现。而成功设计问题是其中的关键。设计问题要抓住学生心理,先易后难并井然有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大部分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             认真设计提问的梯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它对注入式教学造成的流弊有积极的纠正作用,也就避免语文课一大部分学生昏昏欲睡或神游天国的尴尬局面了。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问题的设计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巧妙合理,能引起学生兴趣, 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问题的设计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 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 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它在课文中的作用;问题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 ,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

来说明大问题,也可以 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 ,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2.提问的方法及提问后的处理 提问时要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做短暂的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 做一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提出的问题;二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拟定一个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 问而不得不进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学生对于某一同学答案进行评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答案 与被指定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提问时不应依照一定的次序,教师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 否则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不能畅所欲言。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提问后不 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提问的习惯。当然若学生不明白问题的含义,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 句把问题再说一遍。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否则学生会敷衍塞责。若学生回答时没有进行思考只是脱口而出,教 师要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回答。学生的答案若很正确,应给予一定的赞许。教师不必重复学生 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话,让全班学生注意听该学生的回答。回答完毕,让全班学生先来评定,进 行纠正补充,然后教师再做必要的补充。若回答错了,教师要做出分析,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这种耐心启发学 生寻找答案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 

    课堂提问不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单项交流,而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的 信息双向交流。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总结、评价或 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运用,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

当然了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每个教师每年所遇到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课堂上的提问技巧,才能更有效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梯度及技巧

                                 内乡 夏馆     谭铁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