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功能与效益初探
2025-09-27 11:40:58 责编:小OO
文档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功能与效益初探
桑新民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功能与效益初探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功能与效益初探 

桑新民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一、当前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发展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于发展中小学校园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并且存在着各种顾虑。

  第二,纯技术的眼光,不是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而是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中机械套用大学校园网模式,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结果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第三,缺乏立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忽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配制和资源中心的建设,结果造成许多校园网上有网无车、有车没有货,更缺少驾驶员,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动老师大量地编了许多低层次重复性的教学软件,结果造成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 

  怎样才能从我国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与未来出发,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充分发挥,选择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学校园网络发展新思路呢?

  二、更新网络文化教育观念,增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紧迫感对于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发展的  认识,必须放到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来理解和把握。

  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在此次世纪转换中不仅将步入一个新世纪,而且将翻开纪元史上第三部千年史册!在这场跨越千年史册的巨大变革中,人类正以惊人的加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降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正是推动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的两大技术杠杆。 

  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交流、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方式的历史性变革[i],而且使计算机变得更加简单易学。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人共同构成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当一个新时代的社会细胞成熟了,这一时代也就随之降临了。1995年,全世界电子百科全书的销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用纸张印刷的百科全书[ii],这对人类文化?教育的挑战是极其严峻的!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联为一体,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所谓联网,绝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连网!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哲学人类学问题。以往我们常说,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人脑的延伸,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1995年美国在国际互联网上发送的电子邮件已经超过邮局发送的邮件数量,1996年全世界大约5000万人上了国际互联网[iii],到1998年2月,全世界国际互连网的用户已达到1.13亿。[iv]。今天,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二十九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巴尔的摩。[v] 40岁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是当今信息产业领导世界潮流的人物之一,盖茨童年的梦想是:"在每张书桌上、在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台电脑"。现在,他又在策划着另一个时代:"世界各地的人在自己家中就能学习最好的课程、学习任何科目、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讲授"。[vi]他告戒人们:"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也许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对于那些缺乏这些能力的人来说,当旧工作消失、旧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vii]尤其重要的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舞台上一场最激烈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不仅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因为,提高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不仅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成为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能否真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只有在这样一种面向未来的全球化视野中,才有可能领略并深刻认识当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观点是否太超前了?其实,中小学教育正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超前性工作,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埃利雅德博士1992年提出的名言如今已成为共识:"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在人类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转折关头,每个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确立这样一种未来观,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更多的人是对于中小学该不该上国际互联网存在着各种顾虑。很多人认为国际互联网上有很多坏东西,担心中小学生上网后接触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顾虑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怎样净化国际互联网上的文化空间,尤其是怎样创造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工作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

  不过,我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对问题另一方面的关注和思考:怎样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心态来理解和迎接校园网乃至国际互联网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挑战?为了更深刻地探讨这一复杂而重大的时代话题,我们有必要回顾和探究一下汽车文化发展的启示。

  汽车作为一种文化,对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但是,汽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究竟是什么?我曾同许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有人说,汽车的出现加速了技术的普及,如制造技术、能源技术、驾驶技术等;有人说,汽车使人类生活越来越方便,节省了了人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这些都不错,但这些都还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抓住问题的实质。汽车作为一种文化,给二十世纪人类文明带来的最大贡献是交通规则!理由何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回顾汽车刚刚诞生时,围绕要不要发展汽车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在当时的争论中,绝大多数人持反对态度,因为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汽车是一种最可怕的杀人工具,许多人认为,如果任凭汽车这样一个钢铁怪物在人群中横冲直撞,那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变得极其可怕!然而,尽管有那么多人反对,但汽车的发展却不可阻挡,因为它确实能够满足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急剧发展的生活需求。不过,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双刃剑":既造福人类又危害人类。随着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车祸显然越来越多,汽车文化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始终都要面临的两难选择。如何减少车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停止或汽车的发展,据说美国每年在高速公路上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高达十万人,减少车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在每小时二十公里以下,这大概会将车祸死亡率降低百分之八、九十,但恐怕没有任何人会接受这个建议,人们宁可承受如此巨大的车祸死亡率,也还是要继续提高高速公路上的车速,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不过,人类总要想方设法去和尽可能避免车祸对人类的危害。从外部汽车的发展既然行不通,那么唯一的选择只有和改善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于是,人类发明了交通规则,使人类与汽车各行其道、相安无事,这是一种极其明智的选择。如今,汽车文化越发达的国家,每个社会成员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也就越普遍、越自觉,这是人类为适应文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汽车文化对二十世纪人类文明发展最大的贡献是迫使人类发明了交通规则,并将其内化为每各社会成员自觉的行为习惯。这一历史的启示对于我们思考今天人类在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又诞生了,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是物质的汽车,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是什么?是人的灵魂!人的灵魂中当然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这是毫无疑问的。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的的文化时空,是一种极其广阔、史无前例的开放环境,由此提出了一系列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比如在网络上,一个中学生可以说自己是大学教授,一个罪犯可以说自己是,但是,你选择什么样的身份,就必须同时选择相应的网上行为,否则必然会危害他人,并引起网民们的怀疑和追究。在当前网络文化的发展中,讨论最多、最热烈的就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网上法规、网上道德与人格修养,乃至如何在网络上表达各种丰富细腻情感态度的礼仪符号;又比如,在印刷文化中,许多公众总以为,能够写到书报上的文字都是真实可信的,然而在当今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则是万万不可轻信的,要使人们逐渐适应这种极其复杂的网络文化新环境,就必须从小培养批判思维、提高鉴别能力,而这正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缺乏的一类素质教育。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人类在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文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极其严峻而深刻的,我们的教育当然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网络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青少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生上网,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明智甚至是愚昧的,因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正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新一代国民从小习惯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创造出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新环境,同时尽快使那些文化水准、道德品质,思想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都来关心和参与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这显然有利于网络文化和网上教育的健康发展。当然,对于网络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消极、负面影响,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而必须认真研究和预测,并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提高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功能与效益的对策思考

  1、必须探索和遵循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中小学校园网络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是属于整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必须遵循信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代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软件业领导硬件业;而软件业的发展则取决于对用户群体所在领域未来行为的研究、预测和实验。遵循这一规律,要想提高校园网络建设的功能与效益,就必须从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目标与功能出发,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在校园网建设的整体设计中,首先要进行校园网的需求与功能设计,这显然需要网络专家与教育专家的有机结合,尤其要研究校园网用户群体的未来行为与未来需求。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及其严重的误区就是用纯技术的眼光来规划和设计校园网,不是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而是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中机械套用大学校园网模式,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结果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听到这样的批评,校园网络的设计者们可能会感到很冤枉和委屈:在设计中我们是认真征求过校长、教育、有经验的老教师意见的,然而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但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信息技术以及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教育将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很难提出校园网络建设的功能需求,只有从事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和中小学教育改革超前实验研究的未来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而且还必须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才有可能对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出内行而深刻的见解。

  当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规律是:从"摩尔定律"到"雅虎法则""摩尔定律"是专门研究信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家们在对计算机价格变化的周期性进行的探讨中所揭示的一条重要规律,"摩尔定律"认为,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发展平均每18个月增长一倍,技术进步的这样一种周期性,也就决定了当前市场上所流行的计算机类型,过18个月之后将会降价一半。此后信息经济学家们在国际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quot;摩尔定律"进行修正,提出了研究网络经济规律的"梅特卡夫法则",认为,国际互联网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而呈算术级数(多项式)增长,或二次方程式增长,但不是指数增长。半年以前,Richard L.Brandt写了一篇专栏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认为,"摩尔定律"能够为实践所证明,却找不到好的理论根据;而"梅特卡夫法则"有精确的理论证明,却得不到实际证据的支持。应该说,经过修正的"梅特卡夫法则"并不完备,虽然梅特卡夫把对信息经济规律的探索,从"摩尔定律"所关注的计算领域(电子产业),发展到网络领域(通信产业),是一个发展,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只注意了信息在数量方面进展的作用,而完全忽视了信息处理水平对信息财富的决定作用。用这个法则,可以解释互联网为什么会迅速发展,为什么需要并产生出大量的信息,但解释不了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垃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Richard Brandt自己提出了一个出色的思想:信息财富不是仅仅与信息的数量相关,更与对信息的选择相关。Richard Brandt也看好互联网,但不是根据"梅特卡夫法则",而是着眼于对"雅虎"(目前国际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信息资源搜索引擎)和"亚马逊"(目前国际互联网上规模最大的网上书店)的评估。他据此提出了"雅虎法则",其核心是试图研究和揭示金钱(财富流量)与信息名义价格和货币收入之比间的内在关系,"雅虎法则"可以算作网络的法则,尽管它本身是否科学还有待接受实践检验,但有一点则是不容置疑,它揭示了这样一个趋势:信息经济正树立一种全新的价值标准,这种价值标准正在推翻工业社会的"经验"和工业文明的"逻辑";结果是使财富不可思议地发生转移。

  这些深奥的信息经济学理论,同我们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十分密切。当前许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中小学校长们对于购买教育技术设备和建设校园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且总希望一步到位,领导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不?quot;摩尔定律"还是"雅虎法则"都告诫人们,信息产业技术更新的速度和价格下降、设备贬值的速度是同步的,因此必须考虑教育技术设备的投资效益,尤其是校园网络建设这样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投资,切忌盲目发展,而必须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首先进行校园网络环境下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尤其是作为中小学教育之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功能与需求设计,设计的总体目标应该定位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超越传统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质变,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2、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主要功能目前我国校园网建设尚属初级阶段,其功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网络资源的检索和查寻,使网络资源能支持教师备课、上课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2)基于网络的通讯、研讨和交流活动,让师生学会在网上编写和发送电子邮件、参加网上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使用电子公告板等,在当今网络化生活环境中,如果不会发送电子邮件,就像不会写信寄信一样困难。

  (3)网络中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编写和利用,如编写学校、班级和个人的主页,这样,就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在网上,同时在学校办起网络杂志,使广大师生都能加入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发展中来,使网络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在于:培养全校师生对网络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探索一条在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中培训教师和学生的新模式。

  3、研制和开发校园网络中的关键性应用软件系统,加快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校园网的整体设计中,必须重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的配制和资源中心的建设。软件是能否充分实现校园网功能的关键。目前我国学校园网络建设急需配置以下应用软件系统:

(1)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2)网络视频点播(VOD)系统;(3)Internet资源共享,此系统可以用最小的投入,实现Internet资源的共享;安装以上软件,才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4)视频广播系统,安装此系统,可以代替校园网络中的闭路电视系统,实现真正的三网合一;(5)屏幕广播系统,安装此系统,将使现在的网络教室发挥更有效的交互功能,实现高效的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6)师生网络学习与创作的编辑系统;校园网发展的关键峭 缱试粗行牡慕ㄉ韬头⒄梗 试粗行牡慕ㄉ璞匦敕⒍ 愦笫ι   萁萄Ш透鲂曰  暗男枰  鸭 驼 硌 白试矗 梢源庸馀躺纤鸭 拖略刈试矗 部梢源油 缟纤鸭 拖略刈试矗  壳暗母髦直嗉 砑 掷喾倍啵 擞酶丛樱  也皇屎辖淌 脱   惹行枰 丛斐龉δ芷肴  芄缓 俏淖帧⑸ 簟⒁约案髦滞枷窈褪悠敌藕攀褂玫亩喙δ芡 缪 昂徒萄ё试幢嗉 低常   昂褪褂眉虮阋仔械亩嗝教逋 绱醋鞅嗉 低场?br>   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教育资源库应该包括教育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两大部分。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打破孤立和封闭发展的状态,实现共建共享。目前以学校为单位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必须统一组织、统筹规划、联合攻关加快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我主张以区为单位设计和建设中小学校园网络,大城市各区可以作为校园网的基层建设单位,每个区建设一个相当于大学的校园网,中小学则相当于大学校园网中的一个系,这样的设计将会大大降低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成本,更主要的是能够最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与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中小学校园网的功能与效益。   

  对教育未来的预测与展望同对教育现实的剖析,显然存在着极大的反差。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极大的反差,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道路绝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地区和学校之间的个性差异。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信息时代的突出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几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当代信息技术为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之间跨时空的联系与交流创造了以往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这就为贫困落后地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必须在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结合部上,加强对世界前沿的跟踪研究,把握世界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在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宣传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使教育系统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这样才有可能紧紧捕捉住各种机遇,在跨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实力和地位!

参考文献:

参见拙作:《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教育研究》97年第五期。

  [ii]参见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96年版第8页。

  [iii]参见戈登.德莱顿等:《学习的》上海三联书店97年版第5页。

  [iv]参见《科技信息报》98年7月5日[v]参见威尔?希弗利:《难于置信的光收缩》,转引自戈登.德莱顿等:《学习的》上海三联书店97年版第60页。

  [vi]参见比尔.盖茨《未来之路》,转引自戈登.德莱顿等:《学习的》上海三联书店97年版第7-10页。

  [vii]参见戈登.德莱顿等:《学习的》上海三联书店97年版第1页。

[关闭窗口]

窗体底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